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生命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朱永新 等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新教育


完整的生命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由此构成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建出生命的长宽高。——《新教育实验金堂宣言》


教育是为生命奠基的事业。这次灾难也暴露了国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方面知识的贫乏,暴露出我们生命教育的缺陷。期待我们的教育,能够把目光从考试、分数、排名,移到师生的生命上来,移到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朱永新《面对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教育我们的孩子?


假如教育部叫停网课……如果惦记着“课”,有一门课倒是可以好好补一补,那就是生命教育课。有人会说,那落下的功课怎么办?放心,疫情过后,迟早会补回来的。——袁卫星《假如教育部叫停网课》


“教育即生命”。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直面生命是前提,循于生命是保证,达于生命是目的。教育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冯建军《什么是生命教育?——国内“生命教育”理解的三种含义》(文章附后)


真正的教育不会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去对冰进行雕刻。每个生命,都在克服苦难和痛苦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的转化和生成——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正在于此。——李政涛《教育与生命的重负》(文章附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敬畏自然,守护生命》《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如何去筛选、辨别、发出真声音?》《教育系统如何应对疫情挑战?


面对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

教育我们的孩子?

作者|朱永新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此大疫和抗疫时刻,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比起落下几个月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一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能不能把灾难当做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地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面对灾难之中冲锋在疫情最前线、奋斗于施工建设现场、忙碌于物资补给、奔波在社区街道的英雄们和种种不端表现甚至丑陋行径、违法行为,我们能不能把这次灾难看成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实践课堂?以这次灾难中全社会的表现为教材,让教师和学生乃至全社会好好讨论一下,在生命面前,个人、专家、政府、全社会的所为与应为。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政府官员和社会公民,我们大家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这涉及到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公民责任等等,这些内容,是生而为人的根本内容,也融合了最鲜活的各类学科知识。对生活的反思与学习,让孩子乐学、好学,就是最好的功课。
专家告诉我们,防止疫情扩散最好的办法,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就是尽可能少走动,待在家中。我想,这恰恰给我们重新关注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这次灾难让父母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教育权力上的“王者归来”。如何利用好与孩子在一起的这段时光,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亲子交流?我想,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永远不会有孩子的发展。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以这次灾难为题,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灾难平息之后交出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
教育是为生命奠基的事业。这次灾难也暴露了国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方面知识的贫乏,暴露出我们生命教育的缺陷。期待我们的教育,能够把目光从考试、分数、排名,移到师生的生命上来,移到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
本文作者: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年会主报告》《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停課不停學”,是時候討論未來學校的模樣了》)





假如教育部叫停网课......

作者|袁卫星


假如教育部叫停网课……

首先,我说的是“假如”。你把它当作建议也好,你把它当作说梦也罢。

其次,我说的“叫停网课”,是叫停那些不具备条件硬被赶上架的网课,叫停那些不按科学规律,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学生身心健康,课程排得满满的、把日常课程僵硬搬上网的网课表,叫停那些兔子睡觉我来抢跑、应试为重分数第一、只要抓不死就往死里抓的网课动机。

网课要不要?

怎么说呢,这样的网课可以有:地市级甚至省级层面,集合优秀教师,统整教学资源,推一些课。不是新授课,也不是复习课,而是学习习惯养成课,学习方法指导课,学科教学拓展课。这是针对“文化基础”来说的。


除此之外,要更多一些针对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课。比如让平日里练吹拉弹唱的得到大师醍醐灌顶式的指点,喜欢科技创新的受到博士院士的启发。教育部也可以再来一次这样的“一师一优课”征集,把“一师”扩大到全社会范畴,实现教育人才的全社会征用。其实“学习强国”上的很多内容、中央电视台的部分频道(例如白岩松的“新闻1+1”),本身就是最好的“网课”。

网课怎么上?

学生自主选择,家长监督选择,学校指导选择。重点是“选择”:一人一课表。把电视频道利用上,砍掉那些宫斗剧,去掉一些明星脸,征用部分娱乐频道,让孩子们手握遥控器自己选。眼睛看累了就歇会,不想看就不看。

如果孩子不肯上网课怎么办?就让孩子读书吧!让孩子由做题郎变回读书郎。犹太人说:书是甜的。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朱永新老师则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趁着假期延长,让孩子们建立属于自己的书架,丰富属于自己的读库,拥有自己读一遍两遍三遍还放不下的“经典”,读出滋味,读出体会,读到“手不释卷”,为自己的精神发育负责,为自己的生命成长奠基。


如果惦记着“课”,有一门课倒是可以好好补一补,那就是生命教育课。

我们要抓住这次疫情契机让孩子们通过应时应景的生命教育,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规划人生。这里有“生命与安全”,包括居家安全、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有“生命与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有“生命与养成”,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有“生命与交往”,包括亲子沟通、同龄相伴、社交礼仪等;有“生命与职业”,包括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有“生命与价值”,包括学会负责、秉持正义、超越死亡等。这一门课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让父母从孩子的首任教师成为首席教师。

有人会说,那落下的功课怎么办?放心,疫情过后,迟早会补回来的。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
作者|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卫星。


新生命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新教育第十五届年会《金堂宣言》
作者|朱永新 
新教育研究院
 
2015年7月,新教育人欢聚天府花园水城金堂,以新教育人十多年的生命体悟,燃起新生命教育的熊熊火光,围绕着让知识具有生命的温度,围绕着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围绕着让人们幸福完整地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达成如下共识: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我们认为,完整的生命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由此构成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建出生命的长宽高。(《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年会主报告》)
 
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是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精神生命之高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
 
新生命教育,即新教育课程体系下的生命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此,我们必须以尊重生命为根本,重视过程的幸福与完整;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吻合生命节律,凸显个性发展;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共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此,我们已探索十多年,以“新体育”为起点,创造性地研发“每月一事”、“生日课程”、“生命叙事课程”等课程,并提出新生命教育的基本主张。(《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个案研究》《把难以触摸的“素养” 变成可以培养的“习惯”》)
 
为此,我们致力于研发新生命专设课程,将用一套完整性、连贯性、层次性兼备的教材及资源,与已有课程相互配合,搭建完整的新生命课程架构,有机渗透、共同推进。(《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生命教育怎么做?它来告诉你!》)
 
我们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新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富有生命意识,充满生命活力,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润生命;教师、学生、学生父母是共同成长的伙伴、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但又是人类整个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关切每个鲜活的生命,并由此关注着民族的未来与人类的前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新教育生命叙事的诗思史》)
 
只有这样,我们培育出的一群又一群孩子长大后,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新教育的彼岸。(《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新教育实验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
 
所以,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相信,新教育人将拥有健美的身体,积极的生活,幸福的人生;我们相信,新教育人的生命将拓展得更长、更宽、更高;我们相信,在追寻新教育梦想的路上,我们将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我们坚信,并坚持不懈地行动着!


什么是生命教育?

——国内“生命教育”理解的三种含义 

作者|冯建军
(南师大教授、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只蝴蝶,终于破茧成蝶,张开翅膀在天空美丽绽放,女人一定要成为一道风景,而且要努力成为最美的那道。在我看来暧昧就是爱自己,而美丽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表和美好的心灵,更是敢于向不完美人生宣战的勇气,不是老天给了你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子,而是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是什么样子。”

从雷庆瑶决定追求美丽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似乎开始被无穷的动力推向更高更远的天地。美丽唤醒了雷庆瑶内心的热情,从而能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不断收获自信。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着饱含能量的火种,唤醒它并让它保持活力——这,就是生命教育。
        
国内“生命教育”理解的三种含义
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源于一些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在政府层面重视生命教育始于2004年,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辽宁、上海、湖南、黑龙江等省(市)自2004年相继颁布了中小学生命教育纲要、工作方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首次提到国家层面。2015年,这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珍惜生命”被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层面的生命教育还缺少实质性的推动。

从2004年至今,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大致可以归为三种:
第一种(狭义)针对生命问题的治疗性生命教育

不少学者研究生命教育,首先是分析社会和教育中生命存在的问题,诸如个体对自我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伤害,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等,具体来说,就是自杀、伤害他人、吸毒、暴力、艾滋病、意外事故,等等。针对诸如此类生命中的问题,生命教育即是预防和解决生命问题的教育,诸如自杀干预、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等,都是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和主题。这些也体现在地方政府颁布的生命教育工作方案和实施纲要中,如2004年,辽宁省颁布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将中小学心理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法制、安全、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作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为应对不断发生的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溺水、公共安全等事故,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文件,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
上述这些,把生命教育指向生命的问题,在不少人看来,尤其是一线教师看来,生命教育就是针对生命问题的消极教育。生命教育是为解决生命问题而实施的,因此,成为解决生命问题的权宜之计。这样的生命教育见效快,但就像西药,只有局部疗效,治标不治本。其实,如果说一个学校的学生生命不存在问题,他们既没有自杀,也没有对他人的伤害;没有吸毒、艾滋病,也没有暴力,那么,这个学校是不是就有理由不开展生命教育呢?这样的生命教育,是消极的,带有治疗和防范性质。但真正对生命中问题进行防范,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要从防患于未然处着手。这就有了第二种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第二种(中义)指向生命整全的发展性生命教育

指向生命整全的生命教育,不是从生命问题出发,而是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出发,从对人生的思考出发,整体设计生命教育。这样的生命教育,不是消极的、问题型的,而是积极的、发展型的。消极的生命教育多面向生命问题学生,而积极的生命教育则面向全体。如果用药物来比喻,消极的生命是西药,积极的生命教育则是中药。西药引起化学变化,改变生物的结构,杀死了破坏生命的细胞,它的疗效立竿见影。中药则顺从生命需要,调节生物结构,使之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中药疗效比较漫长,但能够从根本上治病。其实,即便是没有病,利用中药的原理,通过食补、调理等,也可以增强营养,调节血脉。整全的生命教育如同中药,对生命问题的学生有治本的疗效,对生命没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调节血脉,使之更通畅,生命更健康,预防生命问题的发生。
这种生命整全的理念,多体现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台湾大学孙效智教授(2001)从人生的三大问题出发,思考和设计生命教育。这三大问题是:人为何而活?人该怎么活着?人如何能活出应活出的生命?对应于人生三大问题,生命教育包含相互关联的三个领域──终极关怀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它们统合构成了完整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在于启发生命智能、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它所包含的范围应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说明国民(特别是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孙教授提出的人生三个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生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以此设计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面向每个人全人的生教育。
冯建军教授(2004)从人之生命的结构出发,提出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重生命的统一体。以此为据,构建了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全人生的生命教育体系。其中,自然生命的教育首先是遵循儿童的天性,在此基础上作好身心的养护工作,体育是自然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生命包括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完整的精神生命就必须通过生命智育、生命德育和生命美育来培养。社会生命的教育是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包括社会化的教育、共同生活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等。生命教育应该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
朱永新教授(2015)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提出新生命教育。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以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新生命教育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生命教育围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幸福人生”三大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将其细分为“安全与健康”、“养成与交往”、“价值与信仰”三大领域。
刘慧教授(2013)也指出,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和遵循生命的教育。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有关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的教育;遵循生命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来定位教育,即教育是为了生命,而不是生命为了教育。前者回答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后者回答了生命教育的方式。
总之,这类定义,把生命教育定位在关于生命的教育,围绕着生命的构成,试图建构全人生的教育。

第三种(广义)以生命定位教育对教育进行生命化解读

因为教育本身是面向人,面向人的生命。所以,教育本身就是生命教育。中外教育学者都不乏这方面的认识。
叶澜教授(2000,页136 )早在2000年出版的教科书《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就指出,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价值。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一定义,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使教育真正回归人,回归教育的本真。
冯建军教授(2004)也试图从生命的视角理解教育,大胆地提出了“教育即生命”的命题: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直面生命是前提,循于生命是保证,达于生命是目的。教育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
顾明远先生(2013)也发表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的文章,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教育,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从逻辑上来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但现实的教育却偏离了生命的本质。顾先生认为,近几年,生命教育之所以热起来,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弊端实在太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压抑了儿童的发展,学生的生命受到摧残。所以,有识之士提出生命教育,是很自然的事。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对人的灵魂的引导,导向生命的本源。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定义很好地说明了教育活动本身的生命属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三种生命教育的理解,都有价值和合理性。狭义的生命教育,针对生命发展中的问题,对症下药,效果明显,但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解决生命问题的权宜之计,缺乏对生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关照。狭义的生命教育在对象上只面向少数生命问题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缺少现实针对性。在性质上,属于消极的治疗型。不同时期生命面对的问题不同,针对某种生命问题的教育,最终是治标不治本。广义的生命教育,是立足于生命关照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对教育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虽然它具有根本性的治本作用,但由于将生命教育泛化,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显得空泛。中义的生命教育,既没把生命教育窄化,也没把生命教育泛化,它从生命发展的需要出发,合理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还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保全生命、发展生命的技能,从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种生命教育,层次不同。狭义的生命教育像西药,生命出了问题,西药快速、有效。中义的生命教育像中医,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见效慢,但可使生命更顺应自然。广义的生命教育,就像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各方面提醒自己过一种健康的生活。生命教育实施中,三种方式共同使用,建立多元交叉的生命教育体系。首先是树立一种生命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强化生命教育在所有学科中对所有学科、所有活动的积极渗透。其次,是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生命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生命教育;第三,针对中小学生生命发展中的问题,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的教育,及时矫正和预防中小学生生命危机的发生。

教育与生命的重负

作者|李政涛


真正的教育不会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去对冰进行雕刻。

据说,古希腊的一个英雄,具有男性所有的美德,赢得了两个女神的爱慕和追求。一个说,如果你愿意与我结合,我将给你轻松、舒适与幸福;另一个说,如果你答应跟我在一起,我给你的礼物是“艰难与沉重”。最终英雄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艰难与沉重。从中我似乎看到了古希腊人,甚至是西方人的精神传统。
然而,对于这样的“礼物”,很多人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沉重的生活、艰难的困境是需要去努力克服的一种状态;反之,逍遥式的轻松才是他们追寻的生活理想。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并无不妥。但对大多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而言,艰难与沉重是生活的常态,是日常生活的底色,因而是人类命定的礼物,是不可推却也是不能抵挡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向下可以从本体论的根基上挖掘,向上可以从哲学、宗教学的角度论证,并非一篇短文所能承载。作为一位教育学人,我所关注的问题是:生命中命定的种种重负,其教育价值在哪里?另一个问题可能更为重要:当所有人都在说,教育的目标是让人幸福、让人愉快轻松的时候,教育与艰难、沉重有何关系?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无论如何,教育始终是需要他去承担的重负,换句话说,教育就是生命的重负。因为对这种重负的担当,“人”才称其为“人”。个人一生中所承受的教育总量往往不可测度。就教育的内容来说,教育所传递的知识、品德、态度情感、思维方式、智慧等一切人类积淀下来的精神能量,对于一个尚未成年的生命而言,都是一种“重负”。在将这些精神能量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能量的过程中,转化者的疾病、死亡、忧伤、挫折,在恶中的挣扎、对善的承担,等等,都是一种重负。
重负就是那些艰难的事情,是那些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那些需要调动生命所有的力量,去与其沟通融合(或者相反,与其抗争)的事情。所以,不仅如同米兰·昆德拉所指出的那样,文学是一项需要慢的事业,同样,教育更是一项需要慢的事业。因为教育是人生的重负,要担负起这种重负,生命的姿态不仅是庄严的、虔敬的,而且必须是耐心的。教育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让儿童体会生命之艰难与沉重,进而果敢地承担起这些重负。
就教育的形式而言,现代以来的西方教育在使儿童轻松愉快上,可谓竭尽所能。然而,无论教育采用多么轻松的方式,包括游戏、唱歌、图画,那也不过是教育轻松的外表,或者说,只是真正教育的前奏。真正的教育最终是要化为自我教育的,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克服自身种种障碍的过程,是跳出人生密布的重重陷阱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失败和绝望,自我教育者还要为抵御这些付出艰巨的努力。
所以,真正的教育不会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去对冰进行雕刻。
由之而来的教育效果,就不是某种轻盈的滑翔,而是进入到生命的重负之中,在体味和承担当中成为一个人,一个满怀激情、耐心和技巧,勇于承担各种重负的人。这样的人,学会了与艰难的事物交往,学会了与沉重的事物打交道。因而,他被培养成那种将双脚扎在大地上的人,而不是试图身披鸟的翅膀而时刻梦想着逃离地面、在空中飞翔逍遥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就是生命的重负,教育必须给予受教育者以重负,对重负的给予就是对其根基的给予。换句话说,教育本身就是重轭,就是背负重轭。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忍耐,更要自觉地承担起人生的重负,是将重负背在肩上,然后用手中的刀雕刻它们,刻出生命的神采,以挽留轻飘易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
当然,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这并不意味着给儿童增加痛苦,否定给其快乐。我认为,通过卸去生命的重负而获得愉快,这种愉快是浅薄的愉快。真正的愉快教育,是让儿童学会以一颗坦然平和的心,面对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压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此时,教育所给予的愉快,是儿童在承担重负的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创造的欢乐。其二,这样的重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必须顾及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避免把重负变成儿童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样看来,教育者的责任是重大的,同时也是艰难和沉重的。当教育者头戴师者的冠冕时,就意味着教育的重负压在了他(她)的身上。教育者天赋的使命是要改变生命,改变另一个外在于他的生命,并赋予其“人”的内涵和价值。任何一个从事这项职业的人都能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何等的艰难!
同样,教育者背负的爱的责任也是沉重的,整个社会向教师投去的或赞美、或挑剔、或期待、或失望的眼光,都是教师不得不承担的教育之重。
人们要求他(她)能够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在学生面前时刻保持着优雅的笑容、宽容的心态——无论其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幸福、生活是否艰难和事业是否正遭受挫折,都必须如此。
他(她)还要压制自己的个人好恶,无条件地承认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全身心地扑向每个学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也是一种最难以做到的爱,承担了这种爱的使命的教师,就是为自己增添了生命的重负。
从根本上说,这种爱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为什么值得敬畏?是因为每一个存在着的生命,每一个延续着的生命,都是一个沉重的生命,都是蕴藏着精神能量的生命。
每个生命,都在克服苦难和痛苦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的转化和生成——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正在于此。显然,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重负,真正的敬畏都必然是沉重的、艰难的,如同爱本身一样,它不仅意味着一种情感和态度,更意味着一种责任。
教育者的重负也可能是由教育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带来的,人们往往对教育带有不切实际的设想,希望所有的教育都是成功的,希望教育的光辉能够普照到每一个心灵。所谓“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信念,实际情况是:存在着不会教的老师,也存在着教不好的学生。如果将教不好的学生都归于教师本身,那就是勉为其难,就是为教师压上不可承受之重。教育的无限是教育本不应承担的重负。教育本身承担着太多的本不应该由其承担的任务。
教育者的重负更在于对受教育者重负的分享与担当。除了要让受教育者学会承担重负,把重负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在这一承担中生成责任、义务和自豪感之外,教育者的任务还在于以自己全部的心灵去分担受教育者的重担。此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就不仅仅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短暂相遇,而是一个生命扎根在另一个生命里面。
教育者的重负还在于自我教育的使命。在家庭重担、工作重担的双重压力之下,教育者还要腾出空间和时间为自己加上学习的重担。因为,这个职业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教育者的生命之河要能流动起来,进而产生流变,就需要不断地朝这条河里注入新的活泼跃动的元素,生命之河才会因此添加额外的重量,才会日益显现出宽广博大的气象。
通过对这林林总总的教育重负的承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内涵因此变得丰富而有质感,不至于轻飘无根。同时,我始终相信,背负重负的生命是美的,生命的线条在重负中优美地呈现出来。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0年12期,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