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24:人是一切判断的基础!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2021-10-23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人口又增长了,从13.5亿涨到了14.2亿,十年增加了720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人口720万。总的来说,中国人口进入低增长通道,未来20年进入负增长是必然的。因为再过20年,建国后出生的那一代人就会逐渐凋零。在美国这个群体被称之为婴儿潮的一代,中国社会的这一代人也是人数众多,他们是人类经历过世界大战之后社会恢复秩序后的人口报复性增长的结果。古往今来,人类在遇到大灾难之后——人为的战争也是大灾难——往往会本能的通过繁衍来对抗大灾难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改开初期,那一代人正值壮年,是社会开启工业化进程积需的廉价劳动力——因为所有社会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的。当年英国被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大力发展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后果——不仅仅需要土地来养羊产羊毛,更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所以才故意让大量的自耕农破产,把他们的土地弄来提供羊毛,把他们赶进工厂。


我记得小时候老家的火车站每年春运的时候都需要派武警去维持秩序,甚至发生过公共踩踏事件。就是因为过完年之后大量的劳动大军集中在那几天要南下到沿海地区的工厂去开工。近十年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了,不仅仅是拥有了更多和更大的铁路、高铁和公路网,更重要的是,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加速内迁,从业人员可以就近就业,无需像候鸟一样奔波了。最近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跨省流动的劳动力大幅减少。


北上广深不仅房价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个社会的综合生活成本也在逐渐的水涨船高。就如同房价是一个人群筛选的工具,这种生活成本也变成了一个筛子。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带着身上仅有的2000块钱刚抵达深圳时的情景,第一眼看到公交车站背板上的一句话倍感亲切:来了就是深圳人!在此之前,只听说过深圳的另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看到这句全国独一无二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在感动之余,也备受鼓舞,发誓要在这里创业、买房、定居和立足,成为一个真正的深圳人。


今天有不少人说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显得很虚伪,特别是那些决定离开的人尤其这样认为。其实,不是它虚伪,而是你一开始就误解了它所表达的意思。它所表达的意思是:这座城市接纳任何到来的人,支持任何人在任何方向进行探索,给你一个相对公平和宽松的创业环境,既包容成功也包容失败,哪怕你暂时找不到工作躺在公园的草地上也不会有人对你指指点点,哪怕你曾经是华强北的亿万富翁,投资失败重新开出租讨生活也没有人会笑话你。上次在机场拉我的滴滴司机曾经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他从华强北起家,巅峰时期拥有2个多亿的资产,后来判断失误,步子迈大了,一口气投资了三个山寨机的工厂,结果苹果手机带动国内的智能机狂潮,山寨机的所有投资全砸手里。然后他病急乱投医又做了两个错误的投资决定,最后赔光前十年挣的所有钱,还卖了自己的三套房子才把债务清掉。现在就剩一套小房子自己住,然后开着他的奥迪A6在跑滴滴。我看他也就50多岁的样子,他讲起自己人生的起落非常的平静,就跟他聊了一路。他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十几岁就出来混社会,当年凭着胆子大,从华强北的一个小柜台开始倒腾,外地的人不知道他只有一个小柜台,以为背后有个大厂,然后他到全国各地去开发代理商。结果就做起来了,然后就跟人合伙开厂,一步一步就真的做成厂家了。今天整个华强北都在萎缩,他也去粤海街道科技园那边了解过情况,觉得现在挣钱的那些互联网和科技的东西自己看不懂,也玩不了,以后就看他儿子的了,他儿子读过大学。自己这个年纪上不上下不下的,所以就出来泡泡滴滴了。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也清楚他根本就不需要安慰。真正的深圳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这些起起落落。深圳有一大批这个岁数上下的老板,他们年轻的时候赶上某些门槛不高但契合当时社会发展周期的产业蓬勃发展,胆子大敢借债,也能吃苦,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下,昔日的泥腿子就成了受人尊重的张总李总王总。然而,当产业周期轮替之时,他们许多人还在尝试曾经让自己辉煌过的经验,然而,这些经验并没有让他们陷入困境的工厂起死回生,反而被一群销售和咨询顾问忽悠着买了一堆昂贵的设备和毫无用处的股权设计方案。在产业周期的碾压下,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微操的腾挪就能解决的。那位跑滴滴的人,认赌服输,还清一切债务,给家里留下最后一套房和一辆车,等着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去开启新的征程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的人口已经接近2.2亿人,而文盲率从4.08下降到2.67%。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8930人上升为15476人,几乎翻了一倍。这个趋势不仅不会降低,而且会持续加大。因为教育产业化之后,是比房地产更清洁,利润也更高的社会支柱产业。虽然每一年都有几百万等待就业的积压人员,但并不影响这个产业以及与这个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蓬勃发展。除了这个动力之外,整个社会都处于基础结构升级和秩序重建的周期之中,它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需要整体再上一个台阶。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国每一年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因为我们的社会上存在大量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们需要这种贸易顺差的拉动力来维系那些产业的运转,从而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维持生计的收入!


人的自我能力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层次决定了他所能匹配的层次——这个层次既包括工作岗位也包括结婚对象,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不要拿孤例来抬杠,从社会现实来说绝大概率就是这样的情况——剧场跑龙套的人员,也可以换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也可以换一份工地临时工的工作,不管怎么切换行业,都是在这个层次。决定其匹配层次的恰恰源于其自身的属性!读过《A411:给舔狗们的一碗醒脑汤!》之后,你就会看的更透彻,在匹配对象时也高度适应。这也恰是为什么这个时代不仅女人变得务实,男人也变得更加务实的缘故。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社会贬值最快的就是普通家庭女生的美貌和普通家庭男人的学历。改革开放初期,胆子大的人骤然爆富,不管是本人找年轻小姑娘,还是他们没见过世面的儿子找媳妇,都愿意为自己的匮乏买单,只要长得好看就不惜成本。他们的财富虽然增加了,但精神结构的层次和自我判断并没有改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美女对自己而言是不配拥有的,所以愿意用超过溢价许多倍的代价来拥有,以此填补自己潜意识中的不配,同时在社交中满足虚荣心,这就如同普通人买奢侈品的心理一样。


然而,今天的富二代已经没有这样的匮乏了。为什么呢?因为那种泥腿子暴富的二代越来越少。这个时代的富二代们出生的时候家里并不贫寒,也不会因为父母要创业就完全没人管,从而内心缺爱,让人有可乘之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面,富二代越会生而富贵,从小就备受宠爱,而且会非常清楚自己天生的优势,完全没有拯救弱小的癖好,让试图空手套白狼的人根本没有可乘之机。


有位在创业上多次指导过我的前辈,他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有能力但家境普通,第二任妻子既有能力还是一个富二代,第三任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比他小十几岁,还是藤校毕业的双硕士,而且还是家族产业的唯一继承人,更重要的是接人待物让人感到非常的舒服:有一次在他家吃饭,吃完饭之后跟他一边喝茶一边瞎聊,不知不觉很晚了。他太太走过来很优雅的问了一句:已经给你准备了客房,你看一下床单和被套的颜色喜不喜欢,如果不合意,我让阿姨再换一套… 坦白讲,我感到非常的意外——这种意外不是一种受宠若惊的意外,而是一种…怎么说呢,有些女生哪怕是只挣30-50万都会自以为是,然而,真正在各方面都能亮瞎别人24K纯钛晶狗眼的女人,反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的如此周到和教养… 我还没有重要到能够被特别尊重的地步,所以,我更坚信这是他太太接人待物的一种日常状态。我真正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母亲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他们成年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让他们对边沿以下的人更加的包容,但绝不会多看一眼。因为全方位的包容,本质上就是一种彻底的居高临下。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霸道总裁爱上前台的戏码会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出现。与之同时,中等层级的男人会比女人更加的现实。而底层那些背景比较普通,要啥没啥,自身也就那样的男男女女,更加会相互都瞧不上。读过《A396:别劝普通人结婚,这是条不归路!》人会看到那种血淋淋的结构性困境:彼此都需要人拉自己一把,而匮乏的人不仅无法拉对方一把,还会像吸血鬼一样试图从对方那里索取来满足自己。于是,撕扯、冲突、怨恨就会此起彼伏… 那些不断抱怨自己过的不好的人,因为只能找到同类,却不能接受同类,将自己都做不到的改变通通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这种期待落空之后,就会充满的委屈和怨恨。既然是同类,自身的匮乏对方身上也匮乏,自己感到无力,对方也同样对生存环境感到无力,自己对处理不好与周围的关系感到愤怒,对方也同样如此。匮乏的人相互索取,无力的人相互抱怨,更要命的是:同类的父母和原生家庭也差不多,自己父母的困境、匮乏和小心眼,对方的父母也同样具有。所以,你能集中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无穷无尽的撕扯、冲突和怨恨,彼此都不会变好,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永远觉得自己委屈,永远在指责和抱怨… 然而,《E14:总抱怨的人为什么不离开?


全国家庭平均人口数由3.10人下降为2.62人,也就意味着许多家庭没有孩子。男女比例从117:100,下降到了105:100,这个趋势再过十年应该会被中和掉。但是,这种平衡并不改变男女匹配的结构性扭曲。反而会加速家庭的瓦解,让整个社会进一步呈现出原子化。从大家族到小家庭再到原子化,对于普通人而言,它是冥冥之中被推着往前的一个趋势,这个趋势与社会分工协作密度的增加息息相关。


这并非我们社会独有的趋势,人类的那些把戏总是会在不同的时空中重复,同样的阶段呈现同样的特征。学生时代你读过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那一系列著名小说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桥段:一个人突然继承了一个远房亲戚的一笔遗产。当时我确实很纳闷,为什么那个有遗产的人不给自己的孩子,还要给这种远房的亲戚呢?现在越来越明白了——中国社会接下来就会大量发生这样的事。那些没有孩子的人去世之后,他的房子或者遗产只能被侄儿外甥继承,如果自己是独生子女,那就只能往上找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后代来继承了。


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从10年前的34岁,上升到41岁。这就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年中,农民工是同一群人!年轻人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不从事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为什么农民工的平均年纪上升到了41岁,他们为什么不退休回家养老,还在从事着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的繁重体力劳动?如果说精英坚持做一件事是被野望所支撑,那么底层人的咬牙坚持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无奈?60岁以上的人口2.64亿,占总人口18.7%,十年间上升5.44%,老龄化速度加快。20年前,猪肉的价格是0.79元,粮食更便宜。那时候我们家老爷子说他存20万差不多就可以够他养老了,他退休之后不需要我管他。今天20万能干什么?他手上抓着一百万都觉得不够养老!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再过20年、40年,当我们自己要养老的时候,也许到时候100万的购买力还远不如20年前一万块钱的购买力。那些打算存点钱准备年纪大了去养老院养老的人,你存的那点钱,到时候能不能进最普通的养老院还真的不好说!到时候人工会贵的要命,养老最贵的不会是设施,而会是人工服务。我这个年纪还没有朋友去过养老院,所以没有参考标准,唯一能够拿来对标养老院的服务应该是月子中心,深圳爱蒂宫月子中心的服务不错,应该是许多人期待的养老服务水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有人帮你洗头的时候,还有另外的人根据你的心情给你现场弹奏钢琴曲来调节你的情绪。然而,这样的服务每个月只少需要支付人民币15万元。月子中心的这种服务,即便是15万一个月起步,住半年已经是非常长的时间了。人家生一个孩子也就是花90万到顶。但养老就不一样了,你需要一直住到死,但你搞不清楚自己会活到什么时候… 我想许多人渴望的养老服务水平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周到和体贴,然而,这种水平的养老按照今天的购买力都需要180万一年,如果你能活十年就需要1800万!请问多少普通人在自己退休之前能攒下1800万?而且,按照那个时候的通货膨胀下的购买力算,或许1800万之后还要加个零才够!


千百年来,人类的有些传统制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恰恰是能够满足最广大群体的最低需求。譬如说,婚姻制度,这玩意对绝大多少人而言,跟爱不爱的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提供一种机制让两个普通家庭通过联姻的方式进行利益捆绑,形成一种互助机制。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通过多年深度调查写了一本书,揭示底层贫穷的人群如何抵御灾难又是如何被死锁的。他举了农村的例子:农村通常在婚嫁的时候不娶同一个村庄或部落的人,在中国通常不娶同姓的人,因为同姓聚族而居也就是同一个村庄。这种各个社会都不约而同的婚嫁风俗,恰恰是为了抵御风险——不同的村庄和部落进行通婚,当一个村庄或部落遭受灾害,危机生存和延续的时候,其它的村庄和部落可以救援或者提供支持。为什么农村的婚嫁既不能找同一个村庄的又不愿意远嫁呢?因为太远的村庄和部落,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无法及时支援。婚姻制度以及衍生出来的一切习俗,本质上是打造一个安全网,让匮乏和主体通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个网中获得保护,而这种保护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人的存续!


千百年来,父母养育儿女既是为了自身的延续,同时也指望着儿女为自己养老送终,这种人类运行了千万年的制度,其实是以最低的成本解决社会服务中最核心的未成年人养育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把人的这种基本需求从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抽离出来,以工业化集中处理的方案替代运行了千百年的分布式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


让每个人自主决定怎么开支,各有各的活法,都能生存下去——不管是日常开支还是人情往来都有自己的章法。如果这种自主权被剥夺,统一划线,你觉得划在什么成本价位比较好呢?看看医疗和教育就知道了:每一个人都想占有最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说的更直白一点,每个去医院的人哪怕只是感冒,都想看名医。哪个送小孩去上学的不想找名师?然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而需求是广泛的。如此一来,只能涨价。一旦用价格来调节供需,所有的资源都会涌向出价最高的群体,从而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结果。对于出不起价的群体,恐怕最基础的服务都无力购买。看病是不是越来越贵了?小孩身上的各种教育支出是不是越来越贵了?贵就对了!因为高度集中的产业化解决方案,既会提升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的效率,同样也需要消除个体差异,从而不断抬高服务的最低成本——因为整个系统为了提升效率会不断升级,而升级的结果就是导致维系整个系统运转的综合成本的上升,从而抬高个体享受系统服务的最低成本。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结构学自序(新)!

结构学概论(最新)

穷是万恶之源!

没有退路的一代人!

A421:破罐子破摔!

A423:实在是没有办法!

E29:一眼看到底!

A361:人成长的三个关键时刻!

A374:真正的大机会在这里!

关注自己的人,才会活的不错!

A419:过去能当干部,现在只能当民工!

A411:给舔狗们的一碗醒脑汤!

A395:能管好情绪和身材就赢了大多数人!

A415:生育补贴是继房子之后普通人的最佳投资!

A416:大多数男人对女人存在一个误解!

A420:你需要重新理解市场!

A335:必须与焦虑长期共存!

A300:这是投机的大机会还是大陷阱?!

A315:认命吧,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A289:蚂蚁金服只是蹲一下,会跳更高!

A366:从货币驱动到财政驱动的转变!

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394:要理解扶贫政策的真正意图!

A405:养老对普通人将会是一个深渊!

A412:绝大多数人会连父辈都不如!

A406:终究都无法逃脱!

A408:银行服务政府,还是政府服务银行?

A409:席卷大江南北的浪潮!

A404:如何与情绪化严重的人相处!

A400:65页PPT的控诉,女人已觉醒,男人还没有!

A328:2021年必须加杠杆!

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320:思路变了,可以加杠杆了!

A381:拆解国际供应链从棉花开始!

A328:2021年必须加杠杆!

A366:从货币驱动到财政驱动的转变!

A399:普通人都无法接受自己普通!

A401:摧毁家庭的内在驱动力!

A361:人成长的三个关键时刻!

A395:能管好情绪和身材就赢了大多数人!

A396:别劝普通人结婚,这是条不归路!

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383:自卑的人为何让人讨厌!

A404:如何与情绪化严重的人相处!

A351:你为什么也不愿意?!

A397:开启下一轮循环!

A312:准备迎接渣男遍地的时代!

A324:无法避免的内卷!

A376:要换种思维,你才能理解!

父母挖的坑,别人挖的坑,自己挖的坑!

E26:自卑的形成和自信的重建!

A315:认命吧,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A382:看不见的损失!

A316:一心搞钱的深圳女孩!

为富人办事,为穷人说话!

A355:情人节,聊点俗的!

A370:被删了,改后重发,欲看从速!

向下兼容是种自我消耗!

A318:为何搞银行房产贷款配额?!

A345:剥离学区控制贷款也没用!

A365:他妈一年挣的比你妈50年都多!

E10:升级所需的密度!

A284:啊!万箭穿心!

梦醒之时,已经三十!

重庆!重庆!

成都!成都!

A377:为啥不买武汉的房?!

A381:拆解国际供应链从棉花开始!

A378:为什么越努力反而越穷?!

A203:五年感情,八万块钱!

穿透时空的冥冥寄语…

A376:要换种思维,你才能理解!

危险!不要去追逐估值过高的标的。

A373:观念的改变源于社会结构扭曲!

A380:放水的恶果正在呈现!

A295:当代女性的两难!

A375:你修炼错了方向!

五年感情,八万块钱!

赶紧看,待会儿又没了!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A294:快快下注,开始挣钱了!

A373:观念的改变源于社会结构扭曲!

A368:准备承接更大的压力!

危险!不要去追逐估值过高的标的。

A371: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A369:能控制自己才不会试图控制别人!

A367:内部越不稳就越期待外部稳定!

A357:利率!利率才是关键!

E18:你想的不够简单!

A245:北京有的小区涨了20%!

A351:你为什么也不愿意?!

A319:准备迎接一场屠杀!

E15:老洋房的生意没法学!

A84:为何买深圳的房?

B19:不动产的投资思路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A87:一个时代的终结!

C27:职场中的真相!

C30:如何追女神!

C3:梳理流程也没用!

A412:没人会来拯救,只会烂在地里!

A410:最绝望的时刻!

A419:过去能当干部,现在只能当民工!

A418:你没有幸福的能力,跟谁都不幸福!

A414:不要总觉得自己很善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