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蒋文新:扛起荆州重症救治的大旗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抗疫终有曲尽时,道旁阡陌水连天。绿意犹如翠,枝桠吐鹅黄。遥想一年计,人间四月天。回首荆州月,恍惚在江湖。”4月初,重新开启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模式的蒋文新,诗兴大发填了一首《菩萨蛮》,为自己支援湖北荆州的工作画上了句号。


虽然回到了1000公里外的广州,他依旧挂念着荆州,不时想起前线战疫的故事。他的微信头像也还是荆州时的照片,穿着广东医疗队队服、戴着N95口罩,眉峰微锁,目光深邃。在荆州的39天,终将成为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烙印。

 

▲蒋文新

 

千里走单骑

“作为领军专家,蒋文新是荆州战疫当之无愧的旗手。”总结荆州战疫中的广东力量时,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多次称赞蒋文新有大将风范。


在奔赴荆州的581名医疗队员中,这位旗手或许是路途最孤独的一个。


2月11日下午,蒋文新搭乘专机抵达湖北宜昌三峡机场。机舱里摆放着一箱箱、一捆捆打包好的医疗物资,他是唯一的乘客。“这是我第一次坐货机。”蒋文新说,广州到宜昌航程1400公里,宜昌到荆州车程100公里。1500公里的征程,他一直都是一个人,是真正的“千里走单骑”。


蒋文新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行政副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1992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他就一直从事呼吸内科和危重病医学专业,有着丰富的危重症诊治经验。


2月10日组建援荆医疗队时,广东省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覃铁和推荐了他。


“重症救治是一场硬仗,我们要有最顶级的重症救治专家。”黄飞回忆说,他打电话给覃铁和要人。覃铁和主动请战,但广东省也需要他的协调调度和专业指导,于是他推荐了蒋文新。蒋文新没有让两人失望,“水平很高,镇住了!”


接到通知,蒋文新还在外奔波,没能赶上2月10日出发的第一批对口支援荆州医疗队,因此没有身列“一百单八将”——首批有108位队员,但一人独享专机的待遇足以衬得上他后来的表现。


作为广东省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的一员,蒋文新从入选专家组第一天开始就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医疗救治,评估各定点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预警研判各类病例病情转归,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月16日,他接诊了第一个患者。“我去了湛江,那里有一例从武汉回来的病例,很严重。”蒋文新回忆,他只戴了一个N95口罩、一个面屏,穿一件普通手术隔离衣,没有穿防护服,就在这个简陋的防护下为患者做了全身检查,包括近距离观察患者咽部。


“患者说武汉的亲戚也有发热、咳嗽的症状,我就高度怀疑人传人的可能性。”他说,忙于战斗时顾不上自己,过后才感到有些后怕。


接下来的25天时间里,蒋文新在广州、深圳、珠海和惠州等8个城市穿梭,留下了不少敢打敢说、敢作敢当的故事:深圳第一个出院的患者,出院书上有他的签名;某市定点收治医院,医生没有及时给患者上呼吸机,被他严厉批评。


1月24日上午,他还在韶关巡查指导,突然接到电话,广东组建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我赶不回去,遗憾地和武汉失之交臂。”蒋文新说,此后几批医疗队组建时,他都忙于临床救治,没能参加,直到援荆州医疗队沙场点将


▲蒋文新为医疗队员和荆州医生作培训


根据安排,蒋文新出任医疗队专家指导组组长,全面负责指导医疗队的临床救治工作。踏上征途的他诗兴大发,填了一首《浪淘沙·战荆州》:“悬壶誓济世,孤胆逆行。天下故事起荆州。重症生死决一线,且战且胜!”

 


一场关乎生死的抉择

蒋文新的到来,让荆州重症救治工作有了更多底气。


“广东医疗队在荆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争分夺秒全力救治患者,前后方采取‘一个标准,一套人马,一个系统,一项制度’,让荆州人民得到广东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2月2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黄飞介绍了广东医疗队的战法。其中“一套人马”的表现,就是派遣蒋文新等专家到荆州支援,前后方联动合作。


抵达荆州之初,蒋文新延续广东的战斗方式——巡查各地。


2月13日,广东医疗队员已全面进入荆州8个县(市、区)的10家定点收治医院。因为是客场作战,前方指挥部要尽快掌握全局,蒋文新和两位搭档——专家指导组副组长,珠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崔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锐受命下沉,不到4天,跑遍了几乎所有广东医疗队所负责的医疗机构。


为了尽最大努力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广东制订了医疗救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明确执行“三线值守”制度:一线专家驻点收治医院救治患者,二线专家分片区巡诊,三线专家通过远程平台对疑难重症提供专家会诊。


蒋文新把这个经验带到了荆州,他们的巡查既做调研,也做救治指导。


▲老蒋借荆州


彼时,荆州的新增病例数每天还在高速增长,并且呈现出危重症患者多、死亡病例多和救治力量分散的特点,2月11日总体治愈率仅有5.21%,让蒋文新痛心不已,他建议迅速调整治疗方案、集中收治重症患者。


这符合前方指挥部领导的整体战略,蒋文新得到了最坚定的支持。


首先,专家指导组调整治疗方案,推行“一人一案”“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出现闪电般快速恶化。”蒋文新说,很多人认为这是“炎症风暴”,他判断是器官长期缺氧导致的,要求立刻减少抗生素和激素使用,加大患者吸氧量,对于需要插管的患者及时插管,“只有及时插管,才能改善缺氧。”


在他的支持下,2月13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孙小聪凭借二级防护,完成了医疗队首例插管手术,极大地提振了士气,相应治疗迅速开展。


其次,推动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很多医院都接受患者,资源被分散削弱,救治力量不足。”蒋文新说。统计显示,1000多名新冠患者分散在30个病区,“不能犹豫,只有坚持‘四个集中’,把‘星罗棋布’变成‘屈指可数’,才好集中突破、逐一清零。”


洪湖是荆州的疫情重灾区,前方指挥部成建制派遣南方医院战队前往负责。为充实重症救治力量,在邢锐的主动请战下,蒋文新把这位得力干将派到洪湖支援。


随后,他又全力推动市级重症救治中心的建设。2月15日,天降大雪,寒风凛冽,他到荆州市中心医院实地调研。走进儿科住院大楼仔细勘查后,他对楼内的软硬件设施很满意。“房间里是玫红色的桌椅,窗外飘着雪花,很漂亮。”喜欢写诗的蒋文新立刻向指挥部建议,把这里改造为重症救治中心。


听取汇报后,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荆州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和黄飞给予了大力支持。“荆州当地压力很大,我们摆事实、讲道理,他们最终被说动了。”蒋文新说。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抉择,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



浓雾中杀出一队人马

3月15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到荆州市中心医院调研,肯定了广东和海南、荆州三地联合抗疫的成绩,特别表扬了重症救治中心带来的明显成效。


此时,在儿科住院大楼的5层小楼里忙碌了一个月的蒋文新才肯说出当时的困难:“回首一个月前的今天,冰雪覆盖着荆州大地,筹建重症救治中心的工作刻不容缓,白天深入县医院会诊,夜间走在市一医院和中心医院的小道上,感觉到肩上的重重压力……”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2月16日下午,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开始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当晚,黄飞在重症救治中心门外接受了央视《焦点访谈》的连线采访。他特意让蒋文新站在自己身边,此时他已经有了另一个身份——重症救治中心主任。中心实行双主任制,蒋文新负责临床救治,另一个主任、荆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梅京松负责行政协调。


▲3月11日,蒋文新在重症救治中心为患者作诊断 (陈辉 摄)


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了更多可能,但各县(市)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成为摆在蒋文新面前的难关。


每次转运前,蒋文新都要和负责医生反复沟通,到患者所在医院查看情况,并多次跟队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出意外。蒋文新还特意申请调来中山市ECMO团队9位专家,以及3台ECMO设备。


2月19日下午,蒋文新和中山ECMO团队的廖小卒等3位专家,以及同样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ICU医生麦聪一起,前往监利县中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研判、1个小时ECMO手术和路上6个多小时奔波,成功把一位患者转运到荆州市中心医院。


这是湖北首例ECMO重症患者转运,也有报道称这是国内第一例危重新冠肺炎ECMO长距离转运。“从规格上说,这几乎是世界级的。”蒋文新自豪地说。(回看报道👉赴荆战疫 | 为了一位危重患者,广东医疗队上演“生死时速”


因为疫情导致封路,转运浪费了不少时间;回程的凌晨遭遇大雾,还差点翻车。相比真实的令人担忧的细节,蒋文新的回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说:“荆州的浓雾显得很魔幻。我第一次明白《三国演义》里说的‘浓雾中杀出一队人马’是什么意思。荆州的浓雾真的什么都能藏得住。”


▲湖北首例ECMO重症患者转运


或许,浓雾藏不住医疗队员的辛苦付出。转运前,有人担心ECMO的风险,建议稳一稳。连续几天熬夜蒋文新的声音有些疲惫,但话语掷地有声:“不做,肯定会死;做了,不一定能活,但至少有希望。不要顾虑太多,我们要做的就是铺一条路,成一件事!”


此后转院救治顺利开展。截至3月16日,共有43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从荆州各县市转运到两个重症救治中心。

 


老蒋借荆州,有借有还

随着转运走上正轨,蒋文新的重心回到临床救治。


每天几乎7点半前,他就到了重症救治中心,在3楼的医护人员办公区换上手术衣,等队员们到齐,准时交班讨论。专家们会对所负责的每个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针对目前的救治难点提出思路与想法,最后由他统一点评总结。


蒋文新坚持“一人一案”,有针对性改善患者缺氧问题,避免呼吸衰竭、慢性缺氧引起更大的麻烦。他还喜欢做减法,“国家的每一版指南都有新的疗法,但这是指导,不是要求我们把所有治疗都加上去,不能过多地进行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他坚持每天进病房,无论是1楼、2楼的重症病区,还是感染大楼的隔离病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经常亲自上阵,为患者检查,吸痰、换导管。他也喜欢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做,有责任他来担,“我们来自不同医院,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到了荆州就是来支援的,不是帮倒忙的,大家把架子放下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


“这种信任和担当,迅速凝聚了队伍,提升了战斗力。”廖小卒说。战斗力的提升,带来的就是战绩,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为ECMO患者“换肺”。


3月15日,从监利转来的患者在接受ECMO治疗25天后出现栓塞,必须要更换新的设备。因为患者心肺已经没有氧气储备,一旦脱离机器,将只有不到20秒的时间。“当然要换,准备充分,尽快操作。”蒋文新说,3月4日已经有一次16秒“换肺”的经验,这一次他们用3个小时准备好了所有环节,仅仅10秒钟就结束了战斗。


荆州市中心医院没有床边CT,但CT检查又不能不做,蒋文新再次坚持挑战极限。从病房走到CT室要走296米,平时短短的距离,此时却如同刀山火海,一个小的颠簸可能导致管道移位,一个小的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停转。他带着十余名医护反复演练,计算步数,确定路线,不厌其烦,因为每一步都关乎生死,每一秒都是考验。


3月2日,他们推出了第一个ECMO患者,此后几天又陆续推出了3位患者。中间也有意外,3月9日转运检查返回时,ECMO电池突然断电。“赶紧接手摇泵!大家不要慌!加快速度!”蒋文新的命令有条不紊,十几位医护人员忙而不乱,顺利把患者送回了病房。


看着患者的数据好转,大家才发觉早已衣衫尽湿,有热汗,也有冷汗。当天,蒋文新在朋友圈里推送了苏轼的《定风波》,他说这首词正合此时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蒋文新是拼命三郎,病人交给他,我放心。有他带领的团队在,荆州患者都得到了国内最好的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委管向东主任说。3月2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安排,他率队到荆州等四个地级市巡查,对重症救治中心的运作赞不绝口,“重症医疗水平提高了不少,3台ECMO同时运作,这样的临床救治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蒋文新回到广州继续战斗


蒋文新还有着一颗柔软的心,他喜欢写诗填词,也喜欢唱歌。三八妇女节,队员们拍了一部《夜空中最亮的星》MV。在短片里,蒋文新拿手术刀的手拿着鲜花一样充满魅力。(回看报道👉战“疫”下最亮的星!歌声诗声表白,广东援鄂女队员收获最特别的女神节


有一个“蒋主任喂猪”故事在医疗队流传甚广:一位患者生病后担心家里的猪没人喂养,天天吵着要回家,非常焦虑。蒋文新想办法帮她解决了喂猪养猪的问题,才让她安心接受治疗。在蒋文新的耳濡目染下,ECMO团队甚至有了一个座右铭:“待ECMO如情人,待病人如恋人。”


蒋文新对当地医护人员也倾囊相助,坚持床边教学,还专门开课培训。“把技术留下来,胜任危重患者的抢救。”他说,荆州的医护工作者也都是勇士,要把他们锻炼成能战斗的队伍,“医疗队离开后,我们留下的硬件设备、技术,都会在荆州扎根。”


3月17日,最后一次走进重症救治中心,蒋文新让同事在防护服上写下了几个字:“老蒋借荆州,有借有还。”这件均码的防护服在他身上显得有些肥大,而刚到荆州时他穿着最大码的防护服都紧绷绷的。一个多月高强度的战斗,自称“老老肥”的他瘦了8斤。


“一段路续一段情。”蒋文新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系列回顾:

👉致敬01 | 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致敬02 | 钢铁女侠邓西龙:每次重大疫情都冲在一线

👉致敬03 | 应急老兵迎战新冠,智慧战疫经验推向全国

👉致敬04 | 守护方舱通道的00后:不让任何一位战友带着病毒离开

👉致敬05 | 咽拭子采集员:病毒在眼前飞,也要靠过去

👉致敬06 | 十九大代表许可慰:抗疫最前线的“拼命三郎”

👉致敬07 | 国士无双:院士在春天里的七个瞬间

👉致敬08 | 在战场写情书的90后护士:最坚硬的鳞片带去武汉,最柔软的心留着想你

👉致敬09 | 重症医学老兵自带精锐武器上前线,被年轻医生盛赞“一个顶俩”

👉致敬10 | 驰援荆州护士曹秋明:有国才有家,奔赴前线亦是对父母的孝

👉致敬11 | 麦志华:手术第二天回归岗位的他,有一些基层防疫的“实用小妙招”

👉致敬12 | 120转运者:在密闭车厢里,稀释患者的恐惧

👉致敬13 | 余红兵:在港口采集咽拭子的日与夜,守好严防境外输入这道关

👉致敬14 | 战场上抽丝剥茧的病毒“侦察兵”:百姓安全,我们就安心

👉致敬15 | 江山平教授团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缩短新冠肺炎转阴时间

👉致敬16 | 尹平:在武汉,我们帮助受难的人更好完成心灵自救

👉致敬17 | 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带出的“敢死队”:把武汉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

👉致敬18 | 护士李书英:把最细致的护理服务带到荆州

👉致敬19 | 首发!原创音乐MV《战疫英雄》,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20 | 广东援藏医生逆行战疫,到巴格达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致敬21 | 金银潭医院里来了位事无巨细的“黄妈”

👉致敬22 | 广东医疗队的石首战役:从死守到决战

👉致敬23 | 甘照宇:在隔离病房里,做慎终如始的“医心者

👉致敬24 | “大管家”段孟岐:下班都要清点队友人数,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25|带着钟南山院士团队战术,抗非英雄徐远达逆行武汉

👉致敬26 | 机场大厅的白衣守护者:不错漏一人,才能保护更多人

👉致敬27 | 康复治疗师战“疫”:打通救治最后“一公里”

👉致敬28 | 郭亚兵:抗疫老兵的新征程

👉致敬29 | 高元妹: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负那些无言的支持

👉致敬30|疫情防控守门人王晓毅:宁愿多跑多问多做,也不能漏了迟了

👉致敬31|张忠德:抗疫大将军的武汉故事

👉致敬32|整建制驰援,深圳这家医院派18人突击队支援“好兄弟”

👉致敬33|桑岭:抗击新冠肺炎国家队里的80后

👉致敬34|卢慕荣:与17年前一样,她在最后的战场“粤”战越勇

👉致敬35|“抗非老将”张丽随: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希望

👉致敬36|金域医学:第三方核酸检测,民间队伍彰显“硬核”力量

👉致敬37|雷神山坚守医生王晓锋:只要还排班,我就坚守下去

👉致敬38 | 夫妻医生同抗疫,守好入境人员集中健康观察点大门

👉致敬39 | 深圳三院:打一场漂亮的医疗和科研攻坚战

👉致敬40 | 全能队长王吉文:战“新冠”,忙而不乱

👉致敬41 | 58岁感染科老将:我还是个靓仔,还能迎战

👉致敬42 | 温德良:提前研判,把战疫拉进自己的节奏

👉致敬43|暖心医生刘俊:有问题找我,我都在

👉致敬44|战疫有方:南科大医院“加减乘除”法打好疫情防控战

👉致敬45 | 驰援武汉医生主有峰:对得起患者生命相托的信任

👉致敬46 | 舒欣:刚驰援武汉归来,又启程援疆

👉致敬47 | 重症病房里的指挥官杨扬:刷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致敬48 | 粤荆医护奋战68天,几度生命垂危的她终于摘掉呼吸机了!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人之初》杂志主笔|宋炳军
编辑|方羊 尹蓁   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亮在看,向战疫英雄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