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40)

史学研究 2019-11-18

前言:

2019年史学研究公众号将继续编选历史学新书单,本期为2019年第40期新书单。为保证书单的质量,公众号将主要通过专业的评选团队选书。新书单以当年的新书为限,不推荐通俗历史读物,每期选书不超过15本,每个出版社选书不超过3本,以历史学的学术专著为主。

正在进行的赠书活动:点击查看

赠书 |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5本)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风雨鸡鸣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368
定价: 45

中国的近代是个风云变幻的过渡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尽管社会定位和自定位都出现了变化,却始终在两难的窘境下徘徊、调适,并继续努力,真如《诗经》所说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封面采蔡元培先生题字)。本书讲述的,就是中国近代这一激变时代的读书人和读书事。  本书为史家罗志田先生的随笔集,集中关注近代读书人的学术与思想世界,包括张之洞、章太炎、梁启超、梁济、陈独秀、胡适、梅光迪、傅斯年、陈寅恪、梁漱溟、缪钺、吴天墀、张芝联等诸先生。本书非学院写作,无意追求系统全面, 所述故事或许惊天动地、荡气回肠,也可能不过就是一些细枝末节。但这些大小不一的行事,多少都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社会心灵。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成神

作者: 〔美〕普鸣(Michael Puett)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原作名: 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
译者: 张常煊 / 李健芸 译 / 李震 校 
出版年: 2020-1
页数: 512
定价: 58.00元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思·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绝对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天人合一”。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天人合一”背后蕴含的“关联性宇宙论”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人”与“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关联性宇宙论”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比较模式,即将历史分析与比较性视角相结合,既关注相似的宏观历史处境,又注重细微差异的辨析,以期在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对比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作与不作

作者: [美]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原作名: 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
译者: 楊起予 譯 / 唐鶴語 校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382
定价: 49.00元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其主要著作包括: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2001);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2002); 与Adam Seligman, Robert Weller及 Bennett Simon合著Ritual and its Consequences: 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Sincerity(2008)。  普鸣教授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重要贡献,其课程《传统中国之伦理与政治理论》极受哈佛大学本科生欢迎。2013年,被评为对本科教学有杰出贡献的五位教授之一;2017年,被评为哈佛大学15位年度教授之一。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敦煌画研究

作者: [日]松本荣一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敦煌画の研究
译者: 林保尧 / 赵声良 / 李梅 
出版年: 2019-9
页数: 846
定价: 980

《敦煌画研究》为日本东方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员松本荣一先生(1900—1984)所著,原书为日文写成,1937年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刊行。1939年,作者以此书为博士论文获得了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2年,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恩赐奖”。本书是松本荣一先生长期调查流散世界各地的敦煌绘画,并参照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等石窟资料,分类对各种敦煌绘画进行系统图像学研究的成果。原书分为二册,上册是文字部分,共有八章,每章下又分若干小节,分别探讨了敦煌石窟和敦煌绢画中的各种变相图、佛传图、本生图、特殊尊像图、罗汉图、高僧图、密教图、外教图等,研究扎实详实、分析细致缜密。下册是图版部分,配合上册文字的内容,刊载各种敦煌绘画品及相关图片200余张。

松本荣一(1900—1984),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欧洲调查斯坦因、伯希和、勒考克等收集品。1930年任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出版《敦煌画研究》,1939年以此书获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2年《敦煌画研究》获“日本学士院奖”,1949年松本荣一任美术研究所所长,1959年任东京艺术大学教授。松本荣一一生的研究均与敦煌和西域佛教艺术有关,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

作者: [美]韩瑞亚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
原作名: Alien Kind: Foxes and Late Imperial Chinese Narrative
译者: 籍萌萌 
出版年: 2019-7

《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以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中的各类狐狸故事或狐狸意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各类狐狸形象及其嬗变原因,以及狐狸形象的塑造与中华帝国晚期社会、文化,尤其是与宗族、家庭、女性地位、士子心态等的关系。本书兼具学术专业性与大众可读性。

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异类想象”的文化:中国狐仙与西方元素精灵之比较》《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等。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家园与天下

作者: 何予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明代书文化与寻常阅读
译者: 何予明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334
定价: 78.00

本书发掘并重新审视一批明代流行图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生产、传播、阅读、消费过程的回溯,对这些明代图文文献在明人阅读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并试图构建新的有关明代文献研究理论与方法。本书2013年以英文,由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2015年获得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在该奖评委会给出的奖辞中,这样写到:该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明代流行图籍从物品、商品以及文化工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发掘和历史分析。对视觉文化、物质文化及文本传承的分析富有创见,并由此权威性地重现了由笑话、酒令、戏曲杂书、通俗类书等明代时尚读物所营造的人与书的世界。

何予明,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系博士,曾任教于里德学院(Reed College)、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Chicago),现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明清书史、文学文化史及人文地理。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代省级地方立法

作者: 胡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以“省例”为中心
出版年: 2019-9
定价: 78元

从战国时期至清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地方性立法。“省例”是清代省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本省具体事宜的地方性立法。本书在对各省省例存世情况简要介绍后,从省例的含义、性质、产生、刊刻、汇编、适用效力及其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方面,对清代省级地方立法进行了综合性阐释。通过对代表性省例《治浙成规》和“当赃取赎”法律问题的微观分析,可以发现清代地方立法并非中央立法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各省根据省情因地制宜的产物。

胡震,男,1976年生于安徽萧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6),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2006-2008),荷兰鹿特丹伊拉姆斯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土地法等,先后在《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史学月刊》Globalization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等多个项目。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


作者:王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价: 59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选取清江流域土家族在人生仪礼,包括诞生礼、婚礼和丧礼中演唱的歌谣作为研究对象,在特定族群的地方传统和生活文化中,通过对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生存状态和演述形态的调查,分析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特殊语言、文类特质和社会功能,研究土家族歌唱传统与人生仪礼的互动关系,理解土家族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情状,揭示歌唱传统与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活的关联及构成的知识谱系,探讨民族文化资源现代存续与和谐社会建构的文化路径。作为活形态的歌唱传统,生活化的原则自始至终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主导和主流。人生仪礼歌传递了清江土家人的信仰观念、人生理想和社会伦理,同时它作为传统制度,维护了社群秩序,规范了成员言行,强化了对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人生仪礼歌唱的时空规定性,蕴含了其作为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活边界与文化边界的特殊价值,体现了时空交互关系作用下民众记忆选择的倾向性和情感向度。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建构了地方历史,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是土家族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仪式中的歌唱就是清江土家人文化重塑和集体认同的过程,就是清江土家人对历史的重新肯定、解读和反思。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的形成和延展贯穿了对于民众生活建构性的再创造,是土家族“人观”的仪式表现和呈现方式。

王丹,女,湖北浠水人,法学(人类学)博士,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合作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已出版《人观 身份与意义: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刘德方故事讲述研究》,以及《解释民俗学》(合著)、《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语言文字卷》(主编)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南京大屠杀

作者: [日] 小野贤二 藤原彰 本多胜一 编 
出版社: 启微书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日军士兵战地日记
原作名: 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 : 第十三師団山田支隊兵士の陣中日記
译者: 刘峰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558
定价: 88.00元

本书收集了参加南京大屠杀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战地日记,这些日记都是日本军人自己书写的阵中生活及战争、行军情况,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日本军人从一个普通的民众应征入伍,到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心灵历程,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残酷的历史。

小野贤二,福岛一化学公司的职员,1988年参加“南京大屠杀事态调查记录访华团”后决定搜集南京大屠杀资料,让更多日本民众认清历史。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辛苦调查,获得了本书的大部分士兵战地日记。  


藤原彰,原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的日本现代史学者,著有描写日本战争犯罪的《南京的日本军》等在日本畅销和影响深远的著作。  


本多胜一,原《朝日新闻》记者,曾在该报连续发表日军侵华罪行文章,引起日本国内轰动,是日本最早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友好人士,根据确凿的事实先后写成《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杀》等畅销书,把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展现了出来。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丝路的最东端

作者: 刘可维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从倭国到日本国
出版年: 2019-9
页数: 270
定价: 48

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其最初的起点形成于汉帝国的中心地区。然而,随着东亚国际交流的发展,特别是在日本列岛上经历了由倭国向日本国的历史性转变后,这条横亘欧亚的文化、商贸之路最终延伸至了东亚世界的最东端。日本是东亚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其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也最终扩展到了东亚世界的最东端。希望通过这本小书为读者展现日本是如何从地域性政权的倭国发展而来,以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其又与东亚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碰撞与融合

刘可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后赴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间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权力优势

作者: [美]梅尔文·P.莱弗勒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与冷战
原作名: A Preponderance of Power
译者: 孙建中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938

冷战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这场超级大国间的长期对抗缘何爆发始终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中,梅尔文·P.莱弗勒的《权力优势: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与冷战》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莱弗勒历时十三年撰写了这部鸿篇巨制,批判性地全面考察了杜鲁门政府时期(1945—1953)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并提出了对冷战爆发的权威解读。莱弗勒在书中表现出了对大量史料的惊人驾驭能力,提出了将地缘政治、政治经济学、战略和意识形态考察融为一体的新颖的研究方法。这部巨著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关注,并荣获美国历史研究领域最高图书奖,班克罗夫特奖。

梅尔文·P.莱夫勒(Melvyn P.Leffler),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弗吉尼亚大学爱德华·斯退汀纽斯历史学教授,曾任美国外交史学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权力优势: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和冷战》(班克罗夫特奖)和《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乔治·路易斯·皮尔奖)等,与文安立共同主编《剑桥冷战史》(三卷本)。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西伯利亞鐵路

作者: 克里斯汀‧沃爾瑪 (Christian Wolmar) 
出版社: 光現出版
副标题: 歷史如何因它而轉折?戰爭如何因它而起?世界如何因它而改變?
原作名: To the Edge of the World: The Story of the Trans-Siberian Express, the World’s Greatest Railroad
译者: 李政賢 
出版年: 2019-11-20
页数: 480
定价: NTD 490

從近代到現代、從沙俄到蘇維埃俄國,歷經俄日戰爭、十月革命與兩次大戰;橫跨七個時區的西伯利亞鐵路,被認為是世界最長鐵路,也是史上最偉大的鐵路。它行經歐陸俄羅斯心臟地帶、世界最深的貝加爾湖、地震頻繁的永凍層地帶,到達太平洋彼岸的海參崴。現今東亞與遠東地區的局勢與政治面貌,可說與西伯利亞鐵路的興建以及影響息息相關。在本書中,除從提案到決定興建,以及興建這條偉大鐵路的過程中歷經的困難與經過,英國鐵道史大師克里斯汀‧沃爾瑪並將細數這條鐵路在這一世紀以來對東亞與遠東地區政治、外交、戰爭、經濟和文化活動與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作者簡介  克利斯汀‧沃爾瑪(Christian Wolmar)  英國最頂尖的交通事務作家和廣播評論員。他定期為多家知名報章雜誌撰稿,包括:《獨立報》(Independent)、《倫敦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和《衛報》(Guardian),此外還時常受邀各大電視台和廣播節目評述。沃爾瑪是鐵道史研究泰斗,作品廣受好評,包括:《地下鐵》(The Subterranean Railway)、《火與蒸汽》(Fire and Steam)、《血、鐵與黃金》(Blood, Iron and Gold)、《戰爭引擎》(Engines of War)和《鐵道大革命》(The Great Railway Revolution)。2016年時,他曾尋求工黨提名角逐倫敦市長。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生而被標籤

作者: 伊布拉.肯迪(Ibram X. Kendi)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副标题: 爬梳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根源
原作名: 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
译者: 張玉芬 / 張毓如 / 陳藝仁 
出版年: 2019-4
页数: 650
定价: NT$750

《生而被標籤》揭露了種族歧視觀念的歷史根源,讓我們警醒原來人類思想中有如此陰暗的一面,但本書也同時帶給我們改變社會觀念的希望。作者肯迪教授在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感言中曾提到,縱使他見證了種族主義最險惡的一面,但他也看到反種族主義最美善的一面,因此他始終沒有失去過信念,期許終有一日人類能擺脫種族主義的束縛,將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落實在社會中。

伊布拉.肯迪Ibram X. Kendi  紐約時報暢銷書與獲獎歷史學家,目前在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教授歷史與國際關係。曾出版《校園黑人運動》(The Black Campus Movement),榮獲二○一二年迪歐皮安學術成果最佳學術叢書獎、二○一三年東北美黑人研究協會「杜波依斯叢書獎」。《生而被標籤》是他的第二部著作,榮獲二○一六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肯迪出生於一九八二年,父母親在紐約市黑勢力運動的年代來到美國,是學運份子及受到黑人解放神學啟發的基督徒。肯迪就讀高中時,舉家從皇后區的牙買加社區搬到維吉尼亞州的馬納薩斯市。大學就讀佛羅里達州A&M大學,二○○四年取得新聞及非美研究雙學士。畢業後肯迪以記者為業,隨後進修研究所,二○一○年在坦普大學取得非美研究博士學位  肯迪是人道主義者及素食主義者,喜歡非美文化、舉重、閱讀話題性非小說類叢書、與心胸開放的人聊社會議題,期待並努力讓紐約尼克隊贏得總冠軍,希望美國及世界有朝一日能由最傑出的人類統治。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作者: [英] 彼得·弗兰科潘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
原作名: The First Crusade: The Call from the East
译者: 欧阳敏 
出版年: 2019-10-18
页数: 357
定价: 69.90元

11世纪末,数万十字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惨烈的东征之路。他们天真地坚信,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解救被凌虐的东方教徒,就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但历史远非如此简单,十字军说到底是一群狂热的乌合之众,从一开始,他们就只是这场权力游戏中任人摆布的棋子……

彼得·弗兰科潘 PETER FRANKOPAN ,牛津大学全球史教授、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他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和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研究员。同时,他还荣任联合国特别顾问和世界银行高级顾问。    其作品《丝绸之路:一部全新世界史》畅销23国,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获得CCTV、《人民日报》数度重磅推荐。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More Than the Great Wall

作者: John W. Dardess 
出版社: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出版年: 2019-11-15
页数: 592
定价: USD 129.00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provide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ing China’s pursuit of national security along its 1,700 miles of northern frontier. Drawing on a wealth of original sources, John Dardess vividly portrays how Ming China’s emperors, officials, and commanders in the field thought, argued, and made decisions in real time as they worked to defend their country. Despite common perceptions of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so-called Great Wall of China, Dardess convincingly shows that the wall was but a minor piece in a much bigger effort to battle Tatar looting. Dardess immerses readers in the day-to-day world of the Ming as he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how leaders kept their country safe over the 276 years the dynasty ruled.

John W. Dardess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His books include Ming China, 1368–1644: A Concise History of a Resilient Empire; Governing China, 150–1850; A Political Life in Ming China: A Grand Secretary and His Times; and Four Seasons: A Ming Emperor and His Grand Secretaries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9)




编辑 (文) /  史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