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套能安静做梦的房子”“别做梦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又是一年315。
作为一个房产公号,我们经常在后台收到粉丝各种各样有关房子的投诉,大至血本无归,小到局部漏水。言词之间,透露着浓浓的无奈和心酸。
房子无小事。它不仅仅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购买的最贵重资产,同时,也承载了众多人生期许:居住、教育、社交、审美……
任何一项,都经不起折腾。
于是,今年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买房时极难留意的BUG。它们虽然或难觅踪影,或貌不惊人,但一到爆发,杀伤力惊人。
希望这组《看不见的陷阱》系列报道,能够为您的买房大事,提供一些帮助。
今天推出第一篇:说说噪音的事。
PART 1
被迫宅家的这个长假,拉长了时光,也放大了忧伤。
听说最近,一些城市的离婚登记天天爆满。因为许多夫妻待在家里一个月后,终于看清了对方。
一起被撕裂的,还有本就塑料的邻里关系。在这段“万兽归笼”的灰暗岁月,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被楼上熊孩子的跑步声、拍球声24小时支配的恐惧?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楼上冲马桶的声音。”
“concall的时候一阵地动山摇,鼓足勇气上去敲开6楼的门后,才发现是7楼在家里跳绳。你能信?”
是的,在层楼粉丝群里,这类噪音成了公认的“隐藏BUG之王”。
多数人在买房时,只会盯着地段有没有潜力、户型偷了多少面积、装修有没有地暖和洗碗机、立面挂石材还是铝板,却鲜有人会关心:房子的隔音好不好?
其实也不能怪购房者,这本就是道薛定谔难题,你永远无法在样板房窥探到真相。
只有在入住后的某个深夜,睡梦中的你突然被隔壁按开关的声音、楼上床架摇晃的声音惊醒,你才终于意识到,你被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唯一值得宽慰的或许是,在如今的楼市,无论你住的是一百多万的刚需盘,还是一千多万的平层大豪宅,都要经受它的无差别打击。
房价异域,噪音同天。它无疑是邻里和谐的致命杀手,催生了一大票怒气值爆表的复仇者。
拖把棍是他们最易得的武器,缺点是攻击力略低。
每当楼上的冲击波响起,我的一个朋友便会抄起它猛击天花板还击。一个月后,他终于成功把自家天花板捅破。
另一个朋友更爱用低音炮贴墙反制。每当隔壁蹩脚的琴声在午休时响起,他便将音量调到最大,单曲循环马克西姆的《野蜂飞舞》。每分钟200拍的节奏,足以让对方自乱阵脚,弃琴而逃。
最终极的大杀器,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震楼器”。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它成了很多人捍卫尊严的终极核武器。
在这个困局里,没有人是赢家。
所以问题来了,都2020年了,全面小康即将圆梦,中国火星探测器都快发射升空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忍受各种噪音,夜夜难眠?
PART 2
首先,房子本身肯定难辞其咎。
其实住宅隔音本非法外之地。根据我国的《民用建筑隔音设计规范》,普通住宅的卧室和客厅,最高允许噪声级不超过45分贝,地板撞击的允许噪声级要小于75分贝。
相当于听不到隔壁的电视声、楼上穿普通皮鞋的走路声。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好?
然并卵。一位做工程的朋友告诉我,目前管理部门综合验收时,并不会将隔音纳入检验。也就是说,这成了开发商自由放飞的无主之地。
比如按住宅规范,楼板的实心厚度应达到8-12cm。这要求本来也不高,隔音效果有限。
但一些开发商为了抠成本,还会继续“打薄”。
此前,城西有个粤系开发商的楼盘,业主装修做水电埋管开槽时,还没开始用力,楼板居然就被直接打穿了。后来一检测,楼板设计厚度10cm,但实际仅7.7cm。
没错,开发商脸皮越厚,楼板就越薄。
一些我们甘之如饴的“产品进步”,不经意间也在雪上加霜。比如我们一直在追求把房子建得更高,把室内开间拉得更大,于是在框剪结构中,为降低建筑载重,隔音较差的轻质隔墙被大量采用。
再加上现在精装中,开发商恨不得在每面墙嵌满各种各样的插座盒,以博得“人性化”的美名。
这些挖入墙体的小通道,能让你的戴森和iphone随时电量满格,但也让墙体变得更薄,悄悄挖了你平静生活的墙角。
若你和邻居恰好是镜像户型,开关恰好又在同一面分户墙上对称分布——那么恭喜你,你的余生将永不孤独。
PART 3
那么,该如何避免成为“楼吵”的受害者?
“这几乎是通病,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你对隔音敏感,那么建议买顶楼。”那位做工程的朋友说,“或者去灵隐烧高香磕长头,求佛祖赐你一个温柔的邻居。”
确实,每个噪音的悲剧中,人为因素也至关重要。楼板做得再厚,也经不住Disco。
有研究表明,被噪音困扰者患抑郁症的几率会增加1倍,压力剧增的几率会增加3倍,大幅提高神经衰弱的风险。
然鹅,对一些缺少同理心的人来说,他们似乎无法理解,自己不经意的摔门、拖椅子,其实也是一种暴力。
它甚至比给别人一记闷棍更恶劣,棍子可能躲得掉,但噪声无处可逃。
有时,公共意识无法自觉,只能靠制度培养。
比如纽约就有专门防治噪音的“皮毛法律”,执法机构会在公寓楼一米处测量,所有超过45分贝的声源都会被禁止,球星卢卡库就曾因派对噪音过大而被捕。
在国内,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对噪音的规定,但更多针对工地、KTV等社会音源。邻里之间的侵扰,更多以调解为主。
也就是说,对噪声制造者,你很可能束手无策。
有人在百度贴吧建了“楼上噪音吧”,贴子已有289113条。QQ上有各种“反制楼吵噪音交流群”,都是500人大群。人们只能在网上吐槽,抱团寻找慰藉。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经历了和噪声制造者的失败交流。
“不好意思,我们小宝两三岁不懂事,管不住啊。”“我们就是要练琴的,不想听你就去买别墅啊。”听听,多少气人!
相比制造的噪音,施害者的傲慢态度,更容易让事件走向失控。
这个春节,我听到了一个朋友小区的奇葩故事:楼下小夫妻不堪楼上熊孩子袭扰,多次沟通无果后决意报复。注册新的陌陌号添加楼上男主,伪装成迷妹各种撩骚。
惹得楼上男主春心荡漾后,转身就把聊天记录发到业主群,曝光其“精神出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上下楼,从此势如仇雠。
PART 4
虽然悲剧无法彻底避免,但仍有减少的机会。
开发商仍是完成救赎的主角。不偷工减料,将楼板和墙体做足,也能缓解不少噪音。正常走路楼下都能惊天动地的房子,实在不能责怪到楼上。
在杭州,小部分开发商也开始关注到这个痛点。
比如之江有个四层叠墅,把上叠客餐厅和厨房等“动区”设在4层,而把主卧等“静区”放到3层。这样,下叠二层的主卧,楼上正好是上叠位于三层的主卧。两户“静区”相连,把干扰降至最低。
还有城东的一个高层,针对隔音降噪做了十大应用。给每层楼板都加了弹性隔声垫,采用同层排水降低马桶噪声,户内靠电梯一侧墙加隔声板……
从技术上看,并不是特别难实行的“黑科技”,无非在于“用心”二字。
这几年,开发商的研发重点也都在精装、户型等肉眼可见,能产生营销价值的产品属性上。相比之下,隔音的进步,慢了很多拍。
我真的想@所有开发商:你们可以不铺地暖,不加洗碗机,不贴墙纸,但千万不要省掉隔音降噪系统!
另一个化解悲剧的方式,是物业或社区站出来,优化矛盾调解机制。
最近热播的《安家》里,一对邻居因孩子练琴相持不下,想尽办法让对方搬家。最后罗晋饰演的中介店长介入调停,为女孩找到了外面的练习场所,才化解了矛盾。一个好的“老娘舅”,真的太重要了。
当然,如果你最终发现,一切仍无法改变,我的建议是——改变你自己。
还记得前几天,热门视频中那个3岁的叙利亚女孩吗?窗外战火轰鸣,但他的父亲告诉她,这其实是有人在和她做游戏。结果每次爆炸响起,她都会放声大笑。你看,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能减轻我们的痛苦。
如果不能反抗,那就闭上眼睛享受。
如果不幸,你还是在噪音中辗转难眠,我推荐价廉物美的3M记忆棉耳塞,居家旅行必备。塞入耳朵前使劲捏扁,深呼吸,默念三遍“以和为贵”,效果更佳。
我不会告诉你,我已使用了半年,亲测有效。
▍观点·问答·导购·土地·市场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2020年买房系列报道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 End -
▼
文∣林小北
编辑∣七喜
©本文版权归“层楼”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