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谢小60年:从谢小走向北大
(作者系谢家湾小学2009届学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
一个普通的夜晚,仍然是忙忙碌碌地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回到寝室看见小学班主任李葵老师的朋友圈,得知母校即将迎来六十周年校庆,顿时心生感悟、思绪万千,匆忙着笔此文。
我从小学开始,便热爱艺术,尤其热爱舞蹈。庆幸的是,无论是我的父母,还是老师,都给予我极大支持。而我的母校谢家湾小学更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并鼓励我们发展兴趣,变为特长。还记得那时候,学校的合唱队、朗诵队、舞蹈队,都代表学校参加过许多演出、比赛。
最为难忘的是,2005年,刘希娅校长受邀参加“亚洲艺术教育论坛”,她不但做了报告,还把我们舞蹈队也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仅仅小学的我,以领舞身份代表学校登上国际舞台,为中外友人表演了《中国印》《龙娃》等节目。
毫无疑问,这是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来说,是最骄傲、最深刻的经历之一,也正是那次演出让我和北大结下缘分。
还记得当时表演结束,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走过来,跟我说:“好好跳舞、好好学习,将来考我们北大”。我仰头问:“北大?就是北京大学吗?”“是呀,北京大学。”“哦,好的,我考虑一下吧。”年少的我只是不走心地点头,应着好,但内心中对于北大没有任何具象可言,脑海中只是懵懵懂懂地将“北大”二字,将与北大的这次萍水相逢,化为积蓄着力量的种子于心中。
却不想多年之后,这颗种子竟在不断迸发的力量推动下,长出了绿苗——8年之后,我如愿走进北大,成为燕园的一员。不得不说,没有谢小提供的艺术资源、艺术平台,以及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全方位支持,我想我不可能发现自己在舞蹈方面的天赋,不可能会坚持跳舞,更别说通过舞蹈特长获得北京大学降分资格结缘燕园了。
时间真是奇妙,不知不觉中,谢小已然成为我人生时间轴上十年前的记忆了。今年,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三年,北大的“文理贯通”思想,要求本科生不仅完成本院的专业课,全校的通选课、必修课,甚至还需要跨院系选别院的专业课,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多元思想,而不拘泥于自己专业的知识,我也在进步和反思中前行。
在艺术方面,舞蹈对我来言变得更为纯粹,并非为实现某种功利性目的所付之的努力,同时,对舞蹈方面的重心有所偏移后,我也参加了更为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比如话剧、合唱、音乐剧等,自然不能说“精通”,但却都是有所涉足,都是不断尝试的珍贵过程。
在后来渐渐长大的日子里,偶有思考,谢小的日子于我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想,用启程路上的“灯光师”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吧。我知道,我能有幸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在舞台上收获些许关注,背后都离不开无数灯光师的默默付出——有些全心全意,有些只是举手之劳,还有些甚至是无心插柳……但谢小这个特殊的灯光师,却是为我的人生拉开序幕的存在,是我启程路上的灯光师。
感恩谢小,祝您六十岁生日快乐。
曾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