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成绩亮眼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在不久前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上海设立科创板的消息重磅宣布。此后,一场大范围、多层面的企业摸底正在展开。


近水楼台先得月,目前,苏浙沪皖多地都在通过自行制定的优质企业信息收集表格,摸底优质企业资源,希望能推动更多本地企业占得科创板先机。


科创企业数量及质量,是决定一个地区未来经济能否可持续良性增长,经济增长含金量高低的重要参考数据。今天我们通过对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科创企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7年各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


关于中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排名数据,近日,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推出一份相关数据的整理。


图片来源丨标准排名


榜单发布方认为:广东省不仅在经济体量上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样一骑绝尘,多达33000余家,甚至超过了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总和。


湖北、安徽两省,虽然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但是合理定位,避开了和东部沿海强市在产业结构上的直接正面竞争。


从各个省份来看,不同地方高新企业数量的差距颇大,主要分布在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强省会城市。


事实上,要想真正从这份各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数据中解析出关于各省产业结构潜力与问题情况,还需要比对同时期(2017年)各省的经济总量进行查看。




理论上来看,一个省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那么对应的应该就是其经济总量越大。但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所处转型期的特殊性,很多省份现状,与上述情况相背离。我们重点挑出几个案例,进行一下比对——


第一类,自然就是经济总量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度正相关的地区,包括一直以来我们都长期看好的中国经济最活跃区域:广东、江苏、浙江。以上三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都位列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四的位置,没有较大偏离。


第二类,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明显优于经济总量排名的省市,首先当然就是北京、上海两大超级直辖市,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势,几乎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次,但经济总量全国第13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省份第7位的安徽,其实从长期来看,非常值得看好。一方面是其产业定位的准确,提前布局未来长期看好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其地理位置优越,在被纳入扩充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后,安徽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还能够从江浙沪三地获得更多资源。


第三类,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明显落后于经济总量排名的省市。这类地区的特征一般是,曾经经济发展较为不错,但是在近些年逐渐难以跟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节奏,已经有明显落后征兆的地区。比较典型的,是山东(总量第3、高新第8),河南(总量第5、高新第15),河北(总量第8、高新第12)等地。这反应除的一个问题是,以上三省的经济总量,更多来自于农业、传统工业以及大体量人口消费,依靠科技与创新驱动经济能力明显不足。如果不能及时改进,长期来看,未来经济增速还将继续放缓,被其他省份超越。



2017年各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


图片来源丨标准排名


继高新技术企业省份排名后,我们再具化到城市排名。这里,榜单发布方提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观点——


1、整个北方地区中,北京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超过了两万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遥遥领先,是第二名深圳的两倍。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728家。也就是说仅一个中关村,就超过了北京以外的所有城市。副省级市中的绝对突出者是深圳(10988家)和广州(8700家),不仅仅是经济体量上的优势,更是产业结构上的十足领先。


2、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相对应的是,南北方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数据显示,北京之外,天津以4093家位居北方第二,全国第六。不过,尽管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有9个和6个城市突破1000家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只有京津两个城市突破1000家。如果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群星闪耀的话,那么京津冀则只有京津,周边地区都黯然失色。


京津之外的众多城市中,则只有来自西北的大区中心城市西安和来自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青岛、济南两大城市入围,整个北方只有5个城市的高企数量突破1000家,与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接下来我们继续结合同时期(2017年)各城市经济总量的排名情况,来重点看看哪些城市,具有较为优势的产业结构,大概率上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得先机。


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图片来源丨排行榜)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017年中国城市的经济总量榜单,能够明显感觉出的一点就是,区域中心城市(省会)正在充分释放其政策优势,在体量上不断迅速做大做强自己。


但是相比经济总量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迅速提升(例如吞并下辖县级市,例如大规模增加土地供应),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力,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突破。


对比后我们发现,以下城市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东莞(总量第19,高新第7),中山(总量第60,高新第14),合肥(总量第24,高新第16),珠海(总量第84,高新第21),常州(总量第28,高新第22),湖州(总量第86,高新第26),温州(总量第35,高新第27),嘉兴(总量第45,高新第28),惠州(总量第54,高新第32),扬州(总量第38,高新第33),江门(总量第82,高新第35)


一眼望上去,我想大家已经能够看出这些城市的一个共性——全都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城市群的价值,首先在于区域内的龙头城市,可以以孵化器的身份,充分拉动周边三四线城市的创新创业进程;其次当某些大型产业(例如通讯、化工、汽车)在城市群中的龙头企业站稳脚跟后,又可以将各个上下游链条产业布局在周边城市,继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群效应。



A股上市公司地区分布


相比传统产业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发展前期,往往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如何通过更多更有效的渠道获得融资,就成为科创型企业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重要因素。


按照目前中国的股市制度,能够在沪深两市挂牌上市的企业,总数量依旧十分有限。这些企业,目前以怎样的状态呈现于分布呢?


A股上市公司地区分布(图片来源丨Wind)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一共3561家。这其中,浙江430家,江苏397家,上海287家,安徽104家,也就是说,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共1218家A股上市公司,占沪深两市A股总量的34%


目前,浙江、江苏、上海的A股上市公司总量分列全国各省份上市公司总量的二、三、四名,次于广东。安徽位置略靠后,位列全国第九。


江浙沪皖四省市上市公司市值TOP10(图片来源丨Wind)


从地域角度看,长三角企业在上交所上市的比重也更高一些。上证A股1441家企业,45%来自于江浙沪皖三省一市。


除了已上市公司,长三角还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储备库。Wind数据显示,在246个已披露待审核股票中,江苏(32)、浙江(30)、上海(17)、安徽(12)共计91个,占比37%。此外,1708个辅导登记备案受理的企业,江苏(197)、浙江(199)、上海(141)、安徽(79)共616家,占比36%。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上海为长三角地区企业融资的潜力,显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与挖掘。如果没办法把长三角城市群的实力更进一步,那么上海距离世界级金融中心,就很难再有进一步的靠近。



科创板对于长三角的重要利好



以上,我们从高新技术企业聊到了上市公司。但是我们最终要回到的话题,还是科创板这一新生事物,未来对于中国科创企业,尤其是长三角科创企业的利好。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内地的上市制度,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按照过去旧的上市制度,大量问题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漏洞,上市圈钱,却根本无法为投资者创造利益。而一旦出事儿,亏空资金数量却又十分惊人。


而一些真正手中握有核心技术的中小科创企业,在主板上市首先当下看是难以触及的。通过社会渠道进行融资,其成本与稳定性都难以保证。


科创板的目标企业,究竟是哪些呢?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给出这样的答案:要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重点领域,让那些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真正脱颖而出。


这几个产业领域,既是长三角目前的产业特色,也是长三角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未来的产业布局。


以集成电路为例,中国集成电路有四个产业集聚区,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其中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区域。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长三角同样是一个产业的集聚地。上海已明确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力争建设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目前拥有22家“中国人工智能100强企业”,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00亿元左右,核心企业达150多家。


江苏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希望到2020年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浙江省则力争到2022年,培育2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安徽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政策的因素,导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尺度与想象力上,相比珠三角深圳风格的创新创业活动,略显不足。在创业所选赛道和方向上,长三角也更倾向于安全系数更高的偏“保守型”微创新。


在阿里巴巴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年间,上海坊间不乏反思之声,为什么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没有诞生在上海这座城市。包括目前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一众巨头们,为什么没有把总部设在上海,也是需要这座长期以来位居中国经济总量第一城所思考的。


科创板选择在上海启动,可以说是借进博会之机,政策给予了长三角地区科创企业很重要的一份“大礼”。未来如何利用好这份政策与优势,在创新创业上更进一步,在人口流入数据上再上层楼,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参考素材:

《长三角科创板后备企业 “蓄水池”有多大》·第一财经

《大数据揭秘A股上市公司地区版图!看看地域差距有多大》·Wind

《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苏州已超安徽山东两省》·标准排名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初婚年龄提升 丨 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丨 城建20强 丨 租金回报率 丨 聊聊这座城市 丨 100民营企业 丨 2018天府金融指数 丨 长三角高铁格局 丨 四十年来谁沉浮 丨 去武汉南京 丨 国庆房价 丨 中西部“七小龙”


人文: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这里是中国:福建丨海南丨安徽丨广西丨贵州丨青海丨宁夏丨内蒙古丨甘肃丨河南丨山西丨北京 丨上海丨天津丨浙江丨陕西丨江苏广东丨河北丨重庆丨山东丨新疆丨云南丨西藏丨湖北丨辽宁丨吉林丨黑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