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34)

史学研究 2023-12-26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34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作者: 唐晓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248
定价: 59.00元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要探索并解释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社会人文空间衍变的复杂过程。它将人的能力(理性的与感性的)与大地紧密结合起来,并展示人类历史行为的空间维度,这是观察世界的特殊视角,是理解历史的必要路径,这种视角与路径是不可替代的。  历史地理学作为学科的形成,是人类智识发展的必然成果。它以生存世界的丰富性为前提,揭示其间隐含的错综关系;它以人类的本质为旨要,论证文明的多维特征;它以理性反思为基础,为前瞻提供智慧。历史地理学所关注与叙述的知识类型、人文理念、地方习俗,乃是构成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所以历史地理学离每个人都不远。

唐晓峰,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北京大学地理系、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系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历史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中国北方历史地理、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等。著有《从混沌到秩序 : 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新订人文地理随笔》《给孩子的历史地理》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数字史学

作者:【芬兰】汉努·萨尔米 著, 徐艺欢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定价: 40.00元

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 《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汉努·萨尔米,芬兰图尔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史学、数字人文、19世纪文化史、电影史、科技史、情感史等。著有《19世纪的欧洲:一部文化史》《银幕上的历史喜剧:用幽默颠覆历史》《深度学习与电影史》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户版到纸籍

作者: 张荣强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页数: 534
定价: 79.00元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掌握人口、征调赋役、管控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以唐代两税法承认客籍为标志,中国古代户籍的著录对象、编制原则乃至管理系统都发生了划阶段的重大变化。本书综合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融通简牍学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在全面系统整理战国至唐代中期户籍文书的基础上,以专题形式对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化及其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进行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并从简纸更替这一全新视角揭示中古时期伴随着书写材料的改变,国家行政制度和社会控制方式相应发生的重大变化。

张荣强,1973年生,河北藁城人。2001年武汉大学博士毕业,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3-2021年,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2021年调入南开大学,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届青年领军人才。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秦律管窥

作者:闫晓君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 

定价:88

秦祚虽短,但秦的制度文明影响深远,“百代皆行秦政法”。秦律体现出了巨大的创制精神,它的制订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大事件,而秦律又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两千余年,表现出“后有来者”的历史功绩。本书将秦律放在中国法律通史的大背景下,将“得古今之平”的《唐律》作为传统成熟律典的标本,通过秦律与《唐律》的比较,从秦律的创制、秦律的立法技术,秦律的司法体系以及秦律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重新审视秦律的历史地位,认为秦律为“中国第一律”。

闫晓君,陕西武功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岗位),长安学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在《法学研究》《中国史研究》《国学研究》《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秦汉法律研究》《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陕派律学家事迹纪年考证》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金等项目6项。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勋臣制度研究

作者:秦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定价: 198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公侯伯军功勋爵封袭制度以及有爵勋臣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涉及七点论题:第一,明代勋爵封袭制度的构建与演化。第二,勋臣爵、官及钦差职权的任授模式。第三,勋臣各类军事职权的流变与分化。第四,勋臣在明代国家礼仪制度中的作用。第五,勋臣对中枢朝政的影响。第六,勋臣与文臣、戚臣、内臣等其他臣僚的职权关系。第七,勋臣制度作为中国传统贵族政治模式与明代皇权统治的关系。

秦博,男,历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制度与知识

作者: 吴艳红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明代官员通晓律意研究
出版年: 2023-9
页数: 412
定价: 78.00

中国帝制后期的官员具备怎样的律法知识,刑名官员的专业程度如何,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本书以现存三十余种明代《大明律》律注为主要材料,探究明代官员通晓律意的一般过程,将明代官员作为一个群体,对其通晓律意的程度作出估量。这一估量成为可能,与本书对制度的强调有关。作者认为制度在激励、规范和形塑官员群体通晓律意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制度的框架下,明代官员群体出现律法知识的差异,其中刑部官员和宪府官员成为以《大明律》律注为核心的律法知识创造、流通的主要群体。以制度为依托,明代中后期,一个相对开放的律法知识领域得以形成。书坊本律注带入了基层、民间、商业的元素,与官员所创造的流通的律法知识形成有效互动,对于明代官员律法专业性的培养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吴艳红,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美国艾德里安学院(Adrian College)社会学系、浙江大学历史系任职,现为美国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制度史、法律文化史。著有《明代充军研究》《明朝法律》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余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流动和渐变

作者: 谢开键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清水江下游农村土地典交易研究(1644-1949)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定价: 96

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新发现民间契约文书,论述清代以来贵州清水江流域农村地区的土地典交易,分别讨论了典交易的基本概念,典和当、活卖等土地交易形式的异同,典制度产生的原因,典契的基本要素,典交易的基本过程、发生原因,典产的处置机制、回赎率及“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等问题。

谢开键,男,福建建瓯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生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多项。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禳灾与救劫

作者: 李永平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宝卷叙述的人类学研究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352
定价: 128.00元

本书是作者在广泛阅读宝卷文献的基础上,对无锡、靖江、张掖、酒泉存在的宣卷做会活动进行田野考察,结合田野作业,从禳灾救劫与天书传统,禳灾的诗学特征、藏卷、抄卷动机、宝卷仪式的神圣场域,功德修炼与苦修救助,宣卷禳灾与社会秩序守阈六个方面深入分析回答在“如此广阔的地域,民间编创、抄写、刊印、宣讲、收藏如此卷帙浩繁的宝卷,其社会功能和群体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以文学禳灾功能切入,以文化大传统中的问题为导向,在材料使用上打破了文学、文献、神话、宗教等学科界限,有利于贯通口语文化与书写文化,寻找叙述传统背后的动力机制,这对探讨民间信仰的观念渊源和驱动力,促进本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永平,陕西彬县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波士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陕西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俗文学、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二王以外

作者: 薛龙春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314
定价: 120.00元

书名取自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二王之外有书,斯可与论书”,此话被后人看作“碑学”与“帖学”分庭抗礼的标志性宣言。作者通过对碑学历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碑学”的脉络、旨趣与实践。  清初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从汉隶到楷书的石刻文字书体(铭石书),被视为古代书法学习的新资源,进入学者、书家等文化精英的视野,甚至成为经典。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噪下,用“碑学”来笼统地指称石刻书迹的学习,风气渐盛,并与“帖学”对举。而“碑学”的含义涉及书体的演变,书法观念、趣味的异同等等,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描述代表人物的书法活动,通过揭橥“碑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节,深化了我们将碑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思考。

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主要从事16—18世纪中国书法篆刻史、尺牍文献与金石文化的研究,著有:《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王铎年谱长编》《王铎四题》《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等。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宫戏画研究

作者: 伍维佳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68
定价: 49.00

本书以清代宫廷戏曲图册即清宫戏画为研究对象,从图像的角度对清代宫廷戏曲进行研究,在较为系统梳理清宫戏画基本史实基础上,集中探讨了两大关系:一是清宫戏画与清宫戏曲史的关系;二是清宫戏画与升平署戏本、档案的关系。从对照研究、“图像证史”、“图文互释”的思路出发,以图像来观照清宫戏曲史和清宫戏曲文献,以期展示清宫戏曲的演进与发展变迁轨迹。

伍维佳,江西萍乡人,深圳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宫廷戏曲史和清代宫廷戏画。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

作者: [美]约翰·托尔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道德、物质、精神
译者: 孙岳
出版年: 2023-8
页数: 132
定价: 68.00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在其著作《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东西方均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他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本书作者约翰·托尔佩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轴心时代”仅仅是三个直接影响当代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之一。他认为,不是只有一个原初的“轴心时代”及其后续发展,而是存在着三个“轴心时代”,每一个时期都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人类要面对的问题。早期的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道德,强调宗教和道德发展;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物质,关注的是物质对象的生产和使用;第三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精神,聚焦于技术。本书以道德、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类历史的三重架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作者将“轴心时代”进一步具象化,以一种世界视野,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

约翰·托尔佩(John Torpey),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教授、拉尔夫·邦奇国际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和批判理论、比较历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著有《护照的发明:监视、公民权和国家》《政治与过去:论修复历史不公正》《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伊拉克战争后的跨大西洋关系》等。他是期刊《理论与社会》的编委会成员,并担任天普大学出版社“政治、历史和社会变革”丛书的编辑。同时,他还担任播客“国际视野”的主持。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分期与主权

作者: [美]凯瑟琳·戴维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封建和世俗化观念如何支配时间政治
译者: 荆腾
出版年: 2023-10
定价: 68.00元

《历史分期与主权》一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究封建法以及封建编史学问题,揭示“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形式中所蕴含的现代主权理论和某种社会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从世俗化问题切入,审视时代意识、时间政治与现代主权问题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讨论,作者检讨了基于“中世纪”与“现代”之分的时代分期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世俗化问题对时间政治问题的支配性影响。作者由此表明,时代分期的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主权的时间;换言之,主权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


凯瑟琳•戴维斯研究领域跨越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文学、翻译理论、后殖民批评。近期专注于殖民主义历史和后殖民理论研究,考察“中世纪”与“现代”这一历史分期的形成过程与殖民统治的关联。著有《历史分期与主权》;与Nadia Altschul合编《后殖民世界的中世纪主义:欧洲之外的“中世纪”观念》(Medievalisms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 The Idea of “the Middle Ages” Outside Europe)。此外,发表古英语文学及乔叟研究文章多篇,并有大量文章论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著有《结构与翻译》一书。“早期中世纪研究论坛”的创办者之一。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边缘女人

作者: [加]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十七世纪的三则人生故事
原作名: Women on the Margins: Three Seventeenth-Century Lives
译者: 李玮璐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472

《边缘女人》是一部集中于个体的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以微观史学代表人物著称的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通过流传于世的回忆录、自传、著作等历史文献,梳理了十七世纪欧洲三位女性(商人格莉克尔、训导者玛丽、艺术家兼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人生经历,进而研究十七世纪的社会历史,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史、社会史著作。其中,格莉克尔写下了七卷本带有教导训育色彩的回忆录,玛丽写下了诸多的书信和自传,梅里安留下的则是昆虫和植物的博物学著作以及大量的水彩画。她们都不是一举一动都为我们熟知的女王或贵族女性,而是生活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边缘地带”。作者根据她们的回忆录、手稿等,重构这三位身份差别甚大的女性的生活,展示了十七世纪女性生活的多样性。她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谁的缪斯,她们从未淹没在母亲的身份中,也从未作为妻子而被抹杀。她们三位身处“边缘”的普通女性,却微微撼动了那个坚不可摧的男性世界。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1928-2023)。192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曾在美国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但其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她是第二位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的女性。她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社会和文化历史,范围从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她因能够利用被忽视的资源讲述以个人为中心的强有力的故事而闻名。著有《马丁·盖尔归来》《档案中的虚构》《电影中的奴隶》《边缘女人》《骗子游历记》等,曾因杰出的史学成就荣获霍尔堡国际纪念奖(2010)等奖项。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何故为敌

作者: [美]马克斯·伯格霍尔兹(Max Bergholz)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1941年一个巴尔干小镇的族群冲突、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
原作名: Violence as a Generative Force:Identity, Nationalism, and Memory in a Balkan Community
译者: 何其原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544
定价: 118

1941年夏天,巴尔干地区的一座小镇爆发了一系列集体暴力事件。一开始,一群武装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对他们眼中的“塞族人”展开了无差别的杀戮。一部分被追杀的人躲进森林里逃过一劫,随即组织起来,向屠杀者实施报复。大量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遭到波及,财产被洗劫一空, 村庄被烧成白地,他们或被农具击杀,或被淹死在河里,或被扔进深不见底的洞坑。在杀戮最激烈血腥的48小时里,有男女老幼近2000人的生命被昔日邻居夺走。  对于这场发生于克罗地亚独立国政权下的悲剧,以往的历史研究者大多归因于族群冲突,直到一捆破旧的蓝色文件夹重见天日。本书作者循着这份官方档案提供的线索,深入事发当地,采访了众多当事人,结合大量一手史料,开始追寻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并最终发现,这场屠杀中的许多人都兼具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原本并非什么“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邻居。他揭示了地方杀戮所造成的动荡实际上是创造了对民族性的全新认识,不是族群冲突引发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敌视的族群。

马克斯•伯格霍尔兹(Max Bergholz),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民族主义、暴力和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并从事欧洲现代历史的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种族灭绝与人权,尤其专注于从微观动态的层面考察20世纪波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等地区多民族社区的和平与冲突。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罗马与耶路撒冷

作者: [英] 马丁·古德曼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古代文明的冲突
原作名: Rome and Jerusalem: The Clash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译者: 李震宇
出版年: 2023-11-1
页数: 584
定价: 132.00元

本书主要讨论古代世界里罗马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冲突。公元70年,在4年的战争后,罗马军团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和雄伟的第二圣殿。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圣城,还被迫向罗马缴纳犹太税。几十年后,罗马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起了完全罗马化的殖民地。再接着,一位信仰基督的皇帝将这座城市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而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本身也在这几百年中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这场冲突有脱不开的关系。本书聚焦于公元70年前后的犹太战争,及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世界,将罗马与耶路撒冷两座城市进行对比。本书还介绍了罗马人和犹太人在文化身份、哲学观念、生活方式、政府结构、政治和对彼此看法方面的对比。最后,本书还提到了基督教的诞生与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牛津大学犹太研究退休教授,沃尔森学院成员。古德曼将他的学术生活分给了罗马和犹太世界。他编审过《罗马研究杂志》《犹太研究杂志》,并在罗马和犹太研究领域著作颇丰。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疯狂旅行者

作者: [加]伊恩·哈金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品方: 也人
副标题: 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与消散
原作名: Mad Travellers: Reflections on the Reality of Transient Mental Illnesses
译者: 傅益东
出版年: 2023-9
页数: 290
定价: 78.00元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奇怪的传染病似乎从法国波尔多蔓延开来。数十位男性发现自己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漫游欧洲,明明心里没有目的地,却穿越国境,乃至跨越大陆,最后或被警方拘留,或被关进疯人院。当时的医生诊断其患有“神游症”。在本书中,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伊恩·哈金创造性地考察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疯狂旅行流行病。他横跨精神医学、历史学、科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不仅讲述了第一个“疯行者”阿尔贝·达达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而且探索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包括精神障碍的真实性、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以及这个一百多年之前的案例对备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现代世界的意义。

伊恩·哈金(IanHacking,1936—2023),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新实验主义”开创者,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加拿大勋章、霍尔贝格奖、巴赞奖等荣誉。研究方向横跨概率学、实验物理学、语言哲学、逻辑学、精神病学等多个领域,开创性著作包括《概率的突现》《表征与干预》《驯服偶然》《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凭借卓越的创造力,他不仅架起了多个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改变了公众对人类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讨论:要理解现今科学为何如此,仅知道它是“真实”或被“确证”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装饰与游戏

作者: [日] 辻惟雄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解读日本美术
译者: 蔡敦达
出版年: 2023-11
定价: 49.00元

日本美术的本质是什么?辻惟雄认为,日本美术的特色在于其感觉性和情趣性,而这种特色的典型正是装饰与游戏。可以说,这两个特色贯穿于整个日本美术史,其中虽然也有与之对应的无装饰和神圣性的作品,但在整体上保持了统一。对于装饰与游戏的理解,也与日本美术的文化根源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日本美术之结构与发展的考察,作者指出,日本美术在不断向中国美术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在美术中寻求“感觉的乐趣”,由此而生发出的审美趣味衍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风雅”“婆娑罗”“庄严”“乌浒”“墨戏”“比拟”等审美取向,创造出丰富斑斓的日本美术意象。文化中的模仿也可以成为培育独特性的前提——这是作者对何为日本美术的反省,也是将何为美术价值放在更大视野中的思考,值得读者深思。

辻惟雄,1932年生于日本名古屋市。以研究岩佐又兵卫、伊藤若冲等江户时代“奇想画家”著称的日本美术史大家。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历任东京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美术部研究员、东北大学文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千叶市美术馆馆长、多摩美术大学校长、MIHO MUSEUM馆长等职,现为东京大学和多摩美术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奇想的谱系》、《奇想的图谱》、《日本美术之表情》、《日本美术之解读》(汉译本《装饰与游戏——解读日本美术》)、《游戏之神佛》、《日本美术的历史》(汉译本《图说日本美术史》)、《辻惟雄集》(全六卷)、《奇想的发现——一个美术史家的回忆》、《若冲等着了——辻惟雄自传》等。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荣获日本文化功劳者称号、朝日奖、瑞宝重光勋章。

1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人间烟火

作者: [英] 基思·赖特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英国近代早期的经济生活,1470—1750年
译者: 刘旭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420
定价: 135.00

看似疾风骤雨、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其基础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近代早期既已奠定。这一漫长的序章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  在这一时期,不列颠各地开始打破区隔,开启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农业和土地分配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得到发展,一种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初现。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熟悉的世界正在远去。著名历史学家基思·赖特森将经济历史学家的调查与社会及文化史领域的新发展相结合,描绘了英国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基本机制与关系,追溯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并且考察了这些变革如何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幼。  本书既有微观考察,又兼具整体性的宏观论述,赖特森借助时人的财产清单、日记、遗嘱、文学作品等大量鲜活的史料,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作为一部杰出的英国史研究作品,本书曾获得北美英国研究协会的约翰·本·斯诺奖。

基思·赖特森(Keith Wrightson),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兰多夫·W.汤森德历史讲席教授,曾任北美英国研究协会的主席。他专攻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史研究,将在欧洲大陆已被广泛接受的“微观史”的研究方法引入了英国社会史之中,除本书外,另著有《英国社会,1580—1680年》《拉尔夫·泰勒的夏天》等书,目前赖特森正在主编《剑桥英国社会史,1500—1750年》。

1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A Topsy-Turvy World 

作者:Wilt L. Idema, Wai-yee Li, Stephen H. West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Short Plays and Farce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432
定价: $45.00

Playwriting in many forms flourished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Shorter theatrical genres in particular offered playwrights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tion with both dramatic form and social critique. Despite their originality and wit, these short plays have been overshadowed by the lengthy masterpieces of the southern drama tradition.

A Topsy-Turvy World present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orter sixteenth-to-eighteenth-century plays, spotlighting a lesser-known side of Chinese drama. Satirical and often earthy, these mostly one-act plays depict deceit, dissembling, reversed gender roles, and sudden upending of fortunes. With zest and humor, they portray henpecked husbands, supercilious and lustful monks, all-too-human sage kings, disgruntled officials, and overreaching young scholars. These plays provide a glimpse of Chinese daily life and mores even as they question or subvert the boundaries of social, moral, and political order.

Each translation is preceded by a short introduction that describes the play’s author, context, formal qualities, and textual history. A Topsy-Turvy World offers a new view of a signific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heatrical tradition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drama as cultural critique.

Wilt L. Idema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Wai-yee Li is the 1879 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Stephen H. West is Louis Agassiz Emeritus Professor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Emeritus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往期内容


2018-2020年历史书单合集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2022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31)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32)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3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