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艺术 | 葛有彦:听常香玉唱“十七年风雨狂”

葛有彦 新三届2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葛有彦,1947年出生于河南济源北官庄,1963年从济源五中考入郑州一中,1966年支边援藏,风雪高原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分到河南农业厅。1984年应聘山东德州农村发展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1988年到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资金项目工作。曾获国家、省级奖多次,参加编写经济类书籍3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文学作品、评论数十篇。


原题
红白花盛开





 
  作者:葛有彦



一本啥样的书,使我至今难忘?我看她做客央视《艺术人生》,回忆青春年华,讲述和爱人相识相恋的情景;我曾有幸在现场观看她的演出,只有一次。习仲勋曾支持她率剧社义演,捐献飞机,她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元帅的肯定和赞誉;1953年,她率剧社奔赴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演出。她率省一团为毛主席演出《破洪州》,启发年青的学生如何演好老公公。为中央首长演出《大祭桩》,非同寻常的应变能力,使她化险为夷,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事故……

她就是豫剧大师常香玉。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我记得,最早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我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老舍,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作家。那是在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

另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我们河南人——豫剧表演艺术家、“爱国艺人”常香玉,她是目前唯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她9岁随父搭班,登台唱戏。10岁拜师学艺,13岁结识教师、剧作家王镇南,14岁演出王镇南等编剧的《六部西厢》,在古都开封一举成名。15岁与陈素真、司凤英,名列豫剧三鼎甲。

16岁的常香玉

数十年来,她在豫西调的基础上,融汇豫东、祥符、沙河调和曲剧、京剧,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和演唱体系。她的代表剧目《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唱遍大江南北,延绵不绝,余音绕梁,“红白花”盛开,满目芳菲,沁人心脾。

她曾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长等职。

她于2004年6月1日在郑州逝世。2004年7月7日,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戏比天大


常香玉老师的戏,我从戏曲广播里没有少听,最早时还买过一些磁带及关于常香玉老师的书刊,其中有一本《戏比天大》,是她口述,陈小香记录,张黎之整理的常香玉回忆录。

 
这本书是我去省文联大院买《河南戏剧》往期杂志时,王舒老师送我的,我已读过数遍,我觉得特别珍贵,看得像文物一样重要,因为这本书上还有许多名家的手迹。
 
自从2005年3月22日,请河南戏曲广播艺术总监木子在这本书上题字后,先有戏曲广播的张彤、月阳、时飞、袁云、晓雪,常香玉老师的女儿常小玉、陈小香、常如玉,常老师的弟子及学生虎美玲、王希玲、王惠、李金枝、魏俊英的签名。
 
我曾有幸看过她的戏


我有幸在现场亲眼看常大师在舞台上的演出,仅有一次,虽然不是整场大戏,只是清唱,也是大饱眼福了。
 
我记得那是1982年8月,我刚从北京学校毕业分配回郑州,适逢省团代会召开,在河南人民会堂有一场为大会演出的文艺晚会。当时,我有个老乡来郑州参加团代会,他邀我一起去看晚会演出,整台晚会都有哪些节目,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常香玉和申凤梅两位老师的清唱。
 
常老师唱的是《红灯记》李奶奶的“十七年风雨狂”、《柳河湾》郭大脚的“秋风送爽丰收忙”唱段,申凤梅老师唱的是《收姜维》诸葛亮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焦裕禄》大婶“想起来去年腊月二十三”的唱段。30多年过去了,当时看常香玉和申凤梅两位老师演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后来,我又从电视上两次看见过常香玉老师。一次是2003年6月15日,我看梨园春播出的的第九届“香玉杯”颁奖戏曲晚会,常香玉为获奖者颁奖,还说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我还是两句老生常谈,一句是戏比天大,一句是艺无止境。我相信你们会比我有出息,但你们必须吃苦,必须付出。”

2003年8 月,在中央电视台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节目里,我又一次目睹了常香玉老师的风采。她在央视的节目中讲述艺术生涯,回忆青春年华,回忆与陈宪章相识相恋的情景。那天,常香玉老师穿的是桃红色的上衣,她回忆小时唱戏的往事,她唱得好时,父亲会让母亲烙馍时多抹点香油,算是鼓励,朱军很幽默地插了一句“不好好唱还得挨打呢!”演播大厅里的观众们笑了,气氛活跃起来。当讲到陈宪章给她剪指甲,第一次抓住她的手时,她说:我当时的心就乱了,怦怦怦地跳,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说起这些甜蜜的往事,还有些羞涩:孩子们都大了,我过去还不好意思说呢。


1950年代,常香玉一家人

她还说,她这一生有两个遗憾,一是她的唱腔艺术没有被她的后代全部继承,二是对丈夫、孩子没尽到责任。她说: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一点,他也许能多活几年。
 
那天看电视以前,我听人说过,常香玉老师那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看着电视画面,听到这里,我的心被她的话深深地打动,眼眶湿润了......
 
捐献飞机,到朝鲜战场演出


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立“香玉剧社”,1950年正式定名为“西安香玉豫剧改进社”。同年10月,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当时已经是西北文联委员、西北妇联委员的常香玉,和陈宪章商量后,准备率剧社义演,捐献一架飞机,并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写报告表达了自己捐献飞机的愿望。

常香玉义演捐献飞机的举动,得到了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充分肯定,他在会上说:常香玉是来自人民并深知人民之苦的……她在解放前同情人民的苦难遭遇,解放后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这在逻辑上来讲更是必然的……她要用义演来捐献一架战斗机,我们要支持她。事情如果成功,这在西北、在全国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会后,还特意选派了西北局文化部的3名年青干部马运昌、毛云霄、荆桦到香玉剧社协助开展捐献义演工作。

习仲勋亲切接见常香玉等参加汇演的演员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领“香玉剧社”离开西安,先后到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经过6个月的义演,把15.27亿元(旧币)巨款汇給中国抗美援朝总会,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1953年4月1日,常香玉素真率香玉剧社来到战火纷飞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演出。

常香玉和志愿军女战士在一起

常香玉为志愿军演唱

1953年常香玉为志愿军战斗英雄佩戴上纪念章
 
爱国艺人常香玉的壮举,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誉。毛泽东主席接见常香玉时称赞:“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周恩来总理说:“香玉同志,你捐献了一架飞机,很了不起,我们感谢你。”叶剑英元帅为香玉剧社全体同志题词“爱国艺人”;习仲勋书记为常香玉题词“爱国主义的典范”。
 
常香玉老师率省一团为毛主席演出《破洪州》,排练中启发式教学,指导她年青的学生如何演好老公公

1959年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时,常老师率省豫剧一团为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了《破洪州》,同年,又进京参加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

省一团是1958年开始排练《破洪州》这个戏的,常老师扮演穆桂英,赵义庭、赵锡铭、郭兰生等老演员分别扮演杨宗保、寇准、八贤王。常香玉有个学生韩玉生,当时还不满20岁,在剧中扮演穆桂英的老公公杨延昭。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演员面前,韩玉生很不自信,特别是在常老师扮演的穆桂英面前,他怎么也找不到老公公的感觉,总觉得在他面前的不是儿媳妇穆桂英,而是他的老师常香玉,演出效果总是出不来。

常老师在排练中给韩玉生说戏,别开生面地引导学生理解剧情,她为了让韩玉生进入角色,总是半开玩笑地启发他“乖乖,你不是我的学生,你是我的老公公,我不是你的老师,我是你的儿媳妇。”

就这样,一见面,一有空,常老师就对韩玉生说“你要有老公公的感觉,你不是在老师面前说话”。

在常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终于找到了老公公在儿媳妇面前的感觉,当他在舞台上一字一句地念着“南征北战数十年,从不低头拜诸侯,儿媳马踏洪州地,公公讨个免伺候”,他背着手,摇着头走下去时,惹得观众哄堂大笑,应有的喜剧效果终于出来了。
 
为中央首长演出《大祭桩》,常香玉不露声色地化险为夷,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事故。有一次是为中央首长的重要演出,韩玉生给常老师配戏,演的是《大祭桩》。常老师扮演黄桂英,韩玉生扮演李彦贵,当演到法场祭桩时,常老师扮演的黄桂英俯下身来对他说:李郎,李郎!眼看就要生离死别,你睁开眼看看为妻,也不枉我千里迢迢来祭你呀!

按照剧情,李彦贵还是昏沉沉的,没睁开眼,也没言语,黄桂英认为李彦贵还在怨恨她,不肯原谅她,就要碰头一死。

黄桂英说着就站起身来,这个时候,李彦贵已经从昏昏沉沉中惊醒过来,应该立刻咬住她的裙子,不让她往前扑,她执意往前扑去,李彦贵咬着她的裙子,跪步往前挪,这就有戏了。

但是因为紧张或是别的什么原因,韩玉生没咬住常老师的裙子,常老师也没有发现,当她往前扑出去的时候,才发现韩玉生没有咬住她的裙子。这样,戏就没法往下演了。这时候,韩玉生也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可是已经晚了,怎么办呢?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紧要关头,只见常老师一个转身,又加重语气,高声叫道“李郎,李郎!你就不能再看我一眼吗?”然后一串蹉步,常老师又扑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弥补的机会,这一次他配合得很好,立刻不失时机地紧紧咬住了常老师的裙子。

就这样,一次可能出现的事故,被常老师机敏地化解了,她沉着冷静,不漏声色地化险为夷,一个转身,一串蹉步,演出效果更好了。

演出正常进行下去了,台下的领导和观众,也丝毫没有觉察出什么来,但事后,韩玉生心里还是很内疚,而常老师却没有责怪他,给他说,两个人都有责任。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常老师非寻常人所及的现场应变能力,她不愧为豫剧大师、艺术大家、名家,这里有她的智慧和经验,更有着她的艺德和责任心,这就是人民的艺术家。

常香玉(中)在全国人代会上和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袁雪芬、田华合影

毛主席与常香玉等亲切握手


常香与弟子学生在医院,前排左起高玉秋、常香玉、韩玉生、沈玉珍(3个玉字辈),后排左起王希玲夫妇、范军

部分照片选自网络,事件细节由韩玉生老师提供。
参考资料
1、我听河南戏曲广播时的记录资料,
2、《河南日报》2015.1.4日:习仲勋和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2017.12.初稿
2019.9.修订于郑州


延伸阅读
葛有彦读本

五朵金花今何在
父亲从兵荒马乱中一路走来
走过万千山水我心依然少年
母亲挣扎在死亡线上
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故乡旧事
我家的“宝马”被充了公
豫剧艺术家陈素真的坎坷人生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银幕轶事

于蓝:从延安出发的银幕征程

汪林珊:汪洋与崔嵬、苏叔阳的电影往事

汪林立:作家李凖与北影往事

绝唱:读赵丹的文革交代

彭小莲:《武训传》, 迟到61年的平反

叶剑英之女揭秘《原野》被禁幕后

电影《黄土地》女主薛白,不老的童话

一代传奇女神王丹凤曲终人散

彭小莲: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

彭小莲:导演史蜀君,告别的尊严

追思贝托鲁奇丨张大青:我是怎么误入电影圈的

杜欣欣:看电影,夜幕下灌了"迷魂汤"似的

邹坚峰:文革十年我看过的电影

冯印谱:"文革"当年,我在乡下看电影

王彬彬:电影里的女特务,禁欲时代的性启蒙

侯杰:从电影《芳华》中我看到反战情绪

电影《芳华》打捞国人对65式军装的回忆

1970-80年代电影歌曲经典

永远的山口百惠,今年60岁了

费雯丽:演技与美貌并存的乱世佳人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