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丨杭州都市圈:杭州和他的小伙伴们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继续我们昨天开启的“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今天我们的视线,放在长三角一核两极之中的另一极——杭州身上。一起来看看,杭州都市圈的相关情况。


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以杭州为中心联结湖州,嘉兴,绍兴,黄山,衢州五市为节点长三角打造的“金南翼”。



2012年杭州都市圈发布《杭州都市圈蓝皮书》,2014年杭州都市圈正式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国家《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公布,杭州都市圈被列入“一核五圈四带”的“五圈”之一,成为国家战略。



沿革,小步快跑


和昨天我们讲到的南京都市圈,早在2003年即获批立项不同。要想弄明白杭州都市圈,首先我们要看看他的建制沿革情况。


“杭州都市圈”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四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是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绍兴市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柯桥、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区)为紧密层,区域总面积34585平方公里。


湖州、嘉兴、绍兴3市,尤其是德清、安吉、海宁、桐乡、柯桥、诸暨等6个周边县区(市)与杭州市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济相融,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文化、社会联系。


2018年10月,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



从上文中杭州都市圈的建制与沿革上,我们就可以明显发现,相比南京地跨苏皖两省,从设立之初就被视作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圈之后的又一大国家级城市圈不同。杭州都市圈在诞生之初,事实上是仅限于浙江省省内的,其成员也仅有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


这个体量,一方面你可以说杭州城市圈是稳扎稳打,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杭州城市圈的起步,其实相对较低的。而这一成员阵营,自提出之后也长期没有明显变化。一直到了前不久的2018年10月,杭州城市圈才又添加了两位新成员——衢州和黄山。


关于杭州城市圈的立意高低,我们从官方定位中也不难发现——辐射杭州湾、接轨大上海,组团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长三角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


为长三角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添砖加瓦,是杭州城市圈诞生之初的定位之基。而近些年伴随着杭州得益于民营经济与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才在今年实现了“扩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小步快跑”来形容。



规划,切实可行


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规划的区域总面积53239平方公里,面积约占长三角区域的三分之一。


注:以上数据时间为2017年


2011年末,杭州都市圈总人口达到1610.2万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097.1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GDP)的3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83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799元。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伴随经济总量的扩大,杭州都市圈人均GDP持续提高。2011年,杭州都市圈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10685美元,首次跨越万美元大关,高于浙江省1575美元,比2006年增加5953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水平。


2014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5.75亿元。2015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21.7亿元。2017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都区生产总值26520.5亿元。


在昨天的推文中,我曾经提到,一个强二线新兴城市圈,或者说是新一线新兴城市圈,成员城市的良性阶梯性至关重要。杭州城市圈虽然成员城市仅有6座,但同样也是阶梯性明显,分工明确的。


其中,杭州是区域核心城市,金融、科创、教育、文卫中心;嘉兴、绍兴是高新制造业基地;湖州、衢州和黄山,则是产业转移区和文化旅游区。



资源,中规中矩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民营企业大省,浙江省教育、医疗、文体等各项资源,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其实是指当下足够使用,但长期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同于由一线、超一线城市带队的世界级城市圈,由新一线城市带队的国家级、地区级城市圈,其各类社会资源,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因为此类资源的审批与下放相对严格,二线城市是重要门槛。


截至2016年末,杭州共有小学447所,在校学生54.30万人;初中249所,在校学生21.58万人;普通高中77所,在校学生11.04万人。


普通高等院校39所,在校学生48.1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5.3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5.6%;毕业生12.84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37万人,分别增长2.7%和3.8%。



相比之前我们讲到的南京,以及接下里我们要讲到的武汉、成都。杭州在高等教育资源上的短板,相对还是较为明显的。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很多朋友也都上网发出过相关疑惑。为什么同样是万亿GDP体量城市,杭州的高等教育资源要明显逊色于南京、武汉和成都呢?


这个事情,原因众多,我们只选最重要的一个来讲。高校资源,存在很强的历史沿革性。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绝大多数优质高校,建校长则百余年,短则也可追溯到建国初期。在这个时期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基本上都被分在各个大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中。


比如华北区的北京、天津,华南区的广州,华中区的武汉,东北区的沈阳,西北区的西安,西南区的成都,华东区的上海和南京。这些城市,长期作为各自区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在教育资源上自然更为充沛。而杭州的城市级别和定位,长期以来是被作为普通省会级别来对待的,自然相比这些大区中心城市会逊色一些。


医疗资源上,情况也是类似。大家可以自己查看下面的杭州都市圈主要三甲医院表格。



但好在,伴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医疗资源,会有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得以增加。关于这点,杭州完全可以参考深圳,并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交通,亟待提升


身处水网密布的长三角腹地,杭州城市圈同样拥有较为丰富的内河港口。当然,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还是拥有杭州湾的杭州港。嘉兴港和绍兴港,更多是作为杭州港的辅助型港口存在。



而一个城市圈,被定位为世界级、国家级和地区级,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是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是轨道交通的规划上。


截至2018年6月,杭州地铁运营线路共3条,分别为杭州地铁1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4号线,共设车站79座(换乘站不重复统计),换乘车站5座,运营里程共计117.6公里。截至2018年9月,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里程539公里, 其中地铁三期建设规划总里程为387.8公里。


由于杭州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尚未真正意义上连通,我们重点就主要放在中心城市杭州身上。



毋庸置疑,杭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当下阶段是较为落后的。目前杭州已开通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仅3条,这与同等经济体量省会型城市相比,明显有些落后。


利好消息是,杭州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开足马力,弥补之前落后的部分。在建线路有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杭州地铁4号线二期、杭州地铁5号线一二期、杭州地铁6号线一二期、杭州地铁7号线、杭州地铁8号线一期、杭州地铁9号线一期、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及城际轨道交通(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在建总里程约为330.15公里。


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5条轨道交通线(包括地铁1号线至10号线,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5条城际铁路线,1条杭州机场轨道快线),539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地理距离条件的限制,虽然衢州、黄山也被纳入了杭州都市圈,但是彼此的连接方式只能通过高铁动车来链接,并不具备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基础。


附杭州轨道交通规划图。



相比南京与上海之间,隔着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杭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仅隔着嘉兴一市,这其实是杭州都市圈最大的际遇,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


南京都市圈之所以可以被定位为国家级,除去南京一直以来作为华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沿革外,距离长三角即有中心城市上海距离适中,能够有效带动安徽多市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点,我们也可以从南京都市圈成员构成,向东辐射范围仅到镇江和扬州等规划中看出端倪。


而杭州都市圈不同,其重要组成城市嘉兴,夹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嘉兴的发展方向都是全力向上海的。而伴随着杭州都市圈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值得考量。


在前不久,网络上甚至一度传播过杭州作为杭州湾中心城市,上海和宁波作为两极的说法。不过很显然,这是十分一厢情愿的做法。但是,杭州湾之于杭州都市圈的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杭州湾的另一侧,还有长期以来与杭州都较为疏离的浙江经济第二大市宁波,他与杭州都市圈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值得关注。


杭州都市圈,前途光明璀璨,但同样任重而道远。



衢州、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



最后,和大家聊几句题外话。今天中午的时候,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饭了吃了很久,因为聊了很多内容。


细节我便不再多说,因为大家行业不同,所以内容大家也未必感兴趣。但是整个天聊下来,大家对于一点的共识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2018年经济行业非常严峻,且目前看2019年经济形势,大概率上将继续延续严峻的局面。


所以如果大家回顾整个2018年,认为自己的发展并不太如意,甚至于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儿。困难的绝不只是你一个人,而是普遍性、大范围地困难。


我个人对于困难的一贯态度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最快的阶段。当你面临一定要做取舍选择时,你才能真正深刻意识到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究竟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注:本文部分素材取自百度百科,深表谢意!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中国超级楼盘 丨 宜居指数 丨 经营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业城市榜 丨 中国县域指南 丨 各省龙头行业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初婚年龄提升 丨 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丨 城建20强 丨 租金回报率 丨 聊聊这座城市


人文: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