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股神同步!说好的探底回升,怎么变成了直接“报复性反弹”?
猝不及防!
就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受疫情影响,经济将“先触底后复苏”的曲线理论中时,楼市(主要是土拍市场)、股市却毫无征兆地开启了一轮报复性反弹。
一周之内,一线城市上海诞生了310.5亿的中国大陆“总价地王”;北京鼠年首场土拍,12家房企豪掷80亿;
而在疫情重灾区的浙江温州,年后一场土拍从白天延续到傍晚,房企激战9小时,创下455轮的温州史上最长土拍较量。
股市更是气势如虹,创业板年后15个交易日暴涨300点,两市成交量放大到万亿量级,大多数指标进入周线级别的牛市特征。
资金为何如此急不可待?大反弹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PART 1
开春的楼市,就像一座看得见未来的烘培工坊,面包尚未上架,但面粉已经抢得不可开交。
2月20日,上海。
徐汇滨江28幅地块整体一次性挂牌出让,总建筑面积接近180万㎡,起始价310.2亿元。
最终,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元摘魁。虽然大概率属于早就定好的勾兑项目,但敢在这个时候拿下如此大体量和高总价的地块,足以说明开发商对后市的看好。
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2014年中民投以248.5亿元拿下的董家渡地王纪录,成为上海新总价地王,更是中国大陆的总价冠军。
稍早之前,北京鼠年的首场土拍现场,房企代表们戴着口罩,蒙面进行了一场拍地竞赛。
三宗不限价地最终以超过80亿的总价成交,华润、首创、中交等国企榜上有名。
疫情期间,浙江温州因为确诊病例多,被称之为湖北之外的“重灾区”。
但这,并不妨碍开发商对这座城市资源的占有。
备好面包、薯片、方便面,在电脑前,开发商上演了一出车轮战。一宗商住地,整整9个小时,455轮,最终溢价32.79%才决出胜负。
从资金构成看,无论是代表外资的港企、代表国资的央企,还是代表民间资本的民企,似乎都不愿错过这场“起跑线”上的面粉之争。
虽然疫情让楼市几乎停摆,但就拿地热情看,开发商既不缺信心也不缺钱。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后重点城市成交的土地中,单宗地块金额在5亿以上的有50宗,而溢价率超过20%的,更是超过20宗。
即便是刚刚复工的楼盘,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暖意。在杭州,网红盘和光尘樾,66套房源竟然吸引了4148组家庭报名,中签率低至约1.5%。
换算一下,等于约66人抢一套房。
套均总价高达千万的豪宅盘凤起钱潮,也顺利摇了起来。
PART 2
如果说,土拍的热闹还只是代表了企业或者大资金对后市的乐观,那么,年后股市的火爆足以证明,散户也不甘寂寞。
2月3号,鼠年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哀鸿遍野。沪指跌幅超过200点,创近5年单日最大跌幅。
两市超过3000股跌停。
就当所有人以为一轮重大调整即将到来之时,从第二天(2月4日)开始,两市便大幅反弹。
短短14个交易日,沪指涨幅超过300点,不仅成功收复失地,而且顺利站上3000点大关。
创业板更是气势如虹。14个交易日上涨400余点,创4年新高。
有人因此开玩笑,这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就是在2月3号清仓,并居家隔离的科比粉丝。
市场上牛股层出不穷。什么11连板、8个交易日翻番等多年不见的景象,都上演了。
相比于上涨,更重要的是,两市日成交量已经突破万亿,达到了牛市级别。
这意味着是,当下的股市,已不仅仅是场内资金的自嗨,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进场。这其中,既有大的机构,也有越来越多的散户。
面对逼空行情,不少有良心的股票公号一直提示,注意调整风险。但市场就是不理会,说好的二次探底,像是今年杭州城里的初雪,就不来。
PART 3
楼市也好,股市也罢,这轮大反弹的背后,归根结底只有四个字:钱的记忆。
如果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人的记忆可以一生,那么,钱的记忆呢?
谈起这轮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总爱把它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
的确,无论是发病表现、传播机制,还是专家解析、政府措施,都与非典期间有相似之处。
正是因为这样的相似,资金对后非典时期的宏观经济走势有着深刻的记忆,并且,会很自然而然照搬到这次疫情上来。
以楼市为例,非典最早发生于2002年11月,爆发地在广东,并随着2003年2月春运在全国扩散。3月初,非典集中爆发,直到6月结束,前后历经了半年多。
这期间,楼市经历了明显的“先抑后扬”。
2003年3月非典疫情爆发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下降至30%,4月份增速继续下降,5月份起随着疫情好转增速明显回升。
到了2003年下半年,随着政策层面的全力扶持,加上货币大放水,房地产销售出现明显反弹。
结果呢,放到2003全年来看,不仅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28.5%,而且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也增长了3.8%。
要知道,这可是在上半年全国楼市量价齐跌的基础上获得的,换句话说,非典结束后的下半年,楼市的爆发程度可见一斑。
股市也一样,以沪市为例,2003年4月至11月,大盘大概跌了15%;但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涨幅超过30%。
一年之间,先探底后反弹的迹象非常明显。
PART 4
在这里,我们无意探讨新冠肺炎与非典相似程度的学术研究,事实上,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结构,2020与2003,有着天壤之别。
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征,那就是社交发达。
各类媒体、自媒体、社交工具,较之2003年已经成指数级增长。它们的存在,让我们这个社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扁平化时代”。无论你是住在3000万的豪宅里,还是18线乡镇的农居屋里;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关于疫情的信息,比如昨天全国确诊多少、今天钟南山院士讲了什么、哪些道路封了,大家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
各种经济信息、宏观指标、趋势研报,也是类似的情况。
正因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提前操作或者反向操作,从而导致按经验推导的预测,越来越难应验。
举个例子,非典和新冠肺炎都属于疫情,大家认可;非典后,经济迅速反弹,大家也都看到了。
对房企或股民来说,大多数人基于历史经验,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如果疫情能有效控制,那么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一轮资产的大上涨。
这个时候,就有一部分人会想,既然市场早晚是要反弹的,为什么我不先进场呢?这样等到市场反弹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于是,有如此想法的开发商,就想早早地把地拿好;机构和散户们,就想早点建完仓。
随着类似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市场形成了新的合力,说好的“探底回升”,也就变成了“报复性反弹”。
在经济学中,金融大鳄索罗斯也专门探讨过这一现象,并将之称为“反射理论”。
其核心就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是看到现象,然后做出抉择;但实际中,当抉择足够多而统一,反而会改变现象运行的状态。
索罗斯还特地强调,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只注重基本面而忽视参与者的抉择偏见,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
在信息扁平化的当下,海量的社交工具和信息推送,更将这种“偏见”的规模和影响提升到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程度。
楼市也好,股市也罢,说到底,都是靠资金推动的市场。选择现在进场的玩家,无非是第一波豪赌一把乐观的后市。
个体是有限的,市场是无限的。所以,当你还在感叹为何“探底回升”会变成“报复性上涨”的时候,说不定你自己,也正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推手。
只是不知道,这世界的能量若守恒,被反向操作一把抹掉的“探底”,是否终究还是要来,只是迟到了5分钟。
▍观点·问答·导购·土地·市场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2020年买房系列报道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 End -
▼
文∣乐福
编辑∣二叔
©本文版权归“层楼”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