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禾略是这样理解调控政策的

贫穷贵公子 禾略 2020-02-27

导读


在禾略看来,从国家的第一性原理(稳定)出发,政府还是要比你女朋友好预测——只要能“看见”城市发展阶段,就能“看见”政策。


1、起,城市追求规模,政策一片利好

2、承,城市追求规模为主,质量为辅,利好新区

3、转,城市同时追求规模和质量,利好人才落户

4、合,城市追求质量,疏导为主,讲城市群合作



当我们讨论政策的时候,我们讨论什么?


这几天,全国各地楼市“如沐春风”——

放开限购、取消限价 ,还有花式吸引人才的政策。

“春风”大都吹在二线城市


吃瓜群众对此却嗤之以鼻,专家的“夜壶论”依然深入民心

任志强:房地产是夜壶,宏观经济不行就拿出来用


上至专家,下至网友,大家都立场一致——


从消费者的角度,调控就是为了抬高房价;

从专家的角度,调控就是为了拯救经济;


从政府的角度,为什么要调控呢?

可能为了小编我(误)


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显然有利于国家工作开展。


政治稳定,首要条件是“平衡”,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要“扶贫”,要“收入再分配”。


国泰民安,那就是城市有发展,人人有房住。所以强调“房住不炒”,“最牵挂困难群众”。


要实现政治稳定、国泰民安,还得落实到“发展出更多城市空间”。我们讨论政策的时候,要从城市的发展开始。



城市的发展,也是人聚集的过程


以深圳为例,1000万人为什么挤在深圳?

为了工作和生活


深圳1000万人口,也是分了5个阶段聚集起来

①罗湖 ②福田 ③南山 ④西乡、龙华、布吉

⑤松岗、光明、龙岗、坪山


① 起点阶段,城市最早发展的地方,历史老城

人为什么聚集:城市资源有限,但有政策利好,大家开始在罗湖做些商贸,同时,带动了当地的低端服务业发展


政策导向:一片利好,给经济特区开了很多绿灯,赋予深圳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中心聚集,随着城市的发展升级,开始加大城市建设

人为什么聚集:来深圳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不仅需要新的CBD,还需要更好的城市配套、行政服务。由此,福田区应运而生。通过政府的搬迁,成为新的价值中心。


政策导向:现在很多二线城市(比如兰州),正处于这个阶段。因此政策会做出引导,限购主城区,放松新城区,引导大家投资新区,建设新区。


③轴向扩张,产业优势突出,城市开始走向规模化

人为什么聚集:在前两轮的发展中,大家发现电子贸易的利润最高,自然而然围绕政务新区,加大外围建设,在深圳的南山区,建立了电子制造业,进而孵化出信息技术业(腾讯)。


地产机会:三个阶段,正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城市高速发展,人口快速聚集,政策一片利好,购房需求旺盛,由此,做刚需的万科,从深圳发家,做到全国的住宅老大。


④四向扩张,主城区发展完备,全方位向近郊扩张

人为什么聚集:金融业、高新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同时部分城市功能外溢,大家在核心区上班,在近郊居住,降低生活成本。


地产机会:在这个阶段,贫富差异变大,政策开始收紧,地产开发机会也开始分化。做豪宅的华润、做商业的卓越、做外溢的龙光,纷纷崛起。


⑤郊区化,在城市20-30公里建立新城,减缓主城矛盾

这么看来,凤岗和塘厦也在深圳30公里圈里

龙岗5万/㎡,凤岗、塘厦2万/㎡,还是大有可为


人为什么聚集:主城区交通、居住矛盾日益突出。房价高企,政府加大力度修建地铁,设立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去新区。城市新来的劳动力,主动选择去远郊发展。


政策走向:这一阶段,房价涨幅快于经济发展,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民心不稳。由此,政府抓紧调控,强制压住房价,等经济发展跟上。


结语


城市的发展:起始阶段—中心聚集—轴向扩张—四向发展—郊区化。正是一个城市发展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


伴随而来的政策:全面利好—局部地区利好—部分人才利好—开始收紧—开始疏导


对于地产开发而言,处于② ③阶段的城市,正从中心聚集,走向规模化发展,城市正处于大越级阶段,调控政策对其楼市影响不大,投资回报最大。



——  猜你想看  ——

城市:| 嘉兴 | 重庆 | 成都 | 深圳 | 上海 | 珠三角 | 雄安新区 | 无锡 | 北京 |

热点:| 万科商业 | 2018年走势任泽平 | 悦府 | 嘉兴土拍 | 深圳房价 | 屌英 | 恒大海上威尼斯 | SOHO | 上海新政 |

专业:| 极小公寓远郊定位 | 城市化 | 时势蓝图 | 土地理解 | 大数据 | 算法 | PIE模型 | 市场周期 | 城市地图 |


更多

禾略中国:helue_China



陪你想,陪你写,陪你玩


↓ 高手过招,点赞为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