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洞察:以营商为核心看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设(下)


深度洞察:以营商为核心看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设(下)

本文整理自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在2020年第三期广州社会组织讲坛的主旨演讲 



导读

2020年6月19日上午,2020年第三期广州社会组织讲坛(总第39期)顺利举行。本期讲坛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广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承办,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主持。讲坛采取线上直播形式,共有118位来自全国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与。
本期讲坛邀请广州知名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专家、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行业协会商会建设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这一主题共同交流探讨。

零点有数董事长、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专家袁岳博士带来了一小时的主旨演讲。


(接上篇)行业商协会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主体作用

讲到这里,行业协会和商会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因为国际营商环境打造的主体不是政府,它的最重要建设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很多国家,无论是城市还是中央政府,无论是公务员的数量还是政府部门的数量,比较我们少很多。这就意味着其实我们的政府好大,管得好多,今天我们在营商环境里面讲各种“精”和“简”,通常会举手续办得多快的例子,但是总理每次讲营商环境,他总把营商环境打造跟“放管服”连在一起。就是在讲简政放权,英文里面叫什么?叫de-regulation。

Regulation的意思是被我管着,我管的事越多越好。这次疫情防控,我们一旦抓紧以后,有很多部门就感觉到权力大了,怎么复工复产都有权力去管,这叫Regulation。实际上营商环境建设我们很多是从积极面去考虑,有一条很重要的线是de-regulation,很多事不能完全由政府来管。比如说像我们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行业,这新的行业产生了以后,你让政府去管能管得好吗?新的行业出来以后,谁是这个行业里面最懂的?是这个行业中间非常前沿的探索者,比如风投就是投最前沿的企业,创业里面我们经常讲的科创文创,通常就是在里面最前沿的创业者。所以前沿的创业企业被风投投了,然后你有机会成为规模化的前沿企业,然后这个时候你会懂一些新行业的发展。但如果前沿的产业让公务员按照机关逻辑去思考,结果会怎么样呢?有限的经济资源会流去怎么样的地方呢?就算是非前沿的产业,是不是就一定不值得做呢?事实上,无论我们说大数据还是地摊经济,如果这件事情按照机关逻辑去推、去思考,就会产生很多与营商逻辑很不一样的结论和做法。


营商环境打造应重视企业话语权

很多时候,营商环境本身涉及到利益、资源、发展空间的竞争与分配,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想法就不同。最近总理讲了地摊经济,摊贩有个反应,我们很多地方的城管人员可能就有不同的反应。利益群体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此不同的群体对于营商环境建设就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如果你是个够大的企业,你现在到一个地方就能跟大领导见面,然后你就能够直接跟市长说,最近我们想在你们这做个项目。它虽然是个民营企业,但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它有足够的能力去博弈和创造它自己的营商环境。当然我不是说大企业就不应该重视,而是说商协会不仅要代表大企业,还要代表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甚至非正规经济,要努力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发声,这样营商环境资源及其正面的表现,才能让不同的商业群体平衡地感受到。

中国经济的不少大型民营企业拿到的资源比例大于贡献的资源比例。你看,我们领导召集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时候,谁会参加?当然是大个的。你会看到个体户去参加吗?但小微企业毕竟还是受到重视,所以它们拿到的资源虽然小于贡献的资源,但是至少常常是政策的关注焦点。最有意思的是中国的中型民营企业,他们是贡献度超过拿到的资源水平的群体,因为营商环境中它是盲点,讲大中型企业的时候主要讲大不讲中,讲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讲小不讲中,所以中型企业恰恰被政策忽视了。但是大家想想看,一个企业能够超越小微,变成中型企业多么不容易,上市之前的公司哪个不是中型的,拿到一轮二轮三轮风险融资的,哪个不是中型企业。地方领导要懂得重视中型企业,让中型企业有感觉的营商环境,才是一个富有潜力的营商环境,才是超越了小微和超越了只管自己利益博弈的大企业的富有潜力的地方。比如深圳南山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间,自己产生了一百多家上市的民营科技公司,那些企业之前从小变成了中,当然上市之后从中变成了中大型,这就是一个很生动的见证。

所以我们在讲到营商环境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视角?其实世行标准本质是以企业为主角来思考,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对企业最有利的,它的核心是这个。国内营商环境评价的时候,因为客观上来说政府已经管了那么多,所以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哪些东西应该放,哪些东西应该管,哪些东西应该转为服务,这是国务院提的政府转变职能放管服的意思。所以我理解的为什么总理每次讲营商环境总是跟放管服和政府职能转化联系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催生市场中间的这个力量。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的关于市场要素构建的文件,我认为跟我们就非常关联。


行业商协会如何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关注前沿需要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商协会建设——社会组织建设跟营商环境打造之间的关系。我讲到de-regulation,它实际上重点是减少行政管制。举例来说,人社系统管理会涉及到职称,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职称真的是好旧,上海有两个新的文件,一个叫数字新基建,一个叫在线新经济。在线新经济中间要认真研究在线新经济里面出现的新兴职业岗位,然后把它跟原来的职称之间建立对应。现在很多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创新企业、创新岗位,很难和现在的职称评定建立联系。上海提出一个构想,大概列了若干个新岗位职业,电竞选手是其中一个,假定说电竞里面特别高的段位相当于高工,那么你打游戏水平很高,就可以享受高工的待遇,它有一套对应的体系。这说明我们承认社会上发展出来的很多新事物,这些新事物也应该在我们的关注和资源支持的范围内。


问题是这些活在过去都是怎么做的呢?过去对任何一个职称系列的认可,首先人社部要给一套体系,然后要审批,然后需要单位里面评职称,评完之后上报。新一代的新岗位的产能,比方说场景构造师、场景设计师,这是过去大学里没有教过的,社会上的职称自然也没有,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职业岗位。它相当于职称里面的哪一个呢?这些工作由谁来做,它不能由政府来做,政府做这件事情做不懂,或者学习的成本太高。这件事情就应该由这个领域中专门的组织行业联盟——行业协会来做。


行业商协会如何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参与感与话语权

无论是前沿的发展还是传统的经济都是需要行业组织的。比如说摆地摊,大家知道香港在90年代的时候,摆地摊的摊贩有个摊贩联合会,摊贩一度在香港是很受争议的,比如说港岛那么高大上的地方能不能摆地摊?站在摊贩的角度来说,一个地方有没有营商环境?或者有什么地方最适合摊贩?当然结论是要划分区域和时间,对摊贩也有一定的要求,在符合前提条件之下摊贩是合法的。

我们今天打造营商环境的关键是什么?是要让不同的利益主体拥有争取权利的载体。也就是说营商环境打造的时候,既可以把一条街打造得全部高大上,摊贩摆都摆不下去,也可以在一条街上留白或者留出一定的空间,变成可以进行地摊经济的空间。问题是在最初规划设计的时候,谁有发言权?如果规划的时候有发言权的人都是大地产商和准备建大楼的大企业家,这件事儿就没摊贩啥事儿了。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想营造的东西都是想拿大个的,与成长中的企业没关系,中型企业要去拿的时候资源就会很贵,很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作为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觉得看营商环境的时候不只是看政府做了什么,而要看政府给予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主体什么样的空间?

在社会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做在场。我们制定的政策,无论是关于营商环境还是其他的,政策的本质是分饼

当下我们把饼做成什么样,下一步我们把饼做成什么样,这个饼将来做出来以后,谁可以参加做饼,做饼的时候用谁的材料,做成饼以后谁可以吃。这件事情涉及到的是一个利益的分割,利益分割的关键是要在场。主体的在场和参与,是体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是不是真的为商而营的关键。

但是说到在场这件事情,你不可能乌央乌央地大家都参加,那么多中小企业,中型企业也不少,大型企业也不少,刚才讲到的专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也不少,会计也不是人人都会跑到现场去发言。所以很显然它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精干的、高效的、敏感的组织,把不能够在场的人的想法汇聚起来,把不能在场的人的利益总结梳理起来。然后要有presentation,要能够传递到决策者那里并参与谈判,构建最终的营商环境建造方案,这是一个谈判过程——要有参与,要有话语权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一个地方行业组织和商会发挥作用的大小,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市场化程度大小的关键。国际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在营造过程中间主体成长的水平、主体成熟度的水平、主体组织化的水平、主体话语权的水平


世行最早的营商环境评价的参与主体,核心是中介组织和专业人士,也就是像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咨询师、行业商会会长等,是以中介机构为核心的评价。这里面考虑了两个,第一,行政部门的数据填报收集,可能水分很大。第二,如果让单个企业来做,那单个企业的差异也很大,所以要抽足够的企业才能来做。但是因为行业商协会已经是企业组织化的一个表现——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达到了企业组织化,但是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行业商协会还是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是能够反映一定程度的企业情况。

在疫情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关于疫情防控的建议,其中有个建议来自200家商协会的会长来看的现在的经济走势,这个结果不少领导认为很中肯,反映的情况最有覆盖度也比较有代表性,是对于当前行业形势复工复产水平和下一步发展态势的一个很好的反映。原因在于行业商会组织有一定的组织化代表性。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我们有不少的商协会,可能还是老大主导,反映的还是比较大的企业意见。也有一些组织里面,可能主要是秘书处的同志们在干活,他们平时主要是要养活自己,对于自己所代表的群体认识还不够,这些问题也的确存在。但总体来说,这种组织化的群体代表人,是参与营商环境打造的一个关键,否则我们的营商环境打造会变成一个行政游戏。至少我们应该给大家一个这样的目标与追求。


行业商协会如何参与营商环境建设:产教融合,以产主导培养人才

站在组织的角度来说,行业商协会一方面会看到世行的标准、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的标准中有相当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站在自己行业协会的角度,站在生意人的角度,也有一些指标不见得是特别关心的。像现在大家都在讲大数据,各地方现在都搞数字新基建,大家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是人才。

好多地方都投资了数字新基建,要打造多少个数据中心多少个平台,其实过去很多系统平台也都有,那问题来了,第一是跟过去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第二是平台上的内容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第三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第四的靠谁解决问题。这些事情大学里面有教吗?没有。所以在讲市场要素构建的时候,对于一些营商环境要素的打造,比如说现在讲降税减费,行业协会当然有些建议,但大家能做的可能很有限。但是有一些要素是只有行业商会能够做到的,比如人才建设这件事情体制没能做很好,而单个企业做成本太高。

说到数字新基建,中国要一大批数字化的人才,政策反应可能很简单,就在中国所有的大学里面开一大批大数据学院出来,认为开了大数据学院就算是培养人才,就像认为要发展金融,就设一堆金融投资学院。 但是我们今天搞数字经济,坦率地说是不需要那么多园区的,美国数字经济那么发达,真没啥可以像我们那么多的园区的,数字经济的本质是把所有的东西做得很小,一个数字图片的公司只有百把人,有几百亿美元的市值。所以数字经济越发展,将来越不需要很多建筑,不需要那么大的楼,不需要那么多园区,不需要那么多的土地。但很多地方的政府跟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干了一大波的数字经济园区,这些成本最后都算投在数字经济上了,但是跟数字经济的真正核心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对一个数字经济企业来说,要发展,没有人就干不了活,有了人还没相应的职称,人才享受不了待遇。所以站在一个新兴行业需要的角度来说,将来怎么培养新的人才?大学又不能培养,企业自己也来不及培养,怎么干?这是行业协会能干的事。行业协会既要寻找顶尖人才,又要培育中坚人才,又要支持建设基础新技能人才群体。

上海第二工大就有一个专门的物流学院,是跟中外运物流合办的,公共课由学校提供,专业课由中外运物流提供,所以它们的学生很早就可以用。作为一个数字经济的行业协会,要把会员企业协同起来,学校提供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协会为人才提供课程。但这件活单个企业干,不能够培养那么多人,让学校干,表面上培养了很多人但没大用。谁干?行业协会干。只要是前沿领域的东西,都要靠行业组织为主来干。我把这个叫做产教融合,以产为主导。产业要主导,才能干好这个事。

现在的规定是很多人才教育只有学校才有资格做,商协会要干产教融合以产主导的人才培养方式,政府怎么支持呢?一是行业协会要去做这件事的认识,而政府别让其他人再给大家加负担,别让企业給有所谓教育资质的学校交了费用才能做人才培训。这个时候政府与商协会就协力营造了一个营商环境中的新人才要素。

总结









前台提供专业化服务

中台提供资源调动和沟通协作

后台提供政策支持




我们很多的工作都有前中后台,最前台的工作是应该由专业服务来做,比如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专业数据机构、专业规划机构——专业的各种机构提供的服务。有不少地方政府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也有不少专业机构专门给企业拿补贴的,就补贴怎么拿怎么用,怎么做过程管理,既拿到钱还符合政策,这个里面可能将来要有更多的专业服务的发展。

专业服务还包括智能化专业服务,因为也有些地方中介服务搞得很乱,花了不少钱处理得也不一定很好,毕竟像中国的律师在省会上的城市还不少,但是往地级市就很少,会计师也一样,好的会计师集中在沿海的几个城市,比较容易挣钱,因为其他地方不太认专业服务,而是认行政的,所以专业服务没有太大的空间。所以要提供智能化服务,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做了很多招商引资的政策,它跟营商环境有关,但是招商引资的政策第一它放在自己的官网上,谁也找不着,谁都没空看官网;第二看了文件但是看不懂,我们在某市做营商环境评估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叫通俗化工程,怎么把那些文件变得普通人能看得懂;但即使看得懂,填表格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表格上的问题不符合行业发展的特点。智能化专业服务是什么呢?假定说在一个政务一体化平台上,我是做区块链的企业,我想知道我落地在这能拿几个政策,把公司的基本情况输到政务一体化平台上,立马就知道有12个政策跟我相关,其中有6个政策,我今年一来就可以拿到,如果填表遇到有问题的时候,我的咨询服务是怎么样的等等。也就是要让大家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搞明白政策和用得上政策,这也是个专业服务,我称为前台化专业服务,最好的就是这个活儿基本上很少需要看到公务员。

能提供中台服务的是商协会组织,比如说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在前台的具体工作里面涉及到的不同业务板块,有不同利益的代表人,商协会组织在中间最重要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它们可以做的事情我前面已经说了。

政府党政部门应该站在后台,因为政府部门再简政放权还会是世界上最强的政府部门,这是一个客观的国情,但是它的工作方式可以调整。(全文结束)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张姝婷  审校:张希贤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1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57952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