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到期回售压力几何?
基本结论
境内地产债发行与净融资双降。境内地产债累计发行金额3269亿元,同比减少9.5%,净融资-9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1.5%。分月份看,自去年8月起,境内地产债净融资几乎每月为负,6月情绪略有好转,但随后又受信用事件暴露的影响,发行量呈下降趋势,融资缺口也逐渐扩大。11月融资端释放一定边际放松信号,单月发行量、净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地产美元债净融资降幅明显。地产美元债累计发行175 只,净融资-126.2亿美元,而去年1-11月净融资额为 291.3亿美元。地产美元债仅1月发行与净融资规模较大,此后回落明显。2月华夏幸福事件下挫市场情绪,5-7月略有好转,但此后恒大、新力、花样年等主体风险释放,市场信心迅速下降,净融资再次呈现负值。
今年发行的地产债集中于高等级、国有企业,相应的融资成本也更具优势。AAA等级房企是地产债发行主力,发债规模占比86.2%,发行利率较去年低了10bp至4.15%,而AA+及AA等级发行利率分别上行了20bp和16bp至6.04%和6.32%。非国企地产主体发债债规模合计1221亿元,占比37.4%,比重较去年大幅降低了17.9个百分点,融资成本高于央企约201bp,高于地方国企约149bp。
发债房企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整体好于2020年。满足资产总额4000亿元以上和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房企发债规模占比增长较为明显。今年发行地产债的主体共80家,根据“三道红线”分类,绿档企业有49家,黄档企业19家,橙档企业11家,1家红档企业为恒大地产。
今年地产债到期回售压力高于去年同期。截至11月23日,今年地产债到期已偿还4313亿元,另有593亿元债券发生了回售;到年底还有324亿元债券面临到期偿付,101亿元债券将进入回售期。12月份即将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地产债规模不小,仍需关注阶段性偿还压力带来的信用风险。
存续地产债主要集中在未来三年到期和进入回售期,2022年到期回售压力大。明年地产债到期2518亿元,另外有2160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其中3月、7月和8月地产债到期及回售压力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即将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地产主体以AAA评级、非国企为主,需要谨慎信用资质相对较弱主体爆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债券到期及进入回售期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房企有13家,除去已实质违约的华夏幸福外,恒大地产、融创集团、金科地产即期偿付压力较大。
今年地产美元债创年内到期规模新高。今年地产美元债到期总规模为586.3亿美元,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另外12月还有15.71亿美元债券面临到期兑付。
2022 年地产美元债到期兑付压力进一步上升。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合计617.9亿美元,1-7月到期规模合计462.8亿美元,约占全年到期规模的70%,其中1月、3月、4月、6月、7月债券到期最为集中,单月到期规模均超75亿美元。恒大、佳兆业、绿地、富力等主体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较大,在当前地产美元债再融资不利的背景,建议密切关注未来集中兑付压力。
信用市场回顾:本周信用债发行与净融资规模下降;本周城投债净融资为-297.14亿元,净流出进一步扩大;产业债净融资为959.71亿元,规模较上周小幅下降。本周信用债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中短票据收益率下行;共6家信用债发行人主体评级下调,2家主体评级上调。
在“三道红线”监管下,房企融资趋紧,叠加今年华夏幸福、恒大地产、花样年等房企相继暴露信用风险,房企债券市场融资总体较为困难。本文对地产主体[1]债券发行与到期情况进行梳理,以供投资者参考。
[1]申万行业分类并做调整
一、房企到期回售压力几何?
1、哪些房企在发债?
◾ 地产债发行与净融资额双降
去年8月以来,“三道红线”监管下,地产融资不断收紧,叠加今年华夏幸福、蓝光地产、协信远创、恒大地产、花样年等房企相继暴露信用风险,打击投资者信心,地产债发行总体较为困难。截至2021年11月23日,境内地产债累计发行273只,同比减少29只,发行金额3269亿元,同比减少9.5%,净融资-9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1.5%。
分月份看,自去年8月起,境内地产债净融资几乎每月为负,6月情绪略有好转,但随后又受信用事件暴露的影响,发行量呈下降趋势,融资缺口也逐渐扩大。11月,接连发生的地产风险事件引起监管重视,融资端释放一定边际放松信号,单月发行量、净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截至2021年11月23日,地产美元债累计发行175只,净融资-126.2亿美元,而去年1-11月净融资额为291.3亿美元。具体来看,地产美元债仅1月发行与净融资规模较大,此后回落明显。今年2月华夏幸福事件下挫市场情绪,5-7月略有好转,但此后恒大、新力、花样年等主体风险释放,市场信心迅速下降,净融资再次呈现负值。
◾ 发债房企面面观
从境内发债房企看,今年以来发行的地产债分化明显,集中于高等级、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也更具优势。
AAA等级房企是地产债发行主力,融资成本也远低于其他评级房企。AAA等级房企发行债券规模合计2817亿元,占总发行量的86.2%,较去年全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AAA等级地产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去年降低了10bp至 4.15%,而AA+及AA等级发行利率分别上行了20bp和16bp至 6.04%和6.32%。
非国企房企发债比重降低较为显著,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国有性质企业。今年以来,非国企地产主体发债规模合计1221亿元,占比37.4%,比重较去年大幅降低了17.9个百分点。非国企主体发债利率远高于国有企业,非国企融资成本高于央企约201bp,高于地方国企约149bp。
今年以来,发债房企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整体好于2020年,满足资产总额4000亿元以上和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房企发债规模占比增长较为明显。资产总额大于4000亿元的房企所发债券金额占比由去年的35.3%大幅提高至42.8%;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发债规模占比小幅上升至29.9%。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发债房企包括中海、保利集团、招商蛇口等在内共有11家。
今年发行地产债的主体共80家,根据“三道红线”分类,绿档企业有49家,黄档企业19家,橙档企业11家,1家红档企业为恒大地产。
2、房企到期回售压力如何?
◾ 境内地产债:明年到期回售压力不减
今年地产债到期回售压力高于去年同期。截至2021年11月23日,今年地产债到期已偿还4313亿元,另有593亿元债券发生了回售;到年底还有324亿元债券面临到期兑付,101亿元债券也将进入回售期。
从月度分布来看,今年1月和3月地产债到期回售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月份,12月份即将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地产债规模不小,仍需关注阶段性偿付压力带来的信用风险。
存续地产债主要集中在未来三年到期和进入回售期,2022年到期回售压力大。截至11月23日,房地产行业存续信用债余额总量为1.3万亿元,明年地产债到期2518亿元,另外有2160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到期规模与进入回售期的债券规模基本相当。
分月份看,明年3月、7月和8月地产债到期及回售压力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到期规模合计969亿元,占全年地产债到期规模的38.5%;进入回售期规模合计850.7亿元,占全年进入回售期规模的39.4%。
明年底之前,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地产债发行主体以AAA评级、非国企为主。AA级及以下到期回售规模占比22.4%,非国企规模占比58.2%,需要谨慎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地产主体爆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截至2022年末,债券到期及进入回售期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地产发债主体有13家,除去已实质违约的华夏幸福外,恒大地产、融创集团、金科地产三家公司现金对短债的覆盖系数低于1x,即期偿付压力较大。
◾ 地产美元债: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到期兑付
截至2021年11月23日,以WIND为统计口径,2021年地产美元债到期总规模为586.3亿美元,创年内到期规模新高。今年地产美元债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另外12月还有15.71亿美元债券面临到期兑付。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合计617.9亿美元,到期兑付压力进一步上升。
明年1-7月为地产美元债的到期高峰。明年1-7月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合计462.8亿美元,约占全年到期规模的70%,其中1月、3月、4月、6月、7月债券到期最为集中,单月到期规模均超过75亿美元。在当前地产美元债再融资不利的背景下,建议密切关注未来集中兑付压力。
具体来看,恒大、佳兆业、绿地、富力等主体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较大。当前市场修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关注各家房企未来兑付方案。
3、总结
今年以来,境内地产债发行与净融资双降。境内地产债累计发行 3269亿元,同比减少9.5%,净融资-9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451.5%。分月份看,自去年8月起,境内地产债净融资几乎每月为负,今年6月情绪略有好转,但随后受信用事件暴露的影响,发行量呈下降趋势,融资缺口逐渐扩大。11月融资端释放一定边际放松信号,单月发行量、净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地产美元债净融资降幅明显。地产美元债累计发行175只,净融资-126.2亿美元,而去年1-11月净融资额为291.3亿美元。地产美元债仅1月发行与净融资规模较大,此后回落明显。今年2月华夏幸福事件下挫市场情绪,5-7月略有好转,但此后恒大、新力、花样年等主体风险释放,市场信心迅速下降,净融资呈现负值。
今年发行的地产债集中于高等级、国有企业,相应的融资成本也更具优势。发债房企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整体好于2020年。今年发行地产债的主体共80家,根据“三道红线”分类,绿档企业有49家,黄档企业19家,橙档企业11家,1家红档企业为恒大地产。
今年地产债到期回售压力高于去年同期。截至11月23日,今年地产债到期已偿还4313亿元,另有593亿元债券发生了回售;到年底还有324亿元债券面临到期偿付,101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12月份即将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债券规模不小,仍需关注阶段性偿还压力带来的信用风险。
存续地产债主要集中在未来三年到期和进入回售期,2022年到期回售压力大。明年地产债到期2518亿元,另外有2160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其中3月、7月和8月到期回售压力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即将到期及进入回售期的地产主体以AAA评级、非国企为主。债券到期及进入回售期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房企有13家,除去已实质违约的华夏幸福外,恒大地产、融创集团、金科地产即期偿付压力较大。
今年地产美元债创年内到期规模新高。今年地产美元债到期总规模为586.3亿美元,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另12月还有15.71亿美元债券面临到期兑付。
2022年地产美元债到期兑付压力进一步上升。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合计617.9亿美元,1-7月到期规模462.8 亿美元,约占全年到期规模的70%,其中1月、3月、4月、6月、7月单月到期规模均超75亿美元。恒大、佳兆业、绿地、富力等主体明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较大,在当前地产美元债再融资不利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未来集中兑付压力。
二、信用债市场回顾
1、一级市场:发行与净融资规模下降
本周信用债发行规模略有下降。本周信用债发行总额 2885.03亿元,偿还总额2222.47亿元。净融资额为662.56亿元,与上周相比,净融资规模有所下降。本周共有7只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涉及金额40.3亿元。
具体来看,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定向工具净融资额分别为23.18亿元、243.1亿元、190.26亿元、132.3亿元、73.72亿元。本周定向工具净融资额较上周有所上升,企业债净融资额由负转正,但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净融资额较上周均有所下降。
本周城投债净融资为-297.14亿元,持续为负并且缺口有所扩大;产业债净融资为959.71亿元,规模较上周小幅下降。
2、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
本周信用债市场成交活跃度略有下降。本周信用债周度换手率为2.46%,较上周下降0.04个百分点。分券种看,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工具成交量分别为 364.63亿元、135.47亿元、2662.54亿元、2203.2亿元和 700.77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成交量有所回升,中期票据的成交量基本不变,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工具的成交量有所下降。
本周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中短票据收益率均下行。具体来看,本周AAA评级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中短票据分别收于 2.76%、3.07%和3.39%,分别较上周下行2.71bp、5.27bp、4.35bp。
3、信用等级调整情况
本周有2家信用债发行人主体评级发生上调,6家信用债发行人主体评级下调。
三、风险提示
1)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2)房企调控政策超预期;3)信用风险事件增加,或导致避险情绪上升。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周岳 | SAC编号:S0740520100003 | 邮箱:zhouyue@r.qlzq.com.cn
缪雪阳(研究助理)| 邮 箱:miaoxy@r.qlzq.com.cn
信用债周报:
长按关注 岳读债市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与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固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固收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