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SSCI来源刊物《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总目录及摘要(上)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民说英语 2021-09-15

延伸阅读

《中国翻译》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中国外语》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教学》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现代外语》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学刊》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英语研究》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上海翻译》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年总目录及摘要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国语》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界》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国语文》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总目录(收藏版)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专题·“产出导向法”与非通用语种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罗马尼亚语教学中的应用 董希骁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朝鲜语专业低年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汪波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僧伽罗语教材改编:产出任务设计的递进性 江潇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马来语教材改编:驱动环节设计 邵颖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教材改编:促成活动过程化设计 詹霞

 

语言研究

 

自杀倾向的话语表述——大学生“走饭”微博分析 高一虹;孟玲

陪同就诊类三方交际中的打断现象研究 杨子;李阳

话语的技术化与权力的合法化——医药电视节目中权力合法化运作的探究 赵芃

 

二语习得及应用

 

任务前与任务中时间条件对基于视频的二语写作绩效的影响 李玖;王建华

不同英语水平中国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比较研究 余清萍;田筱润

场景编码、频率固化和统计前摄效应对英语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 黄媛媛;陈莉萍

 

文学及理论批评·族裔文学研究

 

“摩西十诫”与“掉牙”的焦虑——《孤独的伦敦人》与《白牙》中英国有色移民的种族危机 徐彬

论汉斯贝里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中的共同体思想 方幸福

爱尔兰族裔美国生存的诗意体验:尤金·奥尼尔悲剧的古典形式和现代意味 郭建辉

景观言说与记忆书写——《天堂》中的景观叙事研究 王绍平;周奇林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罗马尼亚语教学中的应用

董希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研究报告了依据"产出导向法"(POA)理念对大学罗马尼亚语综合课程加以改造,并围绕"餐桌礼仪"这一主题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除了充当脚手架,帮助学生从词汇、语法、语用、交际效果等层面提升产出能力外,还亲自参与情景表演,将促成与评价环节加以融合。实践结果表明,如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有望将POA更好地贯彻到罗马尼亚语教学改革中。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促成; 评价; 教师主导作用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朝鲜语专业低年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为探索"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朝鲜语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的可行性,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了教学内容重点在朝鲜语屈折词缀的一节综合课教案,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本文汇报了此次课堂实践的教学设计详细内容以及课后通过访谈收集的部分学生和两位同行的反馈。访谈结果显示,师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效果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困惑和担忧。笔者认为,这些困惑和担忧更多地来自于师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教"与"学"的陈旧观念。因此,更新这些观念是"产出导向法"有效应用于非通用语种低年级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大学朝鲜语教学; 语法教学; 教学设计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僧伽罗语教材改编:产出任务设计的递进性

江潇潇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产出导向法倡导学用一体理念,能够有效地指导外语教材编写。僧伽罗语本科一年级综合课现有教材存在课文至上、学用分离、缺乏有交际价值的任务设计等弊端。本文作者针对以上问题,利用POA理论对该教材其中一课进行改编,并重点介绍了递进性产出任务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以及本次改编实践为低年级非通用语教学产出任务设计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僧伽罗语教学; 教材改编; 产出任务设计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马来语教材改编:驱动环节设计

邵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现有马来语专业基础教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输入与输出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报告了以"产出导向法"(POA)理念为指导,以驱动环节的设计为重点,对原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改编的尝试。文章从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三方面重点阐述了驱动环节的设计思路和原则,并提出了驱动环节的具体落实途径。改编实践同时证明了POA理论同样适用于非通用语教材的改编,很好地弥补了原教材产出目标不明确和驱动环节缺失的问题,解决了"学用分离"的问题。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马来语教学; 教材改编; 驱动设计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教材改编:促成活动过程化设计

詹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产出导向法"指导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促成环节,顺利达成语言产出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笔者探讨了该理念在德语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改编综合课教材,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设计促成活动。基于笔者的改编实践,本文借助语法点和课文练习设计的说明性实例,详细阐述了设计过程,并就德语教材编写的促成环节教学设计给出反思性建议。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德语教学; 教材改编; 促成活动过程化设计

 

自杀倾向的话语表述——大学生“走饭”微博分析

高一虹 北京大学孟玲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分析网名为"走饭"的大学生自杀身亡前三个月在其大、小两个微博账号的原发微博近千条,分析其话语特征特别是自杀倾向的表达。分析框架参考了Kupferberg和Gilat(2012)的"现实取向"与"非现实取向"话语区分,以及DSM抑郁症诊断标准(2013)。研究发现,走饭实施自杀前在其微博中反复、频繁表达了自己抑郁的痛苦和自杀意图,并纠结于求死和求生之间。两个微博账号的主要话语特征包括:1)使用现实与非现实的跨世界话语;2)去语境化、碎片化;3)有较大量符合抑郁症特征的表述;4)频繁使用死亡隐喻和意象,其中部分具有共性,部分具有博主所处的情境特性。此外,公开性强的大号与隐秘性强的小号也有若干差别,如自杀企图的表述在大号更为隐晦,在小号更为直接。研究对未来的话语分析与危机鉴别的结合研究、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实践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自杀; 话语; 微博; 危机鉴别; 危机干预

 

陪同就诊类三方交际中的打断现象研究

杨子 北京科技大学李阳 邢台县路罗中学

摘要:基于对合作型和侵入型打断的细致分类,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陪同就诊中医生、患者和陪同在打断频率和类型使用上的异同,研究发现:1)医生发起的打断占比最高,且针对患者和陪同的打断在使用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常用的打断类型有话轮争夺型、话题转换型和澄清型;2)陪同的打断占比略高于患者,且患者和陪同打断医生的频率显著高于打断彼此,患者和陪同彼此打断多为辅助型,而打断医生时主要是侵入型。分析得出,我国的陪同就诊中医生享有最高会话权势,打断主要出于三方交际的时长控制和掌控会话进程的需要,而患者和陪同具有近似的会话议程,打断主要出于对会话进程的协商和对彼此言语表达的辅助,在与医生协商会话进程时陪同比患者更为强势。

关键词:陪同就诊; 三方交际; 会话分析; 合作型打断; 侵入型打断

 

话语的技术化与权力的合法化——医药电视节目中权力合法化运作的探究

赵芃 天津商业大学

摘要:话语与权力关系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与以往的研究多注重权力如何通过话语被创造和抵制不同,本研究注重考察权力如何被认可和接受。观察的语料来自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理论依据是费尔克劳关于"话语技术化"与"霸权"的相关论述。通过观察这档电视节目中话语技术者(专家和主持人)设计和利用的话语技术(如访谈、授课、问诊等活动以及语体杂糅),发现专家将医学领域的专家知识悄无声息地植入大众传媒领域,并在新的领域形成常规性话语表达,完成其权力合法化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强调,来自专家话语的技术化过程,使得专家权力合法化并赢得观众的认可,进而保证了这档电视节目对所谈减肥药的推销效果。这一观点较相关研究更有助于认识"话语技术化"在实现技术者"霸权"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关键词:话语技术化; 话语杂糅; 权力合法化; 批评话语分析

 

任务前与任务中时间条件对基于视频的二语写作绩效的影响

李玖 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王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作为任务复杂度的一个衡量维度,时间条件是影响写作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认知假说"和"竞争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基于视频(video-prompted)的写作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任务前准备和任务中时限两类时间条件对二语写作绩效(包括内容适切性和语言表现)的影响。来自4个实验组的共100名受试参与了本次研究。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任务前准备时间对二语写作的内容适切性和词汇多样性影响显著,任务中时限条件仅对内容适切性影响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这两类时间条件对二语写作内容和语言表现均没有交互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为二语写作教学及测试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二语写作; 准备时间; 时限条件; 认知假说; 竞争假说

 

不同英语水平中国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比较研究

余清萍田筱润 浙江财经大学

摘要:复合词是多词素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工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大脑如何同时加工多种词汇信息。然而目前复合词加工机制研究较少,且未考虑二语水平的作用。本文采用重复启动的在线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中国高、低水平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异同。结果发现:两组学习者都采用多通道模式;区别是低水平组整词语义激活较晚,发生在首词素激活后、尾词素激活前,尾词素加工不彻底,首词素产生熟悉度效应,尾词素产生透明度效应;高水平组整词语义线索加工始于复合词加工初期,在整词形式激活后增强,尾词素加工较彻底,首尾词素都产生透明度效应和熟悉度效应,但透明度效应弱于熟悉度效应。该结果表明复合词加工不同于复杂词,二语水平虽然不影响其加工模式,但是影响复合词及其词素激活的时间和加工强度。

关键词:复合词加工; 中国学习者; 英语水平; 多通道模式

 

场景编码、频率固化和统计前摄效应对英语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

黄媛媛 中国药科大学陈莉萍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针对目前不少学者将具备及物形式的原生非宾格和非作格动词纳入起动动词行列,有必要重新探究起动动词的习得问题。以往对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考察并未基于被动和起动构式的句法功能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混合设计方差实验证实,即使在适用起动构式的语境中,中国大学生仍会违背话语原则,将起动动词误用被动构式,且高、低水平都受到及物场景与构式编码典型映射的影响。低水平还受频率固化和统计前摄的制约:对高频动词的判断优于低频动词,对与起动构式有明显关联倾向的原生非宾格和非作格的判断优于派生非宾格。高水平类似母语者,不受频率和语义影响,具备抽象构式的心理现实性;但与母语者的差距说明,仅依靠隐性知识积累,并不能习得近似构式的实际用法差异,因此研究部分支持基于使用的构式习得观。

关键词:起动动词; 被动泛化; 场景编码; 固化; 统计前摄

 

“摩西十诫”与“掉牙”的焦虑——《孤独的伦敦人》与《白牙》中英国有色移民的种族危机

徐彬 东北师范大学

摘要:就出版时间而言,萨姆·塞尔文的小说《孤独的伦敦人》和扎迪·史密斯的小说《白牙》虽相隔近半个世纪,两部小说却因对英国有色移民种族危机的诠释而展现出主题上的一致性。本文认为,以"摩西十诫"和"掉牙"的焦虑为隐喻,塞尔文和史密斯为读者阐释了英国20世纪40、50年代有色移民的生存与道德危机和20世纪80、90年代有色移民种族文化与历史存续危机的社会经济与种族政治成因。

关键词:《孤独的伦敦人》; 《白牙》; 英国有色移民; 种族危机

 

论汉斯贝里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中的共同体思想

方幸福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汉斯贝里的《阳光下的葡萄干》是一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戏剧,其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超越他们自身的隐喻,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渴望平等和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思想。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可以从性别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三个层面去阐释,这一解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阳光下的葡萄干》; 性别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

 

爱尔兰族裔美国生存的诗意体验:尤金·奥尼尔悲剧的古典形式和现代意味

郭建辉 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社

摘要:尤金·奥尼尔在对古希腊悲剧形式意味和内在意蕴的诗意感悟中,捕捉到了与现代相适应的戏剧形式和意味。《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进入黑夜的漫长旅途》等剧作,借用古希腊命运悲剧形式,表达现代人性忏悔意识和人道主义观念,体现了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和超越。作为爱尔兰族裔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借鉴古希腊悲剧,为现代美国戏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文化根基。

关键词:奥尼尔; 悲剧; 古典形式; 现代意味

 

景观言说与记忆书写——《天堂》中的景观叙事研究

王绍平周奇林 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天堂》中,托尼·莫里森以鲁比镇的"大炉灶"作为叙事的景观载体,讲述镇上三代黑人家族被迫迁移、艰难寻找、竭力维护小镇的故事。莫里森将景观融入叙事,旨在通过叙事中的隐喻功能谱写集体记忆;同时,借助叙事中的聚焦功能书写个体记忆。"大炉灶"承载了鲁比镇黑人先祖的苦难记忆,体现了集体记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结构,成为凝聚小镇居民的精神载体。个体对"大炉灶"的凝视使之在凸显记忆的同时,又呈现出情感指向,其中包含了鲁比镇权力主体与他者、老一辈与青年一代对"大炉灶"的情感。莫里森以景观言说记忆,以记忆书写情感,突出《天堂》中黑与白、黑人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天堂》; 景观; 记忆; 情感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专题·二语语用研究

 

二语语用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任伟

出国语境下国际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研究 任伟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及其习得研究 卢加伟;陈新仁

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直接抱怨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杨丽;袁周敏

层级视域下来华外籍教师汉语语用自主性与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李茨婷;张明明

 

语言研究

 

词汇概念及其包容性和选择趋向性特征阐释 邬菊艳;王文斌

焦点和话题结构的音系-句法接口理论:阐释、反思与展望 赵永刚

辅以ERP实验技术的隐喻研究:回眸与前瞻 孙毅;陈朗;段翠娥

语料库驱动下的英语副词AGAIN语义演变历时研究 林璐;王旭

 

二语习得及应用

 

研究流程模拟式项目协作论文写作的教学效果预测:课堂环境感知视角 龚嵘

学术写作课堂同伴互动低效的原因分析——基于四名中外博士生视角的个案研究 王菲

英语学习者口语复杂性、准确性的动态发展研究 于涵静;戴炜栋

语音要素对二语语音离变程度的影响研究 李景娜;王遥

 

文学研究

 

在“代沟”的背后——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领导权”之争 李涛;谭彦纬

论原质视域下“不存在”的埃米莉 杨依柳;李增

《猫的摇篮》:后人类的政治启示录 秦轩

 

二语语用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任伟

摘要:<正>二语语用属于语用学和二语研究的交叉领域,涵盖二语语用习得、二语语用教学和二语语用测试三个方面(任伟李思萦,2018)。二语语用先前一直被称作中介语语用。虽然术语转变是个渐变过程,我们无法确认究竟哪篇文献致使学界逐渐使用二语语用这一术语,但在Lo Castro(2011)和Ren(2011)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二语语用来指称该领

 

出国语境下国际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研究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二语语用学界对于二语水平、出国学习时间长度和交际密度等因素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仍意见不一。此外,现有相关研究,尤其是出国学习情境下的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大多考查英语作为目标语言,较少关注汉语作为目标语言。因此,本文采用横断式研究设计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请求表达。数据通过背景知识问卷和8个场景的角色扮演进行收集,由2名汉语为母语的研究生对留学生们的请求角色扮演进行评分。研究通过对留学生们所获得的综合评分以及问卷中汇报的最近一次汉语成绩,来华留学时长,和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语语用能力发展与出国期间使用二语进行交际的密度呈正相关,与二语水平及出国时长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二语水平; 出国时长; 交际密度; 语用能力; 请求; 角色扮演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及其习得研究

卢加伟 河南科技大学陈新仁 南京大学

摘要:语用非流利指交际者因考虑面子、礼貌、情感、彼此关系等因素而产出的重复、停顿、修正等话语不连续现象,是说话人为实现人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互动,是语用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本研究以圣巴巴拉美国英语口语语料库为参照语料,以自行录制的78名中国英语学习者自然会话为研究语料,对比分析二语会话中语用非流利的习得情况。结果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学习者使用更多的语用非流利,但多为语流延迟类的无词汇意义的语音片段,语用标记语较少且单一;多用非流利标记来调整会话和调理人际关系,较少调整信息传递。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语用意识,交际意愿强烈,试图通过非流利标记来加强人际协同互动,但语用知识相对匮乏,且提取困难,"避免提及"现象较多。

关键词:语用非流利; 非流利标记; 语用能力; 交际功能;

 

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直接抱怨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杨丽袁周敏 南京邮电大学

摘要:以往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聚焦于二语学习者中介语与母语或目的语的比较,鲜有针对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本研究以不同英语水平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汉语本族语者的书面语篇补全任务(WDCT)为语料,结合回顾性访谈,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抱怨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差异。语料分析涵盖三个维度:直接程度、附加语和内部修饰语(包括升级语和降级语)。结果表明,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1)抱怨的直接程度增加,(2)附加语数量随之增加,(3)升级语的使用频率随之增加,但大部分降级语使用频率减少。本研究对二语语用教学与习得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言水平; 语用能力发展; 抱怨言语行为

 

层级视域下来华外籍教师汉语语用自主性与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李茨婷张明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来华外籍教师面临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和语言使用等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外教教学和管理,本研究则基于层级视角探究在上海高校工作的8名不同语言背景的外教在汉语语用自主性和社会文化适应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合口语话语填充任务、社会文化适应半结构化访谈、民族志观察及民族志访谈、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发现外教对机构、社会层级中的资源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组装利用方式,致使其汉语语用发展和语用选择呈现复杂的分化现象,与其对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相互作用。

关键词:层级; 来华外教; 汉语语用自主性; 社会文化适应

 

词汇概念及其包容性和选择趋向性特征阐释

邬菊艳 上海理工大学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词义研究中,有两个问题学界始终悬而未决:(1)词义到底是指词汇的"语义"、"意义"还是"概念"?(2)人们何以能凭借稳定的"词汇语义"就可获取语境中多变的"词汇意义"?对此,本文提出:从"词汇概念"切入,厘清词义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揭示词汇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为研究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结论有二:(1)词义在语言层面表现为稳定的"词汇语义",在使用层面表现为多变的"词汇意义",在概念层面表现为图式性的"词汇概念";"词汇概念"是"词汇语义"和"词汇意义"的后台操作基础,"词汇语义"借助"词汇概念"反映客观事物,"词汇意义"只有基于"词汇概念"才能在具体语境中得到适切的构建;(2)"词汇概念"具有两极性:一极寄居于"词汇语义"的语言物质外壳,与语言系统相连;另一极提供路径以通往词汇概念结构,与概念系统相连。基于这两点结论,本文进一步阐述"词汇概念"的包容性和选择趋向性特征,其中,包容性是"词汇概念"两极性的本质体现,而选择趋向性则是"词汇概念"的生物识别码。

关键词:词汇概念; 词汇语义; 词汇意义; 包容性; 选择趋向性

 

焦点和话题结构的音系-句法接口理论:阐释、反思与展望

赵永刚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近几年语言学接口理论的兴起,为焦点和话题结构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选择,这就是音系-句法接口的相关研究。从音系-句法接口来研究焦点和话题结构,可以为信息的语义突显以及表达提供新的解释,也印证了语言的信息交际功能离不开音系和句法的计算过程。本文旨在引入语言学的接口理论,尤其是最简方案以及优选论的音系制约条件等,启动并探索英汉语言表达和解释焦点和话题的不同方式,并最终为解释语言的信息结构寻求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从而打开焦点和话题结构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焦点; 话题; 信息结构; 接口理论; 音系-句法接口

 

辅以ERP实验技术的隐喻研究:回眸与前瞻

孙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朗 西安外国语大学段翠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本文述评了隐喻的ERP实证研究进展,总结了ERP成分的指示功能,初步揭示了隐喻现象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以期为今后基于ERP技术的隐喻加工机制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提议隐喻的研究要:1)充分利用多种成分,从感觉通道入手,综合视觉、听觉、触觉通道探索隐喻加工过程,积极运用多种技术;2)关注个体差异性;3)注意跨语言、跨文化隐喻加工异同。

关键词:ERP; 隐喻加工神经机制; ERP成分

 

语料库驱动下的英语副词AGAIN语义演变历时研究

林璐王旭 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历时、动态地研究英语副词的语义关联性和复杂性有助于还原该词义产生、扩张和嬗变规律。本研究从牛津英语词典、COHA和MED语料库中提取993-2009年间英语副词again全部语料,采用近邻聚类法统计该词语义聚类的时间节点,共分9个阶段;再随机抽取598个实例,人工统计各语义项在9个时间节点的分布情况,追溯各语义产生、渐变的规律和动因。结果显示,范畴属性、隐喻、转喻、主观化是导致英语副词again语义演变的综合诱因。本研究的发现既验证了词汇语义演变的语法化进程,又彰显了词汇多义性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副词AGAIN; 语义演变; 近邻聚类法; 主观化; 语法化

 

研究流程模拟式项目协作论文写作的教学效果预测:课堂环境感知视角

龚嵘 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本研究以课堂环境感知为视窗,探索EAP课程体系下研究流程模拟式项目协作论文写作(RBCPW)教学效果的预测因素。6个EAP班302名大二学生参加了16周RBCPW课程实践。聚类分析发现三类环境感知型式:消极型(即低关联度-高难度-低适宜度-低支持度)、中度积极型(即中关联度-中难度-中适宜度-高支持度)、高度积极型(即高关联度-低难度-高适宜度-中支持度)。回归分析表明,困难度、适宜度、支持度感知因素对教学效果的三个观测值(课程投入度、个人成绩、未来任务信心)有直接或间接预测性,但课堂环境感知与小组课程成绩关系不显著。本研究推断,学生主观学习需求、语言基础与RBCPW课程内容/要求的匹配度是良性课堂环境感知的关键,该结论对低年级本科阶段推广项目式论文写作教学有反思性启示。

关键词:课堂环境感知; 教学效果; 研究流程模拟式项目协作论文写作; 学术英语

 

学术写作课堂同伴互动低效的原因分析——基于四名中外博士生视角的个案研究

王菲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为探讨同伴互动在研究生学术写作课堂上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本个案研究聚焦美国某高校研究型论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四位中外博士生对于写作过程中同伴互动所持的态度和阻碍有效同伴互动的因素。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回顾性访谈,辅以课堂观察笔记和教师访谈。结果显示,能否建立良好的同伴主体间性是影响互动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主体间性需要从写作主体语言文化背景、搭档配搭和任务设计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同伴互动低效; 主体间性; 研究生写作教学

 

英语学习者口语复杂性、准确性的动态发展研究

于涵静戴炜栋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产出的复杂性、准确性的动态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并首次尝试使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变异性分析技术(移动极值图、移动相关性)探究复杂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习者英语口语产出复杂性和准确性均有所提高。个体学习者发展轨迹不遵循群体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各自的非线性发展特点,且发展轨迹存在较高程度的变异性。复杂性、准确性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复杂性和准确性在研究初期呈竞争性关系,后期逐渐转为支持性关系,即二者协同发展,证明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全面联结性特点。该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二语口语; 复杂性; 准确性

 

语音要素对二语语音离变程度的影响研究

李景娜 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王遥 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语音离变指说话人的语音特征较标准语语音规范的偏离,而偏离程度与语音各要素具有密切关联。本文以英语语音离变为例,借助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数据库中的自然语料和经Praat修改音高参数获取的合成语料,利用E-Prime设计了语音感知实验,在四组听者中考察了音段音位(或称发音)和超音段音位(主要是语调)对二语语音离变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音能够显著影响二语语音离变程度,而语调的作用依不同听者组而异:对英美教师组、英美学生组和中国教师组来说,语调没有显著性影响;对中国学生组而言,语调在发音符合目标语语音规范的前提下具有显著性作用。研究对语音教学和语音能力评估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发音; 语调; 二语语音; 离变程度

 

在“代沟”的背后——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领导权”之争

李涛 北京科技大学;谭彦纬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西方战后出生的一代是最不遵循传统的一代,因此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化解的"代沟",而A.S.拜厄特四部曲呈现了以西方战后两代人的"代沟"为表象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拜厄特四部曲揭示出基督教的世俗化、老资产阶级僵化的思想与消费主义思维的碰撞及"新左翼"思潮都和"文化领导权"之争息息相关。四部曲除了肯定"文化领导权"之争带来了更多元和民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还指出了其不利影响,表达了对那一代年轻人的同情和对化解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合理方式的期盼。

关键词:A.S.拜厄特; 四部曲; 20世纪60年代; 代沟; “文化领导权”

 

论原质视域下“不存在”的埃米莉

杨依柳;李增 东北师范大学

摘要:《埃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通过埃米莉·格里尔森这个离经叛道的人物塑造和反逻辑式的叙事策略表达出作家深邃的哲学意蕴和对人的普遍关注。以拉康和齐泽克对"原质"、"小客体"、"实在界"、"快感"、"剩余快感"的理论来阐释埃米莉这个怪诞的人物,人们会发现其人物形象的构建以及这个"不存在"的人物作为"原质",遮蔽了杰弗逊镇的符号系统并以异化的力量威胁着这个符号系统。然而,这个"不存在"的人物并非哲学上的"空无",而是福克纳在对内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洞悉和对"原质"感受的基础上,超越了时代的符号体系,在"真"与"实"之间所揭示出人的异化和分离的真相,为人们反思历史和伦理道德教化开创了现代主义的新途径。

关键词:埃米莉; “不存在”; 原质; 小客体; 实在界

 

《猫的摇篮》:后人类的政治启示录

秦轩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小说《猫的摇篮》中虚构了一个南美岛国圣洛伦佐在科技成果不当使用的直接影响和残暴殖民政治的间接影响下走向灭亡的故事。圣洛伦佐的民众在科技和政治双重压榨下,表现出典型的后人类①特征,他们不仅要遭受身体层面的暴力惩戒,而且要承受意识层面的强制改造。另外,小说还表达了后人类主体地位与科技客体地位互换的忧患意识,尤其勾勒出了科技与极权政治结合下,饱受压迫的后人类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的一面。本文认为《猫的摇篮》是一部杰出的后人类的政治启示录。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后人类; 政治启示录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1至2期刊物,由公众号“大民说英语”整理而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