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基于语料库的余华小说翻译风格学研究(互动赠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专著推荐

书名:基于语料库的余华小说翻译风格学研究

作者:周忠良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页数:212

定价:48元

装帧:平装(带勒口)

字数:250千

开本:16开

ISBN:978-7-308-19279-8

纸张:双胶纸

欢迎点击当当链接选购

作者简介

周忠良,江西省上饶市人,现为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教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口笔译课程教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持国家二级笔译证书(CATTI)。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市哲社课题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和省哲社课题多项。在《中国出版》《中国科技翻译》《外文研究》《外语与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基于语料库的余华小说翻译风格学研究》融合了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和文学相关学科理论,以《兄弟》《活着》及其英译本作为语料,制作双语平行语料库,对余华小说的英译本语言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分析,从多种角度、在不同层面对余华小说的翻译语言的特征进行了宏观与微观考察,并探讨形成上述特征的内在机制。

本书从翻译学视角揭示了余华小说在译介过程中文学形象重构机制,分析了余华式的小说语言特征和叙事模式在英译中遭到解构的途径,探讨了翻译策略和译者意识形态等因素在译者对原作文学形象进行重构中的作用。

本书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和工具呈现了余华小说的文学形象在翻译中的变异过程,分析了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译作在目标语文化中传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翻译对提升余华小说国际文学影响力的作用,并据此提出浙江作家群体的域外文学形象构建机制和路径。

本书从比较文学、接受美学、传播学、出版学等视角研究了余华小说的海外译介与传播课题,据此深度剖析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接受机制。


目  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前言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的对外译介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余华小说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国外广泛传播。就译介规模和域外传播影响力而言,余华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然而,与余华的文学成就及其作品外译规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界对余华小说翻译的研究不够重视,余华小说的译介规模与翻译研究数量之间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状态。

余华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其小说语言独具一格。经翻译之后,余华小说会呈现何种风格?能否得到忠实的复制?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译者采用了何种翻译方法与策略?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译本在风格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译本风格的重构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涉及余华文学作品形象的域外重构、传播与接受,甚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也关涉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国际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因此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极有必要。

本书基于余华的代表作《兄弟》和《活着》及其英译本,研究余华小说译本的翻译风格问题。为实现研究目标,本书自建余华小说翻译风格语料库,从宏观语言特征、修辞、叙事、语用和文化专有项等维度切入,通过译作与原作、译作与原创小说的对比,考察翻译文本的语言使用特征,以此分析译者复制原作风格的方法与策略,揭示余华小说外译过程中的文学风格再现机制,为当代中国文学外译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考察余华小说译介与域外传播的现状和特点,梳理余华小说翻译研究现状,简要回顾翻译风格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分析当前翻译风格研究的主题和方法,交代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并对研究所用的语料库及主要语料库工具进行简要说明。

第二章研究余华小说英译本的宏观语言风格,从简化、显化和规范化等译语共性切入,考察余华小说英译本的宏观语言特征。首先,从词汇密度、高频词复现率、文本信息密度等指标验证译语的类比简化和语际简化假设;其次,从连词、代词、情态动词和语法形态等维度考察余华小说译语显化趋势;最后,从句法、语法序列和文体角度分析译文的译语规范化特征。通过译语共性研究,考察英译本在宏观语言层面是否再现了原作风格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三章聚焦余华小说英译本的修辞风格,从叠词、拟声词、重复和比喻等余华小说常用的辞格切入,考察余华小说修辞特征及其英译再现策略。本章分析了余华小说的叠词使用频率、类型分布、句法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探讨了拟声词的使用特征及其翻译方法,分析了不同译者处理拟声词的翻译方法共性与差异;研究了重复辞格使用模式及翻译处理策略,考察了译本再现原文叙事手段和文学话语策略的方法;最后对比了小说原文及其译本的比喻辞格使用频率和形式特征,呈现了翻译过程中的修辞风格跨语移植过程。

第四章研究余华小说英译本的叙事风格。暴力、死亡、苦难和欲望是余华小说的基本母题。本章从上述叙事主题切入,以叙事标记词为指标,对比原文叙事特征及其在英译本中的再现模式,研究余华小说暴力、死亡、苦难和欲望等主题的叙事语言表达模式及翻译策略,以此探讨译者再现原作叙事风格的策略和效果。

第五章考察余华小说英译本的语用风格。模糊限制语具有强大的语用功能,是反映文本语言风格的重要指标。模糊限制语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因此可能成为译者语言、情感和意识形态操控的对象,考察译者模糊限制语的处理策略,可发现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本章从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不定量词切入,对比原文与译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类型分布和语用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英译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方法和效果,据此考察译者再现原作语用风格的策略。

第六章研究余华小说译本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问题。江南民间文化是余华小说叙述的重要内容。余华善于将小说情节置于宏大的历史语境之中,因此其小说蕴含丰富的中国政治、历史元素。有鉴于此,本章采用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体系,考察小说中民俗、政治词汇和乡土方言等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据以研究英译本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状况及其所反映出的宏观文化处理策略。

第七章为本书结语,总结了本书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思了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书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在研究视角上,本书构建了一套翻译风格分析体系,据此研究译本再现原作风格的方法与策略,立体化呈现了余华小说风格跨语迻译图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构建了余华小说翻译风格语料库,由原文库、译文库和原创库等3个子库构成,采用单语类比研究与跨语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实施研究,避免了单一研究路径可能产生的不足。在研究内容上,本书从宏观语言特征、修辞、叙事、语用和文化专有项等5个维度考察余华小说风格的翻译再现问题。例如,将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不定量词作为语用风格标记词,通过对比翻译文本与原文这3 类标记词在使用频数和量级分布上的差异,来分析译者再现原文语言风格的方法与策略。这种语用学与翻译风格学的联姻使本书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新意。

本书的研究价值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本书的研究融合了语料库语言学、风格学、翻译学、文化学和文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特征,其研究方法对于推动语言学、翻译学和文学等领域的跨学科融合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参考意义。第二,本书从翻译风格学视角揭示余华小说在译介过程中的文学风格再现机制,分析译作移植余华小说的宏观语言特征、修辞模式、叙事策略、语用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途径,探讨原作文学书写风格跨语复制或重构的机制,为研究中国文学作品的域外传播与接受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本书采用描述译学的路径描述余华小说文学形象的跨语移植过程,从不同维度呈现原作风格语际迻译过程,分析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译作在目标语文化中传播的作用。因此,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域外形象构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互动赠书

给本文留言,我们从读者留言中筛选出3名幸运读者提供赠书。截止日期2020年5月10日。解释权归语言学通讯所有。欢迎作者和出版社参与我们的著作推广活动。

专著推荐

专著推荐 | 钱锁桥:《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专著推荐 | 田传茂:中国翻译市场发展60年研究

专著推荐 | 曹明伦:《翻译研究论集》

专著推荐 | 王华树:《翻译技术100问》

专著推荐 | 蓝红军《译学方法论研究》

专著推荐 | 朱玲:《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专著推荐 | 侯羽:《红楼梦》译者显化风格及其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启示研究

专著推荐| 朱晓敏:语料库在翻译本科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专著推荐| 武光军 《翻译教学中的学习者因素研究》

专著推荐| 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对当代外语影响的研究

专著推荐 | 李海军:《聊斋志异英语译介研究(1842-1948)》
专著推荐 | 文旭、肖开容《认知翻译学》

专著推荐 | 王斌华《口译理论研究》

专著推荐 | 申连云:《全球背景下翻译伦理模式研究》

专著推荐 | 汪磊、王加兴《日瓦戈医生》叙事特色与语言艺术研究
专著推荐 | 惠海峰:《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研究》

专著推荐 | 黎婵:认知陌生化:赫·乔·威尔斯科幻小说研究

专著推荐 | 王安、罗怿、程锡麟《语象叙事研究》

专著推荐 | 段波:《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

专著推荐 |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版)
专著推荐 | 王寅《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

专著推荐 | 贾冠杰等:《英汉程式语心理表征对比研究》

专著推荐| 柯平 《对比语言学导论》

专著推荐 | 刘国兵《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专著推荐 | 高霞:《朗读与外语能力测量》

专著推荐 | 甄凤超:《语料库驱动的短语配价型式研究》

专著推荐 | 张艺琼:网络科学新闻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共时和历时视角


郑重声明:本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不能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推送的学术会议、博士招生为友情发布,而不负责对接解释。有任何疑问请按照推送内容的官方联系方式对接!如果学术会议、博士招生有任何官方调整,责任不在我方。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语言学通讯外文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