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坛名宿】叶元章: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自 警

荣枯三盏酒,星月半窗明。
噩梦今犹在,前途须慎行。


春夜忆扬州


已无红药与琼花,惟见楼前树影斜。

二十四桥今夜月,可曾吩咐与琵琶?


檀板红牙迹已遥,楼头谁又夜吹箫?

春风十里桥西路,可有冰轮上柳梢?


双鬓凋时梦未凋,几番魂逗广陵潮。

绿杨影里行吟处,一半诗情系板桥。


古城今又涨春潮,一篙初平柳外桥。

旧梦已随花落去,何时再听玉人箫?



闲居偶作

不买鱼竿不买山,楼居近市失安闲。

品诗味在酸甜外,读画神游泉石间。

冷眼观棋明若火,危言出口曲如环。

倦来偶向窗前卧,一梦乡关去又还。



寄百龄诗翁王斯琴杭州

不见孤山驯鹤师,秋来尽日惹相思。

苔岑契合常如是,气类萧条只自知。

书愤曾题酒家壁,顶风还仗岁寒枝。

黄钟毁弃精魂蚀,尘下何人识项斯?


枯坐市楼无复聊,灵襟悱恻听江潮。

凄凉白傅当年泪,瘦损沈郎旧日腰。

末世文章供覆瓿,故园松柏倚寒瓢。

即今有恨谁堪诉,多少诗魂待共招。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宁波大学老教授叶元章:97岁的他,有颗赤子之心

2018-03-25 13:5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晨辉


叶老对记者说,他曾资助一位学生长达20年。王晨辉 摄


新学期里,奉化大堰学校140多位住校生欣喜发现,他们睡的床,从老旧木床变成了崭新铁床。当他们得知购置新床的费用,来自于一位97岁老人设立的慈善基金时,内心深受感动,纷纷写去感谢信。老人很快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努力自强,做有作为的人。

这位97岁老人,名叫叶元章,宁波人,现居上海,退休前是宁波大学教授,还是位知名诗人。说起自己的爱心助学行为,老人挥挥手,云淡风轻地说道:“这只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小事,作为一名教师,关爱学生是应该的。”

为善最乐,是叶老的人生信条。这么多年来,捐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学生,他早已记不清了。仅最近几年,他捐资助学的金额就已超过30万元。老人说,只要生命不息,就一定会把好事做下去。

慈善之举,家乡学子睡上新床

“因为有您捐赠的床,我们不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睡得提心吊胆,而是睡得安安稳稳,一点都不害怕……”叶老人房间的书桌上,放着一封笔迹稚嫩却工整的信,尽管语句还不太通顺,但字里行间,透着孩子们的真挚与谢意。

“看到这封信,我既欣慰又心疼,能和孩子们认识是一种缘,如果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尽力去帮助。”拿着孩子的信,叶老感叹道。

尽管已有97虚岁,但3月22日记者在上海市杨浦区叶老家中见到他时,仍能明显感受到老人广博的才学和敏感的思维。这位中等个子、消瘦身材的老人,还和年轻时一样,关心时事,勤于学习,每天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


退休前,叶元章将自己的数千册藏书捐给宁波大学。王晨辉 翻拍


叶元章,籍贯宁波镇海,192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曾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今青海民族大学)、宁波大学等学校任教,从事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老人博学宏词,于散文、诗歌、戏剧均卓有建树,出版过多部著作,现仍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和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2004年,叶老退休回到上海生活,心里还记挂着家乡的学子。2016年春节后,他联系到宁波市慈善总会,表达了捐款助学的意愿。“叶老在与我的通话中强调钱不多,是一份心意,也想通过这件事对其他人有个启示和激励。”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郭天放说。

经宁波市慈善总会建议,叶老用捐款建立一个小额冠名基金,命名为“叶氏静观”,基金额度定为5万元。之后,叶老几次到银行提款、汇款。2016年3月,基金正式建立,之后的日子里,叶老又数次为基金注资。

今年年初,根据叶老的意愿,宁波市慈善总会从“叶氏静观”基金中支付3万元拨到大堰学校,用于学生宿舍改造,为孩子们改装新床。

“我在媒体上了解到奉化山区的大堰学校比较困难,就和校方取得联系,校方告诉我,他们的学生住宿条件比较差,之前学生睡的木质高低床,还是老师当学生时用过的,很是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曾发生过床垮学生受伤的情况。”叶老说着,拿出几张当时学校寄给他的学生宿舍照片,部分木床已发出霉斑,有的还可看出明显破损,“这些照片看得我很难受,我马上和宁波市慈善总会联系,希望把我基金里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们安装新的床铺。”


奉化大堰学校寄来的信件和照片让叶老颇为欣慰,他和女儿叶良骏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王晨辉 摄


3万元资金很快打到学校账户,学校也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70多张高低床(一张高低床可以睡两个学生)的订制、安装。孩子们欢呼地涌入装上新床的宿舍,这份喜悦也很快传递给了叶老。

看到学生们寄来的感谢信,老人兴奋地提笔回信,给孩子们送去祝愿:“高小、初中阶段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是一辈子成败的关键,生活环境艰苦也有好处,腹有诗书气自华,要读、要写、要学书法、学礼仪,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行善一生,学生有难鼎力相助

对叶老来说,在宁波市慈善总会设立的慈善基金,只是他众多爱心助学行动中的一部分,仅仅最近四五年,他用于助学的钱,就超过了30万元。

在叶老的书柜里,记者看到多本捐赠证书,其中数额较大的,除了宁波市慈善总会这笔,还有捐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10万元。

“这10万元,是我捐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困难学生的,希望在10年内帮助10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叶老说,行善,是他一辈子奉行的信条,作为老师,尽自己力量帮助困难学生,更是分内之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发给叶老的捐赠证书。王晨辉 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老在青海任教。当时的学生,不少生活困难,有的甚至连交学费都有问题,叶老把工资中的大部分拿出来,帮学生们垫付学费、生活费,帮助他们改善伙食,“我和学生们的关系都非常好,我教过的学生,很多到现在还都有联系。”

退休前,叶老还把毕生所藏的数千册书籍,全部捐给宁波大学,宁波大学图书馆为此设立“叶元章先生赠书专架”。

而在叶老曾经的学生——青海西宁的白书慧看来,叶老就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正是叶老长达10年的帮助,才让她渡过人生最艰难的日子。


宁波市慈善总会寄给叶老的捐赠证书。王晨辉 摄


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白书慧的丈夫去世,她自己收入不高,儿子年纪小,家里还有生病的老人需要照顾,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白书慧联系到了叶老。

“当时我已在宁波大学任教,那天接到白书慧的电话,她哭诉了自己的遭遇,我和她说:‘你不要担心,你过去是我的学生,现在还是我的学生,学生的事情,老师怎么会不管?’接完电话,我马上给她汇去了两千元钱,并且承诺白书慧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全部由我来承担。”叶老回忆道。

从那之后的10年里,叶老每年会给白书慧汇去一笔钱,承担她儿子学习、生活等所有费用,直到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奉化大堰学校的学生写给叶老的信。王晨辉 摄


“这样的事情,我爸爸做得太多了,这么多年来,他帮助过多少学生,自己都记不清了。”叶老的女儿叶良骏对记者说,“爸爸生活非常俭朴,可以几年不买一件衣服,十几年不换一件家具,但只要知道学生有什么困难,他就会毫不犹豫,尽自己所能去帮助。”


为善最乐,化为家风代代相传

叶老说,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只要生命不息,他的爱心助学善举,就不会停止。

“爸爸的爱心助学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是我们全家的事。行善也是我们的家风,会一代代传下去。”叶良骏补充道。

采访中,记者得知,叶良骏也是位作家,现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从事大量的助学和慈善活动,还发表过名为《爱满天下》的散文集。

叶良骏说,她向父亲承诺,万一哪天父亲不在了,助学行动,她会继续帮助他完成,等她老了,孙辈们也会接力。


采访结束前,叶老给记者留下了“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八个字。王晨辉 摄


“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有爱心,要助人为乐,我们都记在心里。”叶良骏说,2004年全家回到上海后,叶老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参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组织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并为活动捐款。

叶老感染的,除了家人,还有很多他曾经帮助过的学生。“不少学生给我写信、打电话说,他们现在生活变好,也和我一样,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过去曾资助过的一位学生,现在长期资助了两位困难学生。”


叶老送给记者的八个字,希望他的爱心和善行能被更多人接受。王晨辉 摄


宁波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听说一位97岁高龄老人还在做着爱心助学的好事,很多市民都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到爱心助学中来。春节之后,来他们这里捐款的市民又比多了。

结束采访前,叶老在记者采访本上留下了“为善最乐,读书便佳”8个字:“这8个字,是我们家的家训,我把它送给你,也希望通过你们,让这种行善助人的爱心行为,被更多人接受!”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15)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14)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13)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12)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11)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十)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九)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八)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七)

【诗坛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六)

【诗词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五)

【诗词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四)

【诗词名宿】叶元章诗词专辑(三)——水阔魂能越,交深语自真。

【诗词元宿】叶元章诗词专辑(二)——有风皆入韵,无句不生香。

【诗词名宿】叶元章专辑(一)多少旧时知己,依然泪眼婆娑。

【诗坛名宿】叶元章楹联(一)

【诗坛名宿】叶元章楹联(二)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小楼部分专辑回顾:

晚风说诗(十三)附跋

小楼周刊(74)
每周试玉(68):嘉宾【海天一,梅斋,梦欣】
金针度人(1):杨逸明《游黄果树》
世界水日,水无情亦有情.
杨逸明做客金文讲坛,漫谈中华诗词(一)
梦欣: 《品艺小楼》丁酉篇(11)【寓庄于谐多奇趣】
陈子昂诗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村,云自无依水自流

小楼部分作者及其网址:

中华诗词研究院  李文朝    杨逸明  林岫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杨叔子     陈琳藩   蓝青   秦绍遥    寇梦碧    曹长河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张家安  江合友   王玉明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北极狼獾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冉长春    康福  赵仁珪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白秀萍    孙延红   杨敏   杨金亭   刘川   张淑萱   毕小板   胡逆风 周笃文   刘庆霖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王蛰堪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了凡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法师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田遨  诗词一家人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王翼奇  尚佐文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寒剑 古求能 梅子卿卿 烛焰  省吾  张梅琴   刘征  李树喜  熊东遨  叶元章  楼立剑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吴祖刚  姚泉名  魏新河  赵京战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周退密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熊盛元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钟振振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星汉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诗酒当歌 李梦痴  寒颤星 范诗银  一粟斋  墨兰心语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安全东  李宗健  胡社桥  陈仁德   沈沪林  王卓平  林从龙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世广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周啸天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四知堂主人  林峰  平沙 倪卓雅  楚成  邓建军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叶嘉莹   刘鲁宁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刊发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和【搜狐】小楼听雨诗刊同步刊发,敬请关注!!


本期审核:小楼听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