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璐:这些走向远处的探索者| 2019,炬火与微光

李璐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2019,炬火与微光

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分享



走向远处的探索者

——2019青年写作印象






李璐


作者简介:李璐,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西湖》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在近年让人印象深刻的青年作家中,慢先生是可与胡迁比肩的一位。他的《歌诗苑》,文字与叙事老辣成熟,让我感觉仿佛见到了成熟期的张爱玲,文字的泼辣从容、叙事的流畅深心,读来如水银泄地般酣畅,那叫一个不能抑止。慢先生在一个类似莫泊桑《一生》中的老女人角色身上,敷上了地母般包容一切的爱:一切接纳,一切容受,永不抱怨和绝望。这是古中国富有忍耐力的女性形象的现代升级版本。慢先生的出众,在于爆发力与反抗性。他的作品里有对不合理状况的愤怒表达与反抗。比如《末路狂猪》中,那个绝望地当街杀猪又自杀的厨师……面对相似的困境,胡迁愤怒而哀伤;慢先生则更浓烈,接近于暴怒,让人物决绝地爆发出来。风之积也厚,慢先生有力量“负大翼”,如“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鸟。读他的小说,第一次让我在胡迁去世之后的哀伤中,生出了一点点安慰:虽然天才间绝不能互相代替,但好在还有这样的写作者,在人间与我们一同受苦,为我们表达和发抒。文珍是我读过的青年作家中感觉最细腻的。从《十一味爱》开始,她对各种感觉充满情绪的浸入式表达,让我想起某篇小说里的几句话,大意是说,窗帘上湿哒哒的大花图案……窗外的海,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一屋的风声雨味……读文珍小说,也是这种感觉,小说中漫漶的情绪,充盈在字与字、句与句之间,让人低徊沉醉。2019年的《刺猬,刺猬》,与她之前的小说相比,更短的句子,弥满悠长的情绪,这是作者深沉的情感在其中运转而达到的。小说写母女之间微妙的情绪,整篇神意完满,读来有含霜咀雪的清澈之感。陆源的小说善用气势磅礴的隐喻,用繁复的意象形成无数感觉的幻境,以幻境来推动叙事。丰赡的比喻、丰沛的辞章,构成了他想象奇崛的王国。他的作品让我想起几个词:“文艺复兴”“拉伯雷”“赋体小说”。“文艺复兴”,这里是词语和思想的狂欢,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精华纷纷形成辞藻,而每个辞藻又像彗星一样带着它巨大尾巴所拖曳的世界进入小说,映射出时空丰饶的层次,让人沉浸在贪婪的阅读中,享受人类古往今来的精神成果。这丰美的盛宴让我想起拉伯雷,对,那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陆源2019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童年兽》,兴致勃勃,不顾一切地将精美的词汇、繁缛的思想与人体的尘秕糠、人的欲望自然相连的劲头,能召唤出拉伯雷的《巨人传》。陆源用词的雄浑不羁、泥沙俱下,又让我想起西汉的大赋,也许可以把他的小说称为“赋体小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陌生化名词以并列的形式排山倒海而来,以强大的气势卷起漩涡,把读者带入神奇的境地。

陆源《童年兽》三三的小说《恶有恶报》《大厦将倾》里,冷峻的叙事和内在伦理意义上那种审判的调子,有种同代作家少有的狠劲和猛劲。她2019年发表的《补天》《凤凰于飞》《猎龙》,都引入了某种神话元素。而神话是现实的隐喻与烘托。《补天》中,那个博客留言里号称要以四十年单程的时间去登天梯“补天”,却不敢见面的网友明显是骗子,而三三硬生生以几年里的三五条博客留言,写出了幻想的某种真实性、对不能见面的人的依恋。假如这是真的呢?对“补天”沿途景物的深情描述(想象),瞬间让这个“补天”者具有了“树上的男爵”一般的理想主义色调,以及哀伤。这种不为地上人所知的理想主义与哀伤,仿佛是他这一去不能重回人间的时间赋予的,是他远远遥望、永远不能见面的距离感赋予的。《补天》内含一个关于时空的隐喻,以及个体在时空中的孤独感。三三的创造力与情感力,在这篇小说中飞扬起来。卢德坤《逛超市学》,与此前发表的《失眠症》《毒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孤独三部曲”。作者大概受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影响,极其精细地做到了“贴着人物写”,在描写的幽微细致上也在青年作者中达到了最高级。《论语》说“君子慎其独”,而他的三篇小说中,孤独个体的诉说,无论在文字质地上,还是在精神气质上,都有一种温柔蕴藉的美,令人流连。文字经过精细的打磨,而又自然地具有趣味性。《毒牙》和《失眠症》中,孤独的个体自我放逐,或因不愿结婚而出走,精神辗转挣扎,或是离职独居,与失眠缠斗;到了《逛超市学》,个体以逛超市的方式感染人间烟火,那可以期待永远在等候他的撒满糖霜的小蛋糕,也正像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小点心一样,在文本中形成了漂亮的意象和象征。小说结尾,“他”与世间终于发生了联系,在个体与世界的两极中寻找到令他舒适的联结点。卢德坤的叙事有种内蕴的幽默感,譬如,“他”用尽方法都逃不开失眠的某种恼火,让读者既充满同情,又忍不住想笑一笑再来安慰他。从这三部作品,我能感觉到,作者将有更好的作品,它们正在到来的途中。


本刊特约专稿

图片来自网络






2019,炬火与微光 | 聚焦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1期邀约十六位身处第一线,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的作家、编辑、评论家与媒体人,分享各自对2019年文学现场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其中既有对光焰四射之现象级作品的不同解读,也有对前沿、潜层与偏僻处闪烁之萤火的耐心辨认。或许无法尽数涵盖一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但这样的倾听与论说、观察和辨析,相信也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编辑部









No.1 方岩:2019年长篇小说,我只想聊聊这部 | 2019,炬火与微光

No.2 岳雯:世界与地方的互相凝视 |2019,炬火与微光

No.3毛尖:是这样的,非这样不可 |2019,炬火与微光

No.4 王继军:“创痛”本身深藏向上的渴望 |2019,炬火与微光

No.5 李德南: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No.6 魏小河:不是那力量前方的风景,而是力量过后的痕迹 | 2019,炬火与微光

No.7 行超:有关“我们”的文学 | 2019,炬火与微光

No.8 林珊珊:媒体非虚构写作的野心 | 2019,炬火与微光

No.9 张杭:2019,文学视野下的戏剧创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0华斯比:华文推理,文本内外的探索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1 张光昕:三部诗集,三个反顾之梦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2 姜振宇:中国科幻,搞点新的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3 杨君宁:2019华文文学不完全观览 | 2019,炬火与微光……




中华文学选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1993年创刊
跨越文体、类型、媒介、代际、地域的综合性文学选刊
从生长中的现场,发现当代汉语写作的高度与活力



欢迎订阅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



微店优惠订阅长按以下二维码




2020年第1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1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