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例 | 刘晓兰 -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特等奖

外语教学网 蔡雷英语 2020-11-17

英语课例

▲ 刘晓兰老师授课视频截图

“蔡雷英语”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今天推送的是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特等奖,来自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刘晓兰老师的作品


刘晓兰,任教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双硕士学位。曾赴欧盟总部参加同声传译培训,多次为国外贵宾、国际重大会议及赛事提供同声传译服务。连续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生英语口语、英语导游、营销(英语)等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7年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获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参赛感言

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的学生,直面挑战,永不停息! 

比赛心得

首先非常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这个广阔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相互学习、切磋、交流。对我来说,这次大赛是珍贵的人生经历,加快了我的成长步伐,提高了我的教学素养,让我收获颇丰。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帮我反复推敲课堂设计,仔细斟酌PPT效果,甚至细到着装和妆容。备赛过程中我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深刻体会到来自于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拥有这样的领导和同事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在此由衷地道一声感谢!

 

回忆参赛的经历,可以用“紧张、感动”四个字来概括。紧张是因为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师代表齐聚一堂,进行激烈的教学比拼,每个人其实压力都非常大。压力除了来自同行教师,更多的来自于评委老师。 10位评委都是全国英语教育界的专家,能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客观评价我们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十分难得。决赛的授课环节,虽然在台上展示的只有短短20分钟,但其实融合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基本功和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能得到评委专家的亲自指导和宝贵意见,所以在此我也想倡议更多的老师通过努力站到这个讲台上来,这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促使我们成长进步的一次历练。

 

为什么说“感动”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台上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台下我们会迅速变成好友,因为我们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共同奋斗。我们经常利用吃饭、休息、比赛间隙等交流学生的情况、教学的体会。有时候一个老师提出一个教学困惑,立刻会引起许多参赛同行的共鸣。大家一起想办法,你一言我一语,都是英语老师,又都充满了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那讨论的场面别提有多热闹了!有时候,大家放下筷子,一聊就是一个小时,都忘记了继续吃饭。在这里,我能强烈感受到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和对英语教学的热爱和执著,令人感动、永生难忘!

 

比赛结束了,当我们回到自己的课堂,静心沉思,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天的日常教学就是备赛的过程,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为成长打拼。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真心,鼓励学生,不断反思教学,不断进取和创新,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真诚的赞赏,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开创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学生,try our best!

    授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61c0lwa1&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丁国声教授点评 

刘晓兰老师讲授的课文的标题是 “Where are all the plumbers?”,整堂课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导入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兴趣。刘老师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超级马里奥— —“世界上最有名的水管工” ——作为导入,紧扣课文题目,为课文讲解做好了铺垫。听力练习的设计既提供了有效的语言输入材料,又启发了学生去思考: 1)水管工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2)这些平凡工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蓝领工人的紧缺性和近些年的招工荒之间的关联。

 

2. 内容剖析深刻,难点把握得当。根据教学目标,刘老师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课堂教学。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包括:在文章理解层面上,理解美国蓝领工人难招的原因,并最终认识到蓝领工作的价值;在语言学习层面上,专门引导学生做了语音纠正练习,确定学习难点为主语从句和重点词汇 trade,并联系商务常识,讲解了 TM和R的区别。

 

3. 教学过程娴熟,师生互动流畅。刘老师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在阅读理解环节,她将学生分成了两组并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搜寻关键词,把握中心思想,调动学生思考并对比蓝领工人的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而有效地阅读、积极地参与。 2)在讲解乡村俱乐部时,她所展示的图片和关键词非常生动形象,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课文中所反映的问题——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低。 3)提出问题和思考后,她迅速引导学生一起寻找原因,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找出蓝领工人难招的真正原因。

 

4. 教学意境提升,学习意义升华。课文内容讲解完毕之后,刘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难句的结构,启发学生归纳作者的观点,即鼓励年轻人学一门技术,而不是去当销售人员,并以此组织学生开展口语对话练习,给了学生思考、讨论和做出决定的机会。她抓住学生讨论后的时机,结合学生就业,指出蓝领工人们干一行爱一行、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

 

5. 语言功底扎实,教学仪态端庄。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刘老师具有扎实的功底,无论是从单词发音、句式理解,还是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思路的引领,都展现出高超的能力和水平,可谓设计精巧流畅,讲解酣畅流利,板书大气似流云,表达自然如流水。在讲课中她显示了较高的语商,给现场评委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老师的不足是时间把控不够精准,作业布置不够明确。如果时间充裕,应该给学生讲解作业的具体要求,说明期望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哪些锻炼和提升。

    说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6615pp7g0&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力教授点评 

说课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观点、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并据此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并阐明这样做的原因。简言之,说课就是回答 what、how和why这三个问题。参赛选手对 why这个问题给予了重视,她的说课有介绍、有分析,这是她最大的特点。

 

参赛选手在简短地介绍学生情况和课文内容后,首先关注了语言问题,这很好。她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单词,称打算让学生建立一个开放性的词汇库,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词汇和本课中的新单词关联起来,这其实是在向学生传授一种学习策略,值得提倡,其分析也比较到位。参赛选手还关注了长句和难句的处理,提出了几种处理办法,这些体现了她在教学中对英语语言的关注。

 

基于以上分析,参赛选手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理解内容、解决难点、实践练习。随后,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教学步骤,其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她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设计理据。如第一步“导入 ”,选手在介绍了怎么做后,指出这么做是因为高质量的输入对学生的理解起重要作用,可以激励和帮助学生学习。在实践练习环节,选手设置了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开始从词汇、语句层面给学生提供帮助,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微型的简单对话,最后发展到完整的语篇。她的方法切实可行,分析有理有据。

 

在回答提问时,选手也能较好地作答。对于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标题 A voyage to the end of the earth?选手能理解到“地球末日”这一层意思,实属不易,这是很多其他选手似乎都没能理解到的。但她似乎并没有理解到“天涯海角”这一层意思,而且当提问评委再次引导她后,她仍没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令人遗憾。

 

另一个缺憾是,虽然选手确定了课文语言上的难点和重点,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分析得也较好,但是在她的四个教学步骤中并没有出现解决这些难点和重点的步骤。这么一个亮点在教学步骤中没有任何体现,实在是可惜!尽管选手在介绍长句的处理方法时再三说要在课前处理长句,但说课就是要谈整个课文的全部处理步骤,没有这一步,就缺了一大部分。如果能够在第一步后就安排语言点的处理,那就太好了!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