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的高考没有失败者——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蒋勋 张志勇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内容提要——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今天的考生来说,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高考没有失败者!


今天,经过十年寒窗,各位考生终于迎来了你一生最可宝贵的这段学习教育生活的一个“终结礼”——高考!这无疑是对你十二年基础教育学习生活的一次集中检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决定你命运的不是这次高考本身,而是这次高考又给了你一次人生重新出发的机会。


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


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这些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有时,我真的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我要呼吁的是,所谓的“明星学校”从来没有给你任何保障,知识分数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


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文章附后)


历史,任何时候都是由你自己写就的!过去的这段学校教育生活,你过的惬意也好,失意也好,过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你都应该勇敢地去接受高考的检验,并通过高考为这段历史写下一个句号!明天,就让我们坦然地走进考场,去迎接这次考验!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你自己成长史的一次总结。——张志勇《今天的高考没有失败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守望新教育]相关资料链接《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今天的高考没有失败者

——致亲爱的高三学子们

作者|张志勇

 

今天,各位高中生朋友就要走进考场,接受高考的检验了。


有的考生朋友,至今可能还在惦记着复习备考。尽管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我认为,此时此刻,对每位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做好准备,以争取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这其中,正确对待高考,或许是每位考生减轻考前焦虑,搞好休息,以最佳状态迎接这场考试的重要一环。



一、高考是选择而不再是淘汰 

 

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高考承担着一种使命,就是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那时,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上大学,多数人被残酷地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


今天的高中生是幸运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在这个阶段,高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承担的不再是淘汰多数人、留下少数人,而是通过考试,把不同的学生送入不同的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深造。这种区分性选拔,与过去的淘汰性选拔,具有重大的不同。(《越大气,越成功;越努力,越幸运》)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今天的考生来说,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高考没有失败者!


 

二、在高考中展现出最好的自我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送幼儿园,上小学进初中,再到读高中,这是一个人经历的最重要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为人的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就业和谋生奠基的基础教育阶段。


今天,经过十年寒窗,各位考生终于迎来了你一生最可宝贵的这段学习教育生活的一个“终结礼”——高考!这无疑是对你十二年基础教育学习生活的一次集中检验。


历史,任何时候都是由你自己写就的!过去的这段学校教育生活,你过的惬意也好,失意也好,过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你都应该勇敢地去接受高考的检验,并通过高考为这段历史写下一个句号!明天,就让我们坦然地走进考场,去迎接这次考验!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你自己成长史的一次总结。(《让所有孩子看到努力方向——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相信每个高三学子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悦纳这次考试。在这里,我们真诚地祝福高三的学子们,都能以最好的心态,展现出最好的自我!


 

三、高考是决定你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有人说,高考决定命运。如果说,在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甚至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大学毕业直接包分配的时代,这句话还蛮有道理的话,那么今天在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时代,高考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你的命运,它所决定的至多是你能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继续你的学业。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由一次选择决定的,都是你反复多次选择的结果。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经过这次高考,无论你走进哪所大学,都是你人生的一次际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决定你命运的不是这次高考本身,而是这次高考又给了你一次人生重新出发的机会。关键是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真正找到提升你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万玮校长的10个方法论——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平和人物”的特征》)


与其说,高考决定命运,不如说,高考给你的这次学习机会,将真正决定你的未来!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蒋勋


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罪恶”的事?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现象会使人怀疑,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我个人觉得,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看到那些令人错愕的行为,是一个“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


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产生这些现象,错愕吗?我一点也不觉得。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我那一个年代就开始发生。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譬如我从事艺术工作,关心的是创作力,关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学校教过,从联考分数最低的学校到联考分数最高的学校。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觉得这些学校之间有太大的差别。(让孩子享有幸福童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


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可能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譬如说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从中就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


可是专门会考试的学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一九九八年发生震惊台湾社会的“王水事件”,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女孩子与同一个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


我们可以说,她的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处理上是零分。


她是坏或是残酷吗?我不觉得,她根本没有其它选择。平常她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最后警方带她到现场时,她很茫然;她当然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个案是我们说的“好学生”所为,他们要进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难考的,他们从小就埋头在升学、考试里,忽略了其它。从很多年前我就很怕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犯罪,对于“罪”的本质,完全不了解。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应该是指向一个教育的架构,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批像这样非常奇怪的人。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很苦闷。我相信凡人处在一个生理发育、转变的时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时候。


不只是身体开始变化,声音变粗,性征出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时刻,就在此时,也就是启蒙时刻。


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的苦闷,却无法解答。因为生理的苦闷引发我开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动物还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体的欲望冲突得很严重。(如何做一个善于成长的人?——答案在自身之内》)

       

我不知道女孩子会不会这么严重,以男孩子来说,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严重的,那是一种来自生理上奇怪的压力。

       

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学。我在书店读文学,在文学里削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并尝试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难以解答的课题。



因为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原来很好的功课就耽误了,几次考试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学校、被家里指责成一个坏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是非常容易变坏的。


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足够的自信,不但没有变坏,并且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


同一个时间,我的同伴一头钻进考试里。这些同学,今天我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过得不快乐。


他们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有些也出国留学回来了,但对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发生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我并不领先,但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判一个好学生,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


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好学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电梯内抢劫,当场就被PUB里的人抓到。是悲剧吧!却令人难以同情。


这个社会一直在制造这样的一批“好学生”,他们本身也洋洋得意,因为一路走来是被捧得高高的“资优生”,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问题。


我要呼吁的是,所谓的“明星学校”从来没有给你任何保障,知识分数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


为学校豢养“考试机器”是最大的悲剧


这几年发生的资优生犯罪事件,正好说明了教育应该拿出来做最好的检查。为什么在这个教育系统中,连知识分子的自负都消失了?

        

以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些事是知识分子不屑做的,为什么这种 “士”的自负在校园中式微了?我觉得,这是教育本质上的最大问题。

      

当然,这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开始注意到社区活动,开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但是我觉得还做得不够。

 

我想强调的是,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这些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有时,我真的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你在镜子前好好凝视过自己吗?


我曾帮朋友代课,带大学舞蹈系先修班的大一孩子。因为要代三个星期的课,我很想认识他们,所以请他们画自画像,然后准备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不是美术专业学生,当然自画像画得不是很好,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


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


一九九八年的林口弑亲案,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和同伴联手杀害熟睡中的双亲,后来母亲醒来,向他们求饶,他的同伴不敢下手,因为同伴常常去他家,妈妈对他们很好,最后居然还是这个孩子亲自动的手。


我想,他从来没有在镜子里面对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丑、他自己的残酷或温柔,他都不了解。所以当他做出这样的事时,可以无动于衷。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原本限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最后我们都停不下来。


还有一些学生完全不肯讲,上台以后,只看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句话也不说。我当时也没有强迫他们讲。


到了第三个礼拜,我私下和这一批学生吃饭,最后他们说了,我才知道这些不说话的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们的父母、老师听过这些话吗?没有。在升学体制中,没有人给他们这样的管道。


学校的辅导室是空设的。要真正去发现他们,用艺术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他们内心的东西引出来才有意义。因为这些说不出口的话,积压到一定的程度,会出事情的,这令我非常担忧。



学校无能为力,要依靠家庭、扎根生活


整个社会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很少人会有勇气去对抗这个制度,你怎么敢对一个高中生说:你不要考试,不要升学,你现在正是最敏感的年纪,应该去画画,去读小说。


我也不会鼓励学生去对抗制度。虽然我自己是这么做的。


只是我也要诚实地说,这么做很危险,真的要非常小心。老师一定要是人师,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当然,在体制内做最大的争取与改革,不能只靠老师,而是更多依靠家庭。


台湾戏剧教育家俞大纲先生对我说,他爸爸妈妈喜欢看戏,经常带他一起看戏、讲戏,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家庭教育之问——什么样的儿童能够获得美好生活?》)


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从来不是拿着书本上课,所以你听他讲李商隐,一首一首讲,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得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当一个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候,最后他会非常不快乐,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作为“人”的自信。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够了”的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也希望给身为父母者一点思考。

    

(文章转自“绘本学堂”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新教育实验学校和榜样教师郭明晓、朱雪晴等。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