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0—绿豆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0—绿豆


地黄






水箱缺水车发热

 

这个时代,大家都慢慢有钱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到处都盖起了高楼,一派红红火火。

 

爷爷说,红红火火背后你看到什么?小指月说,火盛则伤精,红红火火背后燃烧的是人体的精油。

 

爷爷说,消耗身体的精油,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小指月说,就像灯火燃灯油,像汽车消耗汽油,就会蒸蒸发热。

 

爷爷说,发热是表象,里面阴油被燃烧,是实质。小指月说,我知道了,治热不要只看到火盛去降火,还要看到水不足,要去滋养阴水。

 

有个司机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他到处帮建筑工队拉砖和泥沙,刚开始整个上午都干不完,后来白天也干不完,甚至经常搞到没法按时回家吃饭。随着收入越来越高,他干脆不回家吃饭,在车上吃,把三餐的时间都拿出来去帮人家拉砖,这样他一个人赚的钱是好几个人加起来那么多。

 

由于他干活特积极,所以每个建筑队都点名要他去拉砖,这样他接的活越来越多,以前多次为没有活而发愁,现在活儿太多了干不过来,也发愁。他除了又请一个人来帮忙,自己还连夜也去工作拉砖,这样收入再次翻倍,一下子就盖起了楼房,过上在别人眼中是很丰裕的生活。

 

这样一年两年下来,还没觉得什么,就是偶尔容易上上火,喉咙痛,几瓶凉茶灌下去就好些了。第三年他发现,以前佷容易睡觉的,现在干得再累,躺在床上心都很烦热睡不下,隐隐感到好像骨头里都能够蒸出热来。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他双脉细数,明显阴虚劳热,又见舌红少苔,便笑笑说,你这好似阴虚火旺发热,不是一般凉茶清热药能把热退下来的。这司机听后点点头说,没错,老先生你说对了,我就是反复喝凉茶没降下来才上你这来,为什么我整个晚上都好像汽车那样,从里到外都发热呢?

 

老先生笑笑说,汽车发热你首先会看什么?这司机说,当然要看水箱了,水箱水不够,不能够很好地散热,这汽车就会热腾,会烧坏。老先生说,是啊,人体肾主水,当过度透支肾水,消耗肾精,劳累过度,暗耗阴血,肾水就会日日减少,水一减少,脏腑里的阳火得不到涵养,就会蒸蒸发热,晚上没法睡好觉。

 

这司机一听豁然开朗说,是啊,我这几年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压根儿没停下来,只有不断地加速前行,没有停止了。老先生说,你身体壮,说明你有资本,但有资本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消耗。

生活要有张有弛才能幸福。

工作要有松有紧才能快乐。

身体要有动有静才能健康。

 

这司机听了后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老先生说,你想想,你也是开过车的人,开长途车能否一直开下去呢,长途高速路上每隔不远为什么要设计中间休息站?这司机说,人疲累了可以松口气,即使人不松口气,也要让汽车加加水,补补油,散散热,没完没了地开下去,都很伤人伤车。

 

老先生点点头说,所以赚钱不是人生第一位,要保证身心健康,然后再去工作,生活才是第一位。就像你开长途车一样,先要保证车子不要烧坏,人不要疲劳驾驶,这样不出事故,便是最大的收入。

 

这司机听后恍然大悟说,老先生,我知道了,我回去得再请一个人,我还是只做白天那几个小时。确实长期透支下去,再壮的身体也会吃不消啊!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知道他找到了真正阴虚劳热的原因,然后就叫他用生地来煎汤服用,单味生地重用100克。喝了三天,烦热解,骨蒸劳热消失,安然入睡。

 

小指月说,爷爷,这生地怎么滋阴补水这么快速啊?老爷爷说,生地黄又叫什么呢?小指月说,叫地髓。爷爷说,没错,是土地的精髓。凡是种过生地黄的地方,三年之中不能够再种。小指月说,这是为什么呢?爷爷说,这地方的精髓都被地黄吸纳过来,所以得用两三年时间来恢复土气。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肾主骨生髓,又主水,这地黄地髓,就直接补益肾中精髓,对于身体长期劳伤,阴水不足,热火上症的,这生地黄直接就滋阴降火,把人体的阴精水液补足,这样一派炎炎上蒸的火热之象就退掉了。

 

爷爷笑笑地说,水箱缺水车发热,把水加够,蒸蒸发热就减轻了。人体长时间没完没了地干活加班,又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就会心中烦热腰酸肾水不足。这时不是去清火泻火,而是要懂得停下来休息,只要肾水一养足,烦热骨蒸之象就像退潮一样退下去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外台秘要》曰,骨蒸劳热,生地一斤,捣三度,搅汁尽,分再服。若利,即减之,以凉为度。

 

《本草乘雅半偈》曰,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上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

 

增水行舟之大义

 

有个计程车司机,忙到昼夜不停地开车,虽然他知道自己疲劳了,也开得比较慢,但还是没法避免交通事故。

 

在一次跟货车相撞过后大出血,腿骨骨折,血虽然止住了,骨折也复位接回去了,身体也在慢慢康复之中,唯独有一个问题,就是车祸以后,经常心烦口渴,大便不通,三五天一行,有时没有用开塞露,还排不出大便。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老先生看后,跟指月说,为什么很多交通事故或手术,或骨折脚崴伤的病人,他们大都伴随大便干燥难通?

 

小指月说,是啊,我也发现这一个现象,所以很多跌打损伤的名方都会加一味大黄,一方面为活血化瘀而设,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这大便通畅,推陈出新,有助于伤后修复,比如复元活血汤。

 

老爷爷说,伤后出血必伴随血虚,伤患处需要大量津液去修复,必定伴随津液不足,五脏六腑都要向胃肠要气血津液,特别是伤后修复,这种气血津液的需求量就大为增加。于是脏腑便拼命地向肠胃榨取津血,这样肠胃津血佷容易就干掉,津干就容易向上化燥烦渴,向下大便不通,艰涩难行。

 

小指月说,爷爷,我还想到一点,液为血之余,津液它是气血多余后,化生的,当气血不充足时,肠道就不可能有多余的津液。老先生点点头后说,所以大出血后,不要说肠道气血不足,周身气血都显得缺乏,这样肠道就更加干竭了。所以伤后的患者应该多喝些汤粥之品,来增补缺失的津液。

 

小指月说,爷爷,这病人心烦口渴,大便不通,也是伤后失血,骨折修复,从气血津液辩证看来,他这身体应该是失去水液的濡养,津液不足所致。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有没有哪味药专门大补阴水,清热生津,解除烦渴的?小指月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水充足,五脏水液都充足。一味地黄饮,乃专滋养五脏六腑津水。《医学启源》曰,地黄饮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

 

爷爷说,就用一味生地黄捣汁服用。这计程车司机,第一天吃了后烦渴就减,第二天大便顺畅,神清气爽,以后每天大便都通畅,恢复以前没有出事故之前的状态。

 

老爷爷说,其实用地黄非独为增水行舟,滋润大便而设。小指月说,那还有什么道理呢?老爷爷说,你看地黄在《神农本草经》中怎么说?小指月说,《神农本草经》曰,地黄主折跌绝筋,伤中,主血痹,添骨髓,长肌肉。

 

老爷爷说,你看,为什么伤科的修复往往少不了地黄,它能从骨髓里头,长到外面筋脉肌肉,甚至皮肤,由里到外,把津水补足后,血脉通畅,痹痛消除,局部修复加快。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爷爷,这主血痹跟主肠道秘结是一个道理。爷爷说,是什么道理呢?小指月说,是增水行舟的道理。爷爷说,何以见得?

 

小指月说,你可以把肠道秘结看成舟,也可以把血脉瘀堵的这些血瘀块看成舟,只要把阴水补足,不单肠道通畅,血脉也通畅,那这些代谢产物或病理产物,都纷纷像河里头的船只,或垃圾一样被水冲走了。

 

爷爷哈哈一消说,这样想倒有点新意,这样增水行舟,不独增肠道水,行大便之搁浅,更能够增血脉里的阴血津液,来行血脉经络里的血瘀滞塞,这样一看,你就懂得四物汤为何成为血家百病共同推崇的方子,里头用到地黄的道理,也洞然明了。

 

小指月又说,爷爷,《名医别录》上确实说生地黄可以通脉散血,《本草逢原》上又说,生地黄能统领它药,共奏破宿生新之功。

 

爷爷再次点点头说,这人体血气能够得以鼓动,必须依赖阴津作为资粮。正如汽车能够跑起来,必依赖汽油作为燃料。地黄滋补人体肾阴,补充燃料,则一身之活力因此而振奋,百脉之动力因此而加强,如同河流能发起大水,自然血脉通利,邪去正安。

 

小指月高兴地说,爷爷,这才是增水行舟的大意,而不仅仅把增水行舟只用于这大便不通,这就浅视了增水行舟之大法也。河流通畅,不单垃圾冲走,所有泥沙瘀堵、舟船都通通能冲开。人体津液充足,不单大便润通,周身百脉五脏六腑,皆得到灌通,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氏医通》曰,失血后烦渴,大便不通,一味生地黄捣汁服之,若血枯燥竭,用熟地黄蜜煎常服,或熬膏亦佳。

 

梁庆森经验:猪蹄生地汤治便秘。粱氏得一民间验方猪蹄生地汤,经多位便秘患者服后取得满意效果。取猪蹄一个斩碎,入锅煎至快熟透时,加入生地50~60g,再煎沸20分钟左右,加盐少许,喝汤吃猪蹄,1天分2次吃完。一般服1~2天可愈。服后尚感药效不高时,可适增生地份量,或再加玄参10g;对于久患便秘而体虚者,此方再加熟地6~9g,以防肚泻。猪蹄生地汤不论寒热虚实,统治一切便秘症,男女老小皆宜。方内生地性寒,味甘,滋阴、清热、凉血,导肠胃之郁火而不伤正,配以猪蹄扶正润肠,故大便自通。


重用生地治阴虚阳狂

 

有个读书人,喜好深思,但长期用脑过度,神不守舍。有一次受了点精神刺激,居然烦躁不眠,兴奋异常,脑子像火车一样停不下来,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喃喃自语,甚至说话声音忽高忽低。医院里面初步诊断为精神病,马上服用氯丙嗪等控制精神之药。

 

一旦不服,又烦躁难安,诸症蜂起,然后给他吃药,他就说,我没病,为什么要吃药呢?你们都有病才要吃药。甚至他把药片丢在地上,拼命用脚去踩去跺。家里人看了没有不担忧的,这样连工作都没法再做了。而且经常眼神呆滞,不思饮食。于是家人带他一起来找老先生,还故意骗他说,找中医调调胃口,这样吃饭香些,他才肯一起来。

 

老先生说,脉弦细而数,舌红少苔,大便又干结,这是什么证呢?小指月说,阴虚阳亢,肝郁气滞。爷爷点点头说,阴虚则脉细,阳亢则脉数,弦主肝胆病,肝郁气滞,那该怎么办呢?小指月说,应该滋阴潜阳,老先生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急),并乃狂。又曰,阳盛不能入阴,阴虚故目不瞑。老先生点点头说,那就用防己地黄汤,重用地黄,清热养阴,寒降阳亢。

 

这读书人吃了几剂后,很快能够安睡,睡眠一好,精神就不浮躁了,大便也通畅,胃口很快就开了。然后再调几次方子,并叫他少钻到书堆里去过用心脑了,最好把书本抛掉,这样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家里人都非常不解,都以为读书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很多娃子父母都想尽招法让他读书都读不进去,哪有医生还劝病人少读书,甚至把书丢掉呢?

 

老先生笑笑说,读书也要因人而异,凡事都有个度。饭吃多了会伤脾胃,水喝多了会伤肾。你如果过度读书了,会暗耗心血。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专门控制周身的元神所在。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老先生又说,心为什么会像地震那样波动呢?因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心失所养。失去阴血的滋养,人的精神就会容易失控。所以当身体差时,要锻炼身体,而不是拼命地读书消耗。没有身体作为强大的后盾,革命都没有本钱,何况是读书呢?这家人听后都点点头。

 

老先生说,像这种思虑过度,劳伤阴血之人,都导致神志失控了,要把他们当成虚劳看待,虚劳就有虚劳的保养之法。然后小指月便找出明朝名医汪绮石所著的《理虚元鉴》中的这段话:

 

“如初发病尚轻浅,亦有不药而但以静养安乐而自愈。稍重者,治需百日或一年,煎百剂……便可断除病根。至于再发便须三年为期。此三年间,起于色者节欲,起于气者慎怒,起于文艺者抛书,起于劳倦者安逸,起于忧思者遣怀,起于悲观者达观,如是方得除根。至于三发,则不可救矣。”

 

原来起于文艺者,抛书,爷爷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言出有据。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金匮要略》曰,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

防己地黄汤治癫狂、语无伦次、烦躁不眠,属于阴虚阳亢,但地黄的用量必须要大。取它量大能滋阴清热,引亢阳能下收之意。这样阳潜于下,精神就不会那么容易狂躁。

 

《本经逢原》曰,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地黄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香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生姜(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生姜(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荆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防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羌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白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细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藁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苍耳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辛夷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葱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鹅不食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薄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牛蒡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蝉蜕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菊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蔓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升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葛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淡豆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浮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9——木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0——石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1——寒水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2——知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3——黄芩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4——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6——龙胆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7——秦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8——苦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9——白鲜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0——金银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1——连翘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2——穿心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4——蒲公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5——重楼(七叶一枝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6——土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7——鱼腥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8——金荞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9——败酱草、大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0——射干、山豆根、马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1——青果(橄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2——木蝴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3——白头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4——马齿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5——鸦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6——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7—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8—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9—熊胆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10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已满500人,还可以进3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