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扶贫·故事 | 从“广告王子”到“扶贫先锋”

民进网 2021-06-20


用文字记录,用真情讲述。

今天的“民进扶贫”系列,一起走进“扶贫先锋”、重庆民进会员张华的故事。


三年前,重庆铜梁区政协委员、民进铜梁支部会员张华还在从事他钟爱的广告行业,因为工作出色、口碑甚佳,他被大家冠以“广告王子”之称,订单接到手软。

然而,一次参加支部组织到履职实践基地华兴实验学校慰问贫困学生的活动,却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那是2018年9月,张华和支部会员们一起来到华兴镇助学扶贫,眼前一幕幕,深深震撼了他:13岁的刘博文愁眉不展,只因她的母亲患乳腺癌经常要去肿瘤医院化疗,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只得到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留下她一个人呆在低矮潮湿的瓦房里,吃饭成困难,且很孤独;11岁的童洁鑫本是一个开朗懂事的男孩子,但他的奶奶却因骨折躺在床上,母亲到外地打工挣医药费,父亲在家务农;同病相怜的还有突患肾病的初一学生刘云川,父亲患精神疾病,母亲靠在家里种辣椒换盐巴钱;……

“回来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以前参加区政协或工商联组织的扶贫活动,我虽积极捐款,但都没有这么直观深刻的感受,今日走进困难群众家中,才发现他们的困难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张华说,送米送油送钱,也只能解决眼前暂时的困难,要解决长远的问题,还是得变“输血”为“造血”。“如果能让他们在家里安心发展生产,帮他们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这不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么?”

“麻辣凤爪、兰花根、岚峰黄花、天星寨葛粉、水碾咸菜……铜梁的土特产数不胜数,我一直想开一个土特产店,让龙乡的特产走出深闺。”那一夜,张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越兴奋:“如今市民大部分都选择网购,我为何不利用电商帮助困难群众把土货卖出去,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指导他们搞特色种养殖,我包回收呢?”

主意打定,说干就干。第二天,张华就果断退出广告业,开始一头扎进筹划开办电商企业中。没几天,在淮远河商业街,他的“龙乡好礼”电子商务公司就开张了。

得知“广告王子”转行,很多老客户老朋友在错愕之余,也开始帮忙给他“涨粉”下单,然而张华却没空向朋友们一一道谢,他已忙着开车到5个市级脱贫村拜访发展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和他们谈合作去了。因为城里的市民特别喜欢农村纯粮食喂养的土鸡土鸭,他联系了20多家贫困户开始养殖,并全部以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包回收。

“张华简直就像福星。”白羊镇水碾村贫困户、70岁的杨胜碧婆婆激动地说,她丈夫几年前患癌症去世,家里欠了几万元账,她靠养鸡鸭和种大头菜挣钱还账,可前段时间儿子骑摩托车腿骨摔骨折,眼看家里粮食喂完,鸡却不知道卖给谁,家里还有300多斤大头菜也没法拉出去卖。张华来了后,只说了一句:“大娘,你放心养,卖的事情交给我,有多少我收多少。”两天后家里的农产品便销售一空,张华立即把结算的钱亲自给杨胜碧送去,婆婆高兴得泪光闪闪:“我孙女开学的学费钱不愁了。”


此事经媒体宣传后,不少镇里驻村干部开始找上门来,请张华帮他们所联系的困难群众卖水果、鸡鸭、豆粉、大米等等,张华来者不拒,热情帮忙,只要品质不错,他都是高价收购,曾创下当地帮市级脱贫村坪漆村销售扶贫香桃一个小时卖出8000多元的纪录,不少干部群众都伸出大拇指夸张华是“扶贫急先锋”。

今年2月,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防控期,全区设卡封路,城里店铺全部歇业、小区封闭,农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城里的市民买不到水果、鸡鸭鱼等,谁愿意参加保供服务?在区商务委和农业农村委、扶贫办的号召下,张华第一个报名。他四处借来笼子,叫上歇业在家的妻子当驾驶员,每天天刚亮就出发加满油,抓起扶贫办志愿者到公司帮忙打出配送单子后,便开始一路狂奔,翻山越岭,把农户的鸡鸭兔等装好后,送到宰杀点,然后又挨个送到市民小区门口。

这样坚持了近40天,张华的足迹遍布铜梁每个山村和小区,跑了近万公里,终于让困难群众的鸡鸭顺利卖出,城里市民安心宅家,而他两口子却每天都靠吃饼干和方便面“续命”,张华从148斤直接累瘦到120斤。


“第一年,我倒贴给群众当代销员,慢慢顾客们信任了,订单越来越多,公司逐渐扭亏,今年才开始盈利。”张华说。近两年来,他已帮群众销售水果达2万多斤,家禽5000多只,还帮助对口扶贫县巫山的脱贫户卖出180万元的农产品。

“你们努力发展,销售放心交给我。”这是张华对贫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近日,他又开始忙着把巫山和铜梁困难群众的产品挂上“中国消费扶贫网”,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巩固脱贫、早日致富。

END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蒋明琴。


点击了解民进扶贫故事(滑动可查看更多)


记得点赞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