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心自光明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楞严经讲义PPT版第15讲



PPT 第 34 页】


10.三破戏论法:阿难听闻“演案”后,知见重回因缘戏论法阿难前后有三次陷入戏论法:

第一次,是在第九番显见时。佛陀开示,见性既非因缘、也非自然、也不是非自然、也不是非因缘,见性超越了凡夫第六识的分别计度而产生的四种边论。

第二次,佛陀在开示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前。阿难说“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他认为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第三次,佛陀给富楼那开示不空如来藏后。阿难一听三缘断,三因不生,立刻质疑佛陀“这不等于承认因缘法吗?”。

阿难在听闻了十番显见、四科七大本如来藏之后,对空如来藏已经非常明了。现在听到演若达多案例后,知见退转回因缘戏论法了。这一次佛陀要第三次破因缘戏论法。为什么要说三遍呢?可能三遍比较容易记住,众生在没有巩固中道知见前,确实是有退转的可能。《法华经》里舍利弗也是三次请佛讲《法华经》,都是三次。

因缘戏论法都是第六识的妄想心在分别计度,以众生狭隘的所知心,是不可能入佛知见的,所以一定要破戏论法,来破除第六识的妄想心。阿难认为演若达多狂性的因缘若被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狂性比喻无明,无明是障碍我们证得菩提的一个因缘,如果无明把他灭除掉,菩提自然也就出来了,所以阿难认为菩提是因缘法,真是再明显不过了。看看佛陀如何开示的:

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菩提如果是自然体,由何因缘而有无明?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如果菩提真心是自然的,因为额外的加了一个明的因缘而起无明,为什么真心并不随着无明因缘的失去而失去?事实上菩提真心是本具的,不会随着无明有而有,也不会随着无明灭而消失。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菩提本来是不失的,无明是妄有的,菩提并没有任何的变易,何须借助因缘?无明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狂性(比喻无明)如果是自然就有的,在没有起狂性(无明)的时候,狂性

(无明)潜伏在哪里呢?此处破无明是自然的观点,无明并非本来就有。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狂性(比喻无明)如果是因缘的,而头(比喻菩提)从来没有遗失过,是什么原因导致演若达多无状狂走(比喻众生离开了本觉而向外去攀缘六尘,也就是【背觉合尘】)。此处破无明是因缘论的观点,无明也不是由因缘而生出来的。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菩提因一念不觉,有第一念生相无明,后面衍生出更多的无明和烦恼,这些无明和烦恼虽然把菩提真心覆盖住了,但菩提真心从未失去。“知真本有,知妄本空”。菩提是非自然、非因缘的,无明也是非自然、非因缘的。

菩提非自然、非因缘,在第九番显见“显见超情”时已经讲得很透了。此处重点是要破无明的戏论法。如果无明是本来就有,那你是不可能灭掉的;如果无明是因缘而有,在菩提从未失去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令众生背觉合尘的?

佛陀再一次告诉我们,第一念无明没有任何原因。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世界、众生、业果,这三种分别妄缘一旦断除,菩提当下便是。

这部分的逻辑比较复杂,都是些辩论常用的因明学,看上去比较烧脑。我们简化来看,只需要抓住真心的两个特征:不变和随缘,就可以悟入中道了义,不会陷入自然戏论法和因缘戏论法。

真心不变的理体,看上去似乎是自然的;真心随缘显相和随缘发挥妙用,看上去似乎是因缘的。但是,真心的体、相、用是圆融于一心之内的,不能割裂开来说自然还是因缘,真心不落入任何一边。这样掌握中道就变得很简单明了。

比起很难掌握的、复杂的因明学思辨,禅修垫上通过耳根圆通来体验真心的不变随缘,显得既直接又容易。

佛陀三破戏论法,表明众生第六识的这种遍计所执、分别计度是很难破除的。阿难已证初果,还很难破除这种分别计度。第六识不破,佛知见很难建立。我们必须依靠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够入佛知见。在实修上必须【舍识用根】, 舍掉第六识的遍计所执,用六根之性,八识见分。佛陀通过三破戏论法,仍然在提示我们要“舍识”。

【PPT 第35 页】

10.1 劝离戏论法,劝修无漏业。阿难心悟实相,由悟门转入修门

接下来,佛就开始批评阿难了,后面批评阿难的很多话,看起来是非常尖酸刻薄,都是带有深深的责备。事实上这才是真慈悲、大慈悲。

要让一个无始劫以来一直背觉合尘的人回头,必须采取比较过激的手段和严厉的言辞,才能让他回头,要让他猛然惊醒,和风细雨绝对不行。

佛此处开始劝阿难,要远离戏论法,一定要修无漏业。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

这张幻灯片左边三个像葵花一样的图,是本节最重要的内容:无功用道】, 相当于之前的【歇即菩提】。

我们的菩提心是本具的,并不是把生灭心灭掉以后,菩提心才生起来的。如果说菩提心是生起来的,那么这个菩提心也是生灭的,也是虚妄的。菩提心是不生不灭的,不存在生和灭的问题,所有的生灭都是第六识在分别计度。所以修行首楞严大定最重要的是“无功用道”,千万不能“有功用道”。一旦额外施加一个“功”,甚至认为自己一定要用功修行、一定要入禅定、一定要解脱、一定要证这个果位那个果位,甚至跟其他修行者比赛,看到比自己厉害的就嫉妒,不如自己的就洋洋得意,这些都是无明本。在禅修垫上,在行住坐卧中,只需将狂性歇下来,菩提自然就会水落石出。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本觉真心离和合、不和合的两种边论,真心是中道,不是戏论法。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

我们可以重新看待“觉醒”这两个字,“觉”是本觉真心,“醒”转迷成悟。当我们的本觉真心不再昏睡,出缠醒来的时候,菩提涅槃是很近的。

当本觉真心还没有醒来,还是用生灭心不停地向外攀缘的时候,菩提涅槃还非常遥远,不是历劫辛勤修证所能够修来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踏上菩提路,都不知道菩提路在哪。菩提不是靠妄想心修来的。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只益戏论

此处是非常严重的批评。就算你阿难能够记忆诵持十方如来的恒沙经典所开示的清净妙理,如果你不实修无漏的法门,这些理论仍然停留在纸面上,还是第六识遍计所执所产生的戏论。阿难是多闻第一,多闻而不实修就会陷入第六识的分别计度。

此处大家务必注意:有些法师错误注解此处,他们会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说除了《楞严经》、《法华经》,其他的经典是戏论,《法华经》里也讲了“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佛陀此处的意思是,你阿难总是多闻无修,所以诸佛的中道妙理到你这里也变成了第六识的戏论法;这里是批评阿难没有去实践中道妙理,而非说其他经典是戏论。

佛自从在菩提树下圆满证得无上菩提以后,他说的任何法都不会是戏论。只是众生用第六识在分别计度,众生把佛法理解成戏论了。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

阿难历劫都在忆持十方如来恒沙妙理,但是到了《楞严经》还是三次落入因缘和自然的戏论法。菩提虽然本具,如果戏论法不除,不去真修实干地去除根中累劫积生的各种妄习,还是不能免离摩登伽女的磨难。

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言,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接下来佛陀开始劝修了,这张幻灯片就是从理论转入实修的。

你无数劫以来都能记住诸佛微妙的开示,也不如用一天的时间来修无漏的法门,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憎也好、爱也好,喜欢和不喜欢都是第六识的分别计度。如果你不去修【背尘合觉】的真功夫,就无法超越生死苦海。

我们现在阿敦煌师兄这里听颂钵来修耳根圆通,大家把心安住在闻性上,就是在修无漏业。我们实修一天就能超过阿难很多劫的多闻。因为只学理论,不去实践,都是纸上谈兵,没有道力,最终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如摩登伽,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由神咒力,削其爱欲,与罗睺母,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这段比较简单,前面几句就不解释了。简单来说,如果你阿难能够一念止绝贪爱,就能解脱生死的缠缚,脱离六道,若回小向大,还能够蒙佛授记,直至无上菩提,也就是成佛。“贪爱”就是执取六尘的意思,在十二因缘里,就是【受缘爱】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一刀切断,轮回就戛然而止了。

如果我们特别喜欢听颂钵的声音,只去抓取颂钵的声音,沉浸在优美的声音里,这就是贪爱,声尘令你产生了美妙的听觉感受,此时,你要狠狠地在听觉感受和对声音的贪爱中间来上一刀,也就是【背尘合觉】,背离声尘,合向自已的本觉真心。

此时摩登伽女已经证得了三果,她这一期肉体生命结束后,下一生直接投生到四禅天里的五不还天,在里面继续进修成阿罗汉,如果能回小向大,就会成为菩萨。证到三果阿那含,就不用再到人间来了,所以叫【不还果】。此处密示通过他力,修行进步是比较快的。摩登伽女依靠佛陀的神咒就证得了三果,这也暗示我们要借助他力来修行。

但为什么很多人都听到了楞严咒,只有摩登伽女如此快速地证得了三果?原因是她跟楞严咒的感应比较强。

我们花几分钟来讨论【感应】。因为这个对我们太重要,重要到能否解脱生死轮回的地步。如果临终不能和阿弥陀佛产生感应,就无法往生到极乐净土。  所谓感应,可以相似地理解为物理学上的共-振。如果我们发心请文殊菩萨来加持,就是在建立跟文殊菩萨之间的共振,菩萨永远是开放的,无条件帮助众生的,但能否建立共振,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发愿和恭敬心。关于这一点,印光大师有极其重要的开示,大家可以参阅《印光法师文钞》。

净土法门的修行核心就是【感应】这两个字,如果扩展成四个字就是【道交感应】。众生能念佛的因地心,即“自性佛”,通过信愿持名,和阿弥陀佛这位果地的他佛建立了感应、共振,因地的自性佛,在果地的他佛接引下,于一念顷, 就到极乐世界的莲花台里。莲花台也是唯心所现,并非真心之外的一个东西。

如果用量子物理学来讲,就是【量子纠缠】,其特点非常有意思,不管隔多远,比如隔一个银河系有一对量子建立了纠缠状态,A 量子在银河系这一边,B 量子银河系的对岸,A 量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B 量子就随之改变。银河系的直径是十万光年,光要走十万年,量子纠缠这种方式一瞬间就到了。这是爱因斯坦最不愿意接受、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我们说【感应】,或者说【共振】,或者说【量子纠缠】,其实是一个含义, 就是双方的频率是相同的。很多时候遇到不同的师兄,听了我们现场的讲座或音频,会发自内心的觉得挺好,感觉自己听明白了,这就是产生感应、共振了。当然还有些人选择退群,不愿意学习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甚至你一提净土, 一说阿弥陀佛,他就急着退群,这就是不能感应、共振。

既然感应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成功地与阿弥陀佛建立感应呢?四个字:【信愿持名】。具体细节将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分享。

到此,阿难才真正不退转地开悟了,这是他开悟中道实相的境界。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顿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佛陀之前开示十番显见、四科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开显了本觉真心的体性,即【空如来藏】。然后对富楼那开示次第迁流的各种有为相,主要是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是怎么显相的,一念不觉而随缘显相和起用,开显本觉真心的相和用,即【不空如来藏】。此过程中佛陀三次破自然戏论法和因缘戏论法。

此时阿难疑惑顿时消除,心悟实相。这是《楞严经》第一次提到【实相】。实相就是本觉真心具有完整的体、相、用,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执着于顽空的人,误读误解《金刚经》,经常引用“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来否定本觉的相和用。他不明白般若部经典主要目的是破众生对六尘影相的执着,以开显本觉真心的体性,也就是法身。

《金刚经》有极其重要的两品,是佛陀怕众生误入顽空而开示中道实相:

1.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开显法身,也即本觉真心的理体是【离一切相】的,即【空如来藏】。

2.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佛陀告诉须菩提,不能认为佛空无所得,佛是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而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品是开显本觉真心的相和用, 也即【不空如来藏】。

阿难此处心悟的实相,就是本觉真心的体、相、用,即【空不空如来藏】。

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

这是法身佛的境界,叫常寂光土。此处阿难是理上明白了法身遍十方界,事上未能进入到常寂光土,只有佛才能进常寂光土,连等觉菩萨也进不去。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前两句是化身佛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凡圣同居土。

后两句是报身佛的境界,也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都是初住位以上的菩萨(法身大士)的境界,他们已经分证了法身,每破一分无明即证一分法身。

报、化二身都是由法身来显相的,莲花生大士在《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开示说法、报、化三身圆融于一心。

阿难悟到了中道实相后,身轻安,心也轻安,得未曾有。

他听说历劫把十方如来所有的恒沙妙理背下来,也不如别人一天修无漏业,就赶紧请示佛陀怎么实修。此处是整部经的转折点,也是阿难的转折点,要由理上的悟,转入悟后的实修,就要悟后起修了。

《楞严经》是一部非常严谨、缜密的经典,严格要求先理悟,悟后再起实修, 否则盲目的实修都是盲修瞎练,而且容易招五十阴魔。理悟以后,魔根本就没有办法来干扰你,你知道了那些显相的东西都是心的显相,根本不会再执着这些显相。如果你理上没有悟,出现一些奇怪的显相就会一惊一乍,甚至认为自己证得了什么,魔看你总是一惊一乍的,他就会来干扰你。所以必须坚持悟后起修。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佛陀责备阿难多次,说如果不实际修行,多闻是没什么用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这个理论才有意义。阿难说自己就像旅泊之人,突然有位天王赐了一座非常华丽的大豪宅,但找不到门进去,豪宅的各种用具则享受不到,现在要真正进入这个豪宅,就得要一扇门。“华屋”比喻如来藏,“门”比喻实修的法门,豪宅里面的各种用具比喻本觉真心所起的各种妙用。

我们都是旅泊在三界的人,来娑婆世界就是旅游一下的,千万不要贪恋三界, 不要把三界当作永远的家。一定要知道每个人本具涅槃妙心,每个人都可以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

尔时世尊,为当来及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接下来佛陀将开示“一佛乘”的实修方法,无上乘即是“一佛乘”。《法华经》说的“一佛乘”,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修证?内容都在《楞严经》下半部。

后面佛密示末法时代的众生选择耳根进行实修,是最快进入如来藏“华屋” 的那扇门,文殊菩萨也鼎力推荐通过耳根圆通法门来修证“一佛乘”。

只有修“一佛乘”,才能证得无上菩提,才能究竟解脱而成佛。首楞严的理论学习到此就完成了,转入实修前请务必牢记三点:

一、牢记【背尘合觉】,也就是【歇即菩提】或【无功用道】,不要攀缘六尘,把妄想心歇下来,不取不舍、不迎不拒,只是简简单单地觉知自心。

二、牢记【悟后起修】,如果没有理悟中道实相,就不要急着实修,以免盲修瞎练。理悟中道实相是修证“一佛乘”的根本前提,否则很难避免五十阴魔。

三、牢记众生的因地心与如来的果地觉“不一不异”,两者的真如本体完全相同,两者的差异是因地心中有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尘沙惑和四十二分无明。牢记这一点可以避免【执理废事】而落入口头禅的困境。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2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1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9(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8(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0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2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1(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中国首部以真人演绎的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第一部

圆瑛法师用整整半个世纪注解《楞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