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录之葫芦 | 给今生五十元
庄小姐的葫芦
口述 _ 庄雅婷
1 | 老
▲ 庄小姐去故宫看四僧展时拍的图片
我写过一个段子,说年轻的时候看LV的老花特别不顺眼。突然有一天你喜欢上了,会看LV顺眼了,这时候你已经老了。
我以前也真的是这样,年轻的时候觉得它这么丑,现在就觉得好好看啊。
但我没想到后面还有葫芦。
以前说等哪天觉得葫芦好看的时候,你就真的老了,年轻的小孩谁喜欢葫芦啊。现在我也很喜欢葫芦。
我的粉丝说,没关系,我相信你,有一天你会喜欢根雕的。
我已经准备买留青竹刻臂搁了,根雕还是有点不行,我说哪天我真的喜欢根雕就完了。但前两天去开化,那儿有一个人收藏了好多巨型根雕,反正看上去,我觉得还行。
▲ 庄小姐的石头
2 | 葫芦
▲ 齐白石作品局部
我是葫芦的热爱者,就觉得好看啊,圆滚滚的。在中国的文化里边儿,它是一个吉祥物,代表的是福和禄,是一种圆满。
我以前也写过,老说人生要圆满,又不是盘子,要那么圆满干嘛啊。
是到了一个年纪之后,突然觉得时间特别短暂,就是过得快得有点慌。那个时候,你已经完全没有力气去管别人了,你自己身上的bug都管不了,只能把所有的力气和时间,放到那些好的对的事情上。以前最烦的一些东西,比如中国人特有的那些文化和说法,什么圆满啊吉祥啊,不能说开始追捧了,但我得承认它有道理了。
3 | 庸人
▲
庄小姐的茶几,上面有自己的零食和猫儿的零食
一个真正圆满的人是怎么样的,有一段时间我痴迷八字,就研究了一下《易经》什么的,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发现因为现在的价值观变了,过去说的好命歹命不完全符合现在的需求。比如过去八字里的桃花煞,现在叫桃花运,过去的劫难,在现在的明星这里是好命,想红,八字里必须带桃花,这样才有更多的人喜欢。
这是个次要的例子,主要的就是说,一个人的命好,是五行均匀,互补得还不错,整体的运势是平顺的。像我们说的,少年亲友爱护,青年感情平顺,晚年儿孙满堂这种,一辈子是一种平线。
像过去的伟人,六起六落,运势来了在最高峰,运势过了去最低谷,那样的跌宕,古人就觉得是不好的;一辈子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就认为这种命是好的,这样的认知当然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系,比如饥荒和战争。
所以有另外一个词叫庸人多福。庸人其实指的不是庸俗,就是平庸正常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钝一点、性格没有什么大缺陷的人,就意味着你未必能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那样平平顺顺地过一生,那么这也是一种挺好的人生。但我们讲的一些传奇人物,全都是那种命运里面有着重大bug的人,而且最后你会发现他也并没有克服掉这些bug,可能反而把这些bug发扬光大了。
要求平顺的圆满和多福,但我又同意说人生是要有波峰波谷的,这是一些很矛盾的事情,但它是有路可以走的。
4 | 服软
▲ 庄小姐的猫
我年轻的时候会在微博上跟粉丝对骂,但是现在不会了。那时候大家围观得很欢乐,觉得谁也说不过庄老,现在要是谁来批评两句,我就说是是,我错了。
我开始喜欢葫芦,就像我当年出道的时候,大家都说我犀利毒舌什么的,到现在很多人对我都还是那个印象,但我现在连脏字都不怎么写了。
为什么能“认怂”、没有脏字了,就是当你到了一个年纪的时候,你做出来的行为选择是不一样的。前两天我还在写鸡汤文,说不能相信“人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干什么事”这句话,但这时候你心里其实已经特别明白了,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干,是没有必要干。
当然可以在40岁的时候像20岁一样,穿着低腰裤在夜店载歌载舞,但是何必呢,因为这时候我有更多的玩的了,我的趣味和价值观也不会一直停留在年轻的阶段。
比如说20多岁的时候要的是乐趣,我们为了乐趣可以付出一切。30多岁是成就,你所有的力气都放在这儿了。40、50岁的时候,开始要的是体面,是好的状态,是在前面的东西都玩过了之后,你能hold住自己。
我觉得人到中年的转折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年纪,你突然发现学新东西没有那么快了,家庭生活的牵扯开始多了,你的未来也不像年轻时候看上去的那么明朗开阔,这个时候,所有的一切就是要镇定。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往外扩的,到了一定的年纪,是在往回收的。
很久之前我一个朋友就说,其实任何一个人往外放都是没有问题的,难的是你能收回来。你可以热烈地去恋爱,一切都很热烈,但是一旦失败了,你能收回来吗,就是你能还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的,就像没有受过伤害一样地重新去爱去对待生活。
其实人最怀念的都不是功成名就,是他的青春,上升期的那段时间。一些人其实不太走的,他的思维方式停留在了那里。
前一段一个圈儿里的中年男人们有掀起小波澜,有人说我这个岁数什么姑娘睡不着,没有了姑娘的饭局就是素的,没有下酒菜——有种不自知的洋洋得意。这种事你在十年十五年前说还好,貌似还挺才子风流的。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当你已经不在那个语境中了,年轻人已经不吃这套,所有人的三观都多少变化了,却还在用青春期得意事件作为人生注脚。那种落差其实让人挺尴尬的。
也不是说人在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而是说每个阶段自有它的丰盈,是你走到哪个阶段,一定要把这个阶段中最有价值的这块东西做好。这也有重心偏移的问题,就像说中年人为什么爱喝茶,因为他可能喝不了酒了。原来喝完酒,早上起来跟没事似的,现在会难受,以前去夜店很好,现在年纪大了,一进去听到那个声音就头疼,自然就去找茶馆了。
其实就是不要跟自然规律去做斗争,就是人既要不认输也要会服软。不认输就是临了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那个劲,但该服软的时候一定要服的,比如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走到了哪一步,该怎么去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要求别人的,是对自己的。
5 | 年头
▲ 庄小姐的折扇,她说上面有她的新葫芦
我觉得所有的体面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既能正确认识自己,也能正确认识别人。
很多人的痛苦就是“十万个凭什么”,或是“why not me?”现在也鸡汤多了,把大家养懒了,觉得转发一下就ok了,但所有的事,确实你是绕不过去的。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一段话。他说他当年刚到北京时二十多岁,什么都没有。然后想尽一切的办法努力地赚钱,在这个城市活下来了。现在快四十了,房子有了,车也有了,孩子也有两个了。但是他说我发现吧,我想尽一切办法,我怎么努力,拥有这一切,我也得十几年的时间,中间各个阶段,是你怎么着急怎么努力,也要捱的年头。
就是说可能我的野心或者梦想是无限的,但是我一定是遵守我当下的身份和事情。如果今天我是一个编辑我就要把编辑的事情做好,明天我是一个主编我就把主编的事情做好。体面就是你给自己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并且非常忠于它。
有的人会说,那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看90后创业什么什么的。大部分的90后,家境好是一回事,除非他特别优秀,拿到高薪的还是很少数,不优秀的也能赚到,但不会太长久。这个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你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是要熬年头。什么时候给你发一批奖励,命运自有节奏。那些一时半会的成功和得到,都是不太作数的。
6 | 正
▲ 庄小姐拍的海
我少年的时候独处的时间比较多,从爷爷奶奶开始,都是那种很传统的家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事传媒或者文艺工作,所以很多价值观、世界观都是自己摸索的。
很多东西是来自于书和电影给的启发,到了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又在被修正,我也试过各种生活的可能性,说到底,最后觉得ok,内心平静,圆满温和,其实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无论你结婚没有,有没有小孩,你过着什么样的日子,都是这样的。
我做了很多年媒体,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就是谈论女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年年做,做到后来我看见这两个字就烦。我每年都要把这些文章写出花来,但最后这件事情都有一个极其统一的答案,就是你内心觉得自己幸不幸福。
这是跑不了的,不可能画一个框,说什么幸福女人要做到三十件事就算数了。不可能。就还是你要是真的高兴。过得舒坦的人,一定是平和的。
不管你是什么人,你朋克,摇滚,都一样。就像我认识的摇滚歌手,很多在私下里,你会发现他们是很nice、很羞涩内向的人,他们找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内心还是顺从温和的。还有许多当年说绝不屈服,要永远年轻的人,到头来还是孩子老婆热炕头,坐着和朋友聊一下怎么赚钱。
还有很多朴素的智慧都是来自当年的电影、港片什么的,有时候会看到就算是黑社会,他也希望他的孩子是医生,是律师,是科学家,然后你就知道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了,殊途同归就是这样。就像许巍唱的歌,他说也曾经年少仗剑走天涯,现在发现平淡才是真理。所以挺没劲的,我也不爱说这种事情。
但走正路是一个效率问题。走一条邪路、偏路,到最后你发现你走不出去,还得往回绕。人的底子一定要正,当你正的时候,无论选择的方式是怎样的,嬉笑怒骂皆文章,无论怎么酷,怎么不服,都是好的。
7 | 物不言志
▲ 路易威登品牌经典花纹
有一天,有个姑娘开着卡宴从我们身边路过。我旁边的男司机就不屑地说二奶车。我说是因为是你开吉普才会这么说。在同等level的人眼里,他们看到的只是这是100万的车、这是20万的车而已。在别人那里,这件事情是没有附加的。
人越过得好,对一件东西赋予的意义是越少的。给自己设限越多的人,其实活得越不舒展,也说明境况其实没有那么好,心里坎多的时候,也就圆满不起来。
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借物咏志,然后寄情山水。但中国人很难有罗马的那种就是享乐、就是狂欢的酒神精神。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文人都是政治仕途不得意,返回去寻求安慰和平静。
说借物言志,那再高一个级别,物就是物了,就不言志了。就像沈从文写古代服装的那个时期,不能谈其他了。没办法了,他就去研究文化,研究服饰。你说他在言志吗,也不言志了,那些东西其实是最后的一个归宿。
我认识一个男孩,长得还挺帅的,永远西装三件套,开跑车,很得体,很招人喜欢,他的朋友圈发的永远都是特别美的高清图,都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和明星的合影,从来没有负面情绪。搁以前我肯定觉得虚伪,但现在呢,还觉得挺好的,他又不攻击你,吃吃饭,聊聊天就挺愉快的。
如果有强烈的不喜欢,不是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是你对这个人期待过多了。就是你为什么要跟他做知己呢,如果就把他定位成普通朋友,点点赞,吃吃饭,大家都其乐融融的,你没有期望,也就不会不喜欢了。车也是,人也是,包也是,比如说很多人会把LV老花视为一种粗鲁恶俗的代表,但我现在觉得挺好的。它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吉祥物啊,和葫芦是一样的。
8 | 自有其实
▲ 清代 赵之谦 《葫芦图》局部
中国的园林啊山水啊文房啊葫芦啊,那是可以感受到的美,就像我们小时候背唐诗什么的,在于说就算你不会去刻意地研究,这些东西对你的审美还是有一个DNA一样的影响的,文化和传承是根儿上的事情。
但有一个困惑,就是它是一个没有标准的东西,一个东西的好和坏,好像没有标尺。我研究过一段时间中国那些非遗传承的东西,看了很久,觉得有很多都是死掉了的。有些是做不出那个技艺,有些是做出来觉得很丑。
我们分析过这个事情,因为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死掉了,你再做出来一个同样的东西,看着还不错,但不会买,拿回去没地方放,也不知道用。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传统”的样子,穿旗袍,穿大褂的人,但就会觉得就是不美啊,所以心情很复杂。终于到了自己这个年纪,有一些力气去筛选了,但发现现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别人给你讲,也很多都是云山雾绕的。
但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去梳理和建立一个自己的体系,这是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比较喜欢文震亨,他写了那本《长物志》,他会特别不留情面地和你讲生活用度的规则,会说什么“用之则俗”。
在我的体会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一直在说四个字,就是伦理辈分。就是万物自有其时。中国流传下来的东西是有制式的,在过去,用什么材质,什么器形,台阶的多少,是有一个特别的严格的规定的。你可以说想象力天马行空,但落到现实里是要遵从一些规则。我想这是对自由和边界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过去的人搞出这一套东西,其实是为了找到天地人的关系,是确定人在天地中的位置。文震亨虽然没有写到这个,但他是严格按照规制来安排生活的,他明确地给出了标准,用什么不用什么。到现在,这影响还很大的,比如紫砂壶,你放在那里,大家一看,噢,是西施,是石瓢,它是有形制的,我们可以认得出它来。
上次看到一个飞鼠壶,就是鼠年的时候,在壶盖上做了两个米老鼠的大耳朵。简直就是异端。但其实都是把玩的东西,真的做了又怎样。现在物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也在用其他东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LV的老花,爱马仕的皮。
都是玩乐,不用一下加那么多的规矩给自己,但还是觉得,你要跳到一个体系里去,就要遵守这个规则。可以在迪士尼的壶上有耳朵,星巴克的壶上有耳朵,一定要把紫砂壶改成那样,就好像是在足球场上用打篮球的规则,是不对的,有些大的东西还是要遵守。
9 | 五十元给今生
▲
释迦牟尼佛像。在佛教里,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我有一个段子,一个朋友在寺庙里,宝殿里有三世佛。他们三个不是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吗。拜完了以后,她往那个功德箱里放钱,她说可是我的兜里只有一张五十的和两张二十的。然后想了想,还是把五十扔到了释迦牟尼佛前面的箱子里。说算了我还是求今生吧。
就是看了很多例子后,觉得你喜欢的这些东西只对你有意义,只对你的当下有意义。比如一些学者们过世了,小孩就把他们的藏书卖了,意大利古董收藏家的一个古堡,他走了,后人也直接打包卖了。就觉得好好活着,才是一切东西有意义的前提。
我也从来不建议朋友买特别贵的东西,比如壶,比如茶,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自己慢慢摸索的过程,在这个审美体系里面,你慢慢来玩就好了。
我会在短期内喜欢一些东西,收藏它们,也没有什么体系,真的假的,各种东西放在一起。比如葫芦,玩葫芦的那个圈是有各种术语的,一个完美的葫芦要满足各种需求。我就觉得,这样的完美成本太高了,我就买个葫芦形状吧,买一些工艺品,买一些变体觉得也很好,它挺好看的就好了,不需要真的寄托什么传承和意义。
人其实只要过了自欺欺人这一关的话,生活能够便宜好多。喜欢一个东西,就是付出的精力刚刚好,它让你变得更温和谦虚就好。
◼︎
庄雅婷
作家 生活方式创业者
◼︎
清代 罗聘 葫芦图
清代 金农 《花卉图册》之葫芦
清代 金农 《葫芦图》
齐白石 《葫芦图》
齐白石 《葫芦图》
吴昌硕 《葫芦图》局部
吴昌硕 《葫芦图》
吴昌硕 《葫芦图》
◼︎
◼︎
采编 _ 余非 鳝鱼 | 摄影 _ 松鼠
个人图片提供 | 庄雅婷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
▽ 看看他们的东西 ▽
↑
↑
↑
↑
↑
↑
↑
↑
↑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Lstudi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