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017-03-04 爱读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讲题是“礼乐之教”。这个礼乐啊,大家都耳熟能详,所谓“制礼作乐“。在《论语》里面讲到礼乐的地方也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章,一章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另外一章也是孔子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然其他也有谈到礼谈到乐的,我不是说其他章节不重要,而是这两章特别。为什么说这两章特别呢?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难道就是仪式仪节吗?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难道就是这些演奏歌唱吗?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仁德,那么,又算作什么礼呢?


        你行礼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仁德,那么,乐在哪里呢?你奏乐,你歌唱、跳舞有什么意义呢?各位,我们要知道孔子这里讲礼乐,他是有实质的,有实际的内容的,就是指周文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公的制礼作乐啊。因为当时周文已经疲弊,就是周公的礼乐延续久了,人心担不起这个礼乐,涣散啦!礼乐涣散其实是因为人心涣散,因此孔子这两章非常重要。


        如果周公当时制礼作乐是“据事制范” ―根据人间的事物来制定规范,叫据事制范―的话,那徐复观先生说,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点出仁德来作为礼乐的基础,这叫作“摄事归心”。摄就是把它收摄,把这些天地的事物,乃至于礼乐的这些仪节,把它归于人心,叫摄事归心。摄事归心之后,这个礼乐才能够恢复它真正的意义。为什么要摄事归心才能够恢复礼乐真正的意义呢?我们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推溯礼乐的来源啊,礼乐从哪里来?礼乐是有什么意义?假如我们不了解礼乐的意义,为什么孔子一辈子要维护这个礼乐?他是迂腐吗?他是封建吗?他是为了贵族要来奴役人民吗?如果不能够深刻地知道礼乐的意义,很可能我们也被这些说法所迷惑,甚至所欺骗。所以我们对于所谓学问,我常说,我们对于每一种说法都要进行自我的思考、都要进行自我的判断。而这个所谓的自我,虽然是主观,但是从主观而发的这些判断并不一定都停在主观上。我们人类所发的思想当然都是从主体发啊,从你的生命发,当然都是主观的,每一种思想都是主观的,每一种看法都是主观的。有些思想是停在主观上,不过,它也可以不停在主观上;因为人心是相通的,乃至于与天地与宇宙相通。当你用与人相通、与天地宇宙相通的心来作判断的时候,你的判断便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这样子你就不会受骗了。你知道自己怎么想,同时你也感受到别人一定也会这样想,所以孟子说“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我们说孟子你自己有,或说孔子或许有、尧舜有、我也有……但怎么说大家都有呢?这就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达人性,通达人性就是通达天地,所以人心就是天心。我们一定要常常记住这一整套,这整套是儒者本怀,我们从这一套,也可以去理解礼乐的来源跟礼乐的意义。


论语七讲前期内容


第一讲:


《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

孔子与六经

五经的排序与扩充

“经”的地位

忘记圣贤经典,是时代的灾难

亲近了解经典的方法



第二讲:


不懂就不能读经典吗?

读经要从读《论语》开始

凡是经典,对人性都有一个深远的洞见

宗教的苦业意识,佛家、道家与基督教

古今中外,只有儒家这一家是真讲“道德”的



第三讲:


古人讲《论语》采用的方式

解经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理解经典的路径——学思并重,仁智双彰

今生有幸生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完成当今人类最重要的事!

常思圣人之道——开启生命的无尽藏



第四讲:


孔子心目中的“仁”

观乎圣人,则见天地

先要端正你人生的方向,你才有继续走下去的价值

以仁为核心,以人性为目的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18384702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5011170557(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103382880(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