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硕果 白岩松 守望新教育 2021-10-26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


“现在大家都在看手机,手机是碎片化阅读,大部分信息是与你‘同质化’的人群筛选出来的,它不会提高你。而书本是经过了岁月和很多人筛选出来的,它会高于你。”他说。怎样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乐观这8个字,“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办法,没有捷径”。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一起来看看白岩松老师一些阅读故事和观点。——白岩松《让孩子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文章附后)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狄金森(《读书,让我们“活着”——阅读通往自由》)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这个力量专注而持久,同样可以撬动地球。一个人就这样悄悄地影响着一个地市的教育。——(《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用阅读点亮孩子的童年 

作者|张硕果

来源|教育时报


张硕果,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副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实验分会副秘书长、新教育首届年度人物获得者,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焦作市新教育实验研究室主任。中原课改名师,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 2010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07年开始致力于新教育实验和儿童阅读的实践和推广。在她的唤醒和点燃下,当地一大批师生的行走方式和生存状态发生了较大改变,新教育也成为焦作教育的一张名片。(《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良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充斥着儿童的世界,成为童年的三大杀手。一些儿童开始远离游戏、远离阅读、远离大自然、远离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美好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一个10岁的孩子在一首诗中这样描绘城市孩子的童年生活:


“城里的孩子,是妈妈的希望/是爸爸的梦想/吃一次汉堡,那是对我的奖励/玩一次电子游戏,乐坏了我和弟弟/城里的孩子/天天都做学习机器/星期六语文、数学、英语/星期天跳舞、画画、练琴/城里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在这样一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孩子们有时间上学,却没时间读书,有时间做题,却没时间做梦。他们背着自己喜爱的书包,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之间,书包里却找不到自己喜爱的童书。未来已被提前设计,编入程序,生命成长的可能性被一点点扼杀。那么,我们该拿什么来守护孩子的童年?(《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




童书,最美丽的种子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相比较儿童的身体的发育,精神的发育却往往被大人忽略。而童书正是促进儿童精神发育的最好营养品。


没有童书的童年是悲哀的。对于人类来说,童年就是那只神秘的黑匣子。对于一个儿童来说,一本书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一个不了解儿童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一本适合师生和家长一起共读的优秀童书。书中的主人公萨哈拉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个需要“特别的帮助”的“笨学生”。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也不学习。但她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上了写作。萨哈拉本以为“真正的自己”只有最好的朋友才知道,直到波迪小姐成了她的新老师,崭新的生活才在萨哈拉面前展开。萨哈拉最终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像萨哈拉这样有着自卑情结的儿童并不在少数。很多孩子就是在阅读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在别人的故事里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因为成人是生活在故事之外的,儿童是生活在故事之中的,他会在书中自觉不自觉地寻找自我生命成长的镜像。儿童阅读的过程就是用生命吻醒童书的过程,也是把美好事物嵌入儿童生命的过程。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经典童书的阅读,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这些或许与分数无关,但却深刻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未来。(《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朱永新老师曾说:“童年的秘密远未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未被发掘。”对于儿童来说,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种经历,在别人的故事中经历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形,在若干年后,这种阅读会因为遇到类似的选择或遭遇而被突然唤醒。所有的价值观都会在故事中无形融入孩子的生命。而所谓的梦想、坚持、信念、善良、热情、分享、感恩等人类伟大而美好的品质在经典故事中被孩子们真实地“看见”和“触摸”,最抽象的普世价值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被孩子无形地吸纳。


走出儿童阅读的误区阅读关乎孩子的未来,但阅读关乎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未来。没有阅读的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只读教科书的孩子只能是一个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远离阅读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有关阅读的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阅读与不阅读、爱读与不爱读、读什么与读多少,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但对于儿童来说,读什么,怎样读却各有各的说法,致使儿童阅读出现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审慎地对待。就像很多孩子都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在阅读中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垃圾食品”,虽然“好吃”却不一定有营养。在完全没有引领的情况下,儿童会凭借个人喜好,被一些品位不高的动漫、动画所吸引,甚至被一些低俗的口袋书所吸引。他们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却无法分辨清哪些是真正的好书。一些家长因为远离阅读,只凭多年的老经验,更多的时候只给孩子推荐耳熟能详的名著,有时却远离了儿童生活的世界。因为有些经典虽然营养丰富,但毕竟是人类文明的高峰,就好像有营养的东西未必能消化一样,在没有足够的人文背景和生活体验的情况下,未必适合儿童来阅读。教师,作为孩子步入成年的最后一个加油站,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真正属于儿童的经典带到他们的面前,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适合他阅读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梅子涵推荐的77部儿童文学作品》)


如何帮助儿童选择适宜的童书?生命是一个整体,前后相连,每一个阶段都大不相同,我们不能够把下个季节的事情提前来做。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涂涂画画到文字的书写,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儿童成长过程,也是一条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一般来说,儿童的阅读最早应该是一个从声音到图画,再到文字的过程。过早精确性的读和写、单纯的记忆和背诵,对孩子的伤害会很大。对于以声音、线条、图画、色彩等形象思维的方式来感知和表达世界的低幼儿童来说,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是最好的营养品,二年级就可以视儿童的接受情况适当引入整本书的阅读,中高段的儿童在大量阅读童话、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引入科普、历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拓宽阅读的视野,制作一份营养丰富的阅读大餐,而优秀的人物传记则可以帮助孩子们确立生命的镜像,寻找成长路上的榜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让大量的影像阅读占据儿童的世界。因为文字的阅读是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文字的阅读过程就是儿童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成画面的过程。而电视等影像阅读却不允许儿童想象和思考,只是把儿童变成一个简单的接收器。大量的广告也会随时打破儿童的注意力,不利于儿童养成专注的习惯。


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的面前,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孩子精神生命的丰盈。因为,人与书之间并非先天相互吸引,开始时,必须有父母、亲朋、老师、伙伴等媒介,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教会他们渴望阅读远比教会他们如何阅读更重要。在这方面犹太民族堪称典范。在犹太人家中,可以没有高档的家具,但不能没有书橱书架。在许多犹太人家中,孩子尚未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舐,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孩子再看到书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或许正是对书籍的无限信仰和热爱,占人类人口的0.2%~0.3%的犹太人,取得的成就却令世人瞩目。这与他们嗜书如命、崇尚读书是分不开的。犹太民族也因此被称为书的民族。(《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图画?  他的回答是:靠耳朵》)


孩子订立什么样的目标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曾经把怎样的东西带到孩子的面前却是家长和老师的事情。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来说,谁更有机会影响他的成长?当然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引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正是在用最智慧的方式爱孩子。因为儿童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和说话也是一种模仿的过程,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文字,在有足够量的积淀之后最终会变成自己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而想要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在童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慢慢地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关键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在用心引领他们成长,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诗人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到最初的东西,那东西就变成孩子的一部分”。对于儿童来说,父母拿起书的动作本身比从书中读到什么要重要得多。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家庭是很难培养热爱阅读的儿童的。同时,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孩子会自主阅读,很多孩子在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之前,常常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的时间,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阅读并不被视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构筑一个适宜阅读的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亲子共读、家庭读书会等,让孩子将阅读与愉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会因为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而真正生活在一起。(《关于亲子共读的十条建议——为什么说阅读影响智力》)


格林曾经说过:“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从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的激励和启示,与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儿童身上,都有一个正在生长的灵魂,阅读捏塑着灵魂生长的方向。没有人可以承诺给孩子未来,但我们却可以给孩子现在,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让童书中的勇气、坚持、感恩、宽容编织成一张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岁月中成长。


([守望新教育]说明:文章转自2012年7月11日《教育时报》)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白岩松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在精神上要富养孩子,但在物质上可以清苦一点——经常让孩子“饿”一点儿,让他们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质东西的时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脚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得到才是最快乐的。


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怎样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乐观这8个字,“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办法,没有捷径”。


“现在大家都在看手机,手机是碎片化阅读,大部分信息是与你‘同质化’的人群筛选出来的,它不会提高你。而书本是经过了岁月和很多人筛选出来的,它会高于你。”他说。(《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这么爱书的他,是怎样阅读的?又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一起来看看白岩松老师一些阅读故事和观点,这些和阅读有关的故事、观点,您可以和孩子分享。


1

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问过我,到现在的生命历程中,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我的标准答案是《新华字典》。没有《新华字典》,我走不进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它的博大精深,让我从文化意义上开始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新华字典》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当我拉开80年代的书架,会把哪本书抽出来呢?我印象太深,那是1986年的一个春天,我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半年,来到了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当时王府井新华书店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天堂,在那儿我找到一本《朦胧诗选》,当我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两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我读到这本书里那么多诗之后,我才从草原上来的年轻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北京人,从一个中学生变成了一个大学生,从一个中国人变成了开始思考中国各种各样问题的有责任感的、并且开始拥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中国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走进了《东方时空》。二十多岁的年龄,要成为《东方之子》的节目主持人,我要去与一个又一个资深的东方之子交谈。我当然是没有底气的,所以要不断去学,太多的书在帮助我。


其中一套厚厚的书对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唐浩民先生的《曾国藩》。因为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最复杂的人性,那里有让我尊敬的曾国藩,有让我气愤的曾国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国藩,也有摆不开、钻进了牛角尖的曾国藩。在一个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复杂,让我对人、对人性开始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到了新世纪这十年,当我翻开老子那五千多字《道德经》的时候,我发现,老祖宗几乎把今天的什么都写入了其中。当然最最重要的,有五个字让我对很多事情豁然开朗——无私为大私。当你真正做到无私的时候,你得到的是最多的,这是与人生有关的。(《阅读是一种信仰——我们该让孩子怎么样阅读?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


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



2

读书产生敬畏心和信仰心


早有调查显示,人们读书和知识获取的水平和你的工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书读得足够多了,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更重要的是在读书中会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中国人的信仰就在唐诗宋词当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当中,在至今仍被文人使用的那种美丽的方块字间。


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因为我认为信仰最重要的是“敬畏”二字。有了敬,有了畏,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


就如同社会这条奔腾的大河两边有了安全的河床,有敬和畏这两个河床在,不管这条河流如何奔涌,总是安全的。我们现在正处在慢慢地建起这两边河床的过程中。


也许读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可以让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 


3

不应限制孩子读闲书的热情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我至今。


我的孩子最开始进行大部分阅读的时候看的都是武侠书,很多人对此有质疑,但我们没有干涉他。看完之后他开始对明、清这两个朝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去找相关的历史书来阅读。


十多年后,就在他升入高三时,他决定要学历史。我想,这是因为他的兴趣没有被打扰,而且越来越浓,最后变成了他的选择和追求。


因此,在孩子童年时候,兴趣的养成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喜欢上学,同样非常重要。


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小学,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长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上小学是在离小区只有30米的学校,那也不是什么名校。我当时选择小学的理念有两点,第一是择校不如择师,因为好的教师会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过程;第二是学校一定要离家近些,这样孩子才能多睡一会儿,不会因为过早起床而讨厌上学。


此外,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在精神上要富养孩子,但在物质上可以清苦一点——经常让孩子“饿”一点儿,让他们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质东西的时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脚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得到才是最快乐的。


人生中最好吃的饭是饿的时候吃的,最能获得快乐的东西是盼了很久后得到的。


4

讲大道理没用,要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师,你怎么去推广阅读,首先得自己看书。


儿子回到家看到我,经常是在喝着茶看着书,他也爱看,简直像是睡在书里一样,书上桌上都是书,而且他不看电子书,一定要看纸质书。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


再举个例子,我家住在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我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


后来我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我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的话。


([守望新教育]小编说明:文章转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