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一刻 | “王博士的音乐之旅”Vol.10 “我很担心有一天看到你,我会爱上你”

艺术课堂 上海大剧院 2022-03-23

在线一刻

王博士的音乐之旅







走近古典音乐的世界

导师 王勇


柴可夫斯基

这位打入国际阵营的俄罗斯作曲家

在创作上同样非常“纠结”

民族化还是国际化?


他与梅克夫人既是资助关系

又是心灵伙伴

十几年惺惺相惜的感情

至今为人所称赞


今日“在线一刻”带您走近

柴可夫斯基内心的百转千回👇

点击音频收听

王勇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史学家、活动家,大辞典音乐卷中国近现代音乐分支主编。近年来致力于高雅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在上海图书馆、东方讲坛、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举办各类系列音乐讲座逾百场。被誉为“主持人里最懂音乐,音乐人里最会主持”的上海普及高雅艺术的首席讲师。




♪ 导聆 ♪




柴可夫斯基

©️www.biography.com



内心充满矛盾的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作曲家,他一生之中一直为几个问题所纠结。


首先是关于民族化的音乐精髓和国际化的创作手段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奥音乐无疑最为强势。从巴赫开始,德奥诞生了一大批作曲家,因而形成了“德奥语系”。欧洲其他国家,总希望自己国家的作曲家能够进入国际音乐阵营,和德奥作曲家相提并论,因此出现了“民族乐派”。


俄罗斯也是如此。当时的俄罗斯分成两派意见,一派是“强力五人团”,觉得应该让欧洲看到优秀的俄罗斯音乐,但是很难引起德奥的关注。而老柴作为另一派,不同于“强力五人团”的本土化,他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汇,加上俄罗斯的音乐风格,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老柴终生在这之间纠结,因为俄罗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指责他没有坚持纯粹的俄罗斯音乐道路。




俄罗斯“强力五人团”

巴拉基列夫

居伊、穆索尔斯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

©️en.wikipedia.org



其二,老柴虽然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却并不自信。他希望身边人能肯定他的创作,于是早期有两位鲁宾斯坦院长的支持,后来有梅克夫人的资助。他常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好听,担心不被大众喜爱,著名的《1812序曲》就是这样的矛盾体。这部作品如今是柴可夫斯基的一张“名片”,但当时他觉得这仅是一部“应景之作”,没什么艺术价值,尽管他人盛赞,可老柴依旧觉得“他们是为了怕我难堪才这么说的”。


纪念老柴诞辰150周年音乐会上,尤里·特米尔卡诺夫指挥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演奏了《1812序曲》。这部作品是为了庆祝俄罗斯战胜拿破仑而作,在胜利的号角吹响之前,用定音鼓模仿各种各样的礼炮齐鸣。当时剧场门口架起十几门大炮,用真正的炮声来完成这部作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823n533bd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柏拉图式的爱情”


很多人都问,作曲家本身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跟作品之间有没有关系?我们很难确定这之间一定有着正相关,但有时候,一个人生活的转折点往往与其作品有一定关联度


柴可夫斯基曾经有过一段仅维持短短9周的婚姻,他当时和一个粉丝结婚,新婚不久便产生争执。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缠之后,老柴终于无法忍受,甚至不惜跳河求死。最终在老师鲁宾斯坦的调解下,于婚后第九周办理了离婚手续。有意思的是,两人在离婚后却成了好朋友。




柴可夫斯基与妻子安东尼娜·米留科娃

Ivan Grigoryevich Dyagovchenko

作于1877年



尽管老柴在婚后过得很不愉快,但他找到了“红颜知己”梅克夫人。梅克夫人是他最重要的资助人,也是他最重要的心灵伙伴,两人的亲密程度让二人不敢见面,因为梅克夫人说“我很担心有一天看到你,我会爱上你”。


梅克夫人每日给老柴写三封信,老柴一般回一封到一封半,因为音乐创作占据了他很多时间。梅克夫人是富商遗孀,比老柴大十几岁,如今有人解读他俩是“标准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据各类考证两人总共见过三次,都是在散步途中或剧院匆匆而过。为了知道梅克夫人的样子,老柴甚至在作品首演时,偷偷用望远镜寻找包厢里的梅克夫人。两个人的友谊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




梅克夫人

©️akg-images



后来,梅克夫人不再给予老柴资助。究其原因,最为感人的一种解读是:梅克夫人年事已高,身体糟糕到已经无法用右手写字,她不想让老柴担心,干脆断绝了联系。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的柴可夫斯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工作非常繁忙,过去一天一封的回信减少到了一周一封,让梅克夫人感觉“你已经不再需要我了”。


事实上,柴可夫斯基的心里始终记挂着梅克夫人。因此在两个人中断联系后,老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有人说,老柴能够写出《第六交响曲“悲怆”》,与他们之间的友情割裂有着种种关系。的确,老柴和梅克夫人的交往,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是送给梅克夫人的:《第四交响曲》完成于是在两人书信往来最频繁的时期,《大波兰舞曲》也是献给梅克夫人。



✍ 上海大剧院2006年在国内首创了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了一批热爱艺术的观众,至今已持续了近15年,也见证了上海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大剧院取消了从春节假期到四月底的所有演出,“艺术课堂”的课程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继续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普及课程,因此推出了“艺术课堂”的线上课程。此外,上海大剧院的“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也将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大师们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


🎦 近几年音视频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应用,很多观众习惯在音视频平台观看收听在线课程,为了给不便来到现场的观众们提供在线的艺术普及,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在线一刻“,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上线。以音频节目为主,每期时长15-20分钟(一刻钟)左右,故取名 “在线一刻”,也有“一课”的寓意。上海大剧院将把近五年来多的100多次“艺术课堂”的内容剪辑成15分钟的音频节目持续上线,让无法参与艺术课堂现场活动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在线收听,继续了解舞台艺术的故事,也可以让上海以外的观众能得到在线艺术普及,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


“艺术课堂”线上课程近期先后推出“金牌讲师”韩斌、吴洁、王勇的《声色古典》《音乐的色彩》《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王博士的音乐名城之旅》等系列主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板块,为观众带来每天15分钟的“艺术公开课”。

往期回顾


声色古典系列

01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 02 画中巴黎美男子  03 海顿和他的住所 04 莫扎特和他的住所 / 05 贝多芬和他的住所 / 06 货币中的人物 / 07 改乐谱的作曲家 / 08 贝里尼 / 09 “双料额头”的男孩 / 10 你知道BWV吗?/ 11 脱掉假发的亨德尔

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系列

01 入门宝典 / 02 足尖鞋和薄纱裙的诞生 / 03 芭蕾历史的新时代 / 04 “技术流”知识 05 “名场面”大双人舞 / 06 芭蕾舞剧的肢体语言 07 《天鹅湖》的诞生故事 / 08 不同版本的天鹅湖 / 09 细节详解《天鹅湖》 / 10 大师联袂《睡美人》 / 11 《睡美人》的魔法世界 

王博士的音乐之旅系列

01 走近古典音乐的世界 / 02 听音乐前如何做功课 / 03 贝多芬交响曲怎么听 / 04 莫扎特的传奇一生 / 05 “神童”莫扎特为何英年早逝 / 06 曾一个月演出24场的莫扎特歌剧 / 07 《魔笛》也可以这样 / 08 从书记员到作曲家 / 09 专注力不够 老柴有办法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