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史与免疫学研究现状

肝炎学苑 离床医学 2023-11-2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史与免疫学研究现状

一、前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约2.96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82万人死于HB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非洲和西太平洋区域患病率最高。目前国际肝病学界普遍认为,慢性乙肝治疗终点是达到功能性治愈(即血清HBsAg阴转、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但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仍然阳性),此阶段肝病相关病死率明显减小,此类患者是“安全无虑”的。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功能性治愈者[国际多称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BI)]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他们并不总是安全的。本文将综述OBI研究现状,重点探讨其临床转归与免疫学等内容。

二、OBI的最新定义与分类


三、OBI的新近流行病学特点

全球OBI感染率高低不一,亚洲和非洲最高。中国大陆地区献血者OBI率0.067%,中国香港地区0.03%,中国台湾地区0.11%;韩国0.27%;非洲中西部0.56%,而非洲东北部高达16.48%。意大利、北美和西欧等是HBV中低流行区,意大利献血者OBI约0.008%,美国0.001 7%,德国0.000 26%。

Pisaturo团队检测肝内HBV DNA发现,30%的慢性肝病患者合并OBI。当然,特定研究群体选择、抽样误差等会造成结果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中若仅检测血清HBV DNA,而未检测肝内病毒量,极可能错过更多的OBI。

四、OBI的临床特点

1. OBI与肝炎:目前一般认为几乎所有OBI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几乎没有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但近年有研究报道,部分OBI患者肝组织显示肝细胞坏死、炎症反应以及肝纤维化,尽管其坏死炎症与纤维化评分显著低于慢性乙肝患者(CHB)。合并OBI的HCC患者的非肿瘤部位肝组织也有类似发现。我们团队研究也发现,部分OBI患者有不同程度的HBV相关性肝炎及肝纤维化。而所有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合并HIV、恶性血液病及免疫治疗等)及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都可能引起OBI重新激活,甚至肝衰竭。

2. OBI与肝硬化:虽然大多OBI患者组织病理学无显著异常,但OBI仍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合并OBI的HCC患者更易出现Child-B/C期肝硬化。Wong等发现,90例HBsAg(-)的HCC患者中近70%患者合并OBI,10%有肝硬化。韩国也有类似的报道。

3. OBI与HCC:Song等Meta分析发现,HBsAg(-)者的HCC发生率1.88%,显著低于HBsAg(+)者。另一项Meta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我们研究团队夏仁祥等回顾分析了698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其中19.8%呈OBI状态。El-Maksoud等发现,合并OBI的HCV相关性HCC患者,年龄更小、组织学分级较高;HBV/HCV合并感染者HCC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HCV感染者。众所周知,HCV核心蛋白通过与HBV编码的X蛋白相互作用抑制HBV基因表达,并阻碍preRNA衣壳化来干扰HBV复制。既然HCV能抑制HBV复制,为什么合并感染时HCC发生率更高、组织学分级更高呢?韩国学者Jang等进一步研究发现,HBV整合的生物学功能在血清HBsAg(+)与HBsAg(-)的HCC中是相当的,HBV整合的促癌效应持续存在。可见,即使OBI患者HBV低水平复制,但也足以诱发HCC。

OBI致癌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主要与HBV整合宿主肝细胞基因组能力有关,HBV能在感染后较短时间内在肝细胞内复制并且整合,发生致癌机制:插入突变效应;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调控区或编码区;产生突变的病毒蛋白,如HBX和截短的preS/S蛋白,激活与肿瘤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等。它们可能促进生长因子非依赖性增殖、抗生长抑制、组织侵袭和转移、血管生成、能量代谢重编程和抗凋亡,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OBI诱发HCC在特殊人群风险较高,例如>50岁男性,已有肝硬化病变等。

五、HBV感染与机体免疫学变化

乙型肝炎是免疫反应介导的疾病,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导致肝损害,其结局主要决定于细胞免疫反应。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CHB患者中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8+T细胞反应多是减弱的、单克隆单特异性的;与高病毒载量患者相比,低病毒载量患者外周血可检测到较多HBV特异性CD8+T细胞;而OBI患者中CD8+T细胞反应多是增强的、多特异性的。

de Niet等报道,经干扰素(IFN)与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后达到HBsAg清除的患者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在体外能选择性扩增,并具广泛有效的抗病毒应答,而HBsAg未清除的患者则不能;这似乎支持OBI患者HB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部分恢复。而Fumagalli等发现,HBsAg阴性的转基因小鼠肝内特异性CD8+T细胞虽然能扩增,但功能失调且抗病毒能力并未恢复。两者结论相反的原因分析,前者可能由于IFN和核苷类似物会改善CD8+T细胞反应;后者是转基因动物实验,这与CHB患者体内观察到的T细胞反应可能会有不同;并且清除HBsAg消耗HBV特异性CD8+T细胞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该动物实验时间较短,需要延长观察时间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CD4+T细胞反应如何呢?Ahrends等研究报道,CD4+T细胞不仅能辅助CTL及B细胞抗病毒,而且Th1亚群释放TNF-α、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Th2释放IL-4、IL-6等抗炎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直接抗病毒过程;而Th1/Th2失衡紊乱可能是导致HBV感染无法痊愈的重要原因;与健康人相比,OBI患者体内TNF-α增高,同时与低水平持续病毒感染相关的IL-17A占比也增高,但均低于CHB患者。Wang等研究发现,HBsAg阴性组患者产生IFN-γ的HBV特异性CD4+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可能是由产生TNF-α的细胞转变而来以及原有的产生IFN-γ的细胞功能恢复。

关于B细胞功能研究,Le Bert等最近报道,比较研究CHB患者体内的HBV核衣壳抗原与包膜抗原对B细胞的刺激作用特点发现,经两组抗原刺激后B细胞均能产生相应抗体并具有抗病毒作用,但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主要的效应抗体,并与HBsAg特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成正比。Burton等发现在CHB患者中HBsAg特异性B细胞呈低水平,且功能缺陷,仅少量产生的HBsAb也被大量的HBsAg结合,故常呈现HBsAb阴性。相反,当HBsAg清除后,HBV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明显减弱,HBsAg特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逐渐恢复,HBsAb阳转个体占比逐年增加,且该抗体具有生物活性。OBI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较CHB患者明显好转。

六、OBI的治疗目标与策略



七、结语

慢性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OBI患者仍存在肝内炎症,有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及HCC的风险,其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恢复OBI患者的免疫功能等方法可能是彻底清除HBV的希望。

引用:彭婧, 姚云清.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史与免疫学研究现状[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1): 103-10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理想与挑战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
指南集锦:乙肝病毒与母婴(2017-2021年国内7部)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慢性肝炎的分度:轻度、中度、重度?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20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治疗流程:美国2021年修订版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下载PDF)

妊娠期合并乙肝如何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2019年版指南如何抗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为何不能完全治愈?临床治愈是理想治疗目标!

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和新药研发进展:访谈教授窦晓光

孙剑教授:点燃乙肝治愈新希望——对cccDNA再认识

王宇明教授: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是消极等待还是积极进取?

入学、就业要不要检查乙肝?答案是?

男人患有乙肝,生育的后代感染概率有多大?

学习笔记:药物更新换代,有效的抗乙肝老方案亦须调整?

学习笔记:注射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肿么办?

乙肝是遗传病吗?这位乙肝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吗?

聚餐会传染乙肝?乙肝会变成肝癌?……关于乙肝的N个真相

乙肝!!!牢记5点,抗病毒误区别再犯!

乙肝是遗传病吗?这位乙肝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吗?
父母有地中海贫血,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专辑导航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