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杭州房价怎么走?非典时有城市降至冰点,也有逆势大涨
超级黑天鹅“新冠肺炎”,正在深刻影响各行业。
假期延长、餐饮歇业、企业延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整个国家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同样也包括房地产行业。
以杭州为例,全市共有461个房地产项目、129家房产经纪机构和估价机构,暂停营业。就连网上竞拍的土地出让会,也被紧急叫停了。
房子无法流通,土地无法竞价,谁也没有想到,杭州楼市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陷入冰冻。
于是,一场关于楼市走向的争论,甚嚣尘上。
有人悲观地认为,杭州楼市的转折点,竟源自一只蝙蝠;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冷却,只会积蓄更大的能量,刺激楼市发展。
疫情一旦解除,杭州楼市到底如何走?不妨看看03年非典时期各大城市的房价表现。
我们发现,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楼市表现低迷,必然无法避免。但从长期看,疫情只是暂时延缓了购房需求,最终决定房价涨跌的,仍然是供需关系和调控政策。
就杭州来说,由于存在严格的双限政策,新房市场大概率还是以稳为主。
非典时期各城市房价表现
北京:全年房价微跌0.6%,次年上涨6.7%
非典之前,房展会是北京购房者选房的主要途径。4天展会,10余万客户集聚,往往可达成数千套成交。
而在2003年,原定于“五一”期间举办的春季房展会,不得不因非典的爆发而宣布取消。
降价,是非典期间北京楼市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2003年,拥有1万余家企业的国贸CBD已经是北京城市的名片,更是楼市掘金的“富矿”。在售楼盘价格往往是北京平均房价的2倍,基本定价8000元左右。
然而,非典时期顶风入市的苹果社区,开盘价格却只有6000元,相当于75折开盘。
看看当时亲历者的描述:北京人去楼空,地铁、公交空空的,大街上空空的。外地人大部分离开了,本地人都呆在家中。非典期间,根本没啥人看房。
不过,下半年开始,北京楼市就迅速回温了。
一是“温州炒房团”挟千亿资金席卷全国,四处包机看房;二是当年12月,北京大兴黄村的一宗住宅用地,溢价率110%,造就了中国记录在册的第一个地王。
整体上看,2003年北京商品房平均成交价,仅小跌0.6%,但2004年便上涨6.7%。
上海:房价“逆势”上涨20%
为数不多受非典影响很小的城市,相反房地产依然保持了上升态势。
当时有一篇报答是这样描述的:虽经“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上半年上海房地产稳定增长,降温不降价,降温不降量。
我从相关资料中,找到了两个非典时期的例子:一是2003年3月,闽行区的锦绣江南挂价5000元,4月挂价5500元涨了10%;二是2003年4月,静安区的骏豪国际600套房子,一天内售完。
非典过后,借助世博会和WTO的势能,上海完全进入了牛市。
南向推窗见水的北外滩高档观景住宅房价几乎上升了一倍——2002年售价9000元,2003年上升到19000—20000元。
卢湾区的价格变动更典型,2000年还是12500元,2002年变成24300元,2003年涨到32400元。
2003年11月《国际金融报》报道:时下,上海任何一个新楼盘开盘,仅“领购房号码”都需要排队或者托熟人。
非典折腾了半年的结果是:2003年上海房价整体涨了20%,以至于当年上海还把买房退税的利好政策给取消了,对楼市进行了微小的调控。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上海已经是1700万人口的超级都市,需求强劲。
广州:金融危机+非典,房价降至冰点
受97金融风暴影响,非典来临之前的广州房价,其实已经跌了几年。
当时,全国大城市房价曾上演一波大牛市。与香港邻近的广州,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基本以港资为主。
金融危机后,香港楼市泡沫破裂,港资开发商、炒房客资金链断裂,一系列连锁反应下,广州楼市也跟着下跌了。
而非典的到来,更让广州楼市行情降至冰点。
比如,广州芳村区(现荔湾区)的楼盘,单价只要3000元/㎡(上世纪90年代广州老城区房价已高达9000元)。为了卖房,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什么装修升级、卖房送车、超低首付……
但即便如此,房子依然难卖,单个项目一个月只能卖10来套房子。
不过,导致广州房价下跌的,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供大于求。那时候的广州,外来人口不多,而房地产行业却正在兴起,土地供应巨大。
从现在看,非典洗礼后的广州楼市,房价筑底很充分:市区5千、珠江新城7千、番禺2千……
2004年起,随着政府规范土地出让,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广州房价全面腾飞。从最悲观的时点到现在,平均房价涨了近10倍。
杭州:最牛板块当年房价涨了41%
和许多城市一样,当年的杭州楼市也走出了“先抑后扬”的曲线。
突然袭来的“非典”,使绝大数行业陷入了冰封期,房地产也不例外。原定于5月份举办的浙江省第十届房地产博览会,也因“非典”延期到了6月下旬。
相应地,4月非典来临,均价出现下降。5月新开盘以郊区楼盘居多,继续下调,6月份房博会后,开始走出低谷。
但等非典一结束,压抑了近半年的杭州楼市,又开始吹响了“井喷”的号角。到9月,房价已恢复到3月的水平。
当时,人们又开始用“扶摇直上”或“高歌猛进”等极具速度性的词语来形容“井喷”的房价。到2003年下半年,杭州已经很难找出均价6000元以下的房子。
10-12月,随着杭州“33929工程”(33条路、9座桥、2个隧道和9个入城口)的即将完工,均价继续上扬。
从全年看,杭州房价依然上涨明显。
某地产机构数据显示,杭州住宅均价从2002年12月的5165元/㎡,涨到了2003年12月5898元/㎡,上涨了14.2%。
房价涨得最多的分别是城西、湖滨、余杭、城北四大区块。
从2002年12月到2003年12月,城西上涨41.3%,湖滨上涨40.8%,余杭上涨29.9%,城北上涨23.9%。
PART 2
可以看到,03年非典期间,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或房价,大多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很快就迎来了反弹。
下滑很容易理解,疫情蔓延下的心理恐慌,谁还有心思买房啊。
但为什么能快速复苏,甚至大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中国住宅投资达到10792.3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商品房屋销售额7955.7亿,相比2002年的6032.3亿,涨幅高达31.88%。
这说明疫情只是压制需求,但不会消灭需求。从更深层次看,这是由当时特殊的经济环境、楼市环境决定的。
首先,2003 年我国经济整体处在快速发展通道,GDP 增速保持在 9%以上,疫情对经济的短暂拖累,并没有影响整体经济上行趋势。
其次,那时候的中国楼市,还处于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初期(取消福利分房),居住需求巨大。当年8月,房地产业更被列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此掀开了中国房地产热的序幕。
而且,当时疫情发生后,货币政策也出现了额外的宽松。
数据显示,当年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一下子飙升到了19.6%。而2002年的M2增速为16.8%,2004年则下降到了14.6%。
在全国居住需求释放的特殊阶段,非典对楼市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
所以,现在回过头看,如果敢于在非典时期买房的人,相当于获得了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
因为这相当于押宝在了中国房地产的起步阶段。
PART 3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因为前后两次疫情所处的环境,已截然不同。
17年过去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已经上升到了历史高位。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是2003年的12倍多。短期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大大减弱。
再看房价,以杭州为例,基本实现了10倍左右的涨幅。如2003年的南星桥均价7千出头,现在超过了7万。
但现在又有另一种声音: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这只夜壶又将被拿出来。
从数据看,确实压力山大。2019年在国内消费动力不足、国外环境紧张等多重压力下,GDP 增速已下滑至 6.1%。
现阶段疫情爆发,各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加大了经济压力。
从货币政策和短暂的楼市表现看,似乎也正朝这一方向发展。就在本周一,央行刚刚释放了1.2万亿流动性。而杭州新年首场土拍和法拍,也出奇的火爆。
但这只能说明杭州楼市需求依然旺盛,并不能证明房价还会上涨。
相反,在“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基调未变前,在楼市双限政策未变前,新房价格被牢牢限定的杭州楼市,基本还是以稳为主。
我的看法是,疫情过后,杭州楼市大概率会很快复苏,因为决定市场的因素并未发生改变(如限价红利、城市基本面等)。即便短暂冷却,估计也会有一定利好政策倾斜。
但我相信,大家买一套好房子的意愿,会变得更强烈。
毕竟,在前所未有的全民“居家隔离”中,房子大不大、小区物业好不好,太影响生活幸福指数了。
▍观点·问答·导购·土地·市场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 End -
▼
文∣麦格
编辑∣二叔
©本文版权归“层楼”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