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姐夫”导演的《柴科夫斯基对话布鲁克纳》即将上演!

2017-11-14 王宇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424emapa&width=500&height=375&auto=0捷杰耶夫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绎柴可夫斯基“悲怆”







柴科夫斯基对话布鲁克纳

——慕尼黑爱乐与捷杰耶夫导演的音乐碰撞

王宇(Classical626,编者注,大家知道626是什么意思吗?欢迎文末留言),爱乐者,“爱乐·爱人”微信乐迷群创始人,“杨团”乐迷群主要成员,国家大剧院殿堂之友会员,郎园荟读书馆“荟读爱乐沙龙”领读人。2001年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曾任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志愿者,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音乐节志愿者,为国家大剧院微信公众号“爱乐者说”栏目撰稿多篇,为国家大剧院参观讲解词修改提供建议,部分文章、短评发表于北京日报、国家大剧院院刊、Harmonia合唱团微信公众号。曾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广播站录制15期逾450分钟的古典音乐普及节目,并多次在郎园荟读书馆、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政法职业学院、706青年空间开展线下普及分享活动。王宇老师目前北京郎园Vintage5号楼荟读书馆定期召开读书会,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柴科夫斯基与布鲁克纳,这两位分居“俄”“德”系巅峰的伟大作曲家,即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前所未有的音乐碰撞。导演者,将是“百年老店”慕尼黑爱乐乐团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瓦莱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乐迷一般称呼“姐夫”)。——西本智实丨中国首演丨交响梦情人丨凡尔赛玫瑰丨穆辛弟子丨捷杰耶夫师妹

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对话呢?性格不同,作品风格迥异的他们,又会带给今天的观众以怎样的启示呢?



柴科夫斯基

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天鹅之歌”。这部作品虽有标题,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标题音乐。其所要表现的“悲怆”,已由老柴自己的人生悲剧升华到了全人类、全世界一切悲剧性命运的总和。

  1. 第一乐章是一个结构略奇特的奏鸣曲式。

    笔者认为它没有明显的“再现部”,而是在极具戏剧冲突的发展部之后直接进入尾声,或许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柴作品在结构上的缺陷。

    引子是缓慢、沉重的,在低音弦乐背景上由大管吹出压抑、痛苦的旋律,奠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解读俄罗斯音乐的权威、指挥家张国勇曾说过,在这个地方,任何优秀的指挥家都不会有“捋头发”等附加动作,而只会完全沉浸在对这极度痛苦情感的诠释中。

    呈示部第一主题由一个标志性的“叹息”动机开始,之后经过发展呈现出一个烦躁、不安而焦虑的高潮。高潮平息后接入第二主题,弦乐奏出的如歌旋律中饱含哀伤与无奈,也闪现出对未来的一丝憧憬与希望。这两个主题有着极度鲜明的形象对比,观众无需费力便可以捕捉到。

    进入发展部前,乐曲归于平静,低音单簧管用极弱的力度为呈示部划上句号,而这也是这件乐器在整部作品中的唯一一次发声。这时突然一声惊雷般的强奏,发展部就此进入,音乐瞬间改变了面貌,犹如人经过片刻、短暂的安宁后投入到命运的漩涡之中。高潮迭起的这一部分中,叹息动机始终居于统治性地位,最终一切又回到乐曲开始时极度压抑、痛苦的气氛中去。


  2. 第二乐章是一个较少见的五拍子圆舞曲,大致为经典的ABA三段体结构。

    柴科夫斯基喜爱圆舞曲是人尽皆知的,这在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中均有体现。这里的圆舞曲主题终于在剧烈的冲突过后给了作曲家一个暂时得以逃避残酷现实的小天地。然而好景不长,乐章中段又出现了叹息般的主题,其间似乎可以听到频遭命运打击的人们无奈而又无力的喘息声与心脏跳动般的感觉。最后圆舞曲主题重现,优美的舞蹈性旋律与辛酸的叹息交织在一起,乐章在难以言状的情感中结束。



  3.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类似于AB的二段体,但其内部结构要略复杂些。

    A主题在前半部分出现,是一个充满了恍惚、跳跃感的快速谐谑曲主题,有人认为具有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B主题在A之后出现并在后半部分居于统治地位,是一个进行曲性质的悲壮主题。两个主题先是交替了一下,形成局部的ABA,之后完全由B负责推动,形成为爱乐者所津津乐道的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高潮。进行曲主题排山倒海般的袭来,它不是胜利的凯旋,而是痛苦的最猛烈迸发,任何人都会被这段音乐所不自觉的感动。音乐以怒不可遏的狂躁态势冲向黑暗、毁灭般的终点,在定音鼓的剧烈、持续敲击中残暴的结束。

    此时,很多观众会有鼓掌、喝彩的冲动,但结合作品的整体表现内容,还是应当特别加以克制,努力保持安静,继续将全场交给老柴的伟大音乐。

  4. 第四乐章是悲恸的终曲,老柴以一个少见的慢乐章为全曲收关。

    凄凉到极点的主题由弦乐奏出,与第三乐章尾声的情绪形成剧烈的对比,几次最后的希望都被无情的撕碎。有人认为终曲的内容就是死亡,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意味着人与命运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全曲在低音提琴奏出的持续主题上消失,此时的观众应当继续保持安静10秒钟及以上,一切在此曲结束时过早的掌声、欢呼都是缺乏人情的表现。

*Valery Gergiev 指挥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




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的《D小调第三交响曲》上演的频率极低,此次现场聆听的机会无疑是不容错过的。

笔者无力在此就这部作品做任何解析。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作品属于“纯音乐”范畴,没有什么标题性质,对它的任何解析,似乎应当严谨、客观的基于专业的乐谱、乐理来进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02398gam4&width=500&height=375&auto=0蒂勒曼指挥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笔者只就外行欣赏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方法谈几点建议:

  1. 听布鲁克纳的开始。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关键在于开头和结尾。“布鲁克纳的开始”是他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音乐创作手法和表现效果,一般认为来源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在弦乐持续震颤的背景之下逐步呈现主题,最终形成壮丽的高潮,主题也如藏在云彩背后的太阳一般完全被揭露出来,有人称此为“云状音群”。笔者认为,这种开始的方法更有利于呈现大部头的管弦乐作品,布鲁克纳无愧为“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对贝九的这一开启方式予以了全盘继承,并毫无保留的用在了自己的全部交响曲作品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集中听一下布鲁克纳所有交响曲作品的开头部分,一定会有别样的体验。



  2. 听谐谑曲乐章的经典三段体与充满神性的连德勒舞曲主题。布鲁克纳的所有谐谑曲乐章(位置可能是三也可能是二)都是标准的ABA三段体,严格继承了维也纳古典时期定下的传统。因此,布鲁克纳交响曲的谐谑曲乐章是毫无欣赏阻力的,任何喜欢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朋友都不会对此感到丝毫陌生与困难。而马勒迷们也不难从中找寻到老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虽然马勒就交响曲的开始部分完全予以了突破,但在谐谑曲乐章中仍然保留了这样的经典德奥模板。

  3. 布鲁克纳的音乐表现是巴赫、贝多芬、舒伯特和瓦格纳的集合体。讲这话的是著名音乐学家爱因斯坦,他称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散发出一种宇宙的精神。这其中的巴赫因素,来源于布鲁克纳作品中的“管风琴属性”和朴素而强烈的宗教性;贝多芬因素不仅来自前述“布鲁克纳的开始”,更与其对纯音乐的执着坚守和9部宏大的交响曲作品将浪漫主义晚期之前的音乐元素予以集中呈现相关;舒伯特因素则可以从其旋律的源源不断,宽广的曲式中有所反映,特别是在一些乐章中第二主题居于核心地位的表现手法;瓦格纳因素则是尽人皆知——布鲁克纳的作品中大量运用瓦格纳式的“动机”“片段”与和声手法,这部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便是献给瓦格纳的。



那么问题来了,柴科夫斯基对话布鲁克纳,都可能说些什么呢?


这两个人,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人,创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乐曲。一个活在真实的人间,一个则是半乡巴佬半先知的神一般的人。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的对话,总不过是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应有任何高下、贵贱之分。由捷杰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所导演的这场对话,其本身形式上的意义,或许才是最为重要而宝贵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28upitpu&width=500&height=375&auto=0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勃拉姆斯和穆索尔斯基




1、古典音乐永远不会和你离婚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一);2、您是什么时候、如何喜欢上古典音乐的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二);3、听古典音乐是否一定需要发烧器材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三);4、带你认识巴洛克音乐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四);5、深入巴洛克,让我们从维瓦尔第开始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五);6、“德国人”亨德尔是如何成为“英国”作曲家的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六);7、亨德尔的协奏曲与管弦乐作品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七);8、作为亨德尔一生才华最完美展现的《弥赛亚》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八);9、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之阿尔比诺尼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0、他是巴赫早期音乐创作的楷模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1、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之科雷利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2、巴赫其人其事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13、漫谈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一)巴赫乐队组曲和《G弦上的咏叹调》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二)巴赫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三)细说巴赫的古钢琴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四)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变奏曲之《哥德堡变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五);古典音乐中的“古典音乐”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六)初听海顿先听哪一部作品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七)海顿何以成为交响曲之父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八)从《“告别”交响曲》看海顿交响曲创作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九)巴黎交响曲与海顿同时期的杰作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二十)



来看看王宇老师开过的古典音乐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