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艾达》:摄影构图无法弥补深度不足的主题挖掘
近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似乎很青睐犹太人题材,这部跟《索尔之子》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同样采用的是4:3窄画幅来营造怀旧影像的质感。这位波兰导演在构图与摄影方面相当讲究,充分利用人物在画面的位置来传达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与内心情绪。影片中的女主角总是被挤压到画面一角或者下方,明显表达出她被忽视与被压抑的状态。另一方面,很多没有人物出现的空镜头也饱含优雅与古典气息,全赖有出色的摄影角度在黑白影像里凸显出意味深长的效果,比如姨妈从窗口跳出去之后的那一幕,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这种突出的影像风格绝对算是导演的作者标签,由此可推测,他在今年戛纳获得最佳导演的新作《冷战》也是作者风格的又一精彩呈现。
然而,相比起赏心悦目的影像风格,这部作品的主题及其表现深度明显有力所未逮之感。从开头引子部分像是标准的宗教题材,之后更引申出犹太人屠杀的暗藏线索。这些极具争议的元素本可以大有文章可做,没想到剧本的落脚点却是描述战后犹太人的信仰危机与身份认同。这个切入点无疑是极其新鲜而引人注目的,可惜导演极简省略的处理手法迷惑费解,令不熟悉波兰历史的观众难以得到更深刻的反思。用两个年代女性的命运与生活方式对比算是剧本的亮点,却有刻意戏剧化与避重就轻的嫌疑。
近期热门影评
《索尔之子》:极度真实的沉浸感
《路过未来》:层层叠加的表象无法触及深入的分析
《寂静之地》:最大的败笔在于情景设定
《凭空而来》:欠缺冷静客观的审视目光
《木星之月》:欧洲难民题材的新突破
电影作者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丨《你从未在此》丨《游泳者》丨《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 :《大象》丨《克里斯汀》丨《英国制造》
那达夫·拉皮德 :《警察》丨《教师》丨《婚礼摄影师的日记》丨《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丨《69两头勾》丨《宇宙只有我和你》丨《暗涌》
泽维尔·多兰 : 《只是世界尽头》丨《妈咪》丨《幻想之爱》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丨《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丨《机器造人》丨《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丨《橘色》丨《外卖》丨《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丨《长腿爸爸》丨《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丨《温蒂和露西》丨《米克的近路》丨《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