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新社
优化营商环境,刑事司法保障还需更给力!第九届博和法律论坛圆满落幕 | 律新社在现场
律新社 | 王琼 蔡丽丹
2018年这个冬天,似乎注定值得铭记。
40年前,一场“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成就了今日之中国。40年后,当我们对这一进程进行总结、纪念、展望时,仍然可以清晰地感知,这段历史也正是中国社会营商环境法治化的40年。
有些事,必须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中,才能凸显其价值;有些事,只有把它放到更宏大的叙事视野中去看,才能体会其意义。比如,当听到“民营经济已完成历史使命该退场时”的杂音时,中央用连续发声和鲜明行动“力挺”民营经济。再比如,进入2018年,张文中、许容华、代小权,这些曾经叱咤商场又锒铛入狱的商业领袖纷纷“平反”……所有的讯息其实都清晰地指向一种趋势:改革再出发,我们需要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或许有反思和总结,但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此。
一边是不断进行时的“暖心”之举,另一边则是普遍的阶层隐忧。民营企业家怕什么?怕融不到资?怕税负高?这些的确可怕,但要论最怕的,还是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刑事风险已然成为民营企业家最为致命的风险,那么,在护航企业营商的法治保障中,刑事司法保障该当如何作为?
第九届博和法律论坛现场视频
2018年12月16日,由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普陀区法学会与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博和法律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举办。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刑事司法保障与优化营商环境”,聚集了三百多名全国政法系统及法学会、高等院校、律师界、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有关优化营商环境与刑事司法保障众多热点话题。论坛由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主播钟姝和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思维律师主持。
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主播钟姝(左)和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思维律师(右)主持论坛
1
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保障
是优化营商的根本
营商环境说到底,是关于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事儿。改革开放40年,一个相当大的成就就是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它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真的不只是随便说说。但由于各种原因,民企的营商环境仍然面临各种严峻的现实问题。近来,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机关到司法机关,纷纷密集开展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
“民营企业不需要特殊扶持,需要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是民营企业家共同的心声。为他们提供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保障,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这既是社会的共识,也是本届博和论坛首先传递出的声音。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上海市普陀区法学会会长
黄庆伟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上海市普陀区法学会会长黄庆伟在致辞中表示: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中央提出经济运行六个维度,法制化营商环境是重要的生态,刑事司法保障是其中重要环节,各级司法机关均就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问题出台了系列措施,期待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努力,致力于法律和刑事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
王协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在致辞中表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有利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法制环境改善重要、也最鲜明的,是提高、改善刑事司法环境。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刑事司法体系和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律师参与多元化调解的出台和以审判制度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也为刑辩律师参与刑事司法保障营商环境,提供了更大舞台。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
施伟东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在致辞中表示: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能否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足够安全的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从业者能否为其提供到位的法律服务,是司法保障的应有之义。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
林东品
而举办本届博和论坛的意义,就像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在致欢迎辞中所传递的那样:之所以以“反思、规范、促进”为主题,聚焦刑事司法保障与优化营商环境,是希望发掘法律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探寻刑事司法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方向和路径,把握刑事辩护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技术与方法、凝聚合力、建言献策。
“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论坛还为刚刚成立的“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聘任仪式。博和律师事务所自2014年发布首份“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报告”以及相关的企业刑事判例研究报告,迄今已发布4份判例研究报告,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成立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旨在依托自身在刑事辩护专业领域的特长和案例积累,通过开放的态度,联合更多学界、业界的资源,为推动刑事司法保障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其首批聘任了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瑞华,天津大学教授戴长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子滨,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宪权,《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刘桂明等六位专家担任研究顾问。
“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聘任仪式
2
刑事法律风险成为企业家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人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通往监狱的路上。此言或许夸张,但却反应出企业家所面临的复杂法律环境。这种风险就像高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这些“罪过”很多并非企业家的问题,今天大家之所以如此关心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正说明了它的非正常态。
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当我们不断反问“现在的营商环境究竟怎么了”时,真的应该探讨一下,企业家们究竟在担心什么?企业经营中有哪些“高发”的法律风险?法律人、尤其是刑事司法从业者又可以做些什么?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兴培教授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子滨,上海天泽金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慧谷,上海盛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世圣,第十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刑委会副主任常铮,以及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谢向英对话“企业经营风险”。
围绕这些问题,来自不用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与来自学界、业界的法律人代表进行了一场坦诚而深度的对话。除了对困惑和成因的探讨,企业家和法律人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除了市场经营风险、民事纠纷和行政违法风险,刑事法律风险已然成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最大风险。而企业家和刑辩律师应该更多地互交朋友,更前期、日常地介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诊断,与其等到“出事”之后,被动地挽救,事先的刑事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更加重要。
3
“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
法律人该怎么做?
那么,法律人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呢?事实上,在平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行刑衔接案件中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发挥刑事诉讼程序在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都有极大探讨空间。当然,这需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推动。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瑞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启贵,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徐世亮,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顾晓军,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嵘等嘉宾就论坛主题作精彩专题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绍谦教授作总结点评。
律新社在现场的采访和观察中发现,营商环境固然是一个体系问题,原因也许深层复杂,要解决也许并非一蹴而就,但可喜的是,法律界已经形成共识,即应当共同努力把民营企业从这种巨大风险中解脱出来,为其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次博和论坛所汇聚的包括法学者、法官、检察官、刑辩律师在内的法律人,纷纷进行了“反思”。
无论是陈瑞华教授提出的“当我们反思刑事司法保障环境时,也要反思刑辩律师能够为企业家提供怎样有吸引力的服务产品”,还是徐世亮副院长提出的“只有让刑法回归谦抑的本源,才能根本化解营商环境的困境”,无论是顾晓军副检察长所提出的“借鉴上海在危险驾驶类犯罪处罚方式上的做法,对涉案企业家慎用强制措施”,还是王嵘律师提出的“当我们关注为企业家提供更好的刑事司法保障时,不要忘了更好地保障刑辩律师的执业权利和获得感”等等诸多思考和真知灼见,不仅引发了全场共鸣,也留下了宝贵的启迪。不同主体坦诚打开心扉、直面问题、提供专业思考、进行理性对话,交流不设限,有困惑、有碰撞、有思考、有对策,这也成就了更有价值的交流。
4
刑事司法保障营商的“重灾区”亟需规范
针对刑事司法破坏营商的一些“重灾区”,论坛也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探讨交流。首先,最为社会所关注的,无疑是“国、民”的差别待遇对待问题。国有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可以获得“超国民待遇”,而民营企业则不能得到公平竞争环境。刑事司法如何对不同主体平等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嘉宾对话:刑事司法对不同主体平等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万怀与华东师范大学刑法学科带头人钱叶六,华东政法大学比较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李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奚山青,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令狐兴中分别从法理基础和业务实操方面,就“刑事司法对不同主体平等保护与营商环境优化”进行了解析对话。
嘉宾对话:行刑衔接与营商环境优化
“过去,很多属于企业的一般违法行为动辄上升到刑事犯罪,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之间如何做更有效的界定和区分?”围绕企业违法行为行刑衔接与营商环境优化这一话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萍与华东政法大学金融监管与刑事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毛玲玲,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任素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公诉处副处长曹坚,以及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婧等嘉宾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企业和企业家涉刑案件中,对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也是经常受到“争议”甚至“诟病”的环节。超长期侦查、不合理的羁押以及超常规的取证等方式,在日益强调保障人权的当下,有哪些规范改进的空间?
嘉宾对话:刑事诉讼程序适用与营商环境优化
围绕刑事诉讼程序适用与营商环境优化这一话题,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永杰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孙剑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胡春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王宗光,与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罗毅等嘉宾进行了专业交流。
这些议题都戳到了当前“痛处”,相关的研究和数据真实而震撼,嘉宾们从各自专业和经验中给出的分析和建议客观中肯,给行业带来了宝贵的思考。
5
刑事司法从宽or从严
更利于企业营商?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刑事司法之所以能“左右”一段时间的营商环境,说到底是“从宽”还是“从严”的问题。到底是从宽还是从严更有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呢?本次论坛上,一众刑辩界的律师大咖们也以“正反”双方对阵的形式,进行了一场精彩“辩论”。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刑委会主任林东品与安徽省律师协会刑委会副主任奚玮,浙江省律师协会刑委会主任徐宗新,云南省律师协会刑委会主任李春光,四川省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协会副会长成安,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律师事务所全国刑委会主任赵运恒,以及盈科全国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盈科北京职务犯罪法律事务部主任赵春雨,进行对话。
天津大学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作总结发言
天津大学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为这场超规格的“辩论”作了总结。他表示,宽或是严,本质上是刑事政策,并非法律概念。今天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与刑事司法保障的“冲突”产生了如此高的关注,正是因为在实操中有不少问题,要彰显刑事司法保障营商环境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法律界限,尤其是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防止口袋罪的泛滥。其次要严格落实罪刑法定和疑罪从无的规则。第三要重视刑法的“谦抑原则”,并将该原则贯穿刑诉程序全过程。
6
叫好又叫座
博和论坛的魅力何在?
一天的论坛紧凑而有质量,激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可。专业、开放和前瞻现场不乏自费远道的众多公检法机构从业者。在关注议题本身的同时,律新社也在观察博和论坛自身。
律新社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参与博和法律论坛,迄今已连续追踪四届。四年中,从肇嘉浜路的青松城,到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再到今天希尔顿酒店的会议厅,律新社一路跟随,见证了博和论坛的变化,以及更多难能可贵的不变之处。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新面孔新朋友越来越多,博和论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更广泛地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人员报名参加,并登上博和论坛的讲台,就是最好的印证。今年恰逢博和成立十周年,连续举办九届的博和论坛早已经超越律所本身,成为上海法律界、乃至全国都声名在外的法律人盛宴,它既是博和十周年一张响亮的名片,也是业内新老朋友交流汇聚的一个良好平台。
不变之处更显博和的难能可贵:专业是其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公、检、法、司,还是律界同仁,无论是高校学者、还是企业,媒体,正是因为博和论坛一贯的专业水准,成就了其今天的影响力。每年博和法律论坛的主题都不同,但每一次都基于自身专长的刑事司法领域,再紧贴时代脉搏,把握时代需求。这些热点法律问题探讨,记录和凝聚了博和人对行业发展的思考与担当,成为了企业界与法律界之间的需求传递通道。可以说,博和论坛的高规格定位,换来了论坛的高品质;高品质的专业交流,为博和赢得了更大的尊重和认可。
今年恰逢博和律师事务所成立十周年,本届博和论坛既是一项传统,也是博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早在博和论坛创建之初,就立意将其建设为博和所、乃至是海派律师精神风貌和发展成果的展示窗口。无疑,在博和所成立十周年、博和论坛创办九年之后,我们看到了它持续叫好又叫座的生命力,更有理由期待下一次精彩相聚。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 | 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律新社观察:| 震撼法律圈的TED来了 | 遗嘱库正走红 | 劳动法法律服务“金矿”如何挖 | 海华永泰落子武汉引中部群雄竞加盟 | 方达涨薪+打破“律师池”,再掀律所人才竞争潮 |
▶▷律新社专访:| 陶鑫良:知产姓法更姓商 诉争本质是商战 | 赵晓海:北大法宝的三十三年 | 杨良宜:千金散尽,殚精竭虑,只为国家出人才 | 陈士林:中小律所还能这样联合做大做强 | 郑玮:技术驱动法律,不做变革时代的旁观者 |
▶▷ 律新社公益直播: | 立遗嘱有讲究!如何保护亲人留下最后的礼物|听王琳律师解读《民法总则》与你生活相关的事儿|别以为房屋买卖很简单,不注意这些问题,你可能吃大亏!|听刘华健律师讲股权转让那些坑 |公益律师张玉霞:未成年人保护“护身”更要“护心”|引爆朋友圈的“套路贷”,究竟是如何诱骗当事人中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