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考,快与慢》共读第24天:第 3 周讲书复盘

绿骏马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2024-12-02

你好,我是家安,今天是和你一起共读的第24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这周我们共读的书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目前读到第19章,我们对贝叶斯定律、典型性启发、相关与因果、直觉判断和后见之明等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对系统1快速反应带来认知偏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顾这一周的学习,为更好的读书、写稿和讲书,现做如下复盘,五个方面:

一、提取

提取主要是做一次测试。在不看原文,仅看文章标题情况下,检验讲书稿内容,以及对系统1和系统2的理解程度。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这一章讲概率问题,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量描述。随机事件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将随机事件变成一种确定存在,因为小概率事件发生不可重复。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概念——贝叶斯定律。
贝叶斯定律要成为我们做事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这一定律的核心要义是,观点要随着事实的改变而做出调整。事实变化了,情况不同了,环境不一样了,概率的大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得出的结论也必须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这一条应该成为做事的原则。
概率能对抗直觉,能纠正直觉上的偏差。虽然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将某件事整体看成是确定的,而增加确定性的方法就是运用贝叶斯定律,时常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认识,做长期的事,将局部的随机转化成整体的确定性。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这一章节突出的是典型性启发法,系统1习惯关注事物的典型性的特征,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关注度更高。因此容易忽视典型背后的概率问题。相比之下,概率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焦点,而不是事物的特征。我们应多思考概率问题,多计算概率出现的多少,而不是紧盯着典型特征不放。
这也提醒我们,在对事情做出决策之前,以概率的视角再想一想,再思考思考,可能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琳达问题是一个典型性案例,大脑习惯用经验法则代替概率判断。其实,更详细,更具体,更有连贯性的事物,不代表可能性更大。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我们为什么讲因果?因为因果关系是系统1的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天然就将会去想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这与系统1连续性有关。所以,这里的因果还是会忽视概率的多少,忽略因果背后概率问题。如果一件事情让人想一想不费力气,而且有因果关系做出某种解释,我们就倾向于按这种解释行事。但是不能忘记,加入统计学的基础比率,加入概率这一关键要素,否则,在判断上就可能出现失误和偏差。
因果关系看上去比概率更有说服力,但它说服的是系统1,而不是事情背后的真相。也就是说,一旦一个结论让系统1觉得合理、满意,这件事就可能成为最后的决策依据。这类现象值得警惕,方法还是引入概率,引入基础比率,让系统2算一算,想一想,慢下来。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科学的世界只有相关,没有因果。牢记这句话本身,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帮助。如何解释因果问题,如何给系统1一个满意的答复。答案是回归平均。当我们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回归平均”这四个字。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虽然因果关系是系统1的思考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阅读《思考,快与慢》之后,要将事物的相关性,回归平均代入其中,变成我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它与概率一样,要慢慢被我们所运用,从而增加事物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直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后天练习的结果。人类的进化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但是后天的训练我们能够做到,也能够加以练习,从而提高直觉的准确性。
比如任何一项技能,在开始学习之前系统1完全不掌握,必须借助系统2的能力一点点的学习。当技能练成,系统2所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就会成为系统1的一部分,成为本能反应。这时候,系统1关于这项技能的直觉就产生了,出现了。由此可见,直觉的多少与后天有关,与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勤奋程度有关。这也解释为什么会熟能生巧,为什么在某些方面人的直觉会变得更快而准确。
第23天:“知道”的错觉
这一章,重点从故事入手,揭示了人类最底层的思考逻辑——故事思维。我们会给自己讲故事,会给他人讲故事,目的只有一个,说服自己或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想事做事。
这样一来,故事的正确与否就变得非常关键。我们讲故事的习惯是自圆其说,为了把一件事讲圆满,讲合理,会添油加醋混入一些不存在的成分在里头。看似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满意的答复,但却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
系统1讲直觉,讲因果,讲事情的连续性,讲形象和具体,这些本能反应我们无法改变。现在我们可以引入概率、引入贝叶斯推理,引入回归平均,引入正确的叙事方式。通过增加对事物判断的方法和维度,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优点
整体来讲,通过《思考,快与慢》学习与梳理,认识到系统1的诸多特点,也认识了人性的弱点从何而来。这些本能,这些第一反应对自己有益,对我们有帮助,必须认可和站在更高层次理解。同时,也要认识它们背后的缺陷,不足和快速反应带来的弊端。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思考问题;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逻辑是什么,真相是什么。这对做人做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仅凭本能做事是不行的,还要提升认知,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和修正。
创作讲书稿时,做到了拓展阅读,跳出正在读的章节看问题,寻找更多资料和信息,以充实完善难以理解的观点部分。由此,我理解了为什么科学世界里只有相关没有因果;知道直觉90%是正确的,是可以提高直觉准确性;知道小概率事件与整体确定性的关系;知道回归平均才是生活的常态,成功看的是天赋和运气。
这一切不会让我们变得沮丧,认为成功靠的是天赋和运气。实际上,有了这些全新的认识,我们能站在更高维度看自己,应该有的勤奋,努力不是要有;应该做的练习还是要做;因为这样才能让成功发生的概率增加,才能正确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让直觉的准确性增加,才能拥有更多之前没有技能。
三、不足
阅读《思考,快与慢》不能太贪心,什么都想学到,什么都想拿走。这是不可能的,能学到一个知识点,消化一个知识点,运用一个知识点,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这本书不好读,因为前后逻辑关系是相互联系,不能跳过去,或直接找好读的地方读。这种方法看上去可行,但实际操作却行不通。我们会受到系统1连续性的影响,认为跳读中间会少了一块,心里不踏实,所以容易导致读不下去。
我理解,还是要老老实实阅读每个章节,把重要的知识点搞清搞透,一次读不完,读两次,慢慢吸收和消化书中内容。
四、行动

找到章节的重点;

搞清一个知识点;

展开拓展式阅读;

工作生活中运用;


五、清单


(1)知识清单

1.系统1:快速、无意识、不费力;

2.系统2:缓慢、有意识、集中注意力;

3.注意力屏蔽:看不见的大猩猩;

4.系统1和2:相互配合、彼此冲突;

5.眼见不为实:系统1直觉有时是错觉;

6.主角和配角:系统1为主,系统2为辅;

7.加1练习:训练系统2更加主动;

8.心灵窗户:系统2思考与瞳孔活动有关;

9.人天性懒惰:目的为节省能量;

10.系统2费力:多重任务叠加作用;

11.系统平衡:自动控制和认知思考最佳结合;

12.心流体验:完成任务与集中注意力最佳状态;

13.屈从外部诱惑:处在认知任务中易受外部诱惑;

14.能量消耗:自我损耗、认知投入都会耗能;

15.判断力下降:疲劳和饥饿影响判断力;

16.直觉性错误:不费脑力给答案易出错;

17.延迟满足:棉花糖实验结果、考验系统1、2配合能力;

18.联想激活:大脑唤起想法被激活;

19.联想连贯性:记忆引发认知、情感和生理反应;

20.联想原则:相似性、时空相接和因果关系;

21.启动效应:一个词激活另一个词;

22.概念运动效应:概念影响行为的效应;

23.具身认知:行动改变认知的过程;

24.环境影响行为:眼睛与鲜活图片;

25.大脑仪表盘:大脑时刻显示不同数值;

26.认知放松度:输入输出网络连接;

27.记忆错觉:信息混淆、联想激活和提取诱发遗忘;

28.记忆社会传染:容易引发谣言;

29.曝光效应:不断重复引起;

30.信服信息:语言言简意赅、押韵、印刷精美;

31.两种意外:积极期望、消极期望;

32.因果关系:系统1理解世界快捷方式;

33.非理性:感情的判断出错;

34.确认偏误:律师思维,先有观点再找事实;

35.光环效应:主观印象,以偏概全,爱屋及乌;

36.过度连贯性:看信息顺序影响个人决策;

37.框架效应:系统1在框架下思考和决策;

38.系统1:能跨维度解读价值观的能力;

39.系统2:集中注意力回答特定问题;

40.连续评估能力:系统1能连续评估问题;

41.识人能力:系统1判断人的强势、信任程度;

42.判断启发法:通过照片预测竞选结果;

43.平均判断:系统1能判断平均数,不能判断总数;

44.强度判断:系统1能描述不同领域的强度匹配;

45.思维发散性:系统1无意识、自动进行评估;

46.问题终结者:系统1能快速回答问题;

47.启发式问题:以简单问题替代目标问题;

48.立体启发法:以立体问题替代平面问题;

49.情感启发法: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50.随机事件:一个随机事件无须解释,一连串随机事件有规律可循;

51.大数法则: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更准确;

52.小事定律:小样本产生极端结果概率更大;

53.锚定效应:先入为主,启动效应+刻意调整;

54.调整锚定值:系统2上下移动,会出现调整不足现象;

55.暗示:是一种锚定效应,别想那只大象;

56.法官判断:会受到锚定效应影响;

57.可得性启发: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

58.高估自己:我们知道的事比自己以为的要少;

59.抑郁症:准确评估自己出现了抑郁;

60.情绪启发法:受媒体影响较大,也是问题替代;

61.风险评估:情绪启发法影响风险评估;

62.防范风险:未知风险转化成已知风险,降低损失;

63.风险管理工具:有好各种风险管理工具,降低风险;

64.概率问题解决随机问题;

65.局部随机性转变成整体确定性;

66.贝叶斯定定律:观点随事实改变;

67.相信系统确定性,坚持长期主义;

68.典型启发法:关注典型事件,忽视背后概率;

69.基础比率:是预测未来的最好指标;

70.两种基础比率:因果关系和统计学基础比率;

71.旁观者效应:当旁观者在场,人们介入可能性降低;

72.责任分散效应:相当于旁观者效应;

73.科学世界只有相关没有因果;

74.回归平均:小概率不会一再发生;

75.因果是一种思考方式;

76.说清因果关系:分清主观和客观;

77.成功=天赋+运气;

78.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79.把小概率、好运气变成资源;

80.直觉:无意识,绕开逻辑,可后天训练;

81.相信直觉:90%的直觉判断是对的;

82.直觉源于进化和后天经验;

83.直觉特征:迅速,无察觉,强烈实现动机;

84.故事是说服力工具;

85.自传式因果推论:挽救性叙事、污染性叙事;

86.故事存在叙事谬误:因果、连续和光环效应影响;

87.后见之明:我早就知道,事后诸葛;


(2)写稿清单

1.尊重原著:围绕每一章的主题展开;

2.分小标题:写时拆分成个个小标题;

3.用好金句:用好作者在书中的原句;

4.反复修改:多读几遍语句通俗流畅;

5.前后对比:与原著对照找创作差距;

6.找准事例:找到最适合的解读事例;


(3)讲书清单

1.对象感:心中装着读者;

2.亲和力:语音自然亲和;

3.无杂音:声音干净自然;

4.很顺畅:整体流畅丝滑;

5.多修改:力求简洁准确;


(4)录音清单

1.通读原稿;

2.排除干扰;

3.回听效果;

4.了解反馈;

5.放松心态;

6.反复录制;




2023·读书计划

行动·2023




共读书合集

第1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思考,快与慢》共读回看


第01天:共读构想

第02天:共读路线图

第03天:系统1和系统2

第04天:主角和配角

第05天: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

第06天:启动效应

第07天: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第08天: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09天:字母B与数字13

第10天:第1周讲书复盘

第11天:我们如何做判断

第12天: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13天: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4天:锚定效应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5天: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6天:焦虑情绪与人生风险

第17天:第2周讲书复盘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第23天:“ 知道 ”的错觉




家安:自我探索者、长期主义者、知识创作者。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和你一起,读书、发现、思考、记录、陪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