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千元到数万元智能养老机器人是噱头还是刚需?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

1、在文章底部留言

2、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

3、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智能设备的费用都将叠加在老人身上,而当下老人消费能力有限。机构对智能养老机器人也不抱太大兴趣,更多只是一个玩具而已”,普乐园爱心养老院院长闫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方面,智能机器人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言是刚需,另一方面,一个智能机器人售价约5万元,仅仅是一辆比较低档的小汽车价格,同样的价位,中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征和认为,从需求和购买力角度来看,智能机器人的前景广阔。

 

闫帅和韩征和的不同立场,反映了当下智能养老设备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市场供给与实际需求的不对称。

 

2017年,工信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求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再提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

 

在政策和市场的助推下,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仍面临着种种困局。

 

市场需求

 

北京市房山区普乐园爱心养老院(以下简称普乐园),号称全国首家智能化养老院,但从外观来看,你察觉不出它与其他养老院的差别。

 

2017年,普乐园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了两间智联网养老样板间,通过人工智能音响作为中控枢纽,加之智能家居设备,如高清无线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老人无需起床,用语音便可控制屋里包括电视、窗帘等所有电器。护理员也可通过摄像头监控老人情况,与老人远程对话询问老人的需求并及时赶到老人房间。

 

闫帅介绍,一个样板间的一整套设备,成本不超过1000元。使用这样的智能设备后,原来15个老人可能需要3名护理员,现在只需两名,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养老护理的档次。

 

闫帅的智能化养老机构步伐还在进一步前行。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宿迁,他的智联网社区养老机构即将投入运营。

 

闫帅介绍,新开设的养老机构只有14张床位,面积不足普乐园的1/3。但作为社区养老机构,其功能更多体现在将养老服务辐射周边所有社区的老年人。“在安装智联网设备后,该社区养老中心便可远程实时监控老人的状况,老人也可通过呼叫系统传达需求,社区养老中心再进行上门派单服务,包括医疗服务。”

 

“当前养老机构人员成本不断上升,大量人才空缺,护理员难招,在成本可控范围内,1000多元的人工智能设备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只是现在北京的养老机构使用智能设备的都屈指可数,机构对智能设备的认知还是不够”,闫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2018年11月,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在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智能养老需求持续增长,2015年-2017年左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2018-2020年左右将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未来智能养老的主要形式是智能家居。

 

韩征和也是看准了智能养老的需求,在2016年创办了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17年研发出了第一代机器人。韩征和介绍,机器人主要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移动难题,例如从床上到轮椅,通过自己研发的机器人的辅助,老人只需通过双手便可完成。通过遥控器,机器人还能按照既定路线帮助老人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韩征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下护工成本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一个护工一月的工资在两三万以上。老龄化的趋势下,养老护理需求不断扩大,而设备一次性支出就能解决许多养老护理中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有巨大比例的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完全有能力支付。只是现在智能养老机器人对于他们而言还比较陌生,因此当前公司的用户定位主要集中在国内高端的养老院和国外发达国家。

 

成本、实用性

 

韩征和介绍,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刚起步,呈现两级分化现象--低端产品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高端产品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是高附加值的蓝海领域,整个市场中,能量产高端机器人的企业几乎没有。

 

在多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展览过程中,韩征和也发现,当前所谓的智能养老设备产品种类较多,但产品功能大同小异,以一键呼救、语音通话、运动检测等最为常见的功能为主,产品比较低端,高端产品则更多局限于概念机器人,能帮助老人洗漱的、吃饭的机器人凤毛麟角,而且难以商用。

 

2017年,杭州、天津等地的养老机构都曾引进过养老机器人,功能更多局限在陪伴、聊天,辅助老人起床、喂食等复杂动作仍需护理员完成。

 

这样的落地,不是韩征和所设想的。“按照我的预期,未来将出现类似于星球大战里的场景,每个老人后面都跟一个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能帮助卧床不起的老人完成所有的日常生活,去想去的地方而不需要人来辅助,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韩征和称。

 

即使韩征和开发的第一代机器人做到辅助老人起床、移动,但他还需要寻求资本与市场的认可。

 

韩征和介绍,此前,第一代机器人已和养老机构合作进行了试用,也完成了小量销售,但达到规模量产还需要进一步寻求融资。“此前,我们也和众多投资人交流过,但十个人有九个表示他们看不到公司智能养老机器人快速变现的能力,市场的规模、具体需求还需进一步的调研、验证。”

 

闫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智能设备的费用最终将叠加在老人身上,需要考虑老年人、养老机构是否能够承担得起相应的费用。床垫监护等高端智能养老设备的准确度、安全性、实用性等因素同样值得商榷。最后技术迭代快速,一批新的养老设备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如果一次性大批量投入,也不能够持久的应用。因此更多时候选择简单的智能设备+护理员模式。

 

对于未来智能养老机构的规模扩大,闫帅表示,自己也曾设想过。但一方面,养老机构的盈利一言难尽,多数养老机构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十分依赖国家的政策补贴,民间资本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智能化养老院模式还不成熟。因此,当下还处在寻求一种能够复制的商业模式中。“希望未来人工智能设备能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能够更简易化、更廉价、更实用,而不是仅仅用来听听歌、关窗帘。”

 

对于智能养老机器人的未来,韩征和还在等待着上游资本的重视和投入、下游老人的逐步认可。“我相信未来五年,智能养老设备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

 

来源:东方财富网

中国老年人口已超2.4亿 

用机器人养老靠谱吗?


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机器人也日渐兴起。然而,养老服务机器人真的靠谱吗?会有多少人愿意和机器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图为Pepper人形机器人带着老人进行午后锻炼。

养老服务机器人吸引眼球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年轻人赡养压力不断增加的当下,协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应运而生。

近日,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现场百余家机器人生产商在大会上展示了各个领域机器人研发的最新成果。其中,养老和机器人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大会现场,记者在一家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展台,看到一款人形机器人在现场走动。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目前的主要定位是养老服务,包括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聊天提醒、安防保护、洗澡清洁、睡眠辅助、健康体检7大项30余小项功能,是适合在老年人家中和养老院使用的服务型机器人。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罗仁权在大会论坛上表示,“养老陪护服务型机器人”可以解决老人养护问题,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甚至未来人们一谈到“老人照护”,就会想到陪护机器人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机器人会在助老助残上大显身手,机器人产业如何为中国未来的养老提出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养老机器人应用能力待提升

尽管养老服务机器人已具雏形,前景广阔,但从现实的应用情况来看,养老服务机器人的使用似乎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2016年曾引进一批智能养老机器人,名叫“阿铁”。它们的任务是监护沉痾病人,与老人聊天,提示他们准时吃药,以及给老人的家人打视频电话,等等。


图为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在养老院里分担了大部分人类的陪护工作,

老人们很乐意与它们进行互动。

对于服务机器人的使用情况,杭州社会福利中心相关工作人员21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机器人用得不多了,“阿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提供一些娱乐功能,“唱唱歌什么的”,并表示中心与“阿铁”的生产商目前已经不再合作。

“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机器人和我们的工作流程衔接不是很紧密。”该工作人员说。

媒体曾上传过一段视频,视频中,老人略带口音地说:“阿铁,我非常喜欢你!”,但“阿铁”的回答却是:“主人,请你说中国话。”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服务机器人产品自主性不高,技术含量还应再加强,语音识别技术的准确度与运算速度都要提高。

多家养老服务机器人的生产商对记者表示,他们的产品大多都还在研发阶段,并未投入市场使用,“正在和一些医院和养老院谈”。

其中一位机器人生产商认为,未来机器人为了更大限度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上应该从人机交互体验上越来越倾向于体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也会有更拟人化的形象。

机器人养老,你咋看?

目前,对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机器人,许多人既报以期待,又持以怀疑。

海外留学归来的张晨,已经3年没跟父母一起过年了。张晨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家里子女上班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养猫养狗能解决问题吗?而机器人现在可以做到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

张晨现在某互联网企业做程序员。他认为,在目前这样的技术环境下,机器人服务的内容也有局限性,未来需要做到更智能、更人性化。

对于声称“可以照顾老人”的机器人,远离父母工作的独生女雯雯(化名)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机器人的发展还没有那么成熟,它有自己的盲区和局限性,如果在机器人视线范围之外,老人出现意外了怎么办?”

雯雯刚刚新婚,未来面临赡养两个家庭老人的情况。她表示,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和人类进行感情交互,如果把本来就缺少陪伴的父母扔给一个无法交流的机器人,那会让情况更糟糕。

同样的,知名短视频博主金蛋曾转发过一个机器人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的视频,播放量达到3000多万。

金蛋认为,虽然机器人养老是一种趋势,并且也可能是充满人性的,但是,“把机器人作为替代亲情的工具,很可悲的。”

显然,对于养老服务机器人,憧憬和担忧同在。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和机器人度过生命最后一程吗?

或者,你会选择让一个机器人陪家里的老人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一起讨论!!!

养老机器人,不是要变成机器囚笼 

来源:新京报


若干年后,在北京、上海、东京或纽约的街头,头发灰白的你问身旁的陪护机器人:“下一个走过来的人会是年轻人吗?我跟他掰手腕还是下围棋更有容易胜出?”“哥们,休假的年轻人都去南极和阿尔卑斯山探险去了,还是去参加《延禧攻略》剧组的金色年代纪念会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对生活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但人们却不无忧虑地看到了另一面,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整个社会对老年人护理的需求随之翻番。

很多老龄独居人士难以独立生活,现有养老机构中的看护人员工资低、劳动强度过大而导致服务质量与态度堪忧,因此,伴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热,用老年陪伴与陪护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养老,成为刚闭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的舆论热点。

▲ 8月17日,观众在加拿大国家展览会科技区与一个机器人进行对话。 图/新华社

先进技术渐次“融化”机器冰冷

目前用于辅助、护理与陪伴老人的机器人大致分为三类:机器人辅助设施,如机器人手臂、行走机器人、起居机器人等帮助老人或患者坐卧、行动、饮食、交谈等的机械与智能设施;日常任务机器人,如清扫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半自动服务机器人等可以承担或减轻家务负担等日常事务的机器人;社交机器人,如Paro、Zora、Pepper等具有安慰、陪伴、沟通等心理陪护功能的宠物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以色列近年开发的“活跃的老龄化伴侣” ELLIQ,它可以像Siri等语音对话软件那样,通过在线游戏后视频聊天帮助老年人驾驭数字时代新技术应用;除了健康与环境监测外,还能够提示老年人避开可能的障碍物,控制看电视时间,提醒服药与约会时间。

由陪护机器人要实现的功能不难看到,老年陪护机器人是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复合体,涉及机械、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理、心理、认知、社会、伦理、法律、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创新与综合。

仅就陪护机器人产品而言,为了安全、可靠、高效地服务于体能和心智较弱的老人,不仅需要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高性能传感器等高精尖部件,还需可处理自然语言和能实现视觉、触觉、听觉跨模态处理的智能芯片;同时,要开发高效可靠的远程通信与控制界面、语音识别界面、人脸识别追踪系统与运动导航系统等专用软件系统。

以宠物机器人Paro为例,在它毛茸茸的外观和深邃的大眼睛后面,植入了触觉,光线,听觉、温度和姿势等高精度的传感器,这使其可以感知环境的微妙变化,能与孤独的老人以多种声音与姿势互动,不仅能缓解痴呆症患者等孤独老人的压力与焦虑,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反馈其纾解效果,以便产品的迭代提升。

近年来,尽管云计算、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发展为陪护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带来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但鉴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即使是日、美等陪护机器人领先的国家,尚在审慎探索与累积创新之中。

实际上,各种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和学习主人的偏好、行为和个性的技术方案,目前都只能实现有限目标。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各种远程通信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机器人宠物等都经过了大量反复的试用、反馈与迭代。

负责任地讲,我国前两年颇为热络的服务机器人之所以近期遇冷,盖因不论在创新性还是可靠性上皆有极大的改进空间。若不能正视陪护机器人在技术上的高精尖和产品体验上的精细柔,加之缺乏指导全行业关键突破与整体创新的协同发展架构,这一现状恐难有根本改观。

▲ 正在演示的脑波控制机器人。 图/新华社

要让老龄陪护机器人成人性关怀倍增器

值得指出的是,不论是老龄陪护机器人的开发,还是机器人养老的推进,要建立在合理的观念前提之上。一方面,从一开始就要防止将机器人养老仅仅定位为一种时髦的智能养老产业,一旦只盯利益,就容易沦为优势群体的福利和弱势群体的负担。

另一方面,机器人陪护必须与人类陪护相辅相成,不能用机器人养老替代亲情、专业服务和社会关怀。在决策环节中,要透过远程通信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以便与陪护主体相关的人士可以介入和调控。

要使机器人陪护成为人性关怀的超链接和倍增器,而不是悲催的机器囚笼和冰冷的控制器。每个人都会老,老人就是每个人,个人和社会不能以机器人养老规避对老人的必要关怀,更不能使之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应进一步对“老龄社会的来临”所暗含的惧怕心态做出深刻的反思。必须认识到,全社会不应该将老人不加区分地当作有生理、心理、智能缺陷的低能者,而应该看到,老人是资深人士而非家庭与社会的包袱,老年是人生走向成熟完美的高级阶段,而不是“下流”时光。

如今的老人像所有的现代人一样,完全可以在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命科技的辅助下,努力保持甚至增强其体能、智力、学习力和适应性,使其在自信心、创造力和自我满足感上更上层楼。

换言之,机器人对老人的陪护,应该像对所有人一样,充分尊重其隐私、自主性和独立性。即便在服务主体出现能力衰退的情况下,也应该在尊重人的自主性和提供合理的建议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个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保有其惟一无二的独立和尊严。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推荐
“养老院自由”该怎样实现
养老需要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国务院最新通知:推动医养结合,正式取消养老限制丨社会办医明确不再受区域规划限制允许在职医生申办医疗机构
“养生养老型”共享农场模式怎样规划?附:康养等产业用地最新政策指引(附文件标识版)
       

相关阅读:(点击阅读)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手转发亦是功德


    

在吗?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