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喜欢的少数民族城市不算少,但蒙古的这个地方排第一个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川网:辛弃疾是我个人非常偏爱的一位南宋词人、将领。辛弃疾生逢乱世,时值金宋两国交恶,金国虎视眈眈,南宋忍气吞声,大片河山倾覆之季。故辛弃疾其词作之中,常有锵锵之声。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上面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其中他提到了一个地名,叫做“狼居胥”,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聊到主角。



封狼居胥



李健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民谣,叫做《贝加尔湖畔》。这首歌是李健去到伊尔库次克的贝加尔湖畔,在俄罗斯大使的邀请下,用俄罗斯式的配器创作一首歌曲。


贝加尔湖,现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图片来源丨星球研究所


贝尔加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国名字,叫做北海。曾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清朝曾短期控制该地,《尼布楚条约》后,将这块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


而谈到中国与贝加尔湖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



狼居胥山,古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能让勇武强悍如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谓是千百年来,汉民族之盛世。


而“封狼居胥”,也成为后世汉民族武将的最高军功。除冠军侯霍去病外,后世还有四位武将曾经做到,分别是:东汉汉章帝时期名将窦宪(“燕然勒石”的主角),唐朝唐太宗时期名将李靖,明朝明太祖时期名将蓝玉(大破北元的所在的捕鱼儿海,即贝 尔湖),明成祖朱棣本人(五征蒙古,终至狼居胥山)。



武威、张掖、酒泉


图片来源丨星球研究所


如今的中国,很多城市的名字,饱受吐槽。比如常山(正定)变成了石家庄,庐州变成了合肥,九原变成了包头,汝南变成了驻马店。令人唏嘘后人改名“车祸现场”的同时,更感慨古人的文采飞扬。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西北的甘肃身上时,其下辖的14个地级行政区(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没有一个名字是特别难听的。其中武威、张掖、酒泉等地的名称,更是让人感觉古色古香,回味悠长。那么这些名字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历史故事呢?


武威,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蕃卫、梦幻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武威者,以武立威。


张掖,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而张掖者,即“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酒泉,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相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上述的武威、张掖、酒泉,再加上敦煌,均为西汉收复河西地区后相继设立之郡制,史称“河西四郡”。


每一个历经千百年,仍留存至今的城市古老名称背后,都有着数不尽的沧海桑田,历史造化。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是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李夫人等陪葬墓20余座。霍去病墓前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是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战功,让当时的能工巧匠雕刻的雕像。


这件石马,表现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霍在生前就是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战功的。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头的神情。工匠把马踏匈奴人这一壮举雕琢在花岗岩上,形象地表现了大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


工匠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但仍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


《马踏匈奴》,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又含有象征主义的构思。


汉武帝能够在霍去病完成“封狼居胥”之后,命工匠制造这样的一件石刻,足可见其内心深处,对于霍去病本人的爱惜,以及对于此生能够开疆西域,扩土万里的意气风发。



山河万里



对于两千多年前,那个金额铁马,侵吞万里如虎,后世子孙以其国名作为华夏民族称谓的伟大时代,今人更多只能遥相神往。


关于那个时代的强盛,很多人或许只听过陈汤给汉元帝上书中提到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现如今,这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众志成城,面对外侮的精神符号。


而另外一句的更为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则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它出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和《史记·五帝本纪》“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的结合。是曾经汉王朝国力鼎盛巅峰时期,华夏民族自信心的极致体现。


往事越千年,所有意图挑衅和轻视中华民族的国家和民族,最终的结果有目共睹。更何况是千百年后,综合国力最为鼎盛的今天,一切外来杂音,不过都是跳梁小丑,匹夫之辈尔。



注:本文部分素材参考百度百科,深表谢意!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丨 城建20强 丨 租金回报率 丨 聊聊这座城市 丨 100民营企业 丨 2018天府金融指数 丨 长三角高铁格局 丨 四十年来谁沉浮 丨 去武汉南京 丨 国庆房价 丨 中西部“七小龙”


人文: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这里是中国:福建丨海南丨安徽丨广西丨贵州丨青海丨宁夏丨内蒙古丨甘肃丨河南丨山西丨北京 丨上海丨天津丨浙江丨陕西丨江苏广东丨河北丨重庆丨山东丨新疆丨云南丨西藏丨湖北丨辽宁丨吉林丨黑龙江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