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认知基础,感悟“情”在何处——统编五上《父爱之舟》教学叙事
第一课时
一
课件出示一组彩墨画,请学生欣赏,问:你有什么发现?大家很快发现组图中都有“舟”。
“这些不同风格的舟都出自著名画家吴冠中之手。他一生画过无数种形态的船。”
课件出示吴冠中《水边青草有童年》中的句子,齐读。
“所以船,在吴冠中的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父爱之舟》”出示课题,齐读。
课题就是文眼。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到文章主要写父亲、写父爱。我相机提问:通过预习,这位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谈到的初读体验都是:父亲很爱自己的儿子,我将“父爱子”这三个字写在了黑板上。这时,还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我觉得这是一位节俭的父亲。板书:节俭。
【洞悉儿童心理】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初读,大致都能感受到吴冠中父亲对他的爱。但是学生不能体会到这是一位非常贫穷的父亲给自己儿子的尽其所能的爱。“尽其所能的爱”,我们在具体的场景中可以逐步体会。但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贫穷”是怎样的呢?学生没有认知。但没有这种认知基础,学生是很难与文本共情的。所以我在文章脉络前,先得架构其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文章两千多字,只用了几十个字来描绘这位父亲的外在穿着。出示: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读好长句: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理解“汗巾”意思。班上学生都理解成:擦汗的,类似手帕的物件。我先肯定学生的这种理解,汗巾确实有这一层意思。再请学生关注这个句子,引导:这根汗巾用在哪的?它就像我们现在的什么。有的孩子反应过来,汗巾在这是“腰带”的意思。
我拿出实物:粉绿色的腰带。问:谁愿意拿它当腰带?孩子们都笑了。我相机问:为什么笑?有的学生回答:围这个腰带太丑了,不好看。有的说:一个男的围这个颜色不合适。
继续问:一个男人围着这条粉绿色汗巾,周边的人会怎么想?学生讲得很热闹,都是对这种行为的看不上。
我追问:作为一个成年人,父亲肯定知道大家的种种看法,为什么他还要围呢?有位男生结合句子中的“陪嫁”一词,说“陪嫁品”很有意义,很珍贵,这是父亲爱母亲的表现。接下来的几位学生也是类似观点。学生的反应出乎我预料,我首先赞同了他们抓文中关键词支撑观点的解读方式,但此处理解不对。我出示了一段背景资料。请学生读完后,再说说父亲为什么要围这条不合时宜的汗巾?
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后,很容易就知道是因为家里穷父亲才这样。然后带着理解读课文原句: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是不肯花的。
二
出示课文开头和结尾:昨夜,我刚刚梦醒......
......醒来,枕边一片湿。
【课堂妙招】课堂中请了2位学生读。读得挺深情,但语速节奏快。我请他们关注“省略号”,想想该怎么读出省略号的味道。学生很聪明,立刻知道省略号之处语速要放慢。之后的指读、齐读都很好。接着教师提炼,开头“梦醒”,结尾“醒来”,这在结构上就叫做“首尾呼应”。
在吴冠中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呢?在第一位学生交流时,我就引导学生提炼出概括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学生循着这样的方法,几个场景就自然提炼出来了。板贴:卖茧子买枇杷 想加钱换房间 逛庙会 背我上学 凑钱供我上学 送我报考 送我入学
在概括“父亲为我缴学费”场景中,我提问:“这段中,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学生指出“粜稻”。我通过拆分字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了“粜”和“籴”。并总结像这样有年代感的词文中还有:初小 高小 教员 泥灶
【洞悉儿童心理】文中有些字词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年代感,集中出示,并指导理解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今后读类似的文本。
三
精读“父亲带我逛庙会”场景。
这个场景中,你觉得父亲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用“----”画出来,并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
学生自读后,一男生交流到:“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我叫他吃,他就是不吃。”
问:父亲为什么不吃?学生能交流到是想让给“我”吃。此处,我没有再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请学生关注:你们发现了吗?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庙会的盛大场面,他的意图是什么呢?
【好课细节】我们到庙会上去看看,庙会上有什么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读得比较平淡。
问:你们逛过庙会吗?或者赶集?大部分学生说没有。我就出示了配乐图片。看完后,明显感觉学生兴奋起来了。立刻问:如果你在这庙会上,你会怎么做?学生很开心得说要买吃的、买玩的.....
如此热闹,人山人海,和下文中的哪个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偏僻)
庙会上好吃的多吗?有哪些,谁来读?应有尽有的食物又和哪个词形成对比?(凉粽子)
对比朗读:
各种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
……我和父亲在偏僻的地方坐下吃凉粽子。
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我和父亲在偏僻的地方坐下吃凉粽子。
在这种对比中,学生的朗读充满了深情。对后面两个问题也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位贫穷的父亲,一位平时对自己省到极点,一分冤枉钱都不花的父亲,却领我去吃了一碗热豆腐脑。这个举动的背后,你读懂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在我们眼里,一碗豆腐脑再普通不过了。但是作者眼里,这仅仅是一碗豆腐脑吗?那是什么?
也有学生找到的父亲打动他的举动的是:“虽然不可能花钱给我买玩意儿,他用.....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启迪者了。”通过学生的体会交流,以及万花筒画面动图的出示,引导学生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懂儿子心思同时又很聪明的人。
交流完父亲的举动,请学生找在庙会上“我”又有什么举动?抓住“我”的“不敢”“不忍心”,以及家庭情况的补充资料,读懂“我”的“懂事”。
从父亲和儿子的举动中,看到了怎样的一对( )父与子啊?
【洞察儿童心理】至此,在这个场景中父子间深情,学生已深有体会。但写这篇文章时的吴冠中已成年,他写作时,除了儿时逛庙会的开心、感激等情感,还有什么呢?
【好课细节】填空:
小时候,
父亲怕我太委屈, 。
高兴极了的我,
不知道糊一个万花筒需要耗费 。
长大后,
父亲去世了,
回想起这盛大的热闹场景,
我 。
学生说得非常好,我听了很感动。有个男孩说:“长大后,父亲去世了,回想起这盛大的热闹场景,我多想带父亲重逛一下庙会啊!”我们听出了怅惘。有个孩子说:“长大后,父亲去世了,回想起这盛大的热闹场景,我多想再见见父亲啊!”我们听出了思念。
在这样有感情地简述中,学生读懂了更多作者的心声。那么接下来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诵”,就非常的触动人心。
【好课细节】读完该场景,接着出示:“......醒来,枕边一片湿。”回扣文本的特殊框架形式。
四
热闹的庙会是父爱之舟牵出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后来这只小小的船送我赶考、送我上学,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路口。吴冠中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吴冠中是一位大画家,他画不出载着父爱的小船吗?他真的只是想画那只小渔船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父爱之舟》,去品味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父亲带“我”逛庙会这个场景,感受到父亲对“我”的舍得与理解,“我”对父亲的感激。出示:逛庙会的场景批注。
场景 | 关键句子 | 父亲对“我” | “我”对父亲 |
逛庙会 | 觉得我委屈……理解我恋恋不舍的心思…… | 理解儿子、心疼儿子…… | 对父亲的感激 |
布置学习任务单:其他场景中你也能抓住句子来体会父子之间感情吗?请同学们选择一到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按照表格做好批注。
要求: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选择的场景。2.划一划:画出打动自己的句子。3.写一写:按照表格提示在书上做好批注。4.想一想:看着场景文字,脑子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场景 | 关键句子 | 父亲对“我” | “我”对父亲 |
带 “我”逛庙会 | 理解、心疼 | 感激 | |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批注。
二
第一位学生交流的是“卖茧子买枇杷”的场景。他抓住的是“半夜”这个关键词,感悟到父亲和母亲的辛苦,这样换来的钱还给“我”买枇杷,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课堂妙招】我问学生:你家里人养过蚕吗?你知道怎么添桑叶吗?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经验。我补充了资料,请学生现场体验弯腰添桑叶的动作,并补充情境:此时正是半夜,万物都睡了。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感受到父亲给我买枇杷的珍贵。因为体会到位,对第2段中第一个“省略号”朗读就处理得很到位,学生读得缓慢而悠长。
接下来一位学生选择的场景是“想加钱换房间”。他主要通过言行对比来体会的,他抓住“父亲平时省到了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这句话,与文中想加钱给儿子换房间的父亲形成对比,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我肯定了这位学生对比体会的阅读方式。然后请学生关注这个场景中描写父亲心理的两个词“心疼”“动心”,思考因何“心疼”“动心”。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些词句谈了自己的理解。
【好课细节】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父亲平时省到了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如果是他一个人,他是 旅店的,可能就睡在
因为有我,他选择 旅店。
因为我被咬了,父亲很心疼,选择 。
父亲被咬了,他只会 。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文章读得就更动情。
“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所以我---”(引读)。父亲心疼“我”,“我”也心疼父亲。
有几位学生交流的是“背我上学”场景。他们关注的都是“背我上学”这个行为,说他们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读来很感动。我当时愣住了,没想到他们会从这个角度来谈。我想了一下,问:爸爸送过你们上学吗?学生有说是开电瓶车送,有说陪着走路。我问他们:那为什么不让你们自己走?孩子们说因为不放心。然后说着就笑了,我想此刻他们应该不会因为对比而委屈了。
问:为什么吴冠中的父亲会背他上学呢?
【课堂妙招】出示学生圈划的句子:“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陪嫁呢。”问:你们走过大风大雪天的泥泞小路吗?学生表示很少经历。出示风雪中的泥泞小路图。走在这样的路上,必然会面临?
对比朗读:去掉“遇上大风大雪天,路滑难走”,请学生再读一读谈体会。学会读完表示有了环境描写,读起来更加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父亲对我的爱。
所以读文时,要关注环境描写。
问:“路滑难走”,我也可以走啊,为什么要背我上学呢?引出父亲对我的期待:“父亲经常说要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课堂妙招】想象说话:看着父亲腰里粉绿色汗巾,“我”的心里是有波澜的:
父亲宁可自己节省到极致,也要供我读书,要我念好书。雨雪中看着父亲,我不禁( ),暗暗发誓( )。通过讲述,学生体会到我对父亲的感激。
在他人眼里,那条粉绿色汗巾是可笑的。对我而言,却是----父亲对我的爱。
带着这样的体会,师生配合读。
学生交流“凑钱缴学费”场景。她通过句子“我考取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关注学生找到的句子。问:你们有过“凑”钱的经历吗?吴冠中的父亲是如何凑钱的?(粜稻、卖猪)
【好课细节】想象画面:吴冠中的父亲是如何卖稻的?(卖多少?怎么运?怎么叫卖?可能还……)
可能靠粜稻、卖猪还不够,还要去?学生说可能还要去借钱。
所以拿着这笔凑来的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难受,想哭,有的说很愧疚,有的说到“我觉得挺对不起家里人的,钱都给我花了!”“我觉得如果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这钱!”
这种难受、愧疚、感动糅合在一起,就是----心酸。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段话。
引读:“父亲送我去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我为什么“哭”呢?(心酸)思考:为什么不在父亲面前哭?而在父亲回家时偷偷得哭呢?有学生说是怕父亲担心,有个学生说得特别好“我哭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父亲哭,觉得父亲太不容易了!”这就是人生中的“新滋味”了,带着这种体会,配乐朗读。学生读得很感人。
学生讲述“送我入学”场景,他主要从“缝补棉被”这个细节上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出示第9自然段。问: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帮我缝补棉被的?补白:此时的父亲可能腰也 ,手也 。带着这种体会去读文段。思考:永难磨灭的仅仅是那背影吗?
三
结合填好的学习单,总结:父亲,看似多面,其实浓缩起来就是一个字:爱。这7个场景看着很散,其实有根无形的线把它们串起来,那就是——父爱。文章形散神聚,是一篇散文。
在这些场景细节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爱和思念。这些场景让他魂牵梦萦,他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真的画不出载着父爱的小船吗?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几幅作品。你发现了什么?他的画作中为什么总是要画小船呢?
那一艘小舟,不仅载着“我”求学的童年回忆,把“我”送往人生的一个个关口,还满载着父亲所有的爱,所以课文要以“父子之舟”为题。那是一种可以用文字莱表达,而画却画不出来的情感。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一定能体会父亲对我们的爱,要趁现在还来记得,去懂得感恩父母。
课件信息: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彭文峰会
202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