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叙事选读|读悟诗味——统编二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教学叙事|彭峰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诗的味道,唯有读去体味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叙事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伙伴,请看。”【洞悉儿童心理】小朋友们欣赏“鹳雀”的图片,一个个惊呼起来。我告诉他们这是鹳雀:“跟着老师写它的名字,鹳雀是一种鸟,所以鹳是鸟字旁,雀字里面也藏着一只鸟呢,认识‘隹’字旁。鹳雀,有点像仙鹤。”大家一瞧,觉得真是像极了。我板书,他们书空。“有一座楼,就叫鹳雀楼。让我们来欣赏下。”

【洞悉儿童心理】小朋友被壮观气派的高楼震撼了,我顺势介绍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楼高三层,传说鹳雀经常在此地栖息,由此得名。听完我的介绍,他们对鹳雀楼的兴趣变得浓厚了。

我请他们认读“楼”和“层”。“你还在哪里见过‘楼’这个字?”史书鸿小朋友,说:“有一次,我去理发,看到楼梯口写着‘理发,请上二楼’。”能在生活中认字,真是个好习惯。【好课的细节】我们重点学习“层”,我们结合照片理解鹳雀楼楼高“三层”,接着,看图理解“层叠”“层林叠翠”,以及语文园地三上拓展的“层林尽染”。美景,自是让人陶醉,“层”字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鹳雀楼,现在这座楼可有名气啦,那是因为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登鹳雀楼》。”我板书,他们跟着书空,读好题目,注意“登”后面略微停顿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让这座楼世界闻名的诗是什么样的呢?很想读了吧,那就赶紧开始读吧。”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课堂妙招】我指导大家朗读,重点在于停顿。而“平长仄短”的规律指引下,诗的节奏自现。范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以此问,解开第一句诗的朗读与理解。首先是读,我引导小朋友读好“依”“流”两个字。这两个字,一旦拉长了念,感觉就不同了。而“流”的朗读,更有意思,要点有二:拉长声音,声音由高到低。这样一来,水的流动,就有了画面感。【课堂妙招】反复诵读,其实已蕴含理解的指导了。小朋友对这句诗的理解,根据我们小朋友的情况,需要指导:“白日”,傍晚的太阳;“依”,依靠,靠着;“入海流”,变序后为“流入海”,他们很容易理解。【课堂妙招】理解之后的朗读,更有味道,平长仄短的规律,让诗句意思更容易“体味”。

第二句诗,在于明理。“诗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他想到了什么呢?”理解诗句,关注“千里目”词序应是“目千里”。

读此诗,重在明理。“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请用一下的句子来说一说。”

刘濮阳和一位小朋友,将这两句话补充的非常恰当:“你想要看得远些,就要再爬一层楼。”“你只有爬得高些,才能看得远些。”大家都明白诗句的意思了。“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这两句诗?”我本来想让小朋友自己填写横线上的内容,但一想难度过大,于是放弃这种做法,让小朋友重点放在读一读上。“当你遇到挫折,退缩害怕时,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自己;当你 想取得更大的成功 时,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舞自己;当你取得成绩,洋洋得意时, 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警诫自己。”回到整首诗,读一读,理解为什么要调换“流”“目”的位置。

【课堂妙招】体会押韵的奥妙。改变顺序,一读便知道,那样读起来不好听。

小朋友背诵。拓展句子:站得高,看得远。最后,学写生字“楼”和“依”,放在一起比较,其共同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共同点是上下都齐平。“层”和“尽”放在一起,重点指导如何写“尸”字头:“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黄’,重点在于中间是个“由”字,整个字的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平些。”



诗情,在想象中就能感觉到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叙事


“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小朋友背了《静夜思》《赠汪伦》等。“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我板书望庐山瀑布,小朋友跟着书空。“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望庐山瀑布,是说看庐山瀑布。”我板书“看”字,赞美他说出了“望”在这里就是看的意思。“那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说出自己的见闻。“我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我板书“倾泻”。

【洞悉儿童心理】“大家想不想看看瀑布?”那还用说,小朋友们就在美丽的瀑布前不断惊叹。

这个时候,是认读“瀑布”一词的最佳时期。“望庐山瀑布,这瀑布在庐山呢。你们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小朋友们都不知道,我必须介绍:“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我们一块来朗读古诗,读起来,很简单。小朋友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你们小声读一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小朋友分三人一小组议论。“香炉是什么意思吗?”没有一个小朋友明白。我出示香炉峰的照片,还出示了香炉,说:“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冒出了紫烟。”“为什么会冒出紫烟呢?”薛玥凡说:“这是因为太阳照在云雾上,就变成紫色的了。”“说得太对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象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小朋友想象画面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确难以理解。我说:“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我出示图片,引导他们理解“银河”:“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谁能讲讲这首诗?”我请四位小朋友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我发现,他们对挂前川和三千尺,不太理解,于是,我以图片的形式,引导理解“挂前川”,拓展多句含有“三千”这个数字的诗句,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的“夸张”。

“读了这时候,我们感觉到诗人对庐山瀑布是怎样的感情?”这很容易回答。“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小朋友纷纷背诵,大多数都能当堂背下来。

最后,我们学写生字。先写“炉、烟、挂”,掌握“左窄右宽”的特点,以及细微的不同之处,再写“照、川”,把握四点之间和川的三笔之间的匀称美。


亲爱的读者,近期,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多点文末在看,或者星标“彭文峰会”,否则很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更新了哦~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五年级语文第1-2单元教学叙事汇总|彭文峰会    

抓住文章重点,提取主要信息——统编五上《9猎人海力布》教学叙事

      学会精炼地概括文章——统编五上《10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学习抓要点复述故事——统编五上《10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抓要点复述,更进一步——统编五上《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叙事

重新“定义”缩写——统编五上《习作3:缩写故事》教学叙事

悲从何来,因何而“醉”,劝的是谁——统编五上《12古诗三首》教学叙事

强调语感,读出文章韵律——统编五上《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叙事

统编六上教学叙事:

        六年级语文第1-2单元教学叙事汇总|彭文峰会

       写指南,说玩法:体会做斗之乐——六上《竹节人》第一课时教学叙事读故事,讲故事:体会观斗之乐——《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叙事在阅读过程中习得阅读策略——统编六上《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在任务驱动中运用阅读策略——统编六上《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叙事统编一至六年级上册课文配乐朗读录音: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统编1-4年级上册部分教学叙事:

小步前进——三上《习作1 猜猜我是谁》教学叙事|彭峰

段落结构——三上《6秋天的雨》教学叙事|彭峰

到学生的问题中去——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叙事|彭峰

 推荐“理由”要具体——统编四上《习作1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叙事|彭峰
推荐:
2022年秋小学语文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梳理表
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立体课堂介绍:       立体课堂:1-6年级课文怎么教,为你一篇一篇细说

如何用好统编1-6年级课文,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课件信息: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9月24日



编辑:小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