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瑞雪: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谢蕊娟:走近新教育,遇见更好的自己

雷瑞雪 谢蕊娟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能忽视行动二字的力量!


走近新教育  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谢蕊娟
来源|双塔初中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有一句朴实的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做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带领孩子们走向卓越。——题记

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
以于漪为师,写就做教师的一篇大文章!


新教育的春风吹进临猗大地已三年多了,从初识到了解再到走进,让我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新教育所散发的无穷魅力,体会到它给我带来的无比幸福与成就感。

陆迎国:用心做心中有人的教育
林清玄: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

专业阅读,站靓讲台

“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阅读的光芒照亮。

本学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拜读了《学生为本与高效课堂》《如何当好班主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做有温度的教育》《静悄悄的革命》等多部专业书籍。这些教育类书籍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怎样的课堂才是实效课堂?是热闹发言还是用心倾听?《静悄悄的革命》给了我答案。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写道:“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好的。”细细想来的确如此。踊跃发言、激烈讨论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连倾听别人的发言都做不到,何谈交流?何谈学习?课堂上有的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问题,便举手发言,可回答时要么语无伦次,要么答非所问;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听,可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依然频频出错;小组讨论看似激烈,实则效果不佳,学习低效……这些都是不懂得倾听的表现。相反,那些认真倾听的同学,回答问题时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语言表述严密,知识掌握扎实牢固。所以,学会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作为教师我率先示范引领。当学生发言时,无论哪个孩子回答,无论他(她)的回答是对是错,流畅还是磕绊,我都认真倾听从不打断,慢慢引导让孩子逐渐能够流利地表达。对于倾听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我采用暗示和提问等方法加以提醒。一学期下来,班内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专心倾听、用心交流了。

《学生为本与高效课堂》介绍了多种教学模式,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需要启发、鼓励,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即可。

我把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试卷讲评课时我这样安排:个性问题组内解决,教师抽查;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后全班讲解,教师补充、强调、引导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审题、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又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动力,一举多得,课堂效果更好。

正像《新教育》中所说: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有教育教学机智,才能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共读共享,邂逅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我想“师生共读共享”不失为良策。

新学期伊始,我们师生商量制定共读计划,对共读的书目、时间、分享的形式等做具体的安排。鉴于九年级下学期要迎接中考,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必读的三部名著全部安排在上学期完成。除每周的阅读课外,其余阅读时间全放在假期。但每周我都会在自习课上利用十分钟时间抽查学生近一周的读书收获,也时不时进行引领与指导。

整本书读完后,我们会举行一次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中大家通过多种形式尽情交流阅读心得。《艾青诗选》的深情朗诵让大家看到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以及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水浒传》的精彩演讲让大家对英雄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小说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简·爱》的分享虽是在假期,但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书中人物的敬仰。每天我和孩子们通过钉钉群交流彼此心得,感悟简·爱身上的优秀品质。怡茹同学写道:“简·爱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孩!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受尽了虐待,进入慈善学校后继续遭受着苦痛的折磨,可在这些不幸和苦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并且成绩优异。我的生活环境如此优裕,又处处充满了关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我要向她学习,珍惜这优越的条件,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勤奋努力,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平时懒散、不思进取的姚同学更是让我刮目相看,他说:“我再也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了!不能破罐子破摔,让人瞧不起。我要像简·爱一样,做一个自尊自爱、有抱负的人。”看到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师生共读共享,不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更增进了我们师生的感情。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智慧和力量,也是隽永的美和幸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不断地阅读交流中提升了素养,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理性。我愿与孩子们共同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下面是本文第三部分理应隔行字粗。编辑)
倾注爱心 助力成长

方华先生在《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中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有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优秀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接纳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师,我始终坚守一颗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影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课前我会利用几分钟时间教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读书;课下我会通过写小纸条、作业本上写激励语等方式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如:“加油,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得更工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一定会提高。”

“真棒!你是老师的骄傲,继续努力!”

“最近上课不在状态,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吗?”
……

面对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变得孤僻的海珏同学,我主动走近孩子,倾全力去帮助他。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我还经常抽出课余时间时常找他聊天、谈心,惟愿他能早日打开心门,走出自卑的阴影。真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两个月后,孩子在我真情的感化下,终于恢复了自信,融入了集体,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

我想:教育殿堂,有教无类。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真心与孩子交流、沟通,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定能唤醒生命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年度主报告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辛勤培养,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教育。为了使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电话、微信是我和家长常用的沟通方式。同时,我也会利用下班或周末时间,走进孩子的家中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使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1903班的珂萌同学活泼开朗,人也长得漂亮,可就是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经常影响他人,作业应付了事。我和她多次谈话,收效甚微。于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周末,我走进了珂萌家,通过和她妈妈交谈,我明白了根源所在。原来孩子小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从此家人对她非常娇惯溺爱,学习上也不做过高要求,养成了她懒散、不求上进的毛病。

针对这种现象,我首先委婉指出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之处,然后和家长达成共识: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应当对其有适当的要求。例如:周末的作业,家长尽量陪伴孩子完成,并做好检查;每次考试前要定好目标,考试后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错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同时也提醒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多鼓励,多表扬。慢慢地,我发现珂萌变了,上课不再迟到,且听讲认真,作业也能按时完成。看着珂萌一点点的转变和进步,我心中很是欣慰。

家校携手,孩子们定能像花儿一样华丽绽放!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但我会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像于漪老师一样,像新教育所说,终身学习,终生追求,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
作者|雷瑞雪
临猗县双塔初中

教育最动人的时刻是生命与真善美的相遇,在懵懂中求得真知,在困顿中享受美好。——题记


从初踏讲台时兴奋激动、信心满满到心如止水、迷茫困惑,再到现在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路走来,虽曲折坎坷,但从未后悔。我庆幸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更感恩现在遇见了新教育,让我每天的生活充实美好。

爱心润泽生活

都说爱是双向的。没想到我关爱过的孩子,会反过来慰藉我的心灵。

某天上课时我发现一向乐观的小洁眼睛红红的,有几次还偷偷擦眼泪。我来到她身边想了解情况,可她一看到我走近就把头藏到书本里,只得作罢。大课间时间,我到办公室拿了一颗糖果,用便利贴写上“吃点甜的开心一下!”在下一节课前放到她桌上,轻轻拍了拍她肩膀便走开了。

这事儿过了很久,因为元旦搞活动和迎接期末考试等,我整天忙碌紧张,情绪有点低落。一天上班,忽然发现桌上放着一颗糖果,旁边还有一张卡片:“老师,不开心的时候吃点甜的开心一下!请相信,我们会长大的……”心中的阴霾一消而散。肯定是她,小洁!孩子都看到我的情绪不好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后来,糖果成了我们奋斗日子里无言的默契。相信这小小的糖果会在将来“阴云密布”的时候带来一丝阳光和温暖。

阅读引领创新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阅读课、写作课如何上,我一直未找到好的方法。本学期全校普听课活动中,我上了一节阅读课,评课时大家指出目标不明确,课堂沦为几个教学活动的简单堆砌。前辈们和我分享了她们对于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让我感受到教学各个活动应环环相扣,逻辑缜密。之后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和学习,我逐渐接触到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等概念,脑中固有的思维之墙有所松动。

阅读了威金斯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后,我的思路彻底转变了。书中指出:教师应从预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结果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注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体现了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理念令我茅塞顿开。这样的思想也渗透到我以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上,我设计学生通过精读与跳读两种方式走入文本,参与“模拟人生”之西游篇项目化学习。他们通过重走“西游取经路”,聚焦核心知识“人物的内在心性”,最后大家在我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形成完整的阅读成果。

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真正发现人生选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进而由外到内转变为对自我人生的考量。因此,《西游记》不仅仅是一本名著,更成为指点学生人生方向的优质助力。


随笔疗愈心灵

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坚持和孩子们共读共写共生活,这样既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能提高大家的读写水平,一举两得。某次在上交的随笔本中,我发现夹了一张未写名字的纸。对照笔迹,认出是小凯的字迹,从开学的发型、校服拉链到午休说话、作业不交……来办公室几乎成为这个孩子每天的必备行程,估计这段时间他是憋坏了。

看着纸上列述了我的种种“暴政”,让人啼笑皆非。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深刻:“原来的老师,总会温柔地称呼我们‘孩子们……’,如今的老师说我们像一群上蹿下跳的猴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那天的自习课上,我让大家交流评阅本周的随笔。评选出五名优秀随笔进行展示后,我拿出了那张匿名的“控诉状”,高声朗读了一遍,教室里有窃笑声。我问大家:“孩子们!你们觉得这篇随笔写的怎么样?”这时有个男生用夸张的声音叫起来:“比叫猴子们更吓人!”教室里哄堂大笑,都等着我的“宣判”。

我点赞了这位写随笔的同学。表扬他有想法且敢于表达,排比句式、对比手法用的挺好,只是匿名这事少了点胆魄。下课后小凯照样来到办公室,谈话间他承认是自己写的,并且决定要跟我“握手言和”,以后有什么心里话会直接交流。

再后来,偶尔在教室里我脱口喊他们“小的们”时 ,也能一呼百应,教室俨然就是“水帘洞”,其乐融融。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我和孩子们的相遇与缘分,不正如张爱玲所说的这样美好么?个中有苦涩和泪水,更有欢笑和甜蜜,都将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记。让我们继续向美而行,定会迎来生命的庆典。

张武刚:以“新”得力,向美而歌——行动,临猗新教育的幸福表达
临猗新教育的花儿——陈靓:最美丽的邂逅;李曼:跨上幸福的新教育列车;王临青: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郇阳大地新教育的花儿——闫萌:一场幸福的遇见;卫芬艳:生命中的一束光;刘洋:蒲公英的约定
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