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能把前进方向始终放在镜头中央,所以送镜子时镜子很容易撞到支气管壁。解决方案:就跟开车一样,既要动方向盘,也要踩油门,刚开始可能有点不适应,多做几个就适应了。这个没法具体讲怎么办,大家也不要着急,多做几个就会了。
急诊医生的第三只眼——支气管镜的急诊应用
(支)气管镜操作诊疗镇静,如何应用麻醉药?
电子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第三版)
支气管镜术前准备、术中监测、术后处理(PPT课件)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分型分期诊断、综合规范治疗
曲折的诊治:伤寒沙门菌播散性感染致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麻醉管理
气管镜操作培训(PPT课件)
原因:对于各级支气管开口形态不熟悉,而且不同的患者支气管开口形态都会有差别,越往深部走,差别越大,越容易迷路。解决方案:不需要背太多的支气管开口照片,就记忆3个“地标”式的结构。地标的意思就是几乎每个人都长的一样的结构,分别是:当迷路时就退回到上一个地标,再往深部走。先记住这三个地标,以后纤支镜做的多了,对于其他支气管开口的形态慢慢就记住了,不要一来就试图全部记住。
原因:鼻腔结构复杂,有上中下三个鼻道,且因为鼻中隔偏曲、鼻夹肥大等原因,鼻道会狭窄、变形,新手很容易迷路。因为患者可能憋气,后鼻孔经常闭塞找不到出口。解决办法:看清鼻腔结构再下镜子,没有固定的通道,哪里宽走哪里,很多初学者学老手,抓着镜子就往下走,一片模糊就往下捅,遇到阻力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后鼻孔闭塞如下图所示,好几个缝隙,新手容易把镜子挤到旁边的咽鼓管开口缝隙里面。上图红线标记的缝隙是后鼻孔,纤支镜需要前进的方向。蓝线标注的缝隙是咽鼓管开口。大家可能觉得怎么可能看错呢,红线位置那么明显?那是因为我镜子位置摆的正确,把后鼻孔摆在在视野正中。新手迷路了会到处乱转,视野正中的缝隙可能就不是后鼻孔了。如果此时迷路了就让患者“用鼻子吸气”,结构一下就清楚了,如下图所示。
原因:患者麻醉不好,不停的呛咳和吞咽、憋气。这是新手面对的最大问题,有些患者反应太强,老手都可能下不去。解决方案:首先要熟悉纤支镜,尽可能“手稳”。然后把声门牢固的放在视野正中,这样才能保证镜子尽可能“悬空”,减少对喉部组织的接触刺激。如下图所示。然后稳定、果断、不快不慢的进镜,到达声门时患者可能会因为刺激立即闭住声门,镜头会贴在声门上,什么都看不清,但是镜头里面的视野会“偏白色”。如果视野“偏红色”,那可能进食道了。如果视野偏白色,不要着急,“不要后退”,保持一定的压力“轻轻抵住”前方,当患者憋不住气或者咳嗽时,声门打开,镜子在压力的推动下就滑进了气道。有些老手会跟“扔飞镖”一样把镜子快速“扎进”声门,新手不推荐这样操作,因为“不够快”,容易被咳嗽憋气或者吞咽动作扰乱视野而不得不后退。反复刺激容易导致声门水肿,后面操作就困难了。
我当时学纤支镜是在ICU用床旁纤支镜学的。先学洗镜子,然后每天用镜子看书,一排排的认字,以此掌握运镜。会洗镜子了每天就用纤支镜给气管插管的患者吸痰。因为有气管导管,就没有鼻腔迷路和过声门的难题。床旁镜的要求不高,目的明确,吸痰,或者到达病灶部位看到想看的内容。因为患者上着呼吸机,病情重,必须速度很快。在此基础上床旁镜必须快速找到几个地标,然后再到目标位置。这种操作环境自然逼迫操作者必须快速掌握支气管的结构,熟练的运镜。床旁镜因为不挣钱,要自己洗镜子,大多数医生不喜欢做床旁镜,所以只要想学,有的是机会做。床旁镜学会后,普通经鼻、经口纤支镜就很快上手了,“把前进方向摆在视野正中”这种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了。这样学习纤支镜的话后续各种介入操作都不难了,因为“手很稳”。
现在随着无痛技术的普及,经喉罩做全麻纤支镜越来越多,很多新手是从全麻纤支镜开始上手。鼻腔、声门的问题就没有了,运镜的问题、支气管迷路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手不稳”的情况。但是不用担心,所有学生虽然刚开始都很笨,但终究都熟练掌握了。
好书推荐,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实用眼科手术技巧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2年版)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指南(第3版)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生化案例分析139例
物理医学与康复临床诊断:病例解析
轻松神经系统检查(第6版)
综合模拟医学:医学教育中的掌握性学习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学(第4版)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