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中央企业:从中国经济支柱走向世界一流企业

2017-12-27 胡鞍钢 马英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5日 11版)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英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我国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头羊,更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快自身改革发展,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央,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兵团。

我国的中央企业自诞生之初就囊括了中国国有企业在各领域资本、技术实力最雄厚的企业集团,集中了最优质的资源,其发展变迁表现出两大趋势,即企业规模大型化进而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化。中央企业的历史和发展至今的实践都表明,其发展内在逻辑一直遵循着大型企业的思路,即通过重组和改革,逐渐形成行业领域的领导者企业,通过大型企业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央企业业务的集中化也反映了国家在工业化赶超过程中的战略着力点,进一步展现了大型企业的战略作用。

任何一个世界大国,大型企业都是国家脊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从经济基础来看,大型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对全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外溢性作用;从国家产业体系的角度来看,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国家特别是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布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大型企业代表一国产业技术的前沿水平。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观测大型企业对于本国的意义,我们从经济、社会和科技3个方面,分为6项具体指标对比了中央企业同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非金融类企业各自对于本国的综合影响力,研究表明:中央企业对中国的整体综合影响力指数达到0.172,美国则为0.160,两者结果非常接近。这也说明了中央企业和美国大企业在本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趋于一致,中央企业对中国发挥着同美国大企业对美国同样的重要作用。而在对综合影响侧重点差异分析后可以看出,中国中央企业与美国大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中央企业的纳税占全国税收比例大约为20%,近年来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美国大企业,其纳税占比整体维持在4%以下,并且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而中央企业属于国家所有,不仅要承担一般企业的税收责任,而且要进一步转移支付国有企业红利,同时部分企业还进一步承担国家发展过程中非经济的战略责任。可见,中央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具有的重要作用,无论从一般意义的大企业 43 35299 43 15231 0 0 3003 0 0:00:11 0:00:05 0:00:06 3003影响力还是具体的特殊社会贡献上,都无疑是当今中国的经济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企业的支撑。而强大企业的本质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基于国际可比较、可衡量、可操作的原则,我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第一,进入世界500强。第二,进入世界同行业前20名。第三,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或国际标准。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就可以认为该企业是世界级企业;满足两个条件,可认为其为世界级优秀企业;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够认定该企业为世界一流企业。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央企业中有近一半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成为世界级企业;中央企业在500强50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进入同行业前三,其中有5个行业中央企业位于行业世界第一(炼油、公用设施、网络通讯设备、工程与建筑和邮件包裹及货物包装运输),已经成为世界级优秀企业;有17家中央企业在2016年进入世界品牌500强,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而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中央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地位,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优良传统。中央企业自诞生以来,便被赋予了非常特殊的任务和使命,承担了大量战略责任。党的领导有助于中央企业在管理机制和体制上更加自觉地将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综合考虑,发挥应有作用。中央企业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真正使党建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将党的领导这一制度特征转化为中央企业独特的制度优势。

明确战略定位,发挥独特优势。当今中国,中央企业发展基础水平高,更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分享全球市场,创造全球红利,做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引领者。中央企业的发展繁荣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这也使得中央企业的经营具有着眼于长期收获和长远发展的特点。未来中央企业应当进一步发挥经营长期化这一特征,配合响应国家战略,分享长期战略红利,积极成为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主体。这是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中央企业的必然要求。

深化改革新理念,促进共同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央企业在未来要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优化自身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将企业主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做精、做专,积极向世界一流迈进。通过主业的良好发展带动产业链和上下游实体经济繁荣。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刺激企业活力,发掘企业优势,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中央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同非国有企业繁荣互利、共赢共生的局面,实现资源更加有效配置,提升整个国家经济和市场的繁荣程度。

推进创新驱动,加强产业融合。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知识密度、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发展,愈发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源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战略机遇。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还有明显短板和差距,因此中央企业更要大力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动力。

更多阅读

访谈|高宇宁副教授解读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胡鞍钢详析世界一流企业:入列世界500强 位居同行前20

胡鞍钢:这5年经济发展极不平凡

周绍杰: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智库专访|扎根中国实践 提供中国方案 ——胡鞍钢谈研究与使命

2050中国: 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国情研究院发表文章获《求是》杂志转载

胡鞍钢:日方应充分认识将中国机遇变成日本机遇

你听说过“中国学派”吗?

12月20日 学术沙龙|连大祥:孔子学院的全球影响

聚焦|探索中国方案,听学术界怎么说

访谈 | 胡鞍钢:发出更大、更强的“中国声音”

聚焦|鞠建东做客『国情讲坛』谈亚洲共同体与三足鼎立

书荐|《中国道路辩证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新尝试

胡鞍钢:“中国崩溃论”就是个国际笑话

孟庆国:线上线下融合是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方向

『国情讲坛』第三讲|白钢:《不易、变易、简易:从中国传统看中国学派》

胡鞍钢:中国新时代与习近平强国战略

关于消费,那些不得不说的理 ——“向往美好生活引导消费预期”系列报道(上)

聚焦|名校专家聚首清华,热议国家能力与现代化强国建设

研究|邓小平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长期红利

聚焦丨胡鞍钢做客“大师微沙龙”畅谈中国国情研究之路

胡鞍钢、唐啸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聚焦|过勇教授参加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在专题会议上发言

学术沙龙|梁平汉教授:实验经济学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胡鞍钢、杨竺松合作文章: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启示

胡鞍钢、鄢一龙:教育发展创造人力资源红利

胡鞍钢:河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高地

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东北亚发展新格局

中国梦,14亿人民之梦

胡鞍钢、杨竺松:黄金时代的黄金领导力

研究回眸|十八年前看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聚焦|胡鞍钢做客“真人图书馆”畅谈“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聚焦丨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胡鞍钢为北师大师生作学习十九大报告专题讲座

中国进入知识发展新时代——胡鞍钢教授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演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