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请点击,聆听

       母亲给我说:“我活到80岁,让儿女操心,成了儿女的老包袱。”
     我说:“妈妈,不是我们的包袱,您是我们尽孝的善源。佛陀教导:佛弟子要孝养父母,带领父母学佛,趋向生死解脱,不再轮回。当然,这个目标难度比较大。俗话说:“孝子升天”。为什么孝子升天呢?因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善待一切有缘众生。我无比感恩妈妈信佛,一生鼎力支持我出家学佛,踏上菩提路。其实,五蕴构成的身体才是真正的负担,真正的老包袱。”
     妈妈说:“我老了,帮不到你了,你一人孤身在外流浪。佛教界人多复杂,出家人也不容易。你心脏在澳洲治疗好些没有?早些回来安养。”
     我说:“妈妈,别担心,我好多了,每天吃药效果不错,就是手肿写不了太多文章。现在,没飞机回去,即使有飞机也是天价。妈妈,照顾好自己,不急啊!妈妈,我给念一遍《杂阿含》73经,关于‘负担’的问题,您好好听一下:佛陀是如何教导佛弟子:解除负担,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1、取担2、舍担3、担者。谛听,善思,当为你们说。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馀已、灭已,吐、尽、离欲、灭、没。云何担者?谓士夫4,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5。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馀境,不复转还有6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妈妈说:师父,“五蕴”我知道,你解说一下经文含义。

    答:好的,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经文大意。


       简释经文如下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苦、集、灭、道“四圣谛”。

      经中的“重担”代表“五取蕴”,或称五受阴,是四圣谛中的“苦谛”。我们给五蕴的身体吃饭、穿衣、一切营养,小心地照顾它,一旦生病,就惹来麻烦。

     经中的“取担”就是是指会导致再生轮回的那种对生命存在欢喜与贪执的“渴爱”——欲界的渴爱、色界的渴爱、无色界的渴爱等,就是四圣谛中的“集谛”。
     经中的“舍担”是指舍弃、彻底永远断除、放下、并解脱以上的那种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生命存在的渴爱,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也就是“寂灭涅槃”;而八正道就是“灭苦之道”,是四圣谛中的“道谛”。
        
     佛陀在《杂阿含经》第58经中说过:五阴(五蕴)如果生起欲贪(爱),那么就是五受阴五取蕴)。是欲贪(爱)导致执取(取),所以应该说是有欲贪(爱)故有执取(取)。
     五蕴与五取蕴是不同的,差别就在于“渴爱”的有无。一旦“渴爱”被驱除,这个“重担”便会从一个人的肩膀卸下。要驱除渴爱,可以透过vipassanā内观禅修相关的观智去体证菩提圣道。
           
     佛陀在这部经是告诉我们:学佛要认识“五蕴”构成的身心,因为“五取蕴”是生命中最沉重的负担。正如《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如何舍弃重担呢?拔除渴爱,令爱欲不生,舍弃旧担,新的重担不生,就能证得究竟寂灭之乐,达证涅槃圣道。

       最后,根据经文写了一句总结:

       五蕴重担苦,

     渴爱连根除;
     旧担应舍弃,
     寂灭常安乐
     以上是近日我和母亲微信上修习慈心禅的一点法喜分享。愿师友们:早日拔出渴爱之根,安乐、无忧、寂静。
      行愿  2020.12.23
    

注 释

1、重担:五取蕴。

2、取担:拿起重担,这里用以譬喻四圣谛的“集谛”。

3、舍担:放下重担,这里用以譬喻四圣谛的“灭谛”。

4、士夫:人。音译为“补特伽罗”。

5、寿命齐限:寿命的尽头;寿终。

6、不复转还有:不会再受轮回。即阿罗汉的“不受后有”。

7、本经对应经典《增壹阿含经》卷十七〈四谛品25〉第4经;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22经《重担经》。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地藏经》讲座: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佛教梵呗的起源与开展

喜欢午夜翻墙入寺偷窃的阿布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白受苦

怀念妙老:妙湛法师与中国佛教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怀念妙老:眼界大千皆泪痕

半夜乱串如鬼飘忽的白人女主

澳洲土著人的故事与艺术

多元文化:澳洲佛教南北传僧众为亡者诵经祈福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母亲的祝福:愿你平安吉祥解脱!

【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 敬僧之礼,培福增慧

恭迎药师佛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恭迎观世音菩萨诞】大悲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慈经》导读: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阎罗王五天使者的忠告,你都听见了吗?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身归清净域,心老白云乡,有志撑霄汉,无心做栋梁

悼念觉锐老和尚:觉悟一切众生,锐意复兴禅院

迎国庆过中秋,天心月圆福至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悼念莲海法师:莲花开见如来,海会悟证无生

纪念六祖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恭迎“千部论师·八宗共祖”龙树菩萨诞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佛门饭训:节约惜福知量,防心离过悟道

谁,绑住你了?!

师父,您好吗?好久不见

悼念法宗法师:乾坤任我闲,澳美弘法缘

【佛门礼仪】香的特性 · 闻香悟道

《法华经普门品》导读:色身三昧化阎浮,普门示现度群迷

【西安之行】红尘不到的一方佛净土,兴教寺玄奘法师舍利塔

【西安之行】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韦陀菩萨的降魔杵】:护持佛法誓愿深,宝杵镇魔功德胜

山中被毁的世界遗产佛菩萨像,为啥上不了户口?

瞋怒争执六种因,七法熄诤六和敬

莫被名利淹没心,错穿袈裟灭佛行

【人间佛陀观与理想佛陀观】你谤佛、谤阿罗汉了吗?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金榜题名】高考祈福顺心意,寒窗减压要自力

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议二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议一

见他人死,心热如火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珍重】一隔千万里,再隔万重山净心第一,利他为上——纪念印顺导师童心菩提天真佛【恭迎文殊菩萨圣诞】文殊菩萨救度,接一千送八百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知恩报恩,菩萨大行——纪念朴老【澳洲封城日记】卫生纸,终于有了母亲,我生命中的观音菩萨
如法布施断穷根:福田、悲田、敬田【五四快乐】青年的佛教,菩萨的大行
【五一快乐】佛陀耕田与农夫耕田的劳动成果差异远离邪师破恶杀贼,放下屠刀立地修行
美丽险恶的歧途:误入魔窟的幻听与天耳通之别
【见他人死,知无常苦】意外死亡生何处?
杀人者被人杀,恼人者被人恼
守护诸吉祥,以智者为友
清明,请用鲜花祭祖
行愿法师:现代南传佛教四大内观禅系的比较研究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自依法依,远离邪教,远离病毒
闭门禁足是深山,读书阅藏即净土
出家入世近人间: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行愿法师:为新型肺炎疫情向诸佛菩萨祈愿文
般舟三昧:念佛见佛的原理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你妈被打,谁之过?
缅怀梦参老和尚:佛菩萨欢喜你就好
慧海法师:唯识学上转依义
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称谓
【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礼仪
佛法,从恭敬中求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读议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导读
报国土恩:佛陀教我们爱国报恩
谁替你生死?剪断牛鼻线,还生命自由
为何生在父母家?
【课程】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与论师
【课程】生死轮回之“业力转移说”
“一念见谛(顿悟)与次第见谛(渐修)”的实修实证问题
【供天】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佛教十大要闻】之一:2016 年“批印事件”评议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