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家庭教育的十大愿景——我的新家庭教育观

孙云晓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家校合作共育]


新家庭教育的十大愿景 

原创|孙云晓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喜忧参半:喜的是家庭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迅猛普遍的发展;忧的是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格培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20年连续进行的全国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发现,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的父母,对孩子关心的首要内容仍然是成绩,说明家庭教育早已深陷应试教育的误区,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规律与个性。有些家庭教育工作者甚至也推波助澜,比如有些教育学工具书中的家庭教育概念是学校化的,再比如以孩子考入名校或比赛获奖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等。

    

正是基于强大而紧迫的现实需要,我们开始探索和推进新家庭教育。新家庭教育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为标准,具有三大原则:一是搞好家庭建设是新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二是尊重儿童权利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三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甚至向孩子学习是新家庭教育的时代特征。([守望新教育]学习资料链接《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


新家庭教育将努力实现以下十大愿景。


1、新家庭教育是倡导科学的教育


新家庭教育不是经验主义的教育,也不是跟着感觉走的教育,更不是跟着市场转的教育,而是建立在心理学、脑科学和优秀文化经典基础之上的家庭教育,是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特别希望家长不是配合学校, 而是共同达成价值观——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


2、新家庭教育是呼唤真爱的教育


真爱与溺爱具有本质的区别,真爱是理解、尊重和爱护,溺爱是轻视、放纵和剥夺。新家庭教育重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锻炼出创新精神,不认同“有了幸福的童年,就会有不幸的中年和老年”等流行理念。

    

成长有规律,教育也有规律,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过于偏执和强硬的做法不会取得良好的结果),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少年儿童时代应当在农村生活、教育就是要浪费时间(给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写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户外活动甚至比闭门读书还要重要)……这才是大爱和真爱。新家庭教育敢于并且乐于传播这些深刻的教育思想,不做“强梁者”。


3、新家庭教育是捍卫家庭的教育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面临家庭的脆弱、衰落甚至崩溃这一最为严重的危机。太多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正常的生活,没有良好的关系,比如902万留守儿童的家庭、36万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家庭、每年几百万离异家庭、时刻发生热战或冷战的家庭、无数父教缺失的家庭……而当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时,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校长老师请告诉家长,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学”!》)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国之本在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家庭建设,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鲜明特点是家国密不可分,家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关注家教,关注家风,首先要关注家庭、支持家庭、维护家庭、发展家庭。


4、新家庭教育是崇尚尊重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尊重,新家庭教育崇尚的尊重与联合国倡导的四个尊重相一致,即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资源、尊重环境。其中,特别倡导对儿童权利的尊重。

    

可是,据全国妇联2015年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更为严重的现实是,各种各样伤害儿童的事件接连发生,侵犯儿童权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尊重儿童权利,履行父母的主体责任,是今日父母的法律义务,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


5、新家庭教育是共同成长的教育


今日父母面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太忙,没时间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等困难,农村的父母困难更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在积极接受新事物等多方面需要向孩子学习。(《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是成长之源》)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靠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素质,不是先天获得的,必须依靠后天的自觉学习与实践。因此,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就成为新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任务。


6、新家庭教育是平衡和谐的教育


当今的家庭教育实践出现了许多极端化的表现,如极端严苛或极端放任。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认为,权威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既理解尊重又严格要求,最有利于孩子成长。北师大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20年跟踪研究200多名孩子发现,主动性与自制力犹如两颗种子,越是饱满和发达,孩子的人格越健康,人生越幸福。这些研究结论都说明,民主与权威、主动性与自制力能够发达和平衡,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7、新家庭教育是积极阳光的教育


新家庭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家庭教育,积极心理学是新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新家庭教育提倡给予孩子积极的解释,相信孩子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孩子具有真善美的内心追求。(《教育不仅仅只有分数——比分数更重要的还有......》)


8、新家庭教育是亲近自然的教育


思想家卢梭特别主张少年儿童时代要在农村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都是因为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实践性和群体性都离不开亲身体验。亲近自然、学会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培养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新家庭教育倡导亲近自然,引导孩子能够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养成环保的习惯,追求“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种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9、新家庭教育是家校互助的教育


新家庭教育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育,认为家校合作是地位平等、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为学校,而是更具有家庭的魅力。实际上,只有家庭具备家庭的完整功能,只有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学校也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校。([守望新教育]学习资料链接《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南京宣言》》)


10、新家庭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教育


中国家庭文化的巨大优势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弘扬优良传统文化,除了学习儒家、道家等教育思想,还应该借鉴魅力四射的文学艺术。当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有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家庭教育更有可能激发孩子生命的巨大能量,更有可能让孩子获得自豪感与幸福感。(《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文章转自[家庭教育之声]微信公众号。作者,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我的新家庭教育观

作者|孙云晓

中国教育报|2016.10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危险之一,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家庭正在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父母正在“沦”为助教,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为解除家庭教育的危险,我们需要新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


新家庭教育观之一

尊重儿童权利


一切与儿童有关的事情,都需要适当听取儿童的意见,并且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吸收其合理的意见。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原则,要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也充分体现了以上原则。(《儿童权利公约》)


但是,据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真学习过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儿童甚至伤害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需要一个很重大的改变,即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这是新家庭教育观的重要基石。


新家庭教育观之二

向孩子学习


先来看两个案例:


5岁的女儿问他妈妈,女的能当总统吗?妈妈很高兴,觉得女儿直有志气,并且列举了哪个国家的总统是女的,哪个国家的总理是女的。女儿说,那我长大了要当国家主席。妈妈说,好啊,那我就是“皇太后”。女儿很认真地说,妈妈不是这样的,我是国家主席,你还是老百姓。妈妈立刻脸红了。


一位母亲曾经是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当年一行6人经过雁门关的一个山谷时,又饿又累,在铺满鹅卵石的山谷里艰难行走,脚上又磨出了血泡。他们抱着“困难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信念,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过去。后来,这位妈妈给儿子讲了她的这个故事,并把自己写的回忆文章给儿子看,希望儿子能积极一点。但她没想到,儿子看了以后,很平静地说:“老妈,你们就没有一个人提出来换条道吗?你们跟这些石头叫什么劲呢?”


当今是一个选择的时代,处处充满了选择,不选择就不能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眼光往往高于成年人。(《童年的秘密》)


当今也是一个两代人共同学习成长的时代。现在,我的微博“粉丝”较多,但其实女儿才是我使用网络开博客的老师。女儿早在2005年就鼓励我开博客,而那个时候我还不知博客为何物,甚至连用电脑打字都不会。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家庭教育观,即尊重孩子,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新家庭教育观之三

变消极为积极


我们应该从消极的家庭教育转向积极的家庭教育。何为消极的家庭教育?何为积极的家庭教育?(《新教育的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例如,孩子数学没有考好,父母会怎么解释?中国的父母可能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简单否定。如“你真笨”“我们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第二种解释比较温柔,但更可怕。有的父母会说,别难过,你爸爸妈妈都没有数学细胞,你也没有,咱们家人都没有,咱们家人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分析,积极的解释可能导致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可能导致悲观和绝望。这两种解释都会使孩子失去希望和信心,属于消极的解释,即把孩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因素,使挫折和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积极的解释则把它颠倒过来,把失败和挫折解释为暂时的、偶然的、非人格化的因素,使孩子认为挫折和失败是可以克服和改变的。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变消极的家庭教育为积极的家庭教育。(《如果有起跑线,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教育如何改变命运?》)


(作者: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31日第2版。)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十年:修炼、深耕与传扬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