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百期寄语(总第200期)

2017-06-07 杜骏飞等 杜课


两百期寄语


杜骏飞


杜课两百期了。


一百期时,我写了《百期寄语》,谈了创办杜课的本愿、以及对杜课未来的期待。


今天的杜课,责编请你们中的一些老读者来当主角了,我觉得这很好。


各位的留言,都列述在下面了,我也都拜读了。有一些心语,有一些告白,有一些体会,还有些溢美之词,这都是对杜课的鼓励。


我很感谢各位的厚爱和陪伴。毕竟,你们是杜课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曾在毕业生的聚会上说:不管一个老师讲多少课,写多少著作,也不管他有多少成果,对他来说最重要的生命意义,永远是学生,也就是你们。


我想,类似地,我也可以这样跟各位说:不管杜课做的好不好,不管它做到何时终结,它真正的存在意义,就是此时此刻在阅读和思索的你们。


正像我在各位的感言中看到的那样,你们的所得远大于我的给予,你们的心得远多于我的希冀。


这使我深受感动,倍感欢欣。


现在是晚上九点。我刚刚从十年前的学生的聚会上回来。


现在是二〇一七年六月,这个月刚好是我从教三十周年,对于我的教学生涯来说,很多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往事已不再清晰。


但我想,再过很多年,当我回忆当下的往事时,我会再次回到这里。


在这里,我和你们所度过的每一天,都无比清晰。


谢谢各位,晚安。

(杜课200期回顾 请点击本文副条)


粉丝留言摘录


@Fahwoi

 

一年前,我坐在高三教室,想考南大的新闻专业。阴差阳错加了杜老师微信,手机桌面是杜老师给我加油的话的截图。后来,高考失利,阴差阳错到了一个一线城市读起了经济。暑假我飞到南京,在南大晃悠,幻想自己如果梦想成真了是怎么样的光景。当时我觉得,我大概没机会再在大学期间好好学新闻了。但是这个时候我在杜老师的微信里看到他开始做了杜课,于是这一天一期的杜课就是我一天一节的必修。我虽然学着经济,但依旧感觉自己是一个新闻系的学生。非常感谢杜老师。提一个私心的建议,我想更加靠近新闻系学生学的东西,更加系统,但大概众口难调,我还是很喜欢现在的杜课的。


@药本草:

 

和杜课的初识源于学姐的推荐,因平时未有看公号的习惯,便在搜索公众号关注后,随意翻看下,便放在了一旁。但是,在前段时间无意点开杜老师的文章一览之后,惊艳于老师的睿智和幽默,便再也放不下每日对杜课的阅读。虽然与杜课相识的日子不长,但是杜老师留于杜课的渊博学识和人生哲理让本人深感于心。杜老师不仅结合当下讨论年轻人所乐于的段子,又联系专业探讨新闻热点,还挖掘历史来让我们认识深埋于岁月中的文化传统。在杜老师之前,才发现自己对于很多现象的看法都是留于表面,在观之杜课的文章之后,便有些对于自己的肤浅深感惭愧。但学无止境,本人相信在对杜课的学习之中,本人自身的文化涵养也会不断提升。真的谢谢杜课对本人的帮助,也谢谢命运能让我知道杜课。

 

@NEINING~

 

第一次知道杜课是在刷微博的偶然看到好友分享的文章,看到文章写得很深刻,就在微信里关注了。

 

刚关注的时候杜课才出到第十二期,现在马上就两百期了,时间也从十一月份冬天到了六月份夏天。(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可真快)

 

说实话,真的没做到期期都看,但是看来大部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杜老师的随笔,尤其是讲个严肃的故事,你可别笑啊系列。

 

被杜课圈粉不仅是因为杜老师深刻的文章,还有杜课设置的观后感环节。自己看完有了感想之后再和另一个人的感想碰撞的感觉真的蛮好的。

 

我觉得杜课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大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利用碎片化阅读丰富自己知识的好平台。

 

未来我希望可以出更多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文章。

 

@宋铁:


每一位“经历过SARS”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情感,都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而又似乎相同的“共鸣”。批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步。感怀的过程中,我们又在发泄中伤感,先进与落后,主义与思想,西方与东方,复杂中的交流与冲击,可以直击体制的痛处,可以安抚逝者的悲情,也可以激励仁人们去前行。相比苟且的眼前与远方的诗,我们在愤青与理智之间,需要点亮心灯,方能远行。(第187期《乌尔班尼的牺牲》留言)

                                              


@Phyllis-琦琦奇奇:


死亡这个话题沉重而富有意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关键是怎样使我们有限的生命活的有意义,能让我们坦然的去面对生命的终结。杜骏飞教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随着我的长大,在家的时间变少,越来越能感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衰老,越来越感受到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时光的珍贵,因为很多东西逝去就不再来,唯有珍惜。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唯有珍惜才能活出自己的意义。(第135期《死亡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留言)


@月漫香江

 

很高兴、很荣幸遇到杜课,相见恨晚。可以说杜课是我目前关注到的最有价值的公众号,第一次遇到杜课是因为看到杜教授给考研失利学生的一封信,被杜老师真诚感动,为他的谆谆教诲和劝解折服。

 

杜课贴近生活,亦师亦友,给人生许多启迪。比如大学、读书,考研、职场、青春、爱情与失恋,苦难与重生,死亡,子女教育,证婚词,电影,人物,社会热点话题,幽默回复段子等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渗入,引领我们去思考,审视和认识自己,去更好的生活。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正是杜课的意义所在!(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Ver Joan: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个小学妹在我的同学录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和你一样,想做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了,明年就要毕业了。在学校的这几年,经常会思考日后的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努力成为一个好记者。记得有一年寒假实习的时候,跟报社老师后面跑新闻,中途有个案子是关于一个村里的领导干部没有为村民做实事,所以大家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个时候自己能力有限,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希望以后有这样的机会。很喜欢杜课,每一次的杜课都能让我对新闻对传媒有不一样的见解。杜老师,今年我准备考NJU的新传研究生,希望明年有机会可以现场听到您的课。(第138期《新闻教育向何处去》留言)



@乔:

 

中高考那会,学习很忙,上了无数的课,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初中老师顶着压力给我们留下课堂时间,写诗。写什么全忘了,只是那样纯粹的过程成了最真的怀念。后来,上了大学,我们越来越忙,似乎读读散文或诗歌成了说不出口的小清新,一边是快,再快,另一边是不说,就不说。现在,看看杜课,想起那种老旧的浪漫,读它更像是某种仪式,比如,洗干净手再看书,比如,永远留个余地,给本真的自己。毕业多年以后,我一定会记得这样的存在,庄严又温暖,不苟言笑又春意满园。(第136期《杜课密码》留言)

 

@杜月半


初识杜课,是读到了《你为什么“抑郁”》,愧疚于心之余也感叹杜老师深思之至,慢慢地再后来就着了杜课的道了,每期必读。


回过头静下心想想,我到底在杜课读到了什么?有很多。


在这里,在我读到的人物篇里有对失意者的鼓励,对已逝者的追忆,对奉献者的赞美;在读到的问答篇里,有对社会新闻热点的解读,有对热门电视剧的深层象征的解答,有对已有的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反思;在读到的元能力养成篇里,有敬畏、宽容和反思,每一篇都能够将我从一个喧闹浮夸的现实世界突然拉入一个蓝灰调的吧台,调酒师把这杯酒放在我面前,我慢慢拿起酒杯,小口小口地品尝。很奇怪,每一口的味道都不一样,有甜,有酸,有苦…整杯饮下,不是微醺,而是越发地清醒起来,有时候清醒之后,竟然还留有些泪花。总之,这些说不清又道不明的读后感,让我那因年轻而迷茫不知所措的心澄明了许多。


对了,有时候那个吧台也会是暖色调的,让品酒的我感到暖意倍增,幸福感爆棚,经常让我重新焕发对生活的期待,让我明白了世上还有许多好事物等我大驾光临。祝贺杜课,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希望你能一直伴我前行。


@皮卡萌


备考研究生期间,赶上《杜课》成立。在无数个半夜下自习回宿舍的夜里,我满足于当日学习的所得,同时也为复习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忧心。


那时候的杜课以文字和音频居多,内容视角独特,感觉细腻,评价生动,语言朴实而有张力的《杜课》有令人心安的魔力。


阅读就是体验另一种现实。在我有限的经验与事件中再创造经验与现实。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和智者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我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并打磨着自己。


好看的人太多,有趣的人太少。很多在脑袋里走迷宫的道理,能够在这些文字和音频里被一条条梳理清晰:看到了中产阶级陷阱并不断督促自己去磨砺去向攀登更高的平台,也认识到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应该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非单单一份录取通知书。


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坚持的能力,也追求更加平和的心境。这是近200期的《杜课》教会我的道理。

 


@Yuui

 

机缘巧合,我无意中遇见了杜课。本以为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与新传专业相关的内容,但是关注了以后才发现,杜课远远不止于此。杜课的内容包罗万象:传媒思考、时事关注、人生百问……偶尔还能看到杜老师写的随笔杂文(比如《螺城笑忘录》等),很多期的话题(比如《孤独的美好一面》等)都能够让我们年轻人产生共鸣,也有很多有意义的话题(比如《死亡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等)让我们深受触动。

 

还记得网络上大家激烈讨论“萨德”事件的时候,我和周围的同学也被这股气氛所感染,变得义愤填膺。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人对“爱国”、“抵制韩货”的看法与观点,都没有完全认同。直到我看到了杜课的这一期《反韩与爱国》,里面杜老师回答了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其中,对于爱国的几个层次的问题,让我感触颇多,我记得老师说到:“最了不起的是‘以经略爱国’,次之则是‘以成事爱国’,最差则是‘以躁急爱国’。”看完以后,我把这一期的杜课转到了同学群里,彼时内心的愤懑之情已经消减了大半,于是我冷静地扔下手机放弃刷屏,转而拿起了桌上的课本。

 

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铭记。杜课每一期雷打不动地推送着,自己也一点点在成长,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够继续和杜课以及杜课的小伙伴们相伴。


@猫了个喵(责编)


200期了。还记得100期的时候,我曾在杜课上分享过编辑部的趣闻,转眼又是100期过去了。这应该是我作为责编最后一次正式在杜课上以文字而非名字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想想有点舍不得。幕后喜乐悲欢上次已经说过,这次不再赘述。借着这个机会,我想聊聊杜课的未来。杜课的未来在哪里?我想肯定不在我身上,甚至也不在杜老师身上,而是你。这样不以“星腥性”吸引人,又不以出格的言论博出位的微信文章究竟有多少人会喜欢?我不敢保证。这一路上,我们收到很多支持和鼓励,杜老师也时常严厉“鞭策”,但是最大的动力仍是你们。有时候推送的晚,会有粉丝在群里问今天的杜课怎么还没推呀,那是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感觉我们是被需要的,我们是有价值的。以后的日子,可能跟杜课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小编一茬一茬前赴后继,唯一不变的可能是那个自信又坚持的杜老师。山高水长,愿你都在。



编后语


因篇幅有限,还有太多太多的留言不能展示出来。留言当中有称赞,有鼓励,有指正,也有批评和建议,当然也有你们针对某一期的杜课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每一期的每一条留言,我们在后台都可以看到,我们也会认真地看,有一些看完以后内心有深深的感动,也有一些反思。我们还会根据一些留言进行私下讨论,进而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在努力,因为不想辜负每一双关怀着我们的眼神。


那么,请允许我再说一句感谢吧。


感谢每一个曾经陪伴“杜课”的你,感谢每一个至今仍然陪伴“杜课”的你,感谢每一个新来的朋友,感谢每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因为有你的存在,杜课才会完整。


盛情于心,未敢忘怀。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雍园记(全)江苏发展什么庆典无言“作女”你的“人设”错了吗我们本没有资格纪念屈原 寄小读者媒介变人形宽容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不会烟消云散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 | 宽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