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
引用: 韩宁, 严丽波, 唐红.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12) : 1139-1143.
摘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能引起慢性乙型肝炎(CHB),部分患者将逐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抗HBV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目前强效低耐药且不良反应较少的NAs;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成为临床实践中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抗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HB患者难以达到完全治愈。因此,即使长期规范接受一线NAs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血清中仍持续或间歇地检出HBV DNA低水平阳性,即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现象。关于LLV的研究成为当下抗HBV治疗的难点和热点,LLV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是否有关,应当如何治疗和管理这部分患者,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低病毒血症的概念和定义
二、CHB患者接受一线NAs药物治疗后LLV的发生率
既往针对ETV和TDF的真实世界研究认为无论HBeAg状态如何,ETV和TDF治疗的初治CHB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率通常在90%以上。有研究发现初治CHB患者经ETV单药治疗5年,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血清病毒阳性率分别是6%和5%(检测下限为57 IU/ml)。经96周TDF和TAF单药治疗,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25%和27%;在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10%和9%(检测下限为29 IU/ml)。可见,随着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HBV DNA检测下限逐渐被突破,既往被认为"HBV DNA阴性"的部分患者实则有低水平的HBV复制。韩国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895例接受ETV治疗的CHB患者,在平均约5年的随访时间内有240例(26.8%)患者血清中持续或间歇地出现低水平HBV DNA(12~2 000 IU/ml)。日本学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经ETV治疗48周的CHB患者,约19.9%的患者HBV DNA水平为20~2 000 IU/ml。而我国学者发现接受ETV治疗78周后仍有约30%的患者能检测到低水平HBV DNA(LLOD为20 IU/ml)。我国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发现,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后的42个月中位随访期间,674例CHB患者中有203例(30.12%)出现LLV(LLOD为100 IU/ml),若LLOD进一步降低,那么LLV发生率可能会更高。
由于检测技术限制,既往LLV患者的检出率偏低,NAs治疗病毒完全应答率可能偏高。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经NAs治疗CHB患者中LLV患者检出率逐渐提高。基于目前的检测技术,即使接受一线HBV抗病毒药物治疗,仍有部分CHB患者处于LLV。因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间歇地利用高灵敏度检测手段监测CHB患者病毒水平的变化。
三、CHB治疗过程中出现LLV的临床意义
1.LLV影响后续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且增加耐药风险:
尽管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NAs药物有高耐药屏障,但仍有发生耐药的风险。一项纳入了258例接受ETV单药治疗的初治及经治CHB患者的研究显示,治疗24周时HBV DNA高水平和未实现CVR是CHB患者发生ETV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另一项研究也发现ETV治疗48周血清HBV DNA仍阳性患者ETV耐药发生率为11.5%,多因素分析发现48周HBV DNA高水平与ETV耐药风险显著相关。此外,Wong等的回顾性研究纳入440例ETV初治CHB患者,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约26.4%患者血清中HBV DNA仍为阳性,这部分人群3年累积病毒学抑制率仅为57.5%,提示LLV的存在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尽管在对初治或经治人群进行长达10年的TDF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发现其不容易耐药,但也有少见报道发现未经治疗的CHB患者在长期TDF治疗期间实现完全病毒抑制后再次出现病毒学突破。迄今为止,尚未有初治或经治CHB患者发生TAF耐药突变。以上研究提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LLV的持续存在可能使患者耐药风险增加或者影响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但仍需要更多前瞻性临床数据去证实。
2.LLV促进CHB患者肝纤维化进展:
尽管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强效高耐药屏障的NAs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大部分CHB患者肝纤维化,持续改善肝脏组织学情况,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肝脏纤维化程度持续进展的情况。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团队对239例CHB患者进行ETV治疗前和78周治疗后的配对肝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基线时有显著纤维化的163例患者(Ishak≥3期)中,22例(22%)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进展,多因素分析表明78周时HBV DNA阳性(多数为20~200 IU/ml)和酒精摄入量与肝纤维化进展有关。此外,ETV治疗78周时HBV DNA阳性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比例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患者(27%对比6%,P = 0.004),提示LLV增加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此外,在出现肝纤维化进展的HBV DNA阴性CHB患者中,血清HBV RNA检测和肝组织HBV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提示这部分患者仍存在低水平HBV复制,只是目前的检测技术尚不能检测出血清中HBV DNA。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发现LLV患者相较于持续病毒应答(main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MVR)患者的肝硬化改善率更低。以上研究提示我们持续的LLV可能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
3.LLV可能增加CHB患者HCC发生风险和肝硬化失代偿:
目前的研究表明低病毒血症也可能增加肝癌发生风险。韩国发表的回顾性研究表明,LLV患者相较于MVR患者5年发生肝癌的风险比为1.98(95%CI 1.28~3.06,P = 0.002),在LLV伴肝硬化患者中更是约1/4患者在5年内发生HCC。此研究提示LLV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尤其是伴有肝硬化的患者HCC发生风险更高。我国香港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既往接受NAs治疗且血清HBV DNA在10~20 IU/ml的CHB患者相较于血清中HBV DNA < 10 IU/ml的CHB患者,2年内发生HCC风险更高(HR 2.79,95%CI 1.424~5.468),提示血清中可检测的微量HBV DNA与HCC发生有关,可能需要更有效的病毒抑制来进一步降低发生HCC的风险。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对于ETV服药依从性高的CHB患者,LLV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的概率与CVR患者无明显差异;仅对于ETV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来说,LLV才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有学者认为该研究中"ETV依从性高"这一概念难以界定,该结论可能存在偏倚。关于LLV状态对肝癌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四、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管理
五、总结
总之,即使在强效低耐药的ETV、TDF和TAF广泛使用的今天,仍有部分CHB患者出现LLV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今NAs药物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复制,不能直接靶向cccDNA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随着HBV DNA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提高,LLV检出率也随之上升。LLV最终可能引起病毒学突破或者发生耐药,同时也与肝组织学进展和肝癌发生有关,LLV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不甚理想。因此,对于LLV患者的管理来说,临床医生一定要在充分评估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争取达到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此外,应持续定期监测患者高灵敏度HBV DNA,以期对LLV患者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最终降低终末期肝病发生风险。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