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我想讲的题目是ESG与消费金融的经济学分析,也就是说,特别注重于个人金融方面的ESG理念。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大家非常关心疫情之后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其中一个议题,我认为就是ESG,ESG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密切联系。大多数经济学家目前比较了解,同时也可能有深入的研究,ESG涉及到企业和投融资方面的环境,还有治理方面的理念和考虑。可以分为两个大方面:一个是企业自身的ESG,也就是企业的经营要有ESG的理念,有ESG的考虑和相关的管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金融界在融资的活动上,特别是对投资的支持和对贷款的支持方面,如何体现ESG。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几天(2021年9月25日)的联大会议上提出了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表明了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心。随着ESG的普及,在词汇上,我们有ESG的理念、概念、标准、管理、风控,同时也有一些ESG方面专门的论坛,已经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其中有一个关键:ESG提出以后和古典经济学怎么衔接?如果说企业是为了追求ESG,那么会不会和以前典型的企业目标函数,企业行为的描述产生冲突?我个人觉得其实这是可以融合的。也就是说,我们不把ESG当作目标函数,而把ESG作为一种约束条件,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和销售应该服从ESG的约束条件,达到ESG合规。但是并不是去追求ESG最大化,否则的话,可能确实和商业利益主体的安排会有一定的区别,甚至会有一定的冲突。这也就是说,企业的目标函数还是过去传统的目标函数,特别是企业追求利润作为目标函数还是不变的。在企业追求ESG的同时,个人实际上也有ESG的问题,不管叫不叫ESG,但是要考虑个人。因为我们对个人也有一些要求,同时我们现在有大量为个体服务的“个人金融服务”,个贷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对企业有ESG,对个人也有ESG。例如,对个而言:从环境(E)来讲,不能乱扔垃圾,要认真执行垃圾分类;公共设施里的草地,如果写着不让随便踩,就不能去踩;至于住宅的条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安装太阳能光伏屋顶,那么应该去安装……这些都是对环境的关注。那么社会责任(S)的角度来讲,不应该去参与“黄赌毒”;在疫情情况下,该戴口罩的地方应该戴口罩,该打疫苗应该打疫苗;有一些涉及社会利益的规则,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得酒驾应该遵守;又比如号召大家关注公益;另外对于有钱人来说,就算有钱,也不应该炫富……这些例子都是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近也有一些新的内容,我还没有研究,但是大家也可以关注。比如最近说,青少年不要过于沉迷电游,不要过度追星,或通过追星做了很多目的性不强的消费。对于治理(G:governance)而言,其实个人也是存在治理的。首先从广义概念来讲,个人的治理,应该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区都做有益的事情,也就是要负责任;从财务治理上来讲,主要应该以收定支,也就是要量入为出,不要追求一夜暴富;至于有关的投资市场和投资产品,有一些是有投资者资质管理的,那么应该考虑自己如何符合这种管理,而不是绕道而行;这也涉及到个人的风险管理问题,个人不应该加过高的杠杆,这样风险比较大,也可能不够负责;对于个人来说,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养老负责,该参保的参保,该买保险的买保险……这都是涉及到个人的治理。当然我们现在说的ESG主要是针对企业。如果说到个人的话,是不是要用这个名字呢?大家也可以另起名字,但是意思是存在的。也就是企业有ESG,个人也有ESG。接下来我们就说对个人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个贷,即消费贷款要考虑 ESG。现在消费贷款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争议也比较多的一个领域,也是和新兴科技结合比较紧密的一个领域。我们说从环境(E)的角度来讲,金融界要支持消费者使用节能产品、环保产品,鼓励他们绿色出行。我个人还有一个提法叫“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从供给方面讲的,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也存在着在如何选择,如何提出需求的问题,这些也可以算作是绿色金融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社会责任(S)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说,金融机构和各类支付平台不应该为“黄赌毒”去做支付服务,但有一些个别的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实际上对跨境赌博和毒品交易都给了支付方面的便利,当然同时,他也假装说不知道交易的实质内容。但实际上来讲,特别是一些小型或者是新兴起的机构,比较急于把交易量做大,把交易笔数做大,同时要获取交易的手续费,做大额交易,就容易做到这种事, 那么如果经不起诱惑,就可能为(跨境)赌博、毒品交易做支付服务。另外金融机构应该谨慎考虑,不过多地为奢侈型消费进行融资。我很多年以前参加过一个会议,听到一种议论:大牌信用卡公司在考虑广告的时候,传统上来讲,信用卡公司在足球比赛做很多广告,但是是否应该上高尔夫的广告?是否应该上F1赛车的广告?那时候就有一些讨论,意思是可能不够大众化,有些奢侈化,同时也要考虑是不是对环境友好,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社会影响。再者,做个人金融服务,也要遵守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规则)。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反洗钱、反恐融资以外,最近有些地方也出现了有些个人会出借自己的账户,出借自己的卡号,实际上被洗钱所利用。这些情况的处理,其实金融机构都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辅助。一些对社会不利,做了对个人治理也不利的融资以后,紧接着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影响。说到G,也就是关于个人的治理。首先我们看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通过促销,特别是房地产销售机构和房贷机构,给一些收入没有保障、超过未来收入期望值的(个人和家庭放贷),让他们去买大房子,同时给予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也有一些金融机构为个人高杠杆炒股进行融资。归纳而言,就是个人金融服务要支持个人财务上大体平衡,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而不是提供影响个人财务健康性的融资,包括欺诈性融资,和钓鱼性补贴。当然也有一些个贷融资是看到消费者有“啃老”的潜力,或者家庭里有其他的资产,实在不行可以变现。但是这类个贷融资助长的消费,可能不利于个人财务方面的治理,同时出了问题以后,会导致暴力催贷。暴力催债本身是不合法的,但是雇主也有可能实际上就是发放个人消费信贷的金融企业。从 ESG的观察角度来说,目前看,这个领域里实际上是乱象丛生,前一阶段也有大量的P2P网站陷入危机,后来基本上都关闭了。当然这里头也不乏有一些是打着金融科技、互联网大数据、新型金融科技业务的旗号来做的。总之,个人金融服务也有ESG的问题。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三大主体,也就是企业、个人或者家庭、再加上政府,这三大主体都应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三大主体自身治理的基本财务纪律。总体来讲都应该是以收定支、量入而出,收支上大体平衡,同时要防止盲目乱花钱,防止盲目投融资,防止欺诈,遵守反洗钱反恐融资这些规则。下面我们说一下财务平衡的时间段,究竟在什么时间段内平衡?投资的平衡,从投进到回收的平衡,可能周期比较长,另外也有一些跨期的消费,例如住房方面,周期比较长。我们怎么考虑呢?周期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也跟人类自己制定的日历有关系,有些平衡是日平衡,有些是周平衡,有些是月平衡,有些是季平衡,有些是年度平衡,甚至更长一点。比如说吃饭,要吸取能量,然后好进行活动,那么平衡实际上就只有几个小时,上顿吃了,下一顿几个小时以后你还需要再吃。发薪水主要是按照月为周期,每个月发薪水,看经常性消费平衡不平衡,也有一些,比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是按周来发薪水的,实际上也是帮助大家对收支平衡进行治理。从投资上来说,特别是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按季度进行信息披露。但是最多的周期还是按照年,GDP按年统计,各个不同产业部门、个人交所得税等等,都是按年度来考核的,年度是一个大的基准。所以,大家也经常这么说:把一年以内的平衡当做经常项目,年度以上的有人就将其归结为资本项目。但是就消费而言,消费是连续的,既有每日的平衡问题,也有每年的平衡问题,也有更长时间的平衡问题。以住房为例,如果一个住房是30年使用期,也就是360个月,实际上每个月的消费是它的大概1/360。如果用租房或者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真正消费使用的量和收入的比例来讲,并不违反收支平衡的原则,消费了一个月以后,还有359个月的价值存在在;又如车贷,一般大家考虑使用三到五年;还有一些耐用消费品,很多都是按照使用期限来进行分期付款,同时物权还要抵押给金融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和抵押正好相对应了。因此,人们把住房这种不容易藏匿的财产叫“不动产”,车和手机这种称为可以动的(财产),不过现在很多技术跟踪性越来越强,目前又有很多动产、甚至是金融凭据方面的抵押融资。总之,跨期的消费并不违反所谓收支平衡、量入而出这个原则。还有一个大的项目就是助学贷款,或者是教育贷款。除了青少年的教育贷款以外,职业教育也可以贷款,有关的融资可以看作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源投资在未来会有收益,投资未来有回报,同时也有风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而言,是完全正当,未尝不可的。但与此同时,投资都要讲成本,你投资建一条路,或者其他,肯定要有成本控制,教育投资、助学投资也要有成本控制,比如该交学费的,就直接划拨了,既然是为了教育,就不能用于奢侈性消费,这里有限额,各方面都是有控制的。目前,全球非常重视收入分配效应。前几年法国的皮凯蒂(Thomas Piketty)写了《二十一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国最近也在讨论收入分配: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等。要看到,除了国家税收方面所体现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外,住房贷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金融业务。往往富裕的人可能是全款买房,同时存款比较多,大家往往说80%的存款是20%的人存的,这些存款可以支持中低收入的人贷款买房,这样实际上有非常好的收入分配的作用,很值得研究。同时这个业务风险比较小,因为有抵押品,而且抵押品也做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当然,如果金融业务做的不合适,也有可能把有一些很好的产品给做歪了,本来是向中低收入倾斜的,结果向富人去倾斜了,出现了很多便于炒股的资产投资,比如说抵押品再融资等等。总之,对金融企业来讲,除了对企业的融资以外,对个人的融资也应该提倡不能嫌贫爱富,盲目追求交易量或者是交易收入,要有ESG的考虑。金融业历史上积累的几种个人金融业务,还是很有价值的。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可能会有一种倾向,认为科技发展了,老的东西没用了,过时了,而去追求时尚,追求新东西,其实还是要做经济学分析,要冷静地观察。很多传统的业务是探索多年的结果,还是很有用,也有潜力的,当然可以结合科技不断改善。特别是个人金融业务,在个人收支平衡、抵押与风险管理、制定价格与回报这几个方面,需要权衡,要有选择,不能单纯只追求某一个方面。哪几种个人金融业务呢?一个是住房抵押贷款;一个是车贷;一个是耐用消费品贷款;再一个是刚才说到的学生贷款,美国叫学生贷款,中国叫助学贷款;此外,还有一种有身份证就可以提供的贷款,按身份证可以自动建一个账户,当然前提是身份证要牢靠(被伪造的可能性比较小),过去日本就搞过拿身份证就可以贷款,我记得是5万日元,利率29%(年利率),后来日本议会认为29%太高了,降到了20%,这个贷款金额有限,是普惠性的,有临时应用的功能。我们要区分一下,个人贷款中也有一小部分实际上是经营性贷款,或者是个体经营性贷款。目前随着疫情的情况保持社会纪律,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所谓freelance职业。从金融业的角度出发,对于小商户来讲,首先他们自己还要有一定资本,之后可以有一定的配套贷款,配套贷款和个人资本,实际上就是依靠自己,对自己的个人资本是负有责任的,所以风险也不会太高。现在还有一个情况大家很重视,就是个人资本可以创业。就创业而言,总体来讲,依靠消费贷款或者一些循环性的贷款,其实并不合适。创业该申请风险投资,还是要和创业的融资机构打交道。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性贷款跟消费性贷款要区别开来,因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我们说,如果这几样东西都做好了,以后我们还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无指向的、不受限制的经常性个人消费贷款?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讲,如果前面这些项目都做得很好的话,那么无指向的、经常性的消费贷款或个人贷款,在经济上不一定能起太好的作用,在经济整体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见得很大。下面说一下信用卡。大家说信用卡过去给个人做了很多贷款,新兴的支付公司和新兴的小型金融企业就会说,既然信用卡可以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首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信用卡诞生的历史。卡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就是credit card和debit card。credit card早发展,起步比较早,后来debit card数量大幅增大,比重也大幅上升。信用卡从设计角度看,确实给消费者做了贷款,最开始是为了pay later,也就是事后付款,事后是多长时间?25天,25天如果你没有开支票,或者是用其他方式把你花的钱给付上,这个利息(利率18.5%)是有点惩罚性的。pay now就是当即付款,pay later就是事后付款,所以从设计上,其实是为了提供一种支付便利(facility)。当然既然有这样一种业务,也可能会有一些个体经营的经营性贷款,在多家银行开多张卡,转来转去,或者有一些利用循环信贷搞个人经营,不过总体来讲还是占的比例比较小,同时这么做的成本也比较高。后来有了debit card,借记卡就是花自己的钱,中间不存在贷款。大家要注意,借记卡后发展起来,有很多是技术上的原因,也就是说在远程通讯、数据网络条件不成熟、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在线的实时付款,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那时所提供的支付便利,实际上是借助于信用卡组织的授权中心,而这个授权中心所获取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的量并不大,就看卡号是否正规合适,没进黑名单就让你支付了,万一有一些损失(也会有一定概率的损失),也是不亏。到后来数据网络越来越健全,debit card才可能流行,也就是说你在用借记卡支付的时候,金额当场从你的银行账户里头扣减了。当然商户并不是马上就得到了钱,和Pay now还有一些区别(经过一些电子传输,商户才真正得到了钱)。也就是说,不要把信用卡理解是为了消费贷款所创造的产品,其起源和当时的技术限制都是为了支付便利,特别是零售支付便利。因此发卡行对此要有一定的风控,消费者要有财务平衡,要有自律(当然这个为辅)。卡组织、发卡行以及涉及卡的这些机构,有时候也会觉得这种支付业务经济收益不够,油水不大,大银行的内部风控又比较紧,因此有时候也会谋求希望做大业务,所以我们也在历史上偶尔发现过信用卡被用于非法支付,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各种欺诈做斗争。因此,当我们观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当前存在的说法,即银行卡既然可以办个贷,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什么不可以搞个贷?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值得推敲的。再往下说,宏观上也需要认真权衡。宏观上,如果在调控经济缺乏手段,或者宏观经济分析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有时候也会变相或盲目过度地支持经常性消费信贷,也就是无指向消费信贷,包括有些地方对P2P网贷,曾经手放得很松,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有时候会不景气。经济不景气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疫情以来会有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也包括经济危机的冲击等等,因此,大家想拉动总需求,拉动总需求的一个办法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扩大消费。若要扩大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包括教育消费,已经有一些很好的金融产品去应对,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发展一些产品。但是,是否需要大幅度地依靠所谓无指向的经常性消费这种贷款来提升总需求呢?这里有个判断问题,如果是调控经济的手段不多,缺招数,那么有可能就过度依赖这种无指向、经常性消费的金融支持。而这种金融支持可能带来风险,同时从ESG的角度来看,也不见得合适,也就是说涉及到不可持续的问题,还会造成其他一些社会问题。当然还有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这个角度我也在别的活动上讲过。首先,要看一个经济体到底有多少的储蓄,这些储蓄支持什么,或者说如何配置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储蓄等于投资,应该通过投资来创造新的能力,发挥新的潜力。若是需要支持消费,那么支持什么样的消费?会不会使得债务比例关系出现异常?比如说中国现在个人和家庭债务占GDP比重上升非常快,这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问题,以及它和经济一般均衡之间的关系,要优化资源配置。如果通过认真优化来计算配置的话,可能最终给经常性消费这种无指向贷款的配置不会很多。当然大家也可以从双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些贷款有可能通过循环,又变成企业的利润,但是还要增加一条,就是ESG的考虑。总结一下。从ESG分析的角度来看,从经济学对金融业务的分析来讲,经常性个人消费金融,除了比较成熟的若干种以外,当前是否真的到了应该大幅扩展的阶段?是否符合ESG理念?即便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大数据发展的所谓“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有很多潜能,会在很多方面发挥用途,但是,不是一定会在无指向性经常性个贷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还是需要冷静考虑。在数据处理方面,大数据的处理究竟是什么机理?也就是算法的可解释性问题,这是目前大家关心比较多的。金融因为具有普惠性,具有准公共性,所以使用黑箱算法,也就是在不能解释模型的具体机理的情况下,包括有一些说是利用人工智能,但其实多数不是人工智能,而只是一种相关分析的做法,甚至是一种打分的做法,这些做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使用,需要冷静分析。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目前讨论比较多,就是不管用什么做法,要避免偏见,避免歧视,这也是所谓“政治正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即便有一些个人是犯过一些错,在个人财务上出现一些问题,也不应该做出过分的处理。美国曾经有一个案例,后来通过立法说明,年轻人如果发生了信用卡拖欠(中国有时候不太区分所谓拖欠和违约),不应作为个人入学或找工作方面的参考。新近出来的问题的则是个人隐私保护,在个人隐私保护出来后,又会出现很大的挑战。目前有关消费者,特别是消费金融方面的很多大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应该保存或使用的,是应该删除掉的。因此,这使得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又出现很多新的挑战。总之,如何使用大数据,大数据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是否可以依赖黑箱算法,其中也包括打分式算法(打分在可加性上有很多问题),金融科技的一些新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在什么方式上能够运用在个人信贷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最后,我们扩展了ESG概念,将ESG扩展到个人。这就意味着,对个人金融未来的模式,应该做何考虑。我们认为,需要有一些冷静的,甚至是逆潮流的思考,以便在这方面发挥的更稳健,更加可持续,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ESG。(整理自2021年9月25日周小川在第6届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发言,未经本人确认)主讲人:陈达飞(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主管、博士后工作站主管) 时间:9月30日(周四)下午3点-4点半
形式:线上闭门直播
陈达飞简介:
知名青年经济学者,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主管,博士后工作站主管,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对金融和资本市场有深入研究。
如何参加本次线上闭门会?
只要成为网易研究局VIP,就可以参加包括本次闭门会在内的全年20多场网易研究局经济学家线上闭门会。扫码下方二维码开通即可。
扫码开通VIP,参加讲座↑↑↑
开通后即可在开通页面的【目录】页面下收看讲座,在微信上开启通知后还会第一时间通知您更新的内容:
如使用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研究局主编】为您答疑解惑(主编微信:SYNERB)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无需验证,1秒通过↑↑↑
精品财经专享内容:
①(全年100余篇VIP专享文章,作者为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
+
②(全年20余场经济学家线上闭门会)
+
③(不定期报告、经济学家推荐书单等福利)
9月26日-30日加入VIP,我们还将免费赠送五场闭门会的直播视频回放:
每场都是超值的90分钟以上的干货讲座!(开通后在目录页面即可查看)
部分VIP的入会感受:
如何加入网易研究局VIP?
扫码开通网易研究局VIP↑↑
开通成功后,即可在开通页面【目录】卡片下学习所有VIP会员内容,更新的内容也会更新到这里。如下图所示。
如使用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研究局主编】为您答疑解惑(主编微信:SYNERB)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无需验证,1秒通过↑↑↑
购买须知:
1、VIP所有内容禁止复制、转载和公开传播。
2、VIP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决策。
【往期推荐】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戈登·布朗(英国前首相)
乔治·索罗斯(投资大鳄)
阿比吉特·班纳吉(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斯特·迪弗洛(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里克·马斯金(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斯宾塞(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作者)
卡门·莱因哈特(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考希克·巴苏(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伊恩·戈尔丁(世界银行原副行长)
拉古拉姆·拉詹(IMF前首席经济学家)
浜田弘一(安倍晋三特别顾问)
泽田康幸(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米歇尔·渥克(畅销书《灰犀牛》作者)
罗伯特·巴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新古典经济学宗师)
......
周小川 | 林毅夫 | 朱民 | 黄有光 | 贺铿 | 魏尚进 | 陈志武 | 金刻羽 | 谢国忠 | 汪涛 | 吴晓求 | 刘元春 | 刘守英 | 许成钢 | 刘俏 | 张军 | 许小年 | 姚洋 | 余淼杰 | 余永定 | 李稻葵 | 李扬 | 田国强 | 曹远征 | 李礼辉 | 张文魁 | 李迅雷 | 巴曙松 | 刘国恩 | 曹凤岐 | 孟晓苏 | 丁学良 | 宋晓梧 | 陆挺 | 王小鲁 | 盛松成 | 洪灏 | 史晋川 | 任泽平 | 但斌 | 张礼卿 | 刘俊海 | 张燕生 | 卢锋 | 梁建章 | 甘犁 | 贾康 | 管涛 | 温铁军 | 潘向东......
关注我 看最有态度的财经言论
WeChat:SYNERB
Email:cehuazu2016@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网易研究局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