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李平:《林语堂著译互文关系研究》

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21-05-15

扫码即可购买。

如需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留言栏里,

粘贴抬头,税号和电子邮箱,否则无法收到发票,

请勿把发票信息发给微店后台。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时代和政治立场,其作品和思想一直难以系统地整理。本专著基于“互文性”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林语堂著译互文关系的研究现状,跨越时间、空间和学科壁垒,系统整理了林语堂创作与翻译之间的互文关系,在多语境中解读林语堂的文学观和翻译思想,纠正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该研究的当代意义及其局限性。

 

因地域关系,大陆研究者主要研究其在大陆发表的中文著译,台湾研究者研究其在台湾发表的中文著译;国外研究者研究其英文著译。由于学科和专业特点,林语堂作品被划块,现代文学界研究其中文作品,外国文学界研究其英文作品,翻译界研究其译作,结果林氏中文著译与英文著译的研究几乎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中英文著译之间的复杂关系一直难以理顺。如何跨越地域、跨越语言、跨越学科,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林语堂的著译,在多语境中解读林语堂的思想及其互文关系?这是笔者在本书中试图解决的问题。查明建(2000)提出,从互文性的角度审视中外文学关系是一个较好的视角。①笔者认为,从互文性角度研究林语堂先生的创作与翻译,将有助于改变林氏中文著译与英文著译间互相割裂的状态。本书以互文性的流变及其主要特征为切入点,对互文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书所研究的互文关系的范围;同时,解读中西方互文、互文性的来源及阐释,比较两者之同与异。笔者认为,借用西方理论来重新审视中国理论,或者从中国理论出发来引入西方理论,有利于中西方的互通互动,进而为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中外研究者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互文性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国内外的互文性研究
  第三节  林语堂著译互文关系研究现状
  第四节  林语堂著译互文关系概述
第二章  林语堂的翻译与创作互文关系研究
  第一节  翻译中有创作,创作中有翻译
  第二节  女性——林语堂著译中的共同话题
  第三节  中外历史人物在林语堂著译中的互文印证
第三章  中英文小品文互文关系研究
  第一节  林语堂的小品文和Essay
  第二节  一个文本,两种表述:林语堂的双语小品文
  第三节  仿作:林语堂的创作源泉
第四章  中国著译与美国著译互文关系研究
  第一节  书写差异:林语堂在中美的著译策略
  第二节  文章报国:林语堂的爱国情怀
  第三节  传记文学——为他人作传到为自己作传
第五章  晚年著译与早年著译互文关系研究
  第一节  语言学——林语堂一生的学术追求
  第二节  幽默——林语堂的永恒话题
  第三节  林语堂的《红楼梦》情结
  第四节  自由著译——林语堂的坚守
第六章  双语著译家林语堂研究的当代性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扫码即可购买。

如需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留言栏里,

粘贴抬头,税号和电子邮箱,否则无法收到发票,

请勿把发票信息发给微店后台。


后记


林语堂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在其80年的人生旅程里,留下了66部中英文著译,包括散文集、小说、译著、传记、自传、学术著作、英文教材等。本书是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林语堂创作与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13BYY028)的结项成果。本研究用互文性理论,通过互文手法来系统审视林语堂的著译作品。从申报课题到结题,前前后后近10年,这10年间我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学术和生命在此间流逝。尽管由于家庭不幸、工作不顺心,我几度欲放弃研究,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让我坚持了下来。10年前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就希望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写几本有关林语堂的研究著作。如果这个课题无法完成,后续研究就无从谈起。本书也许不是很完美,但它是我多年的研究成果,敝帚自珍。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发现许多新观点、新材料,并在文中论述,而且再次系统地研究了林语堂的作品,重新认识了林语堂的文学观、翻译观、思想观和人生观,这些为我和其他研究者对人生的认识和后期研究提供了很多启示。首先感谢国家社科办,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感谢他们对我学术研究的认可,给我机会来实现一个多年的愿望。感谢我的母校南京大学,那里的许钧教授、柯平教授引领我走上了翻译研究之路。感谢我的母校香港城市大学,其图书馆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为我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感谢我的博导冼景炬(Sin King Kui)教授,没有他当年的热心、耐心指导,我的学术生涯可能就戛然而止。还要感谢张隆溪教授、朱纯深教授、钱锁桥教授,我的研究离不开他们当年所教授的知识。其次感谢台北东吴大学英文学系及台北林语堂故居,曾泰元教授、王安琪教授和蔡佳芳女士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协助,使我有机会两次到那里短期访问,查阅一手文献。感谢曾经的工作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它为我的课题申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不少便利。感谢现在的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它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让我安心完成本书。感谢课题组成员及林语堂研究专家。感谢柯平教授、何三宁教授兄长般的指点,褚东伟教授的慷慨帮助,林语堂研究专家洪俊彦先生、陈煜斓教授、冯智强教授、卞建华教授、徐菊清教授等都提供了相关研究资料和信息。特别感谢钱俊(钱锁桥)教授,他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对林语堂的研究并不断出版新作,间接地给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和灵感,更给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感谢梅中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林语堂名著全集》,这是目前现存的唯一一部林语堂全集。正如梅中泉在总序中所言,这是唯一一套“为着向专家和广大读者全面系统地提供林语堂研究资料而出版本书的,所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本来面目”,它对我的研究帮助很大,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提供了许多线索。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林语堂著作,因为随意删节、改编,几乎没有学术参考价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套《林语堂全集》依旧不能算是“全集”。由于种种原因,要么出于政治正确性的考虑,要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要么由于对林语堂研究得不够深入,《林语堂全集》的内容有不少删节或遗漏。鉴于此,笔者尽可能参考原作,也就是说,针对林语堂在大陆出版的资料。笔者就查阅民国时期的作品;针对在台湾出版的资料,尤其是《无所不谈》和《林语堂传》。笔者就查阅台湾出版的作品。同样,对于林语堂以英文出版的著译,笔者尽量参考海外原著。正因为此,文中引用了大量英文文献。因为国内读者很难读到这些文献。笔者不仅仅是为了证实一手文献的真实性,更是希望这些文献对其他研究者有用。老实说,译作与原作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要研究林语堂,必须能读到原作,译作仅供参考。即使为了读者的研究便利而引用了《林语堂名著全集》,笔者也与原作进行了核对,无误后才引用。需要说明的是,项目结题材料于2018年9月初就准备就绪,在递交材料前得知厦门大学出版社将于9月出版郑锦怀编著的《林语堂学术年谱》,于是,暂缓结题,得到该书后,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查漏补缺,对项目进行了完善。2019年7月结题通过后再次更新资料,修改全文后才出版。该书的出版感谢许钧教授的推荐,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张颖琪副编审的修改建议,其专业、敬业的态度令人敬佩。毋庸讳言,尽管阅读了林语堂的全部作品,但是,要把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的互文关系一一理顺,知识的积累还不够,超越和进步都需要时间。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搞平均主义,不啰里啰唆,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任何研究都不是完美的,都只是阶段性成果,因而留下了后续研究的空间。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妻子为了让我安心研究,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承担了教育和辅导儿子和女儿的任务。儿子的健康成长,女儿天使般的笑容,都给我带来许多快乐。2020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

李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林语堂研究。

专著推荐 |  《技术与全球冲突时代背景下的翻译研究:Mona Baker文集》

专著推荐 | 2020年语料库翻译学最新国际前沿专著(5种)

专著推荐 | 2020多模态翻译、多模态话语分析国际前沿专著

专著推荐 | 2021年认知语言学最新国际前沿专著

专著推荐 | SSCI翻译学期刊主编眼中的好稿子: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21st Century

专著推荐 |  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应用:王博、马园艺2020年劳特利奇出版社新书

专著推荐 | 国际学者如何开展社会翻译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研究?

专著推荐 | WenYan Luo “Translation as Actor-Networking”

专著推荐 | 刘杰:《语境中的口译教育》(Springer出品)

专著推荐 | 2020年劳特利奇新书《口笔译的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

专著推荐 | 2020年语料库(统计)语言学最新国际前沿专著

专著推荐 | 语料库+外语教学该怎么玩?

专著推荐 | 语料库+SFL:《基于语料库的语法、媒体和健康话语研究》

专著推荐 | 语料库+认知(隐喻)应该怎么玩?

专著推荐 | 语料库+语用学(话语分析)应该怎么玩?

专著推荐 | 秦洪武、孔蕾《语料库与双语对比研究》

专著推荐 | 张威《语料库口译研究》

专著推荐 | 许家金 《语料库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研究》

专著推荐 | 中国翻译家研究(3卷本)

专著推荐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研究

专著推荐 | 赵春雨:《安德烈·勒菲弗尔翻译思想研究》

专著推荐 |  廖七一《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专著推荐 | 侯国金:《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

专著推荐 | 许方《昆德拉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阐释研究》

专著推荐 | (Chesterman著)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观点传播(傅敬民译)

专著推荐 | 岳峰:意识与翻译

专著推荐| 岳峰:《翻译项目管理——实操、案例与研究》

专著推荐 | 卢炜:济慈与中国诗人——基于诗人译者身份的济慈诗歌中译研究

专著推荐 | 谭业升《翻译认知过程研究》

专著推荐 |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专著推荐 | 杨志红《翻译测试与评估研究》

专著推荐 | 穆雷:《中国翻译硕士教育研究》

专著推荐 | 李奭学《首译之功: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

专著推荐 |  司显柱:英译汉/汉译英翻译研究功能途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