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番花信风•牡丹】读懂牡丹也就读懂了盛唐

2017-05-02 方曲韵 中华文化溯源



二十四番花信风·牡丹

 谷雨 一候牡丹


01


“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


锦绣春光,就那么一节一节过到梢了。这时,牡丹才姗姗来迟,独占了这最后的春日风情。


这一开,又开尽了一整个盛唐的风流,让人不由得想起兴庆宫内沉香亭畔一园夭夭灼灼的牡丹。



那一天牡丹开得正好,看着身边玉环丰肥明艳,惹得唐玄宗好兴致,即招来乐师李龟年及众梨园弟子,李龟年捧檀板将歌之时,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于是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于是有了写牡丹最出名的《清平调》三首,风流蕴藉,含意无穷: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清平调》,李白)  


自古名花与美人,总是分不开的。


与牡丹有关的故事里,还有一位美人不得不提。相传武则天冬月游上苑,下令“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被贬至洛阳。一个要它开,一个偏不开;一个霸道泼辣,一个率性傲然。盛唐之美或许就是这样,明艳动人,毫不掩饰,风风火火。




所以有人说,读懂牡丹也就读懂了盛唐。


02

关于牡丹,可说的诗和事实在太多。


根据《摭异记》所载,太和年间,唐文宗在内殿欣赏牡丹花之际,突然询问身旁的程修已,到底京师士人所写的牡丹诗,以哪一位所写的最优美?程修已认为,应以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传神。


自此,“国色天香”便成为赞美牡丹花的专有名词了。


然而,牡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娇艳的,最初的牡丹独自盛开在荒野,甚至只有白、黄、紫三个颜色,颇不起眼。



明代长乐人谢肇淛说,牡丹在唐朝以前还无人赏识,只能抱抱芍药的大腿,被人随便地叫做“木芍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也不被看重。


如今在洛阳国家牡丹园内,还留存着野生牡丹最初的模样。每年春天,邙山的凝碧池、凤鸣岗南侧,“凤丹林”次第开放,一片雪白,满园芬芳。有学者考证,这片凤丹林就是古老的野生杨山牡丹的同宗直系后代。


曾经素面朝天的牡丹姑娘究竟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万花之王的?


绘图/白胖燕


宋代学者王应麟在《海山记》中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据考证,隋朝西苑旧址就在国家牡丹园,这也成为有据可查的牡丹人工栽培之始,迄今1400多年。


自那以后,牡丹姑娘才开始在变美、变女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到了唐宋,世人对牡丹的热爱达到一个高峰,好的牡丹花匠都开始不够用了。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载“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豪家无不邀之”,记录了北宋年间有钱人家重金聘请花匠的情形。此外,还出现了关于牡丹的专门著作,并有了最早的牡丹节会“万花会”,仅《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的牡丹品种就达24种。


一时之间,全国人民都对这朵花犯起了“花痴”。杨万里道“牡丹又欲试春妆,忙得闲人也作忙”,陆游叹“吾国名花天下知,园林尽日敞朱扉”,白居易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至此,牡丹才成为了一朵家喻户晓的名花。


03


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文人吟诵、画家描摹——这是世人对牡丹长期而笼统的印象。


80年代以来,牡丹又常常出现在国民床单、搪瓷杯、奖状等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让人觉得它实在和浪漫没有什么关系。


绘图/宁波


它其实是《诗经》认证过的爱情之花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


农历三月间,春水涣涣,少男少女在水边游玩嬉戏。那时的姑娘们多么可爱生动啊!少女主动发起邀约:“一起去那边看看好嘛?”男生却说:“去过了。”少女不依不饶:“去过了?再去看看嘛!”最后,再互赠芍药,表达爱意。


因牡丹初无名,统称芍药,故早在数千年前,牡丹就是爱情信物了,是一朵资深的、名副其实的浪漫之花。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


亦如画圣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曹植和甄妃相恋,洛河之滨绽放的也是那灿若云霞的牡丹。唐代徐凝《赏牡丹》诗云“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不管这是否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至少牡丹身上的浪漫气息又因此多了几分。


更著名的爱情故事当属《牡丹亭》。太守之女杜丽娘暮春游园,感叹这姹紫嫣红都付了断井颓垣,可真叫人惆怅。于是行至牡丹亭,不觉困眠于亭中石几上。在梦中,和一翩翩少年于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这一枕春梦醒来,牡丹亭里春花飞坠,让追爱的人生而死、死而生。在汤显祖心中,杜丽娘应是牡丹的化身吧,都是那么倔强而美丽。


《牡丹亭》杜丽娘(剧照)


所以丽娘啊,你不必感叹“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因为最好的花总要留到最后开嘛。


小寒一候梅花当令,我们曾发起过一场关于国花的投票,投票结果是牡丹领先梅花。谷雨已过,花事渐尽,你会为谁投票呢?)


撰文 | 方曲韵  编辑 | 陈雪 于欣宜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棣棠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蓝字,寻花期)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光明日报 ·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