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9)

史学研究 2022-01-13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39期新书单。

正在进行的活动


赠书 |《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5本)

欢迎推荐 | 2021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考宅惟型

作者:莫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美术史视野下的战国中山王墓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68元


《考宅惟型:美术史视野下的战国中山王墓》由位于河北平山县的战国中山国王陵入手,主要从艺术史的角度探讨其规划营建过程中的诸问题,并试图藉此考察中山国文化身份转换的轨迹。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考古学还是艺术史,在观察墓葬材料时,都倾向抽取单个器物或门类进行讨论。《考宅惟型:美术史视野下的战国中山王墓》力图避免将都城遗址、墓葬和器物三者割裂来看,而试图由作品生成的角度,将它们置于共同的背景下观察。《考宅惟型:美术史视野下的战国中山王墓》认为,不仅王陵内的器物可被视为作品进行解读,王陵本身从规划到完成的过程,亦可被视为人力创造的作品。甚至王陵存在的城市及空间,都是预先进行过规划和设计的,而不是随心的产物。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将整个墓葬视为作品,讨论其生成的过程,以及它与参与构筑墓葬者之间的关系。

莫阳,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本硕博毕业,专业方向美术考古研究,导师郑岩教授。学术兴趣集中于战国汉魏时期的墓葬,同时关注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互动和交流问题。201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工作,现在汉魏洛阳城遗址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并继续美术考古方面研究。先后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同时有专著出版。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汉唐论语学史

作者:丁红旗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 88.00元


该书从汉唐《论语》注释的学术背景、各种《论语》注释对前代《论语学》的继承与更易、各种注释特色及影响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现了汉唐时期《论语学》发展的各种面向。作者在广泛掌握原始材料的情况下,对此前未有或较少涉及的话题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东汉时期经学化的发展历程、魏晋时期对孔子及儒学的尊崇,西晋十六国时期政局与郑玄《论语注》在北方的传衍、北朝读习论语的情况、唐代论语读习的历史进程、晚唐科举主导下的经学改编等。

丁红旗,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文选》学,《论语》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空间的敦煌

作者: [美国]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走近莫高窟
原作名: Spatial Dunhuang: Approaching the Mogao Caves
出版年: 2022-1
页数: 326
定价: 149.00元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巫鸿(Wu Hung),198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宋代麟府路碑石整理与研究

作者:高建国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定价: 89.00元


麟府路属于北宋时期的河东路,毗邻辽与西夏,蕃汉杂居,号为难治。其中,府州知州由地方土豪折氏家族世袭拥有,共出了6代、12位知州;此外,还出现了麟州杨氏、徐氏、高氏,府州张氏、白氏等地方大族——他们共同构筑起北宋王朝在麟府路的安全屏障。本书搜集整理了麟府地区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目前已知的31篇墓志碑铭,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题研究,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围绕府州折氏墓志碑铭撰写的10篇研究文章,对麟府地区现存墓志碑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研究;下编碑石整理,对31篇墓志碑铭、砖志原文进行了精细整理。本书基本上可以反映宋代麟府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为历史研究提供珍贵的碑刻资料。

高建国,陕西府谷人,法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讲师。从事中国北方民族史研究,已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北民族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内蒙古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到后台看历史卸妆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活字文化
出品方: 壹卷工作室
出版年: 2021-11
定价: 68.00元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年的教学中,葛兆光对人文学科、学术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体验,这些体验大都是创建,也是痛定思动的反思,对后来人是一种启迪。最后,一部分写作附录,其实也可叫前史,从葛兆光的来路身世,谈到他的求学,以及研究。像是他个人的一个自画像和小传。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1950 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 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 年至 2013 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第一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前期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

作者:常建华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88.00元


本书分六章探讨清前期的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章政治认同:治统与道统的接续,强调清朝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特别是明朝的历史连续性,阐明清朝合法性的来源以及对其统治特色的深远影响。第二章寻求秩序:土司政策的继承与变革,探讨了清在大一统政治观念背景下对于土司的治理,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第三章深入基层:保甲的普及过程,论述的是清廷控制地方社会秩序的追求。如果说以上两章揭示的主要是清朝国家治理的新尝试的话,那么,后两章则是重点讨论清朝的民生政策。第四章国计民生:开矿政策的演变,反映出清朝虽然关注民生,并允许贫民为糊口挖矿,但总体上民生问题从属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寓治理于解决民生之中。第五章粮食安全:社仓实践及漕盐维护,主要讨论清朝对于社仓的推行,我们看到了清廷将宋儒社仓主张付诸民生的努力。当然,清廷以社仓关注民生的实践,也蕴含着治理的意味。第六章康雍交替:雍正帝继位研究,通过进一步推进对于雍正帝合法继承帝位的探讨,以加深认识雍正改革及其与国家治理、民生政策的关联。

常建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明清史。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中叶唐顺之的史学世界

作者: 李德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12

定价:118


深深植根于明代中叶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背景中的唐顺之史学内涵比较丰富。史学特点一生多变,大致经历了由早期对经典的研习到后期编纂理论和历史评论的成熟。其日常应酬和为官职责所在,撰写了一定数量的传记、巡查记录,参与了实录的誊抄,成为明皇朝史的有机构成。其史学在启蒙和经世致用方面,对其后明朝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广泛的影响。唐顺之还以其“晚岁之出”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国史”和“野史”互动关系的认识。

李德锋,1980年生,安徽萧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出版学术专著《明代理学与史学关系研究》《此心光明——评说王阳明与传习录》等,在《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人文杂志》《南开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红楼梦》“矛盾”现象考论

作者:曹金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定价: 78


细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比如时序的“矛盾”、地点的“矛盾”、人物年龄的“矛盾”、人物关系的“矛盾”等。对于这些“矛盾”现象,前人已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如清人苕溪渔隐、王希廉、姚燮等就已指出过《红楼梦》中的一些“矛盾”现象,但对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梳理、研究还很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探讨。 本书作者选取《红楼梦》中的“矛盾”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为依据,对文本中的“矛盾”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并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全书由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分上编、下编,共八章内容。上编四章,主要对《红楼梦》文本中存在的“矛盾”现象分类进行梳理,辨析其产生的原因;下编四章,主要探讨“矛盾”与作者创作思想创作观念、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的内在联系,“矛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描写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客观效果以及“矛盾”与小说接受及传播的关系、在小说接受与传播中的表现、影响等。

曹金钟,1962年出生,河北阜城人,文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主任、《学术交流》杂志主编、二级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曾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在《红楼梦学刊》、《光明日报》、《文艺报》、 《北方论丛》、《求是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院、教授,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曾荣获黑龙江省优秀编辑称号。多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等。曾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和多次主持完成省级课题项目。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大公报》与京津戏剧(1902~1949)

作者:杨秀玲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定价: 118元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由文人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48年1月15日,津版《大公报》宣布停刊。作为国内一份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文报纸,《大公报》不仅见证了中国百年间所经历的历史沧桑,更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本书主要是以1902—1949年出版的《大公报》为媒介,重点关注这一时期京津地区的戏剧史料、理论研究、戏剧评论、舞台演出、剧本创作等情况,并考察《大公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杨秀玲,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小说史学面面观

作者: 陈平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1-9


陈平原《小说史学面面观》讨论晚清以降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史。他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遴选鲁迅、胡适、阿英、普实克、夏志清、韩南、严家炎、范伯群、赵园、黄子平、王德威和他自己,共计十二家,进行评述、延伸与发挥。用他的话说,这些研究者不一定业绩最佳,但都别具特色,很能引发思考与讨论。陈平原一向关心小说理论与小说史著合一的可能性,甚至追求如何在小说史学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实现方法革新乃至理论创造。因此凭借突出的问题意识,在这本书中一再叩问“小说史学”的功能、方法及境界,以及小说史学到底能走多远等诸多问题。书中综合小说史的趣味、学术史的尺度、教育史的视野,既是灵光乍现,一挥而就,也是他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成果。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想象都市》《记忆北京》《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文学如何教育》等著作三十余种。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和服

作者: Terry Satsuki Milhaupt 泰瑞・五月・米爾霍普
出版社: 遠足文化
副标题: 一部形塑與認同的日本現代史
原作名: KIMONO: A Modern History
译者: 黃可秀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400


本書以精選物件的分析及影像、紀錄為基礎,將論述擴大至性別、世界主義、消費主義和時尚理論,既含括歷史,亦放眼當代,透過顯微與宏觀的雙重視角來檢視和服,揭示現代和服發展的進程,並進一步思索一個亞洲國家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擁抱現代性,亦即日本如何遵循自身需要來操演和服,好在逐漸國際化的世界舞台上,建立出辨識度極高的國族認同。

泰瑞・五月・米爾霍普(Terry Satsuki Milhaupt,1959-2012)  紐約的獨立藝術史學家、特約策展人,同時是國際公認的日本紡織品專家。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學士,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東亞學系碩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藝術史博士。曾以其對日本語文、藝術與紡織品的深刻造詣,獲得明仁皇太子獎學金與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包括《世界服飾與時尚百科全書》(Berg Encyclopedia of World Dress and Fashion, 2010)等在內,曾為為數眾多的展覽手冊與出版品撰稿。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最后的英国人

作者: [美]黛博拉·贝克(Deborah Baker)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爱情、战争与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终结
原作名: The Last Englishmen: Love, War, and the End of Empire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452
定价: 88.00元


印度与英国,殖民地与宗主国,曾几何时英国人迷恋到印度淘金、冒险,印度精英推崇欧洲文化,以受英式教育为荣。然而随着民族自决意识的觉醒,印度要求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殖民者极力维系对印度的统治,希望帝国有难时印度出人出力,但对印度饥荒熟视无睹,热衷于绘制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地图、探索珠穆朗玛峰等活动,以此展现帝国实力。而印度国内各方势力——民族主义者与保守派,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政治流氓与告密者——相继登场,希冀在变革中掌握话语权,印度社会和政治的割裂犹如喜马拉雅主断裂一样复杂和令人眼花缭乱。  作者刻画了研究喜马拉雅山脉独具开创性的地质学家约翰·奥登、最早绘制了珠峰北坡的详细地图的迈克尔·斯彭德,以及孟加拉诗人苏丁·达塔等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他们的事业、爱情、家庭故事也如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一般跌宕起伏。贯穿书中的珠峰之巅的探险也可解读为英国维持印度统治的一种隐喻,一个时代的落幕已经不可避免。

黛博拉·贝克(Deborah Baker), 传记作家和散文家。著有《建一座农场:罗伯特·布莱的一生》(Making a Farm: The Life of Robert Bly)、《绝境:劳拉·赖丁的故事》(In Extremis: The Life of Laura Riding,入围普利策奖人物传记类决选作品)、《蓝色之手:印度节拍》(The Blue Hand: The Beats in India)以及201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终入围作品《皈依:放逐与极端主义的故事》(The Convert: A Tale of Exile and Extremism)。她曾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Guggenheim Fellowship)和怀汀非虚构奖(Whiting Award for Nonfiction),主要居于印度果阿和纽约两地。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希腊化时代


作者: [英]彼得·索恩曼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牛津通识读本
原作名: The Hellenistic Ag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译者: 陈恒 / 李腊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276
定价: 39.00


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你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希腊化世界的诸多方面,包括它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学、科学和艺术,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323年),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王国(前30年),彼得·索恩曼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广泛历史回顾,以及个别城市和国王的叙事特写。

彼得·索恩曼 牛津大学古代史副教授,在瓦德汉姆学院主讲希腊和罗马史,凭借著作《梅安德河谷:从古代到拜占庭的历史地理》(2011)于2012年获得声望卓著的朗西曼奖;与西蒙·普莱斯合著了《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的历史》(2010),并定期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撰写有关希腊和罗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俄国金融资本的起源

作者: [俄]鲍维金·瓦列里·伊万诺维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张广翔 / 高笑
出版年: 2021-7


本书以丰富的档案材料为基础,阐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和集中、垄断的发展、银行与工业的融合以及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等问题,全面论述了俄国金融资本起源时期的历史,分析了外国投资在俄国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中的作用,探究了俄国与西欧金融资本起源的异同,揭示了俄国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规律和特征。本书深入剖析了俄国金融资本究竟产生于何时、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为何扎根于俄国,并从历史的层面和视角探析了金融资本的逻辑,有助于读者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鲍维金·瓦列里·伊万诺维奇(Бовыки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    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俄国经济史、国际关系史研究,以及史料学和档案学研究。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俄国企业家活动史”协会董事会主席。撰写《俄国金融资本的产生》/M.,1967/,《俄国金融资本的形成》/M.,1968,《International Banking.1870—1914》,ed.,/N—Y,1991/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

作者: [俄] 阿列克谢·瓦西里耶夫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从列宁到普京
译者: 唐志超 等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604
定价: 168.00


本书全景式地回顾了俄罗斯经营中东的百年历史(1917-2017),全书600余页,是迄今为止针对该问题最宏大的专业著作,深刻反思了百年来俄罗斯/苏联在中东政策方面的得失,书中有不少作者个人的见闻和感想,包括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不少观点是独创性的。有助于中国深入了解俄中东政策的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考虑,对中国的中东问题、能源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书作者瓦西里耶夫(Алексей Васильев),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科学院非洲所前所长。曾任俄与非洲国家领导人联络事务总统特别代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外交部对外政策委员会成员、《今日亚非》杂志主编,俄罗斯中东问题权威专家。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

作者:[法] 奥图·德·萨代尔(Otto du Sartel)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 64


瓷器的海外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16世纪以来,中国瓷器通过海上新航线远销欧洲,它们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更是中国灿烂文明的载体。西方人是通过陶瓷开始认识中国、向往中国,进而与中国展开交流的,英文中“瓷器”和“中国”享有同一命名便是明证。瓷器这一文化符号,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瓷器在给欧洲以影响的同时,也从欧洲艺术中汲取了营养,受到了西方画法的润泽。  《中国瓷器考》的作者奥图·德·萨代尔是巴黎著名的收藏家,于1881年出版此书,书中对中国瓷器文化做了细致的考察,解释了诸多专业术语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瓷器的种类,瓷器上图画的特定主题。重要的是,作者还介绍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传播与演化过程。此外,书中收录的欧洲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图片,是19世纪西方出版的册中国陶瓷收藏图录。

作者:奥图·德·萨代尔(Otto du Sartel),1832年生,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收藏家、学者,对东方器物有深入的研究。《中国瓷器考》1881年在巴黎出版后在法国轰动一时,作者因此而荣获1882年儒莲奖,为儒莲奖获奖作品中少有的中国器物研究著作。        


 译者:刘婷,1988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现居美国从事翻译工作。曾在《光明日报》《国际汉学》《汉学研究》《国际儒学研究通讯》发表论文、译作、学术访谈八篇。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Ordering the Myriad Things

作者: Nicholas K. Menzies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From Traditional Knowledge to Scientific Botany in China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12
定价: USD 30.00


China’s vast and ancient body of documented knowledge about plants includes horticultural manuals and monographs, comprehensive encyclopedias, geographies, and specialized anthologies of verse and prose written by keen observers of nature. Until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however, standard practice did not include deploying a set of diagnostic tools using a common terminology and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and describe new and unknown species or properties.  Ordering the Myriad Things relates how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plants in China gave way to scientific botany between the mid-nineteenth and mid-twentieth centuries, when plants came to be understood in a hierarchy of taxonomic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lants and within a broader ecological context. This shift not only expanded the universe of plants beyond the familiar to encompass unknown species and geographies but fueled a new knowledge of China itself. Nicholas K. Menzie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otanical illustration as a tool for recording nature—contrasting how images of plants were used in the past to the conventions of scientific draw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systems of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to “modern” ones.

Nicholas K. Menzies is Research Fellow in Chinese Botanical Science at the Huntington Library, Art Museum, and Botanical Gardens in San Marino, California. He is author of Our Forest, Your Ecosystem, Their Timber: Communities, Conservation, and the State in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8-2020年历史新书合集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8)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1)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2)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3)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4)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5)

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