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南 無 般 若 会 上 佛 菩 薩 (三称)
请点击,聆听录音
学习《金刚经》,发大菩提心 到底如何来学习《金刚经》?怎样才能把握《金刚经》的宗旨及其修行核心?学习《金刚经》应如何发起愿菩提心? 这二个星期日佛堂大众共修法会诵《金刚经》,为方便善信学习法义,我把2012年7月为《世界佛教》所写已发表的《金刚经》导读,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和师友们。愿大众一起分享佛法的喜悦与光明! |
一、《金刚经》缘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语Vajra-Prajñapāramitā-Sñtra在《大正藏》第八册第二三五卷般若部。《金刚经》在汉传佛教界流行普遍,汉译先后有六种译本:
第一译,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为中观家的译本,流通最广是最契合佛陀本怀的法本;
第二译,元魏菩提留支;
第三译,陈真谛法师;
第四译,隋达摩笈多为法相系的诵本;
第五译,唐玄奘法师;
第六译,唐义净法师。
本经有三部分:
来源:宽谦法师《金刚经》科判表
本经用了大量否定字“不、无、空、非”是从诸法实性来说明“缘起性空”的宇宙真理。全经概说有二点:
1、金刚般若即无上遍正觉
本经以金刚般若为名,内容说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为须菩提尊者说:如此发心直至究竟菩提,彻始彻终地归宗于“离相无住”;又无上徧正觉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于是法中无实无虚”。般若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诸相即名诸佛。须知般若无住的现觉即离相菩提的分证。约修行趋果说,名为般若无所住;约望果行因说,名为离相菩提心。(下图为:印顺导师著作《般若经讲记》)
2、二道五菩提
本经初由须菩提尊者问佛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经佛陀解说后,须菩提尊者又照样的再问一遍,佛陀回答大致相同。“二道”为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过程中所分的两个阶段:初问初答,为般若道,后问后答为方便道。
修行者,从初发心修空无我慧,到入见道证圣位的阶段,重在通达性空离相名般若道。修行者彻悟法性无相后,进入修道一直到佛果的阶段,为菩萨方便度生名方便道。般若即菩提,约菩提说这二道即五种菩提。
什么是《金刚经》中的二道五菩提呢?我们知道《金刚经》中,最初由须菩提尊者问佛陀:请问世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经佛陀解说后,须菩提尊者又照样的再问一遍,佛陀回答大致相同。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
初问,初答,为般若道。
后问,后答,为方便道。
“般若道与方便道”之二道,为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过程中所分的两个阶段。下面,请看印顺导师著作《般若经讲记》中说的解释。
六、金刚般若
1、二系说
以上二系说,各有其理论系统的道理。不过,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缘起性空的法义来说,《金刚经》是般若系的经典,应是“以金刚比喻般若”的鸠摩罗什法师“中观系”更合法义。
《金刚经》把般若分为二类:
一、拙慧:偏于事相的分析,这是杂染的、清净的,要破除妄想杂染,才能证得真净。
二、巧慧:从一切法本性空中去融观一切,观烦恼、业、苦当体即空,直显诸法实相,实无少法可破,别无少法可得,一切不坏不失。
印顺导师在著作《般若经讲记》中说:“又如求水,拙慧者非凿开冰层,从冰下去求水不可;而巧慧者知道冰即是水,一经般若烈火,冰都是水。所以,巧慧者的深观,法法都是性空本净,法法不生不灭如涅槃,法法即实相,从没有减什么增什么。这不增不减、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般若为大乘道体,为五度眼目,为般若所摄。有了般若,六度万行才能到达究竟佛果,成为波罗蜜(pāramitā)。
佛教修行者学习《金刚经》,从发愿心菩提开始,踏上菩提之路。由二道五菩提,积累菩提资粮,修习般若道至明心菩提后,开始方便度众生。若发菩提心的菩萨能以金刚妙慧,彻悟不失不坏的诸法如实相,依菩萨修行的次第,方便广行利他事业,则能到达究竟彼岸——无上菩提,故名“金刚般若波罗蜜”。
印顺导师说:“深信三宝从正见中来,依正见而起正信,乃能引发正行而向于佛道,自利利他护持正法。”学佛者,没有“正见”而热心积极去护法护僧,那是随世俗感情而相牵增烦恼,导致一起随“邪见者”堕入“邪见”火坑。学习《金刚经》,除读诵、书写外,更重要的是“受持”。那么,如何受持《金刚经》?想要受持《金刚经》,首先要明白《金刚经》的甚深含义:“二道五菩提”。求法于善知识,认真学习,如法如律,在无常的生命中时时处处践行菩萨道,积累成就菩提之资粮。最后,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有情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 天涯云水僧:活着2020 |
回 向 偈
完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查看,2021年文章
佛法,从恭敬中求
2020年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