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险业市场成本、赔付成本与固定成本分析(10月第1周总第43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13个精算师 13个精算师 2022-08-05



数据库更新公告:


1、深度应用上新:基于“13精”数据库收集的各家财险公司披露的年度数据,“13精”团队用自己设计的模型分析和估计了不同规模财险公司的成本性态,给出了不同规模财险公司的固定成本率和变动成本率的参考值。


2、行业报告更新5份:


万联证券《保险行业2019年8月保费数据跟踪:寿险保费增长承压,净资产增速创新高》(20190926)


中银国际《健康险系列二之重疾险:作始也简,将毕也钜》(20190926)


华创证券《中国太保:发行GDR彰显改革动力,预计套利空间有限》(20190925)


华金证券《中国平安:深度分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0190924)


国盛证券《保险:如何看懂和选择重疾险产品?》(20190924)


3、保险法规更新1份:

《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13精利用最新录得数据做的研究报告之43期:

财险业市场成本、赔付成本与固定成本分析




先 说 结 论:


1、基于“13精”数据库收集的各家财险公司的年度披露数据,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模型分析和估计了不同规模财险公司的成本性态。


结果显示,财险公司的固定成本率与业务规模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而变动成本与业务规模相关性不显著。


我们这里的变动成本主要包括赔付成本和市场成本。


2、过去两年行业整体的变动成本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大型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基本上在84%-86%之间。


当然,50亿规模以下公司的变动成本率确实要比大中型公司高2个百分点左右。


这表明,在市场竞争和风险筛选面前,大家可以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大公司的风险筛选能力(赔付率)、商誉和客服优势(可能会有部分投保人为此买单)也许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变动成本率优势。


另外,50亿规模以下公司的却有明显的变动成本率劣势。

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这类公司渴望快速增长,进而市场投入较大(市场成本较高);


二是这类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赔付率较高)。


3、大型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固定成本率优势却非常突出。


行业整体的固定成本率在14%左右,但不同规模的公司差异明显,头部公司可以维持在10%左右,大型公司在16%左右,中型公司20%左右,而新小公司则会超过25%。


事实上,头部公司的固定成本率优势恰恰是托起整个行业承保微盈的重要基石。


4、当前行业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的不足,各家主体披露内容缺乏统一规范,不利于对行业的整体解读。


比如,各家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中,没有区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哪些成本是用于市场了,哪些成本是用于中后台管理了。


再者,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准备当中没有进一步细分承保业务归属和投资业务归属。这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的计算承保业务的综合费用率。


但是令我们欣喜的是,在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一家公司在其自身的信息披露报告中,对上述信息都做了充分的详细的披露。


在监管还没有做硬性要求的情况下,是怎样的自信让他做出了如此披露呢?我们后文再做重点介绍。



正  文:

  • 1

    本、量、利分析的重要性 


成本性态、销售量和利润一直是企业经营分析的核心和重点。

成本性态分析主要是将公司的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销量关系不大)和变动成本(与销量线性相关)。

企业依据成本性态找到销量的盈亏平衡点,进而做相关的成本投入和销售等政策。

据我们所知,平安早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做成本性态规划,将成本分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将人力分为前线和后线。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平安之所以能够持续赶超人保和人寿成为中国第一大保险集团,与其清楚的成本性态分析和销售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 2

    保险业的成本性态分析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对象是保险风险,保险公司获得保费收入,承担保险风险,同时也付出相应的成本。

对于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成本的构成,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两部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如果更加细化的话,固定成本又分人力成本、职场成本、资产折旧和摊提成本、日常运营成本等。

变动成本又分保单赔付成本和保单获取成本,但保单获取成本和保单赔付成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赔付成本低的业务其获取成本往往很高,低获取成本的业务其赔付成本则可能也会很高。

随着费率市场化的推进,这种情况可能在未来会越发的不明显,但当下,我们还是更倾向于把赔付成本和获取成本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事实上,我们也更倾向于从另一个视角来定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就是市场给风险的标价,固定成本就是管理这些风险所要付出的成本。

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影响变动成本的主要是市场(市场就像无形的手,操纵着价格、手续费和销售费用等),其次是固定成本投入(降赔就需要提高风险筛选能力。

而这就需要人才的引进,搭建更好的系统和模型,更好的制度和流程),影响固定成本的主要是公司战略定位和一把手的意志(公司是什么都想自己搞,还是尽量购买服务,人力成本的投入是不是真的有效,花大价钱请来的是韩信还是赵括)。


如何更好地平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可能也是考验一个公司管理能力的重要课题吧!

只能公司去适应市场而不能指望市场来迎合公司,因此对于财险公司尤其是中小财险公司来说,变动成本可以回旋的余地其实很小。

但变动成本的这种不确定性又是相对的,公司管理能力强,变动成本相对就会更低,反之就会更高,但公司的这种管理能力的提升又是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而且可能是长期的持续的投入才能够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平衡好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投入的关系,也是对一个公司战略定力的考验。

如果我们把市场因素定位为不可控因素,那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变动成本就是相对不可控的成本,更多的还是要选择顺应市场、顺势而为。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控的是固定成本,也就是用来让保险公司管理风险的这部分成本,如果保险公司的核心是管理风险的能力,那么如何让这部分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率就是保险公司间竞争的关键!

我们先看一下以“13精”数据库为基础,分析整理的过去两年不同规模的财险公司的成本结构情况吧。

1、财险公司成本结构分组情况 

注:top4-8较低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中华联合拉低了变动成本率,中华联合农险业务占比较大,该险类的市场成本相对较低。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过去两年,大型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变动成本率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如果不考虑中华联合的影响,基本上在84%-86%之间。当然,50亿规模以下公司的变动成本率确实要比大中型公司高2个百分点左右。

这表明,在市场和风险面前,大家可以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大公司的风险筛选能力(赔付率)、商誉和客服优势(可能会有部分投保人为此买单)也许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变动成本率下降。

另外,50亿规模以下公司的却有明显的变动成本率劣势。
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这类公司渴望快速增长,进而市场投入较大(市场成本较高);
二是这类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赔付率较高)。

从各分组公司的固定成本率变化来看,随着保费规模的下降,不同组别的固定成本率依次上升,头部公司的固定成本率维持10%左右,大型公司维持在16%左右,中型公司维持在20%左右,而保费规模不足50亿的公司整体固定成本率要超过25%。

显然,财险公司的固定成本率和业务规模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结论,好多中小公司恰好也就以这个为借口来解释亏损的合理性。

规模上不去,固定成本率当然高了,而规模上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成本控制的不好,公司陷入亏损陷阱(好多中小公司都落入到了这一类,比如燕赵财险、原来的信达财险等),另外一种是控制的很好,公司杀出一条血路(极个别的中小公司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华泰财险)。


按照过去两年行业85%的变动成本率并考虑到投资收益,财险公司的固定成本率至少要低于20%才能够保证整体的盈亏平衡,那这需要做到多大规模哪?


我们以前的测算大概是100亿左右,我们最新的测算则爬升到150亿左右。可见保险市场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啊!

如果不是一个有着特殊政策性或者强大股东背景的财险公司,在现阶段下,首要任务还是先把保费规模做到100个亿再说吧!

2、我们的计算逻辑

  • 通过“13精数据库”提取各机构保费收入、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赔付支出、手续费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科目;

  • 整理各机构年报附注信息,提取业务及管理费明细信息、及分渠道保费信息和分险种保费信息;


  • 根据业务及管理费明细信息及分渠道保费信息和分险种保费信息通过模型对业务及管理费中的市场成本进行估计;


  • 确定各机构固定费用额度、变动费用额度;


  • 固定费用率=固定费用/(保费收入-期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期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变动费用率=变动费用/保费收入;


  • 变动成本率=变动费用率+综合赔付率。


在这里,我们用综合赔付率作为保单终极赔付率的估计。


3

 关于行业信息披露的一点看法


通过本次成本结构的梳理,给小编的另一大感受就是行业的信息披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行业在信息披露上缺少统一的规范。

而恰恰我们都知道各机构月度、季度、年度都按时报送相关的信息,规范和要求统一的披露格式和口径对行业来说并非难事,也并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还是希望行业能够出台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上个月的9月23日,我们看到上交所提到的扎实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上市公司监管。

联系到我们的保险行业,我们总说监管资源有限,人手不够,那么为什么不让保险公司做更大范围的信息披露,让社会大众替我们“监管”呢?

其实,这也是偿二代第三支柱的重要意义啊!


第二、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足,行业信息披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外界能够了解保险,熟悉保险。

但是现在大部分机构披露的信息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行业应该有更多的信息开放,而不是更多的信息封闭。

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发展,相反,只有更多的信息披露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在这里,给小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平安。例如对于业务及管理费的披露,财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在报告中清晰的披露出了业务投入和监管费用项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平安管理的精细。


事实上,在信息披露这方面,平安做的确实令人赞叹。早在2016年12月,平安就主动向社会公布了《平安寿险价值深度解析》,此后又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陆续公布了《平安寿险价值深度解析(二)》和《平安价值深度解析》。


实际上,平安作为上市公司,每年的年报披露几乎总是第一个,平时也有很多的路演活动,平安内部和对外也建立了一套信息披露的考核激励机制。平安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还是值得业界学习的。


平安面向投资者和分析师们积极主动地打开黑箱的行为无疑是值得称赞的,此后,其他上市寿险公司在公布业绩的时候也都丰富了很多指标。


一个似乎不证自明的事实是,保险股近些年的强势应该也与他们的信息披露越来越透明有关。


下图是平安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关于业务及管理费的明细:


第三、投资业务应该单独披露,不仅仅是投资资产,投资收益率和投资业务的管理费用也应该披露的更详细些,尤其是投资业务的管理费用。


在现行披露的报告信息中,是没有区分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管理费用的,因此在统计行业的综合费用率时,实际上是包含了这部分投资业务的管理费用,而这样显然并不合理。

在各家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中,也只有平安明确披露了不含投资的业务管理费,如果我们一个行业整体的综合费用率都不能准确掌握,又何谈业务指导哪?

最后附一下平安2016年年报披露的关于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的信息,期待行业共同进步!




10月第1周 总第43次,


“13精”数据库更新内容


13精数据库-深度应用-成本结构分组情况


13精数据库10月第1周行研报告更新


13精数据库10月第1周保险法规更新


 

免 责 声 明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机构的经营决策建议,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经营和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北京精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如因侵权行为给我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北京精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13精数据库为PC网页端应用软件。得到授权ID后,可自行登陆www.13jss.com,通过授权ID绑定的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登陆数据库进行浏览和下载操作。数据库内容包括10个子库:财务数据、风险数据、治理数据、上市险企、市场数据、深度应用、行研报告、海外数据、保险法规、保险产品。


“13精”数据库咨询电话:

    010-62565613;

   季先生13301326328(同微信号)

   范先生13321111126 (同微信号)

往期回顾

中国非上市财险公司估值:基于PB评估方法 (9月第5周 总第42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打开未决赔款准备金黑箱 (9月第4周总第41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大多数孩子表现较乖,个别孩子仍比较淘气?——“保险回归保障”政策前后的对比研究 (9月第3周总第40次,“13精”数据库更新)


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好?(9月第2周总第39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乱花渐欲迷人眼,拨开浅草看马蹄 ——上市寿险四强的比较研究 (9月第1周总第38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赔付率取决于出险率还是案均赔款?——中美车险比较研究 (8月第4周总第37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收藏:过去11年财险行业购买再保险的成本与效果评价 (8月第3周总第36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2019年2季度非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点评 (8月第2周总第35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中国向左,美国向右,保险资产配置的“山海之争” (8月第1周总第34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车险赔付率与费用率负相关背后是市场的力量,尊重市场规律是下一步车险费改的前提!(7月第4周总第33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过去11年中美寿险和意健险数据比较:意健险可能还有10倍上涨空间!(7月第3周总第32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如果没有费改导致的费率下降,则车险成本率结构将比现在更坏!(7月第2周总第31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中美财险行业险种结构过去15年变迁的比较研究(7月第1周总第30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中国上市寿险公司与海外上市寿险公司经营指标对比启示(6月第5周总第29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人均保费的提高会导致综合成本率的下降吗?(6月第4周总第28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机构产能为什么重要?(6月第3周总第27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寿险公司前五大产品9年风云录 :保障类稳步提升,但分红与年金似乎仍占据主导(6月第2周总第26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财险公司前五大险类9年风云录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是,车险费率已经连降9年(6月第1周总第25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23家保险资管公司经营状况大比拼,其中规模最大一家业绩让人大跌眼镜 (5月第4周总第24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2019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深度挖掘(5月第3周总第23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2018年财险公司财报上线&过去9年的COR与ROE回顾(5月第2周总第22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


5月第1周/总第21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及上市险企资产配置


4月第4周/总第20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商车第三者责任险补充分析指标上线


4月第3周/总第19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保险行业研究报告上线


4月第2周/总第18次,“13精”数据库车险数据更新公告:中小公司与大公司差距在哪里?


4月第1周总第17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财寿风险资本结构对比


3月第5周/总第16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平安攻,国寿守,谁才是真正的寿险一哥?


3月第4周/总第15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车险拐点已现,中小保险公司应更积极部署“四朵金花”战略


3月第3周/总第14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各地区保险市场垄断竞争指数上线,京川沪市场竞争程度最高,而深厦闽的垄断程度最高。


3月第2周/总第13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保险业对国家GDP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3月第1周/总第12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保险公司都想参考却很难找到的指标(薪保比)终于上线了!


2月第4周/总第11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93个最新热销保险产品条款入库


2月第3周/总第10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风险数据库


2月第1周/总第9次,“13精”数据库更新公告:2018年保险业收官数据(年前最后一更,13精给大家拜年了!)


1月第4周/总第8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 中国种植业、养殖业保险风险分布地图


1月第3周/总第7次,“13精”数据库上新两份深度研究报告


【1月第2周丨总第6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过去13年各省份保险密度深度面板数据


【1月第1周丨总第5次】“13精”数据库上新公告:交强险经营数据上线


时时关注政策变化:“13精”数据库-保险法规文件库上线丨12月第三周更新


破解保险公司市场对标问题:“13精”数据库-预算管理辅助系统上线12月第二周更新


12月第一周,“13精”数据库,新增80多个国家20年保费数据,以及海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13精数据库11月上新公告:新增每月各家公司在每个省份的保费收入


“13精”数据库问世,我们致力于成为深度垂直于保险业的WIND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雪球、头条号、微博:13个精算师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在看的你,一点很“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